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三严三实>《三严三实典型人物事迹

三严三实典型人物事迹

时间:2022-05-07 19:14:23 三严三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严三实典型人物事迹

“黄导”是我对黄丹丹督学的昵称,因为自专职责任督学办公室成立以来,她担任宣传组组长,负责督学专题片拍摄等教育督导工作的相关宣传工作,我们亲切地称她“黄导演”。

台前——她高调做事、无私奉献

为迎接河南省在我区组织召开的“河南省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现场会”,我们十位专职督学和科室相关人员被分为业务、材料、宣传、网络四个组。黄丹丹督学担任宣传组组长,其实这项工作对于教学业务出身的我们来说完全是陌生领域,可是在她的带领下,撰写专题片脚本、联系制片公司、安排每天拍摄任务等工作有条不紊。

脚本是影片的灵魂,为了写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专题片的脚本,她和宣传组的同志们收集资料、不断学习,多次开会征求大家意见并数易其稿,最终,高质量的《共筑多彩梦》专题片脚本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其实最艰苦的是拍摄过程,要拍摄学校特色、各级领导讲话,还要拍摄督学真实的工作场景。如何兼顾城市、农村等各类学校?如何平衡各级领导、各位督学在影片中的出现次数、时长?为了能够在全省教育同仁面前完美展示二七教育督导工作新常态,“黄导”的小宇宙爆发了——她在分镜头脚本上标注时间、统筹安排人员;她无论走到哪儿,拍摄提纲和电话簿都不离手,随时联系学校、领导、拍摄公司;在纷繁复杂的拍摄任务中,她不计个人得失,总是肩负起最远、最累的任务,一次次驱车带着督学和摄制组奔波于侯寨、马寨等学校……俨然是一位“指挥员”、“战斗员”。她的担当意识和强大的协调能力,不由地令人心生敬意!

幕后——她低调做人、谦虚谨慎

在面临工作任务时,“黄导”总是冲在最前面,可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她为人却十分谦虚低调。她着装风格优雅舒适,偏爱黑色;每次合影拍照她总是默默站在两侧;在办公室,除了工作她总是抱着书静静地阅读;她不张扬、不造作,总是说自己有很多还需要学习……可每每听到她的发言,你能感受到她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看到她写的文章,也会惊讶于她的业务精湛、文采飞扬。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的素质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能力上,更体现在团队合作意识。

前不久,市教育局副局长葛飞、督导办主任刘维丽带领督导室全体成员及市级责任督学一行26人莅临二七区,对二七区承办“河南省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现场会”的筹备情况进行视察。我作为春晖小学路线主讲,当天带了几身自认为合适的服装,可到办公室大家纷纷表示不够正式,当时已经没有时间回家换了。就在我为难之际,黄丹丹说:“你穿我这条裙子吧。”“那你怎么办?”“没事!快换上!”我穿着她的职业套装裙子完美地完成了当天的迎检解说任务。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我从她身上学到的却是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在“黄导”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山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一个懂得谦逊、低调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一个敢于高调做事的人,必定是有执着追求和责任感的人。黄丹丹没有灼灼其华的言辞和外表,你能感受到的是她踏实、朴素的为人处事态度。“君子与其练达,不如朴鲁。”在我看来,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做人格局和人生智慧!

三严三实典型人物事迹2016-07-30 23:31 | #2楼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李传扬人物事迹#e#

生命融入使命 信念点燃激-情

——江淮安驰汽车公司原总经理李传扬同志

从合肥向北到蒙城,有200多公里。为了一个光荣使命,他义无反顾地去了,把心拴在那里,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他是一个有血性的人,一颗心扑在事业上,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3年多来,他把生命融入振兴皖北的滚滚激流,谱写了共-产-党员的人生华章。

他是一个有使命的人,面对困难一往无前,不达目标决不回头。不到一年,他使一个濒临破产的汽车企业起死回生,在市场上书写了逆势上扬的传奇。

他就是蒙城县原挂职副、江淮安驰汽车公司原总经理李传扬。

“他是为蒙城发展累死的!”

      5月23日,蒙城多云转阴。清晨6点零8分,江淮安驰企业管理执行总监程良初收到李传扬发来的短信,说身体不舒服,让他陪同来访客人就餐并送行。

9天前,李传扬抽空在合肥做了体检。医生说他血压偏高、心脏有杂音,建议住院检查。“等有时间再检查吧,工作确实太忙了。”他婉拒了医生劝告,匆匆赶回蒙城。

这些天,同事们发现,本来身体挺棒的李传扬气色一直不太好。大家在想,他可能太累了,要歇一歇就好了。可是,他又怎么舍得歇下来?为了工作,他有一千个理由“搪塞”同事的劝说。

这一天早上7点半,李传扬依然准时来到公司,在各个车间转了一圈,并和员工一起做了早操。他像往常一样繁忙。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半,李传扬一共主持召开4次会议,又分别与3个部门座谈。除了吃饭,他没有休息片刻,渐渐有点撑不住。他对程良初说:“感觉好累,眼睛都睁不开了。”下午散会的时候,他对同事们说:“晚上8点还有会,我去运动一下,出出汗说不定就好了。”

当天傍晚7点10分,李传扬在羽毛球场上突然昏迷,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年仅49岁。医学结论为长期积劳成疾,突发心源性心脏病猝死。这一天距离他来到蒙城,整整3年零3个月。

李传扬猝然离去把悲伤留给了亲友,留给了蒙城人民。许多蒙城网友留言:“值得蒙城人民怀念的好干部、为了蒙城的发展,促进安驰和江淮的‘联姻’。默哀……”“李的突然离世是蒙城的损失、江淮安驰的损失,也是李家庭的重大损失……这样的干部值得131万蒙城人民怀念。 ”

“他是为蒙城发展累死的!”在追悼会那天,蒙城干部群众自发前往吊唁,泪雨纷飞的现场令人动容。有网友发帖说:“自发前去吊唁的社会各界人士,10多人一组,不重复地鞠躬,竟长达1个多小时!粗略统计一下至少几千人!”

“挂职不是挂名,挂名的事,我不会干!”

      2015年2月,组织部选派李传扬到蒙城县挂职担任副。此时,李传扬已是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各项工作熟门熟路、得心应手。组织上征求意见时,李传扬也犹豫过: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女儿正在读书,爱人工作也很忙……这一走,家里就彻底顾不上了。但思考再三,他毅然决定告别亲人,踏上了挂职蒙城的新征途。

有人说,挂职就是挂个名,不必太当真。李传扬说:“挂职不是挂名,挂名的事,我不会干! ”在县里,他主抓工业企业、商贸流通和企业改制等。他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对企业进行“面对面”、“一对一”帮扶。针对企业面临的资金瓶颈,他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先后为32家企业解决急需资金1.7亿元。分16批次组织蒙城企业法人到江汽集团学习取经轮训,为地方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安驰汽车厂为代表的蒙城汽车产业就发展起来,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蒙城汽车产业开始走下坡路。蒙城汽车路在何方?作为分管汽车工业的副,李传扬义不容辞挑起重担,为蒙城汽车产业“突围”谋划路径。

2015年3月,北方的哈尔滨依然天寒地冻。李传扬带领县有关单位人员,到黑龙江农机大市场学习考察。寒风吹在脸上,就像刀割一般,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李传扬站在现场一动不动,专注地听、仔细地问、热烈讨论,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好像对严寒浑然不觉。

“你难道一点都不冷吗?”蒙城县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管委会办公室的李宏伟私下问他。李传扬愣了一下,使劲地跺着快要麻木的双脚:“天气虽然很冷,但是如果怕冷,我们不来现场,看不到真的,学不到实的,跑这么远来干啥?”他说得很简单,但每个字都像一团火烫在李宏伟心上。

在学习取经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李传扬亲自起草了《蒙城县“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蒙城县发改委主任郑士彪说:“他牵头编制规划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亲自动手修改,一字一句斟酌,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要,每个模块操作性都非常强。”一幅蒙城汽车产业发展蓝图,李传扬不知熬了多少不眠之夜,倾注多少心血汗水。

“你这样拼命,别把别人累垮了……”

      2015年底,江汽集团谋划重组蒙城安驰公司。为促成这桩“婚事”,李传扬在蒙城和合肥之间来回奔波无数次。2015年9月8日,江淮安驰汽车公司正式重组揭牌,江汽集团任命李传扬担任总经理。这又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此前,安驰公司深陷困境,平均每月亏损200多万元,有些员工失去了信心。李传扬在充分调研后认为,安驰汽车品种单一、工艺落后,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处于低端、低价位,规模上不去,提出了“提质、上量、增效”的目标,制订了“建网点,出新品,上质量,壮规模”的方针。

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他更加玩命。“李总带着我们经常连轴转,白天干不完,晚上加班干。新产品分析会、质量总结会大都安排在晚上开,一开就到十一二点,之后高管们还要再商议。”江淮安驰副总经理鲁群回忆说。

江淮安驰中层干部还清楚地记得,李传扬带他们去河北保定长城公司学习的情景。那天大雨滂沱,当公司产品分析会结束时,已是晚上10点。为了次日上午9点赶到,他们在暴雨中出发了,大家轮流开车赶路,终于在早上8点50分到达长城公司。他们顾不上洗脸、刷牙和吃饭,便开始讨论交流。得知他们一夜未眠赶来时,对方十分感动。

这样的事已成为家常便饭,同事们也习以为常。妻子张艳阳经常打电话提醒他:“你这样拼命,别把别人累垮了……”没想到,累垮的却是他自己。

李传扬敬业精神不但感染了同事,而且打动了合作伙伴。江淮安驰的两家主力供应商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广东福迪汽车公司号召全员向李传扬学习。短短一年多,公司就开发引进新的供应商70多家,新增有效营销网点60多家。

艰辛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3月,李传扬上任的第7个月,公司实现当月扭亏为盈,8月实现全年扭亏为盈。2011年全年实现产销汽车6200辆,销售收入3亿元,上缴利税700多万元。公司产品也由过去单一化品种,增加到12款车型,由国内滞销一举卖到了菲律宾、摩洛哥、叙利亚、埃及等国家。

“睡觉不过三尺床,一天不过三顿饭”

      5月23日晚上,程良初和同事们含泪来到李传扬宿舍,打开他的衣柜,想找一件像样的衬衫给他换上,可是翻了半天,竟然找不到。他衬衫的领子没有不起毛的,有的都要磨破了。内衣、袜子同样如此。他们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

李传扬经常说,人一辈子“睡觉不过三尺床,一天不过三顿饭”。他对生活很不讲究。只有一套正式场合能穿的西装,还是妻子出国考察买的。他出差除了穿衬衫就是工作服。他坦然地说:“穿工作服不分高中低档,永远不会过时!”

从小在农村长大,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钱不论-公家还是自己的,他都舍不得乱花。李传扬在公司规定,超过5000元的项目都要招议标。每次采购部门上报采购计划时,他都会问:“我们能不能自己做呀,价格能不能再议一议?”李传扬日夜操劳,头发白了许多。可是,他却舍不得去理发店染发,就买了一瓶染发剂,自己回家用旧牙刷一点一点染。

同事们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和李总一起出差,真叫‘自讨苦吃’。”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赶路、谈判、再赶路、再谈判,吃饭只求吃饱,住宿只要能睡着。今年5月3日,程良初陪同李传扬到山西长治出差,凌晨才能赶到,李传扬就在服务区买了一个玉米棒、一个鸡蛋、一袋花生米当晚餐,在车上吃了继续赶路。

作为江淮安驰一把手,李传扬十分注重廉洁自律。别人送的礼品从来不要,实在推不掉的就如数登记、建账入库。“这些东西用来招待外来客人,公司内部从来不用。”江淮安驰研发技术部杨威说,这样公司可以节省一笔招待开支。

李传扬对自己“抠门”,对员工却很大方。接手江淮安驰不久,夏天热许多员工睡不好觉,虽然资金极其紧张,他毅然拍板给所有宿舍装上空调。蒙城水质偏碱性,他担心影响员工健康,又挤出20万元安装净水设备。去世前几天,李传扬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还郑重承诺:今年在完成万台产销目标的前提下,给一线员工普涨20%的工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安驰换新天”

      他把物质生活看得很淡,而把信念追求看得很重。李传扬在江汽集团工作了26年,从技术人员到专业厂厂长、质量部门负责人、营销公司领导,再到蒙城挂职……这些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李传扬始终把事业放在第一位。

担任江淮安驰总经理,是李传扬面临的重大挑战。创业的艰辛,不言而喻。有一次,李传扬去某大型国有企业洽谈业务,希望对方采购安驰产品,遭断然拒绝。李传扬碰了钉子,但毫不灰心,他回到办公室,在白板上写了一行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安驰换新天。”

“江淮安驰是个新公司,底子薄、基础差。现在是创业阶段,企业要发展,我们就要多奉献。”这是李传扬常说的话,员工们耳熟能详。为了公司尽快发展,李传扬不等不靠,亲自跑市场、找资源、寻出路。“我们出差比较多,常常星夜兼程,一天辗转多地,夜里到目的地一般都是十一二点钟。李总说,我们人手本身就少,一个人都要顶几个人用。”企业管理执行总监程良初说。

李传扬倡导的企业文化,要做到“三快”:讲话快一点、走路快一点、做事快一点。而他自己就是一个风风火火的领跑者。有供应商和安弛员工开玩笑:“下次你们出差,就不要带李传扬了,他太快了,我们想沾光喝两杯酒也不成,他吃了盒饭就要走。”

李传扬对质量要求几乎苛刻。有一次,他到仓库巡查,发现即将发运的一批新车前脸中网亮条存在瑕疵。他立即要求所有已装车和在生产的车辆整改,对于库房中的中网亮条退货。“这些瑕疵不仔细看,你很难看出来,也不会影响车辆正常使用,但李总就是这么严格,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江淮安驰质量部的闫君平科长说。

李传扬的工作作风也让合作伙伴吃惊。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领导钦佩地说:“有你们这样的领导班子,何愁公司不火! ”2015年,安驰公司只有40多家主力供应商,全部供货都要预付款,采购必须现款现货。如今,江淮安驰主力供应商已达130多家,99%都取消了预付款。这其中有江汽集团的品牌效应,更离不开李传扬的“个人魅力”。

“父母养育了我,组织培养了我,我都不能辜负……”

      从合肥到蒙城,他一路走来,风尘仆仆。他一头牵挂着家人,一头心系着企业。他说:“做人要有责任,父母养育了我,组织培养了我,我都不能辜负……”他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和盘托出,毫无保留。

李传扬的父母年过八旬,父亲患有帕金森症,手抖,话都说不清,卧病在床;母亲患有心脏病,身体也不好。已近百岁高龄的外婆,双眼失明,住在农村。当初组织上派他到蒙城县挂职,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家人。

妻子张艳阳最了解他的心思,她承担了家庭全部重担,为丈夫解除了后顾之忧。她说:“传扬心里装的只有企业,晚上打电话时经常对我说‘既然接手了,我就要把它搞好’。”

李传扬是个孝子,但忠孝不能两全。他深感愧对父母和妻儿,每次回合肥办事,他总要抽时间回去看望老人,陪他们说说话,给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思念是一根长长的线。妻子经常打电话叮嘱他的衣食住行。电话一接通,他多是在开会,讲不上两三句就挂了。李传扬经常半个多月才能回家一次,有时甚至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有时他回到家,眼睛都是红肿的,两条腿也浮肿,一按就陷下一个坑……”

在女儿李昱的印象中,父亲是天底下最忙的一个人。 “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在一张废纸上画着一些奇怪的图线,我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他兴奋地告诉我,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改造生产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当时我没有听懂他的话,但我觉得父亲很伟大……”

如今,女儿已是合肥工业大学大三学生,专业和父母一样,学的是车辆工程。这些天来,李昱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他的工作笔记有几十本,发现他获得了很多荣誉,如科技创新成果奖、管理创新成果奖等等。今年,他又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

5月22日,是李传扬去世的前一天,因参加培训回到合肥。早上5点多钟,他就起床了,到菜市买了女儿喜欢吃的菜,还有樱桃等水果,把冰箱塞得满满的。8点之前,他蒸好了鲫鱼,放在厨房里。然后,他驱车返回蒙城。8点51分,女儿接到短信:“你去学校了吗?有没有把樱桃带上。学习不要太累,适可而止。”这是李传扬发给女儿的最后一条短信。“爸爸永远都是叫我不要太拼,学习要注意休息,可是他自己却那么拼,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父亲把他的一生燃烧着,献给了他最热爱的事业。”李昱在她的纪念文章中写道。

三严三实典型人物事迹2016-07-30 14:29 | #3楼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宋福应人物事迹#e#

百姓的小事大过自己的生命

——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原党总支书记宋福应

宋福应,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的老支书。其实他并不老,去年秋天因为工作劳累倒下时,年仅58岁。

之所以称宋福应为老书记,是因为当今樟枫村也姓宋,叫宋辉,是宋福应的长子。

4月的樟枫,花团锦簇,山清水秀。

乌石配电房启用了,新埋设了6个电线杆将电力下火装到塘埂边;村里又新修了一条水泥路;农民公园一期工程已经竣工;2000亩山场征迁已经完成……

正值清明时节,宋辉漫步在父亲生前倾尽满腔心血的村庄,盘点自己上任半年来的“政绩”,父亲坟前可以告慰:“父亲请放心!樟枫村的红旗不会倒,您为之献身的红旗永远不会褪色!”

万亩荒山变美景

      从2015年10月4日开始,直至10月21日宋福应逝世,樟枫村的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宋福应出现在村里的田间地头、施工现场。因为食道癌两次手术,宋福应的食管装了一个支架,从鼻腔引出一个小管,绕在耳朵后面加以固定。与以往不同的是,总有宋福应的家人陪伴身边,家人的手中带了一个保温桶。手术后,宋福应只能吃流食,每次吃的很少。

1955年1月27日,宋福应生于挂镇乡连城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他8岁丧父,小学毕业后回乡务农。20岁以后先后担任连城轮窑厂副厂长、连城村村委会主任、宏大建材公司总经理、樟枫村党总支书记。其间,他还荣获“安庆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当选为桐城市人大代表、桐城市党代表。

在到樟枫村任职以前,宋福应年收入近百万元。2015年1月,宋福应受组织的委托和樟枫村4000多名干群的信任,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出任樟枫村村党支书记。

上任伊始,正赶上08年南方雪灾。1月18日,宋福应起了个大早,步行5公里赶到樟枫村部,迅即召开村两委会议,宣布工作分工后,和大家一起分赴贫困户、危房户、五保户家中,问寒问暖,查灾救灾。一天下来,宋福应才长舒了一口气:300多名困难群众无冻饿、住居安。

此后的1500多个日日夜夜,宋福应均在夙兴夜寐中度过。白天,他头戴草帽,脚穿解放鞋,骑着旧自行车奔走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民情笔记本上因此有了许多群众的想法、意见和急办事宜;长满小老树、荆棘缠身、黄泥粘脚的荒丘空谷,他勘踏的足迹无处不到,发展生态林业、改建高产良田、致富樟枫百姓、建设美好樟枫的大决策因此而生;哪里有小纠纷,哪里有建设工地,哪家有难处,不论深夜还是白天,他总是在现场。

雪灾刚过,刚上任的宋福应又面临更大的难题。樟枫村本是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但因为几年来没有大的变化,上面准备让樟枫村“摘帽”。樟枫,曾以“苦瘠”著称。四个小村并成“樟枫村”之后,这块“兔子不拉屎”的黄土高坡,发展步伐一直不快,不光彩的帽子戴了好几顶,村集体负债18万元。

宋福应急了。他郑重承诺:“再给半年时间,如果还没有变化,再‘摘帽’我无话可说。”

宋福应分析造成樟枫村发展不快的根源是:交通太闭塞、资源未利用、干群不和气。改变樟枫,必须凝聚村干部、党员群众、普通群众这三股力量,选准产业,务实前行。

樟枫村地处丘陵地带,良田不多,机械化程度不高。漫山遍野的荒山,夏天山上面生长的都是不能成材的“小老树”(长不大的小松树),村民只能用来当柴烧;冬天的山地到处是荒草,村民过年上坟极易引起山火。

万亩荒山没有任何效益。如何在这方面做些文章?宋福应找到永椿园林公司,让他们到樟枫村投资,兴办苗木花卉产业。很快公司派人实地考察,双方很快达成意向。2015年9月,安徽永椿园林公司入驻樟枫,依托山场,投资2亿兴建“万亩生态观光园”。

“我们主要看中老宋这个人,看到了团结务实的村两委班子。”园林公司负责人饶世益说,“万亩生态园2015年1月开始建设,现已建成面积8000亩,投入村企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510万元,24个村民组受益,年支付村民租金、务工工资已超100万元;已吸纳3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年龄最大的84岁。”

为群众利益算得很细

      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不仅变成了园林美景,还切实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这些变化,着实让村民见到了实惠。但另一件事让宋福应有些担心。

樟枫村本来能耕种的田地就不多。75岁的江文斌家里有三亩水稻田,“一年就能种一季稻,收不了一千斤水稻,累死累活根本挣不了钱。”更为可惜的是,年轻的村民因为种田不挣钱都外出打工,村里的水田近八成撂荒。这让宋福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坚定了他要搞土地流转的决心。

“丘陵地带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搞土地流转难度很大。”新桥农牧公司的老总,也是宋福应的同行——桐城市龙腾街道新桥村党总支书记程斌一开始就回绝了宋福应的邀请。但耐不住宋福应三天两头骑车往返40公里来找他,又心疼宋福应的身体,就给他出了个难题:“流转承包可以,但你们要把土地平整好。”结果,樟枫村在宋福应的带领下,仅用了4天时间,就把土地整理好了。

本来想让宋福应知难而退,此时程斌只好“硬着头皮上”。但更让程斌没想到的是,到了签合同的时候,双方为了承包费展开了艰难的谈判。最终以每亩460元每年的价格敲定。程斌动情地对记者说:“讲实话,这样的价格对我们来说有点苛刻。这也让我更加佩服老书记的为人,那就是为了群众的利益,算得很细,很清。”这一项,宋福应又为村民每年增加了200万元的收入。

在宋福应的带领下,樟枫村新农村建设不仅没有“摘帽”,反而一年一大步,月月有变化。2015年以来,樟枫村先后获称桐城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桐城市美好乡村建设考评先进单位、安庆市平安村、安徽省生态村等30余项荣誉。2011年6月,该村党总支还被安庆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樟枫村又跻身“美好乡村建设省级重点推进村”之列。樟枫五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一项,就由2015年的4100元增至2012年的10680元。

在推进樟枫产业转型的同时,宋福应结合土地增减挂项目和村庄整治,加快樟枫的美好乡村建设步伐。他和村两委一班人选择村庄面积大、住户少、房屋质量差、群众基础好的村民组,作为项目实施点,以先建后拆为原则,拆并旧自然村庄、建农民社区、增可利用土地。近5年,该村拆迁居民200余户,建新居200余户,已入住中心村庄的村民3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4,完成土地增减挂实施面积300亩;全村布点村庄规划6个,建成了3个,建成农民休闲广场1300平方米、公共绿地3400平方米,村组水泥路20公里、砂石路30公里。樟枫人日渐过上了“走水泥路、吃自来水、住小洋楼、跳健身舞”的悠哉日子。曾准备举家搬迁进城的官老屋村民叶志红说:“整治后的官老屋,城里该有的有了,城里没有的也有,不搬家了!”

“老百姓的事再小,都比自己的命大”

      樟枫村变美了,变富了,宋福应却累到了。

宋福应有多年的老胃病反流性食管炎。2012年下半年的一天,宋福应跟和他一起搭班子的村主任柯高远说:“我以前吃点药就好,现在怎么吊水也没有效果了呢?”同样的话,宋福应还问了村里医务室的医生高琦。

“像他这种病这时候就要担心癌变了。”高琦建议老书记赶紧去大医院做胃镜,最好是一年检查一次。但宋福应始终心系樟枫村的建设,就说忙过了这一阵再去查查。

这一拖就是4个月。2015年1月22日,宋福应被确诊患上食管癌后,安排好村里工作,才赴上海做了气管支架植入手术。3月1日出院回桐后,宋福应置医嘱于不顾,每天拖着不足90斤重的病体到村上班。

“做了这种手术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不能走动,说话要小心,就是咳嗽都不能用劲,否则支架刺穿器官就可以要人命。”高琦在村里见到老书记后,非常担心,就赶紧劝老书记注意休息。

5月3日,宋福应因气管支架位移,随时有生命危险,被-迫住进桐城市人民医院。10月份又做了第二次手术。没想到10月3日晚,又做了食管支架手术的宋福应回到桐城。第二天,他就出现在村里。

10月21日上午11时40分,该村村委会主任柯高远接到宋福应的电话:下午一起到镇国土分局汇报土地增减挂工作。15分钟后,宋福应又来电话,吃力地说:“不去了!”。这三个字,竟成了他与樟枫村4500余名干群的绝别语。当日下午,被食管支架刺穿食道动脉血管的宋福应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时年58岁。

“只求不辜负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

      对樟枫人来说,宋福应曾是一个“谜”:身为宏大建材公司总经理,年收入近百万元,可以开豪车、住别墅;也可以到城里大儿子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有钱有闲的日子不过,非要为樟枫拼命奔波,他到底图什么?在一次聊天时,宋福应向老党员何家元吐露了“谜底”:我不图权、不图名、不图利,只求不辜负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

为了这份信任,宋福应事事率先垂范。2015年6月,规划修建樟枫村部通往曹塥的村组水泥路需拓宽路基,势必占用宏大公司的存煤场,宋福应毫不犹豫,拆墙让场地,库存煤炭的计划因此泡汤。仅此“一让”,他损失10余万元。见宋福应如此,樟枫村组公路工程实施起来就顺畅多了,征块地、拆间屋,群众都能配合。

为集中精力办好村里的大事、要事,2011年1月,宋福应以劳务外包的方式,将自己的公司交给承包人打理,每年又少赚了10多万,相当于当年村干部年工资的7倍。

2011年开始和宋福应“搭档”的柯高远说,宋书记的工资都“贡献”给了樟枫,它们变成了送给困难户的救济款、送到樟枫小学的助学奖教金、村民办红白礼事的随礼钱、为村里跑项目的车旅费。

宋福应虽然富有,但他生活非常俭朴,不喝酒、不玩牌、不k歌,和群众拉家常时偶尔抽支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一身装着,和普通群众无异。空闲时读报、看电视,是他的爱好。

宋福应慷慨私财,但敬畏公产。2015年后,村集体经济虽已达20万元,他从没乱花一分。柯高远说:“节假日上班,我们都没有加班费。有时候和宋书记到市区跑项目、办批文,中午11点多了,他既不请吃,也不吃请,照样饿肚子赶回家吃饭。可以说,樟枫村所有开支,均见得了阳光。”

5年,宋福应靠自己的威望和努力,为樟枫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和项目实施资金800多万,但他从未从中报销一笔车旅费、餐饮费,也未报销过一笔医药费,这些资金均分毫不少地投在村级发展上。

老宋书记走了,小宋书记来了

老书记走了。宋福应逝世两个月后,长子宋辉担任了樟枫村党总支书记。

“父亲走了,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宋辉说,父亲是带着遗憾走的:樟枫村还有两条通村组水泥路没有建成,万亩生态园建设还差2000亩……

宋辉上任后,跑遍了村里41个村民组,继续着老书记未竟的事业。“在村里工作的这些天,我才理解了父亲为何不能顾家,为何不能睡个安稳觉,”宋辉说,既然作出了承诺,就得为之担当,为之奉献,让樟枫村鲜艳的红旗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