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我要自己走活动反思

我要自己走活动反思

时间:2022-04-01 08:13:32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要自己走活动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实在称不上示范课的公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了这堂课,从教材选定到正式上课差不多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压力。一来一年多没上过公开课了,平时上课也没有公开课那样严谨科学,有点手疏的感觉,而从教二十年,算得上公开课的也就那么有限的几节,实难登大雅之堂;二来因为自己是区级学科带头人,所以这堂课必须要体现出“示范”,而自己的分量自己最清楚,能算一堂研讨课也就差不多了,能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自己也没信心;三是因为单位这两年调入了两位区级教坛新秀一等奖获得者,她们得奖的课当年我都听过,确实非同一般。特别是这一年与丸子的亲密接触,时时感受着她对工作的严谨执着,对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她的求学态度,她的善于反思,她的不断尝试,每一次都让我自愧不如,让我气短,让我不敢班门弄斧。还有,那些年轻教师成长很快,她们尝试着新的理念,会不会被她们笑话那么老套;还有每一次青年教师上课,校长总是早早地坐着听课了,如果……我真的不敢想象。因此,这堂课从设计到教学,我是从来没有这样认真过,也从来没有这样下过苦功。曾经有过很多种设计,在一次又一次的反问中否定肯定再否定,特别是这个礼拜,连着几夜熬到通宵,最终形成了我也不知道是第几稿的教学设计。

我要自己走活动反思

早上一到学校,就开始为这堂课准备。教室的电脑是98版的,PPT软件打不开,昨天临下班前叫波波重新安装说要两个多小时,早上只好请张波帮忙把601班的主机拆过来。然后让学生去搬8把凳子。学生太积极,居然搬了十几把,赶快让学生藏到卫生间,免得被大家笑话自作多情。自己都不知道,有二十年教龄的我居然还会那么紧张。然后,把最新一稿的才打印出来的教案重新梳理一遍。上次跟徒弟说一边上课一边看教案形象很不美,叫她要做到的师傅自然不能逊色。然后用笔在旁边算计好每一环节的时间,便于到时随机应变。

课按预设的进行,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虽然学生进入了文本,但因为对这样的生活经历没有切身的体会,对我的复杂情感的感悟比较肤浅,需要我去引导,再加上课件展示中不断地转换箭头和圆珠笔,也浪费了不少时间,结果前松后紧,草草收场。结束这堂课,都不知该如何面对大家。

人是在反思中成长的,在这堂课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失败之处:

一、教学的重点没有很好地得到凸现

我把此文教学的重点定为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人物情感,感悟生活哲理。抓住历险和脱险两个环节,通过对历险经历的体会更深一步地体会巨大的成功感,感悟那永远忘不了的经验。只有经过历险部分的充分感受,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在普通人眼里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在我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感。脱险部分的体验是为了感受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怎样从一个毫无信心的孩子到顿生信心,到信心大增,继之获得巨大的成功感,获得他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辈子都在享用的人生经验。只有把这两点突破了,才能真正明白文章揭示的生活哲理。然而,由于学生没有那种身陷绝境、孤独无助的生活经历,即使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亨特,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意蕴,但在仅仅几分钟时间里进入自己毫无经验的角色中谈何容易,所以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是学生感悟到了害怕、恐惧,极个别的体会到进退两难的无助、迷茫,对于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不该冒险的悔意并没有体会到,这需要老师借助于具体的语句去引导,而本意又想不露痕迹,结果花时较多。以至于后面的脱险部分没有时间做深入的体验。

这是本课教学最大的败笔。如果在教学前有充分的估计,那么我就不会放弃对这个环节的最初的设计,就是出示一张悬崖的图片,配上一段音乐来渲染,再老师在一旁补白,而学生闭上眼睛是让他们感受周围漆黑一片,这样学生一定会有一种置身于其中的感觉,这个难点就能有所突破。其次,在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回指导时,发现问题不是提醒他再想想看,而是告诉他方法去感悟。那么在交流的环节中,就可以通过个别学生带着大家一起感悟,一起体验,这样教学的意图得到实现,朗读的训练也可到位。

二、朗读训练不够到位

这里所讲的朗读训练不够到位,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训练的量不够,二是训练的质不够。朗读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以读带讲,以读带悟,古人都总结出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宝贵经验。说实话,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也是一直在这样做的。我们班级的朗读水平不能算很高,但我觉得很不错了。大多数的同学能自己处理轻重缓急,注意到情感的变化。特别是几个好学生,读起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昨天上《庐山云雾》,对于庐山雾瞬息万变这一段的描写,那个叫陈恒的男孩读得我都情不自禁地为他喝彩。在这篇课文中,“‘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是本文的朗读难点,要把那种哀求的味道,那种软弱地哀求的味道读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沈聪,那个学习不肯努力的小男孩却把它读得那么精彩,那种哀求的味道读得我心软。然而,因为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它复杂的情感,用去了不少时间,结果本来就满打满算的时间现在是远远不够了,只好忍痛割爱,以至脱险部分也没有充分展开读,原先设计的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只好忍痛割舍。

三、文章哲理的领会不够深入

原来设计的意图是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怎样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获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让学生设想如果父亲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来,我的人生又该是怎样的人生,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父亲博大的爱的同时,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人生哲理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特别是结合自身的感受,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就会牢牢记住这个人生哲理,用它指导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然后,因为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后面两个安排也被舍弃了。

四、课堂细节注意不够

这堂课我还犯了一个最不该犯的错误,就是当那个叫陈刚的学生没听清要求回答错误时,我居然没有作引导而直接说他错了,不要说了。虽然马上向他表示了歉意,但我还是不能原谅自己犯了这么一个低级错误。

说了不足,该为自己抹点金了,否则也太没颜面了。我觉得有几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一、教学设计比较完美

这个设计倾注了我的很多心血,因此对这个“胎儿”我还是觉得很满意的。从雏型到几种方案对比,到优胜劣汰,到重新组合,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在考虑的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我该怎样教呢?就是在这样一步一步的锤打下形成了这个教学设计。我觉得这个教案的成功之处在于: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二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为了凸现教学目标;三多种学习方法的渗透巩固不露痕迹;四教学拓展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深化文章主题;五补白处理较为精巧,多方位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悟

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当初决定选它就是曾经一次次被它感动过,如今依然被感动着。这一类的文章,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整个心灵去与文本交流,去对话,去共鸣。为此,我在感悟文本中,始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童年的亨特,这样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如脱险部分的句式:我_________(心情词),当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我一气呵成用心读出了描述我心理的词句,让学生紧接着说自己的心情:我_______________;我孤身一人,我多想得到帮助时心底的呐喊:四周一片漆黑,耳边响起了呼呼的风声,我孤苦伶仃地缩在岩石架的最里面,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委屈、痛苦、悔恨、迷茫、恐惧之际,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与子,我与杰利的呼应,我就是亨特,学生就是父亲或杰利)……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入此情此境,达到情感的交互,为人生哲理的深切感悟打好基础。

三、以生为本顺学而教

过去,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往往喜欢抓住重点句展开全文,美其名曰牵一发动全身。所以设计时曾经设想过在故事揭题后,就问学生那段小时候经历的启示是什么。应该说这不是难题,一般学生都能找到。然后由中心句入手回到故事中去体会,最后提升中心走一个来回。就在初稿完成之际,刚好读了《小学语文教师》第十期一篇关于《珍珠鸟》的教学设计(建议大家去读一读,因为书已交给徒弟去学习,只能说个大概)。文章就讲到原来也是从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入手的,再回到文本从几方面去体会。这句中心句意蕴深刻,这深奥的道理对小学生来讲,他们是很难体会出来的,这种一开始就把中心塞给他们,在被动中学习,学生的理解不是自发的,也不会是深刻的。我觉得这讲得很有道理。联系自己的设计,不也是这样吗?我们的教师往往为了自己教学设计的精巧,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情,这样的设计能算好吗?如果顺学而教,一步步引学生入佳境,学生的感悟自然水到渠成,对哲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我想,这样处理也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吧。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巩固

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在一朝一夕,那是日久天长的练习与巩固。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训练点,也要善于找到巩固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巩固学法,获得能力。比如分段,我让学生找到课文哪几节是描写历险的,哪几节是描写脱险的,这就是在巩固抓住重点段分段的方法。又比如高段阅读写作以写人记事为主,阅读写人记事文章我们要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描写来体会,学写写人记事文章也要学会通过人物细致的言行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特点。这篇文章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致准确,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比仅仅引导学生体会,也在小结时提醒大家要注意这种方法,做到读写结合。还有导入部分让学生猜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如果说猜是为了激发兴趣,我要说的是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文补白处设计精巧,前后衔接自然

课文的补白具体见第二点,衔接句也动过一番脑筋。自我感觉前后连贯一体。

六、开头结尾的处理紧扣主旨

揭题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们都有英雄情结,我用亨特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条件下成为孤胆英雄的那段故事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课文开始就能初步感受到亨特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完成任务的,还有这个简单的方法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孤胆英雄。通过这样的故事为课文的感悟打下伏笔,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故事结尾,我没有做长篇的总结演说,没有说教式的你们要记住这个哲理,学生在这以前已经有了足够的感悟。我直接打出一位只度过十九个短暂春秋的残疾少年吴强的一首诗《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集体朗读,那“……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没了下一步,于是就没了路……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的一句句诗就是对这个哲理的最好的诠释,残疾少年都能坚强地面对人生,我们又怎能放弃下一步呢?前后融会贯通,与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加深学生的感悟。

七、重视细节在文中的作用

课文中两次出现“啜泣”,这两个细节描写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分别理解它的含义。然后在比较中明白这两次“啜泣”截然不同的含义,后一次“啜泣”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获得对这种成功对我的巨大意义的体会。

八、作业布置提升主题

今天晚上,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学后感,我想从学生的作文中去看一看学生是否真的获得了我希望他们获得的人生经验。我安排的第二个练习是改写第三部分的内容: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你会怎么做?除了写作的训练外,还想让学生的心灵在同情与嘲笑中,在冷漠与互助中进行心灵的碰撞。

虽然给自己罗列的优点多,缺点少,但优点是细处,错误却犯得大大的,瑜不掩瑕呀。

不过让我欣慰的是有了不少收获:

一、走一步再走一步,成功属于自己

这是我选择这篇课文要告诉大家的人生哲理,而我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当我确定教材后,拿着这样一篇长长的教材,虽然内心一次次地被感动,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以何为切入口。是放弃吗?是重新选择?可我多么想把这个道理告诉孩子们。怎么办?学习吧。于是,翻读手头上的《小学语文教师》,回忆自己听过的记忆深刻的名师的优质课,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终于有了第一种思路,第二种思路……第二步,把思路整理成稿,在比较中取舍,在否定中肯定。再走一步,不耻下问,与年轻的同行探讨。修改、论证、试教、再修改。一步又一步,终于有了自己较为满意的方案。走一步,再走一步,失败之后就是成功。

二、教学语言从单一走向丰富

要感谢这次活动,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少毛病。那天自己对这自己说课,用mp3进行录音,发现自己在短短的十来分钟时间里,居然出现了那么多的“那么”。其次,教师要学会评价学生,特别在朗读训练时,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一的“好”,“很好”,还有情感的引导需要教师的语言也充满情感性。这时才发现自己平时的教学语言好像不够丰富。今天本来准备录音,好好听一听自己怎么上课的,结果下课了才发现上课时没按录音开关,所以也不知道这节课的语言是否丰富。但至少让我明白了我要不断地加强语文修养,为学生也好,为自身也好。

三、要重视课前阅读提高四十分钟效率

这学期,有一次去同学那里,无意间看到他儿子的一本预习本,里面做的是一些字词类的作业和课后作业,当时觉得这好是好,可一本本改下来工作量太大(这样的作业往往错误率较高,看了会很烦躁),所以也不把它放在心上。这次要上公开课了,如果初读的内容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环节,那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舍弃一部分内容,就不能一气呵成,情感的断裂直接影响对哲理的感悟。这时才想到把这部分内容放到课前,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这样做的。不过因为不大放心,课前还是让学生重温过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抽了二三个学生读一读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然后大家评判。所以,在这堂课里反映出学生这一项能力还是能过得去的(有点虚假的成分)。由此让我想到,我们要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才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四、学习是一生的追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活动让我感到自己的装备是那么贫匮,底气那么不足。我对自己说,让读书成为我一生改不掉的积习吧。

【我要自己走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教案我要自己走06-08

蚂蚁排队走活动反思04-17

三要三比活动反思04-17

大班社会活动《我要感谢你》课后反思04-12

语文我要葫芦教学反思03-02

我要安全活动计划05-08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反思10-27

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2-0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精选18篇)03-03

吃瓜果要吐籽活动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