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以学定教活动反思

以学定教活动反思

时间:2022-04-02 02:55:06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学定教活动反思

一、活动的设想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常态化的活动为平台,学校的每年的对外公开展示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怎样才能充分挖掘本次展示活动对本学科教科研的促进和推动功能呢?我们的看法是:不仅仅是发挥名师的光环,更重要的是调动所有老师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更多的老师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所以在龚雷雨老师、徐彤老师2位特级教师的积极谋划下,我们全组老师共同商定决定通过开设生物小论坛的形式组织本次活动,把“以学定教,关注成长”作为活动的主题,除了徐彤老师展示1节研究课外,另有其他4位老师围绕本学科子课题的研究,作交流报告,并邀请外来专家进行分析和评价,参与活动,希望让活动的评价范围更广一些,话题更多一些,当然也让问题暴露更多一些。

以学定教活动反思

二、活动的开展

1、研究课

徐彤老师:课题是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思路是:按照深度学习理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设计教学流程。篇首设计了一种“荒岛”情境,引发学生进行生存策略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讨论话题,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按个体、种群、营养级的顺序引导学生理清楚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三条主要途径,从而逐渐形成能量流动的概念。之后带领学生尝试对科学家的生态学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共同归纳出能量流动的规律性。

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让学生来审视篇首时各自作出的生存策略选择,从而在使用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体验。鉴于学生对校园生活以外的知识了解不多,所以在实践应用方面补充了大量的信息,包括中国对贫穷国家的粮食援助,各级政府关注群众肉蛋奶的供应,秸秆焚烧及秸秆的综合利用,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力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2、交流报告

生物学科组本学期的子课题是:关键教学内容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我们四位老师把自己的平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的理念出发,重点对生物教学中的某些关键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思路作了交流。

陈泰梅老师:“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教学设计

施启迪老师:“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陈廷华老师: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与案例

龚雷雨老师:从理论高度对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了综述。

3、交流评价

我们有幸请到了苏、锡、常、镇的生物教研员并带来了各市的名教师共70多人来参与我们的活动,大大扩展了活动的影响力。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对本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认同,苏、锡、常、镇的教研员和名教师代表都作了精彩的点评和发言,使我们能获取到更为广泛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透过各市老师代表从不同学术视角的发言,也使我们了解到兄弟市、校教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给我校生物学科组各位老师很多的思考。

三、活动反思

1、新时期课堂需要转型

在本次活动评价交流阶段包括会后的交流谈话中,被老师们提及最多的词就是“课堂转型”。的确,经济在转型,整个社会在转型,新时期课堂教学当然需要转型。其实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必须得承认,课堂已经确确实实发生了转型,也许这就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需要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课堂转型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学生在欢乐中发展”。

首先,课堂教学将不再是开始于老师的备课和讲课,结束于考试评价的过程。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发生重大的转变,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先学习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也就是不断通过过程的评价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其次,课堂教学总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与改进。

上一节课,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淡化,对学生不懂的内容以及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

再次,课堂教学从动机到结构都将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进行组织,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来进行组织。

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开始向着以学生学习为线索的逻辑结构发生转变:教师教学出发点和着力点开始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标准化的学生培养模式正向着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为学生提供多类型的课程和个别化的教学发生转变。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逐渐的转变到了发展学生的能力的课堂,然后,还在向创新的课堂转变。这种课堂的转型,凸显了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而且,这样的课堂理念,将会深刻的影响和改变课堂的生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勃兴,未来课堂的转型将更具颠覆性。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将为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带来契机和可能,因材施教不再是梦想;课堂将不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概念,更是创造新知、激发创新潜能、实现心灵沟通的乐土;优质教育资源将不仅仅在区域内,而且在全球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教学从平面走向立体,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将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美国的一位教师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这句话说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那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是我们课堂改革的方向之所在。

当然,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龚雷雨老师在报告中提出要防止一些误区的出现,如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与教师使命的缺失,即: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建构)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性(价值引领);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2、新教学:不是教得有多好,而是能让学生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

一个新时期的好教师不是自己教得多好,教得如何深,讲得如何透彻,而是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入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他什么,而是他自己琢磨出了什么,即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在琢磨,他才能去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力。

通过交流,我们形成的共识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整个教学的起点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的“问题”,这不仅是对老师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考验,也是对是否熟悉学情的挑战。

教师在了解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之后,要创造性地提出合格的问题,作为启迪学生思维的起点。

什么样的问题是合格的?首先要符合学情,与学生的原有知识有结合点。其次,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性,能引发学生一连串的思维碰撞。学生知道一些,但又似乎说不清,通过讨论和思考可以逐渐明朗。如果只是从教材中抠两句话,给一个空,学生打开书抄上去,这是没有思维深度的不合格问题。再次问题不能高深莫测,让学生无从下手。问题的答案要体现出知识的关键词和生物学科特点。

举1例:基因突变对生物的性状的影响,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划书,或直接给出准确的表述和系统的小结,这不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应该是老师给出一个初始问题后,再设法诱导学生相互提问,在讨论和辩论中明确性状发生改变或不改变。

问题: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改变了,性状也随之改变吗?

学生的在课堂中的辩论:

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变了,遗传信息就变了,性状就会变。

不一定,基因有2条链,如果是非转录链变了呢?

即使转录链变了,密码子变了,但密码子有简并性,所以氨基酸也不一定变。

基因突变性状不一定变,为什么说基因突变可以遗传呢?

基因是遗传物质,当然可以遗传。

如果基因变了,性状不变,就没有遗传。

遗传要通过生殖细胞才能进行。

在这些针锋相对的一连串的问题的牵引下,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越来越严谨,对基因突变的理解也渐渐清晰。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到的知识,体悟才更加独到而深刻,这种严谨的思维方法才是学生需要的终身素养。

所以,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让学生自我发现,独立认识,让学生获得长远发展、终身发展的“软实力”。

3、生物课堂要生活化。

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人的生活。

生活化的课堂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需求,容易引发学生思考,能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得到发展。

(1)生活化课堂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比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可以先展示媒体报道的令人心惊的地沟油问题,然后介绍最近的报道,我国科学家已找到一种方法,用一吨地沟油可提炼出一吨的生物柴油,且每吨成本在1500到2300元,远低于常规柴油,而且污染少、性能好、据称“能达到欧洲Ⅲ号排放标准。这些源自生活的例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学生的深思。

(2)课堂教学生活化,要重点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像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克隆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都曾出现在各地的高考卷中。我们完全有必要将其引入生物课堂。

如食品安全问题,欧盟将全面执行新食品法,提高中国农产品准入门槛,而中国的肉类出口将受“特别关照”,特别加入“善待动物”福利条款,规定:“猪必须享受到以下福利:一出生就必须享有至少吃13天母乳的权利;拥有铺了稻草的猪窝的权利;拥有供其拱食泥土的权利;运输8小时就休息24小时;宰杀时必须隔离,不被其它猪看见;宰杀时必须使用电击法,在猪完全昏迷后才能放血和解剖”。否则,猪肉就不合格。学生一听纷纷表示愤慨,认为这是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学生情绪激昂之时,浇上一盆冷水:“欧盟经济高度发达,会无理取闹故意刁难我们吗?他们提的要求难道一点科学道理都没有吗?”于是学生静下心来,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仔猪吃母乳能使仔猪增强疾病抵抗力,可以在饲料中少加或不加抗生素;猪窝铺上稻草可减少感染寄生虫和细菌的机会;拱食泥土可摄入饲料中缺乏的天然矿物质,提高猪肉的鲜美滋味;运输途中停车休息,是防止生猪因碰撞挤压而受伤得病;宰杀时要隔离并用电击法,是防止生猪受到极度惊吓时体内产生酸性物质,而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总而言之,善待动物也就是善待人类自己。通过周围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学生更深切地领会到学好知识的重要性。

(3)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反思,培育学生多方面的情感。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教学质量,更应注重育人的效果。一堂好课,不应局限于课堂45分钟的效果,应留给学生更多的反思,有的甚至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如环境意识虽然人皆有之,但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一个错觉: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所以,在讲到免疫知识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它可切断消化道传染病(如甲肝)的传播途径。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但他们不自己生产,而是到中国来进口。日本人一次性筷子用了以后,不是随手丢弃,而是回收制成纸浆,卖到中国,赚回买筷子的钱。这是耐人寻味的!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就会深切感受到发展科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唤起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耳熟能详的标语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具体事例能增强学生主动关心社会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发展多方面情感。

要做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对老师来说可能有些辛苦,要花大量的精力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上,但这也是当今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总之,“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赢在课堂、赢在当下、也赢在未来的重要的课堂教学理念。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满足学生的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的研究者”的转变。

【以学定教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学教活动整改方案05-19

早教活动反思05-24

学教活动责任状05-01

综合实践活动教后反思05-24

幼儿园早教活动的反思05-24

大班学新操活动反思04-17

勤奋乐学主题活动反思04-17

学洗手生活活动反思04-17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总结01-28

开展一学三反反思活动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