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评比简报

语文教学反思评比简报

时间:2022-05-24 19:22:09 语文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反思评比简报

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   杨连-发 王学芳

语文教学反思评比简报

众所周知,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的,是经过人的思考,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思的文体。是一个人字、词、句、篇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在小学阶段,习作是小学生一个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更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条不易逾越的鸿沟。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探讨习作指导的方法,进而提高习作能力,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举办了习作教学反思文评比活动。这次活动,受得了各校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收到作品67份。经过认真评选,有8人获一等奖,16人获二等奖。

总体来看,大部分论文的内容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是自己对习作教学的探讨与反思,有的反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有的反思读写结合的尝试;有的谈自己独到的做法等等。大部分文章能依据某一具体的教学实例(某一教学内容、环节、方式、方法等等)有感而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行教学理念的阐述和升华。然而,部分作品没有按照这次反思文评比的要求去写作。一是,没有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去反思,而是像写一般论文那样先确定一个论点,再通过论据去论证自己的论点;二是,部分作品也存在抄袭现象,这是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坚决摒弃的。

现将部分获奖作品展示给大家,以便达到启发、引导、借鉴之作用。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柳河县实验小学   贾玉凤

在《作文研究》中, 我看到了一篇关于话题作文的内容,其中有一个关于“钱”的话题作文引起了我的兴趣。摘录如下:“‘生活中离不开钱……’钱的话题一抛出,丰富多彩的故事便接踵而来,《爱花钱的表妹》、《捡钱风波》、《我班的守财奴》、《钱先生历险记》、《我不是万能的》、《一枚金币》……孩子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次次鲜活的遐想,在可知可感的叙述中表达着自己对花钱的思考。”

这段话吸引着我,尤其这些新颖的题目,让我怦然心动。于是,我也试了一次。正如上段话所说“生活中离不开钱,我们一定与钱有很多的故事吧,想一想,有哪些事呢?”可我的话一出,没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有的只是沉默。很久,才有一名同学说:“我买东西时差1角钱,那个人不要了……”我失望极了,于是我又试着用文章中的题目,“你身边有没有爱花钱的人?”没有人应答,因为学生带零花钱的太少了。“爱花钱”的人没有,不用说“守财奴”更没有了。见学生这么不感兴趣,我只好放弃了这次作文的指导。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同一话题为什么在我们班就行不通呢?想来想去,我突然发现主要原因是我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别人的材料虽好,但不适合我的学生。恰好月初收伙食费,于是,我决定再指导一次,先从写什么入手。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钱”字,然后问:“昨天回家要钱,顺利吗?”一听这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还记得要钱时的情景吗?”在学生七嘴八舌中,作文课拉开了序幕。

接着,让学生列举出与钱有关的事:攒钱、丢钱、捡钱、藏钱、取钱、存钱、花钱、借钱、偷钱、赚钱、欠钱、还钱、赔钱、买“钱”、捐钱……每一个学生都那么兴致勃勃,因为这里有自己亲身经历。

有了自己亲身经历后,我就开始指导如何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如王一凡写藏钱,先写自己有钱了,再写把钱藏在书桌里,觉着不安全,后又藏到枕头里,最后藏在衣服里,没想到妈妈洗衣服发现了,贴在玻璃,以失败告终。又如刘竞泽借钱:先写肖婷萱想向“我”借钱→“我”借了她五角→下课后,借她五角→帮助别人才快乐。再如王哲赔钱:姐姐向“我”借钱,“我”不想借----姐姐劝“我”→等礼物→生日到了,姐姐没买礼物→向她要钱,她说以后还→发现上当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学生还有理性的思考:捡钱自己留着就是打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强调要求写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这些细节,而作文中却充满了这些细腻的句子,学生尽情吐露自己的心声,用自己真实的语言写出自己个性的感悟甚至有的学生还有理性的思考。当我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学生的习作,同时也反思自己作文教学中的误区:只注重技巧、讲求模式,在这种思想下,作文怎么能生动新鲜呢?

这次作文课也再次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大自然亲近,使他们增长见识;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把目光引向广阔的空间;要教会学生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感受生活。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正如郭沫若所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呼朋唤友来,词句尽传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习作指导反思

罗通山镇学校 肖雅静

时值九月初,六年级语文第一组四篇美文带领我们全体学生走进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我分明感受到一颗颗童心如花苞般待放,沉浸于鸟语花香,倾听山雨的美妙音响,就连田野中的草虫变成了亲密的小伙伴。为升华学生们欣赏和沉醉大自然的热情,训练学生观察能力、联想和想象力,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我在习作一作文指导中做了如下精心设计。

校园访友——想想、看看、摸摸,仿说课文话真情

口语交际.习作一共有三项内容供选择,此次习作我班选择了前两项:对大自然中万物感受;丰富迷人的音响世界。之所以选择这两项习作,是因为它们与学过的四篇美文有相近之处,为学生仿说仿写提供了参照物。为了让学生渐入情境,我让学生闭目回想四篇美文介绍了哪几位自然界的朋友,听到了多少种美妙的音响,作者运用了几种修辞方法,为什么那些语句常常令人眼前一亮?当学生沉醉其中时,我突然宣布学生走出教学楼,来到风景秀美的校园里。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我组织学生先从校门进入,观赏婆娑多姿的金丝垂柳,如绿色锦带秀似的女贞树墙,教学楼前两侧的簇簇绣线菊和红叶山杏树让学生流连忘返,从楼前到楼后,从楼东到楼西,通过看看、摸摸、闻闻、问问,记记,真是一步一美景,一处一匠心,时不时学生还把学过的优美词句用上了。我和全班学生惊奇地发现: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感受许多美的事物,美就在我们身边。

静心倾听——品味、联想、想象,一物一景会佳友

再次回到课堂,我又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以四篇美文形式仿说。我采取的形式是,只要一学生仿说,其他学生全部闭目倾听,品味说者的顺序,分辨说者的用词,尤其是象声词运用,并让随着说者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合理想象,无拘无束,信马由缰,我的世界我作主。由于学生熟悉校园一花一草,如数家珍,个个说得绘声绘色,校园顿时在学生口中变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一个可爱的小伙伴、一组音乐盛会……从概括说到具体说,从面到点,仿佛是一台台摄像机,不停调整焦距,向各位展示着校园别样的美;又恰是几天没见面的朋友,互相报告着新近发生的故事。

交流体验——分享、借鉴、纯朴,情景交融自然成

由说到写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习作由量到质的飞跃。实践中发现,学生习作相互交流比教师批改更能提高写作水平。我利用近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完成了习作的初稿。接下来的环节就是相互交流体验彼此习作。由于有前一阶段说地环节,此阶段交流让学生重点放在建议和借鉴上,相互学习优点,取长补短。我选择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五篇文章来读,如张朋同学的《山中的朋友》、程永健同学的《我的朋友》都采用地是仿写,在使用词语上各有千秋;任浩安同学写的《小松鼠的故事》读来津津有味,他把自己想象成小松鼠,趣味十足;韩俊苇同学一篇《音响的世界》因词语贴切,想象丰富,让全班学生啧啧称赞。通过交流作文,全班学生体会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才能写出独特感受,这种感悟体验不是做作,而是浑然天成。

妙笔生花——好词、美句、修辞,物语景语皆情语

以往的词句积累大都是以名家名篇为范文,我一改常态,安排学生对自己习作进行综合评价:本次习作使用了几个新学的好词好句?借鉴本组课文中的几种修辞方法?通过交流习作,你又积累了几个词语和修辞方法?接下来,全班学生把本次习作运用的好词好句及修辞方法集中起来,张贴墙上供其他学生积累词句。最后,再把四篇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放在图书角上,供全班学生阅读。此做法是让全班学生体会小作者的独特感受,使物语、景语和情语交融共生,让习作演绎为小作者的一段生活场景再现和人生感悟。

通过此次习作指导,我突然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教师放手才会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世界。由此,我想到了陶行知提出的“六个解放”:一是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二是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三是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四是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五是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成长。六是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快乐生活。此次习作指导,我不正是不谋而合地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六个解放”吗?如此让我收获了许多,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一次“我的课堂我作主”。因而我想,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到实践中看一看、动手摸一摸,用耳听一听,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感性理性相得益彰。在日常中不但积累好词好句,更重要地是还要积累生活表象和故事,这样再将自己的经历感受说一说、写一写时就会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教师只有善于巧妙设计教学场景,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也自然能够写出实用而真实的作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自由的对宇宙发问,如孙悟空一般七十二变,与万物对话,与自然为友,在童话世界遨游。

激发兴趣,说练结合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教学反思

长青小学  于春颖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流传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本次习作,就是要求把综合性学习当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整理成一篇习作。

对于正处在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孩子来说,要想把这样一篇较为抽象的作文写得很具体,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让学生对这篇习作感兴趣,轻松地完成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我让学生回顾第五单元所学的课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然后回家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资料收集得差不多了,我便在班上上习作课。

其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绝不会提高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审题,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就是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收集的传统文化,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介绍给大家。接着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出示课件,展示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图片,并且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端午节赛龙舟的录像。使学生在惊叹之余深深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一首气势磅礴的乐曲,光芒四射。有瑰丽的民间工艺,如精美的剪纸、传神的陶瓷、精致的刺绣、红火的中国结;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优美婀娜的孔雀舞、精彩纷呈的戏剧、栩栩如生的国画、挥洒自如的书法;还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急于把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向别人进行介绍。

再次,指导写法,说练结合。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愿望,他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而写作文时却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原因何在?因为要让学生写出条理清楚、内容生动的文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而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时要知道写法,说练结合,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如果习作时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学生明确写法,我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赵州桥》一课进行指导。这篇课文就是将了解到的材料整理而成,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失生动。先出示课件:《赵州桥》第3段,让学生快速读读这段话,想想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思考交流,学生知道了第一句既是中心句,也是一个过渡句,承上启下,说明本段介绍了赵州桥的美观,又运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对栏板上的图案进行了具体描写,还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这就是选用总分式的构段,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从而明确写法,即在介绍传统文化时要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接下来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本次习作。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一定要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小组内说、再班内说,最后再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写。刚开始指导时,我们也可以降低难度、分段训练,即逐段指导,指导完一部分,让学生练习说,说会了再写,然后再指导下一段。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评价、修改,学会欣赏。也就是说在习作指导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后评价、写后再评价。通过互相修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以看到同学的进步,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也就提高了写作兴趣。 

总之,本堂习作课,按照既定目标,深入浅出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让学生说身边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学生说得比较乱,缺乏一定的条理性。某些问题预设难度过高,出现冷场现象等,这需要我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去研究、去尝试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把每一堂课上得扎实有效。

读与写到底如何有效结合

长青小学   马楠

五年级上册我们学习第六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四篇课文,写作训练点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四篇课文教学中我时刻关注这一主题,引导他们充分读书圈画,很卖力气地和同学们交流感悟,思想教育比以往都更主题鲜明,体会深刻。然而关于写作目标地落实,我却感慨颇多。

为了突出这一写作训练点,我在教学环节中精心布置了小练笔,希望以此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内容,输出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力求“读写结合”,一箭双雕。我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一处设计练笔:“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么长的时间里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呢?”孩子们还真挺感动的,理解也很到位。有的同学描写又有许多人来劝他,他还是问“你愿意帮助我吗?”有的同学写到这期间又发生了大爆炸,把爸爸都炸晕了……在《慈母情深》一课最后我设计了“妈妈我想对你说”,引导学生写一段话。学生们有的围绕“妈妈辛苦了,我应该懂事了”写了一段话,有的围绕“我今天才体会到母爱的无私,我爱妈妈”写了一段话。本组的另两篇课文我也安排了课堂练笔,就不一一列举。只记得当时我很高兴,觉得达到了写话的目的。很快就到了本单元最后的作文课——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还引导学生要通过具体事例来写,用到本单元学过的方法——“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然而作文一交上来,我发现他们仍然像往常一样,学生身上也没有发生我期待的作文奇迹——依然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

他们给我当头一棒,又像是他们和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各个层次的作文批阅几本,我就批不下去了,回到班级大发雷霆。“我有没有交代本单元就是抓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上课有没有让你们练笔写一段话……写作文时为什么不用……”一顿发泄之后,结果是重写作文。我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班里一个平时很调皮的男生怯怯地走过来:“老师,我都写动作了,只能写这么多了,你上课让我们写一段话,你也没要求我们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我还是不会,你再给我讲讲呗!”孩子不是在调皮,不是没礼貌,不是在指责,然而我一下意识到了什么。气也没有了,我转向全班同学:“还有谁写不出来?说实话,我就不生气。”一只只手怯怯地举起来,我没数,只记得很多。我必须做的就是重新领着孩子们浏览课文,梳理写法……

这节课后,我深深地反思:第一,教过不等于学会,这之间的差距是我们必须要捉摸的事。“教过”是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而“学会”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评价我们教学效果,不是以学生学会为标准吗?我们处处强调以学生为本,我们是否做到了呢?连最基本的教育对象都给忽略了,我一天天在干什么?第二,今后的小练笔地安排不能随意,要细一点,精一点,读与写要结合的严丝合缝,就必须把本课或本单元写作方法运用到当堂的小练笔中去,时刻提醒自己 “行是知之始”。我自以为设计了小练笔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哪有那样简单的教育?正像那个男孩子告诉我的,小练笔我根本没要求他们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读与写的落实根本没落到实处。回想那几篇课文的小练笔设计,必须要改。《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一处练笔改为“在这一段时间里,请你展开想象,注意抓住父亲的外貌、动作和语言,写一段话。”在《慈母情深》一课最后练笔应改为“请描写母亲和你之间最感动的一个场面,注意回想当时母亲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最好像作者一样,用到反复的修辞方法”。第三,在课文中练笔的节点,大多是文章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我们不能只练笔扩展了就表示达到目的,还要回过头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作者在这里没有像我们这样细细描绘呢?以此感悟作者写法的精妙。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里省掉的情节都是大家能想到的。但又不能不写,需要让读者体会到那段时间的漫长与父亲的艰辛,于是作者匠心独运,写了这样四个时间,四个逗号,详略得当而又意味深长。

作文教学之拙见

三源浦中心校    王士英

提起作文,我真的是很心酸。从三年级作文起步直至六年级,可谓各类文体的作文都接触过。但是孩子的作文水平一直停留不前,写的文章东拼西凑,G调能唱成C调。常常使批着作文的我欲哭无泪。

还记得第二单元的习作是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稿。作文指导课上,我讲了演讲稿的格式。重点讲了正文部分,可以先写一写我们的祖国曾受过的屈辱,以及今天我们的祖国有多么强大。字里行间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然,这需要收集资料。之后,我还念了几篇范文。希望给他们一个写作的模板。结果,为了让他们回家收集资料,这篇作文写与改加起来足足用了两天的时间。但翻开作文本后,我的心情沮丧至极。除了三五个孩子的作文合格之外,其他的文章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主次不分,顺序紊乱,大量篇幅摘抄日本侵华资料,不知要表达什么中心。后文就来一句“祖国你在我心中”。更有甚者资料都搭不上边。“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指导怎么写了呀!”此时的我反思着……终于,困惑了几日的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的孩子都是农村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导致他们很少读书看报、什么国事、天下事他们根本不关心,更不知道,回家查资料吧,一多半住宿,更多的是家里没有电脑,家长也不知道。学过的知识也记不准了。城里的孩子是见多识广,而我们的孩子是井底之蛙,孤陋寡闻。让他们写一个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着边际的事,太难!况且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有难度的题目。只有一个办法了----重写,领着写。

再次回到课堂,我总结了习作失败的原因,领着孩子由正文的头写起。我们一起设想了许多开头段。如:“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我听见《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时候……”“每当我提着笔书写着字正腔圆的方块字时……”在正文部分,我又细细地一点点的引导他们分析,正文应该写些什么。“孩子们,你们想一想,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那为什么会在我心中?那是因为祖国让我们骄傲和自豪,有哪些事呢?”果然不出我所料,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况且连时间都不知道,只是脑中有个印象而已。于是我与几个收集资料的孩子把一些资料都写在黑板上。我按照年代的顺序从各个方面补充资料。如:我们有享誉世界的孔子、有“路漫漫上下求索”的屈原、李白在月下“对影成三人”苏东坡手执铁板铜琶高唱“大江东去……”自古以来,我们有埋头苦干的李时珍、祖冲之;有拼命硬干的岳飞、文天祥;有为民请命的屈原;有舍身为法的谭嗣同,他们都是中国的民族魂。科技方面,火药、地动仪,从1964年引爆的第一枚原子弹到2001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神舟”系列飞船的载人升空;2014年“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发射成功及至隐形飞机“利剑”的问世……孩子们突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东西可以写,原来可以写那么多方面的内容。最终,他们把这些资料有所选择的用到了演讲稿上,我引导他们在资料间要适当的加一些表达自己感情的话语,既起到过渡的作用,又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字里行间的表达出来。这篇演讲稿终于成形了,孩子们高兴得笑了,说:“原来是这样写的。”我也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慨叹之余我回想起另两次习作。一次是中年级写自己的校园,一次是指导孩子写日记。我蓦然发现,领着孩子写作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领着学生写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领会如何布局谋篇,表达技巧,描写方法等知识。我们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一节课,可这些对学生来说是虚的、空的,我也曾这样讲过,可是口干舌燥,学生提笔还是不会写。教师领着写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将写作知识落到实处,学生经过老师的引导,文思如泉涌。记得那次我去长春学习半个月,回来后这些孩子已经悄悄的准备了节目,他们精心布置了教室,买了气球,花,叠了许多的纸鹤,我进门的那一刹那,纸鹤,彩条,花,都涌到了我的身上,同时孩子们一起喊道:“老师,我们想你了。”我觉得这是一次习作契机,就领着他们写日记。首先,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接着我引导他们:“老师没回来时,同学们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想的?听到老师回来的消息又怎样了,大家是如何准备的,老师要进门你是什么心情,如果激动,兴奋地心怦怦跳,可以怎么形容呢?此时,有同学就写 ,“心跳到了嗓子眼 ”有的说:“心好像一面小鼓咚咚咚的乱敲”想着老师胖了还是瘦了……。接下来,老师进门了,你可以调动你所有感官呢,看到什么?描写一下老师的外貌,你和同学们做了哪些动作(注意用上动词)?说了哪些话(语言描写)?心理想着什么(心理描写)老师又有什么神情(神态描写)?怎么说的?如此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们乐坏了,他们第一次感觉作文原来这样好写,没有东张西望的,没有唉声叹气的,也没有提着笔冥思苦想的,只听到笔尖在本子上沙沙作响。班内一个作文最差的孩子王思琪,放学前拿着本兴奋地跑到我面前,“老师,我回家写行吗?我还想写。”我一看,已经超过两页了。真是盘古开天呢!

另外,第一篇写景的文章可以引着学生写。写景的文章重点是要仔细地观察,并把所看到的景物有所侧重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出来。尽管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写起来还是一塌糊涂,不如躬下身来引导他们去写。那次写《美丽的校园》我引导他们说:“走进大门,放眼望去,你看到的是什么?”“操场”“什么样的操场?”“宽阔的,平坦的,......“还记得《长城》一课吗?介绍长城的宽用熟知的事物作比照说五六匹马可以在上面并行;提到三个佣坑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我们也可以学一学。操场的宽用具体数字,宽阔到什么程度也可以用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这下,学生可来劲了,有的说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有的说如他家的后园子那样大,可以种许多许多蔬菜,还有的说像他们村子的小广场那样大……同样我也引导孩子来形容操场的平坦。接着,我引导孩子可以按照移步换景的写法(模仿《颐和园》)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来写校园周边的景物,但要有侧重(抓重点,详略得当)抓住一处景物要详细写。此处,我又作为重点指导。比如,写草坪,你先看一看,(介绍小草的形态、疏密、绿的像……一样等)然后再摸一摸(写感觉)这绿油油的草坪里,密密的笔直生长的小草像什么呢?((像哨兵等)你又联想到什么?微风吹来,你嗅到了什么味道?在此处,将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联想、想象、等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落实到实处,学生懂得了怎样运用,怎样让自己的文章丰满起来。学会了怎么写,不为文章的字数发愁了,提起作文不恐慌了,兴趣自然上去。日后再次遇到写景的文章自然就举一反三会写了。当然,这种领着写只是引路,绝不能牵着孩子的手走,另外,领着写也限于特殊的文章或体裁,万不可篇篇这样,否则就束缚了孩子的手脚。

作文教学的方法千千万,以上只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反思的一点点体会,但可谓满纸恳切言,半把辛酸泪。希望与同仁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其中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习作教学反思文

罗通山学校  宫立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倡导“从生活中取材”这一先进教学理念,也就是说,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搜集、积累和发掘习作素材,提倡写出生活的真实面目。

前段日子刚刚学完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习作教学任务是: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内容是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电器。旨在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我提前了几天布置学生选择好物品,并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课堂上,首先我根据学生所选物品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如介绍蔬菜的为一组,介绍水果的为一组,介绍玩具的为一组,介绍文具的为一组,介绍电器的为一组。然后,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篇相关的例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明确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学生比较容易知道了,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等方面的情况;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接下来,我对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进行了恰当的指导。结合学过的课文《鲸》《松鼠》《新型玻璃》等文章,了解并列式、总分式结构的特点,特别是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一些学过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然后,就是动笔习作、自我修改和同桌互改,最后是修改定稿。

这次习作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有:

一是巧用例文,为学生掌握写作方法铺路搭桥。例文的运用应当要慎重,运用不好,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这里主要是学习写作方法,如表达顺序、说明方法等。

二、是自我改评有实效。学生完成初稿后,我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修改和评价,练习在原文上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并针对我给出的评价方法写眉批和尾批。眉批主要这样写:“先画记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再在旁边写上:用的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尾批这样写:“本文从___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本文语言_____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能够巩固写说明文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但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资料的运用出现了偏差。我在教学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看使用说明书等,结果有的学生就大量照搬了这些资料中的文字材料。可以这样改进,建议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物品,最好不需要查资料;要查资料也可以,但要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习作时最好不要看资料。                

二是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等方面的情况;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但没有抓住主要特征写具体。

三是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的指导还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生活,引导学生把写作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写实实在在的事情,写想表达的感受,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展示中鼓励优秀学生,带动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还要辅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细节,积累写作题材,在写好作文的同时,要把作文修改初稿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有意选取某个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中朗读,讨论分析,共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作文,不再为上习作课而犯愁。

情感性评语的反思

凉水中心校 孙鹤霞

三年级是语文作文的起始阶段,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虽然一二年级有看图写话的要求,但是作文和它有着很大的差别。作文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但要求把话写完整,写清楚,更要求把话说漂亮。就是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学会使用好词好句,想方设法地把文章写得生动,让人读了还想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自发地写,开心地写,这才是重中之重。

我认为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学生处与写作起始阶段,我精妙的评语最能换起孩子写作兴趣。教师评语要以情感人,在评语中我经常叫他们的的昵称,“文文”“琪琪”“小壮”和他们敞开心扉像朋友一样谈心。我班有一个叫张煦可的女孩,她家庭条件好,父母娇惯厉害。在一次《我的好朋友》习作中,她有这样一段话:我在食堂摔倒了,浑身是水,一件新裙子沾满油泥,老师看见了,只对我说:“没关系回教室吧”听了老师的话,我爬起来自己走回教室,边走边想:老师不管我,谁也不会管我了……看到这,我心里一震,想起当天的情景,真没想到孩子认为老师不管她,她心里会多难过!于是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你笔下的好朋友王婷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孩子,但是老是想对你说,当时老师不管你,不是不关心你,是想让你自己面对困难,想过吗?如果王婷不在,你会怎样?学会照顾自己。”然后送给她一个笑脸。孩子读完评语后,就知道老师关心她。今后的习作,她总是积极主动找我,寻求最好的词句,写出更好的作文。

情感性较强的评语不仅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还会让师生关系更融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父母的爱》作文教学反思

柳河镇建设小学:郑超

《父母的爱》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第六组的习作。本次写作是基于本组教材、口语交际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父母之爱有所感悟,而自然表达的心声的练笔。本单元的课文无论从选择素材、写作方法或是题目确定等都为孩子们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这次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的表情达意的方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入真情实感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1. 从单元课文中学习选择素材、写作方法、题目确定等,表达真情实感。2. 从生活中截取画面,选定素材,运用方法,自由表达。3. 感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爱。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回忆“每周一积累”中有关父母爱的词语,为本次习作打下初步词语基础。这样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内容引入,我想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其实作文所需要的素材与我们日常积累的的知识密不可分。

然后我又让同学结合单元导读回顾本组课文的共同特点:都是通过一件事儿写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都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让学生在写作前有“法”可依。这样也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感悟与体会也都来源于生活,因为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样,通过借鉴作者的文章告诉孩子作文其实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一个细节也可以传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因为只有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有了思考,就不会人云亦云了。这样就解决了孩子没事儿可写,没话可说的问题。

接着我出示了一些带有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的对比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人物描写方法的妙用,再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一些句子中加入相应的描写方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适当的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可以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色,也可更好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一些铺垫过后,我会让孩子试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的爱,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本次习作----“父母的爱”正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让“学生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加上所有的素材都来源于自己的亲身感受,所以学生很乐于表达。

在整堂课中,我时刻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由发言,并通过简单的点评与学生进行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就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此时学生只能简单的笼统的说出父母对自己的爱,还不能用一件具体的事来表达。这时我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并能结合要求“通过一件具体的事”说出父母对自己的爱,交流后学生汇报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大都能从生活中一件亲身经历的小事儿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且已经有个别同学能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但几乎所有同学在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一味的从正面事例来强调父母的爱,似乎没有人想到,也没有人敢提出对父母的不理解,此时的我已被学生感动,说出了自己曾经对母亲的不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感受到,其实那是母亲对自己深切的爱。我动情的陈诉,激起了孩子们的情感共鸣,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孩子们纷纷发言之时,我适时提点他们试着运用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就这样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思路越来越宽,各个跃跃欲试,表达欲望异常强烈。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将心中所想落于笔下。这样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孩子们如行云流水般完成了自己满意的习作作品。

当然,这节课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个别的同学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也许是我平时训练得缺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钻研不断地减少遗憾,让自己越来越充实,让我的教育开出越来越美丽的花朵。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教学反思评比简报。

【语文教学反思评比简报】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11-08

教学活动评比方案04-19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1-23

语文《雷雨》教学反思01-23

中考语文的教学反思01-24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1-25

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6-09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6-10

语文《老王》教学反思05-24

“语文园地”的教学反思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