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领导重在管人还是管事

领导重在管人还是管事

时间:2022-04-05 11:13:45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领导重在管人还是管事

部门经理重在管人 

领导重在管人还是管事

1、事例: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在6年多的成长历程中,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变革,其中之一是改革公司主要领导的管理思想和工作习惯,从原来的以管事为主转变为以管人为主,让领导们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管人”上面,即与员工沟通、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科学考评上。  

所以虽然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已从开始单一的贸易型公司发展成为了现在的集团公司,集科、工、贸于一体,累计销售额近10亿元,利税逾3.3亿元。  

倡导这一转变的是总经理任晋生。他将指导、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当作自己的工作重心之一,并要求其它管理者重视员工的潜力开发、信任下属、对下属进行科学授权。  

2、管人比管事更重要 

在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老板不是销售出身就是技术出身,这是因为有了市场或技术,就具备了创业的基本条件,于是就租来地方,买来设备,找几个人开起工厂来,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这样做起来的。在

这个时候,老板们凡事必须亲力亲为,把做事当做第一核心要务。            但是,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是:当企业做大后,这些老板依然在亲力亲为。做销售出身的还在跑市场,最多变成了一个销售精英;原先搞技术的还在搞研发,有的甚至成了行业技术专家,但是,其工作重心依然是聚焦在某一件事这个点上,而企业运行必须的制度流程任务目标规范化等面上事务一概不管,这也就是中国企业管理混乱的根源。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经理们因为专注于局部的事的完成,就必定会忽略了对人的管理和研究。而因为缺乏对人的管理,就又造成了事的混乱。因为人是事的根源,大部分的事都是人为的,人越多问题也就越多。在企业中,假如人不能得到应有的管理,就肯定无法把事做好做到位,甚至还会造就新的事端。         

人是事的根源,管好事的前提就是先管好人。而管人就是用人,用人必先育人,育人必先选人,所谓选好人才能做好事,也只有当你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将各自的事做好事做到位时,你这个CEO也就成功了。        

失败的总裁琢磨事,成功的领导琢磨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管理哲理。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99%的总裁们都在不停地重复一个错误,把99%的时间精力都放在管事上,结果就导致事越管越多,人越来越烦。 

部门经理重在管事 

1、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我把管理称之为一门学问,理论要变为常识。很多人拥有知识,但没有学问。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知道的只是知识,并不知道学问。有规律的认知,会举一反三,能解决问题才是学问。每个学科都有它的规律,管理的规律是,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股东的投资亏损,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你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 

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便你证明自己正确,上司错误,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去管事,是做事情的结果。 

2、事例:通过控制事,让事来控制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夫人到医院看病,鼻青脸肿,称其丈夫酗酒后打她。医生为她提供了一种神奇的“药茶”。并告诉她,从她丈夫喝酒回到家后,就要用这药茶漱口,直到其丈夫上床睡觉为止。只要按照医嘱去做,一定有奇效。该女士将信将疑。一日,其丈夫酗酒回家,女士赶紧拿出药茶不停漱口,直到丈夫在床上睡着为止。数日后,该女士到医院复诊,红光满面,气色极佳。称神奇药茶真的奏效,丈夫果真不再打她了。医生窃笑:看看,在男人喝醉后,女人保持沉默是多么的重要。      

这个小故事就是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错层思维”,通过控制事(漱口),让事来控制人。           如果医生直接告诉女士,在你丈夫醉酒回来后,不要唠叨和抱怨。一般来讲不奏效,女人天生爱唠叨。你让她住口,很难。如果用某种其它东西——例如说,所谓的药茶——占据她的嘴巴,效果就不一样了。      

企业管理也是这样,老板经常询问:“如何才能把人管住?把员工管住?”      

其实,人是很难被“管住”的。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不是管人的,而是管事的。老板的任务就是构筑企业愿景,然后,再把愿景分解成员工可以理解和执行的小阶段,让大家在胜任小阶段中感到成就感,然后激发工作的愿望,一个个的小阶段完成了,企业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3、管理是管事,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比如“富-士-康连环跳”,如果认真观察,富-士-康对所有的工人都非常好,它与所有的工人都签劳动合同,宿舍安排得好,还有游泳池。但他的错误在于,管的是人。抬头看到的是人,低头看到的也是人,一天工作14个小时,同宿舍的人基本不说话。其最大的错误,不是产业、不是环境,而是企业的管理。管理中更要管事,而不是紧盯着人。 

记得在中国惠普的那次新经理集训中,老师让我们统计一下过去一周都干了什么?有多少时间是在自己管事,有多少时间是在“育人”,记得我当时的结果好像是18%在“管人”,82%在“管事”。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应该三七开,即至少30%“管人”,70%“管事”,到了中层以后,就要五五开,即至少一半时间“管人”,一半时间“管事”,而到了高层以后,就要七三开,即70%时间“管人”,30%时间“管事”。换句话说,级别越高的管理人员,“管人”的时间就应当越多。因为“管人”是各级教练的头等大事。既然公司的业绩是通过基层员工完成的,所以通过员工把事情做好就是管理的本质。一个好的管理者就要做到帮助部下掌握做事的本领,理解公司的战略,激发部下的斗志。

领导重在管人还是管事2015-04-26 18:35 | #2楼

管理学的知识也是围绕 “管事”和“管人”两个方面展开的。管事和管人,是管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在管理学中,每出现一个管事的观点,就会出现一个管人的观点与之对应。 

我想大多数人会同意,领导或者管理约等于“管事”加“管人”。毛泽东这样评价刘邦的成功,一个是战略对头(管事),一个是用人得当(管人)。 

管事和管人 

西方学者Black和Mouton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管理方格概念(managerial grid),认为管理有两个维度:关心产出(管事)和关心人(管人)。John Kotter在1982年出版的《总经理》一书,也是从管事和管人两个方面分析总经理面临的挑战。管理学的知识也是围绕“管事”和“管人”两个方面展开的。管事和管人,是管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在管理学中,每出现一个管事的观点,就会出现一个管人的观点与之对应。 

例如,业绩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基本上是管事的观点。很多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衡量公司业绩,沟通战略目标。按照平衡计分卡的逻辑,公司的业绩看四个方面。首先看财务指标。财务要想做得好,必须看客户指标:客户必须多而且忠诚度高。要想客户指标好,必须流程要好:流程好才能为客户提供价值。要想流程好,团队一定要好。四个方面,一环套一环,而且层层分解到部门、团队、个人。这是一种管事的观点。与业绩管理相对应的管人的观点是领导力发展(leadership development)。再好的业绩管理,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力,也无法执行。 

管事和管人是管理这个硬币的两个面。有人喜欢区分使用管理和领导这两个词语。管理似乎重在管事,而领导则偏重管人。但是,对于每一个有生命的企业领导人,在管事与管人之间,他必须平衡分配时间。问题是,一个高层企业领导人,例如CEO,应该花多少时间用来管人?情境领导力的观点会认为,这要看企业发展阶段、当前面临的挑战、团队成熟度以及领导者个人特点,似乎等于没说。 

好多企业领导人抱怨事情太多,没有时间思考人的问题。事实是,不花时间、精力管人,从管事的角度看是得不偿失。而久经考验的企业领导人,从来不吝啬管人的时间。前GE董事长兼CEO杰克。威尔奇,除了品红酒、打高尔夫之外,花大把时间在管人上。他说:“我们把时间都花在人才上了。有朝一日我们把人的问题搞砸了,公司就完了。”柳传志的管理三字经——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三个里面两个是管人。据统计,企业领导人80%的时间花在沟通上。而沟通,可以说就是管人。所以,好多貌似管事的过程,其中必然有管人的成分。 

我发现管人可以用三句话概括:“选人”、“与人沟通战略”、 “投资于人”。这三者任何一个做得不好,管人就失败。 

管人模型 

管理者只有选了合适的人,才可能沟通战略。否则,他们听不懂,或者执行不了。管理者要在员工身上花本钱,让他们感觉到努力工作有回报,个人能够随着公司发展而成长,这样的话,他们才有动力持续为公司做贡献。 

“投资于人”,人才会有动力。从财务的角度,人力资源是成本。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有人开始把人力资源看成人力资本。既然人力资源是资本,就要讲究一个投资回报率(ROI,即Return on Investment)。但是,人力这个资本,与货币资本有太多的不同。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就是管理者永远无法像拥有一笔资金一样拥有一个人的能力。管理者必须问自己: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就能增加回报吗?如果管理者选人选错了,对人的投资就没有回报。 

“与人沟通战略”,人的努力和能力才会推动企业战略的执行。现在好多人讲战略解码——将战略层层分解:从公司愿景和核心价值出发,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从公司发展战略出发,制定业务战略,从业务战略出发,制定市场竞争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等职能战略,环环相扣。这样,战略可以分解成组织内各个层面的人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手段。 

管理者“选人”、“与人沟通战略”以及“投资于人”的效果可以用三个C来衡量。管理者真正做到了选人选得好,员工队伍就有能力(competent,这是第一个C)。管理者与人沟通战略沟通得好,企业上下一条心(大家的行动congruent,这是第二个C)。管理者舍得在人身上花本钱,并且花对了地方,员工感到工作有意义,看到职业发展前景,得到不错的待遇,他们才有可能敬业(committed,这是第三个C)。 

有了这三个C,实际上就是哈佛人力资源管理学派的4个C中的前三个,你就有了这样一个组织:员工能干,员工肯干,上下同心。有了这三个C,你就有可能实现哈佛学派的最后一个C,叫cost-effective,管人就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