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呼兰河传教案

呼兰河传教案

时间:2022-05-10 18:38:14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呼兰河传教案

1

呼兰河传教案

改句: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四、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1、再读把握情感 。

过渡:是啊,在这一段无忧的时光里,人和景物都是自由的,我就在这充满爱和自由的大花园里“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童年的画卷就此合上,她走出园子,走进了另外一种人生。

导语:写下彩色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黑白的;写下温暖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冰冷的;写下自由童年的萧红,她一生不断逃离,直到无处可逃。 (出示PPT7)

链接材料: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爱”和“温暖”的一生。2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萧红离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漂泊流浪,极不安宁的生活。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最后孤独一人客死在孤岛香港,年仅31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就在去世前一年完成。

师:那个时候,她最渴望什么?

——活力、自由、快乐

2、分析祖父形象,探究主旨。

过渡:冰冷的现实我们读到的确是温暖的笔触,这丝温暖来源于什么呢?(出示PPT9-10)

——来源于祖父。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

齐读: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思考:有评论家认为:整个《呼兰河传》只写了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细数我和祖父之间的年龄的变化呢?

五、借助评论,领悟情感。 (出示PPT11)

文学家矛盾曾这样评论《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请你谈谈对这个评论的看法。

六、拟写标题,升华感情。

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对于漂泊困顿中的萧红意味着什么?请带着新的感悟为课文拟写一个题目。 (出示PPT12)

师: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尽管萧红再也回不到童年,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在她的心底深处,这个院子始终存在,它是萧红生命的精神家园。

板书: 精神的家园(温暖的 )

(出示PPT13)

结束语:萧红,在悲惨的现实中,用她温暖的文字告诉我们,“人间可以有不幸,但爱永不缺少”。萧红的生命在她给我们的文字中永存!我们一样忘却不了她美丽的文字,难以忘却她——一代才女萧红!

下课。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PPT14)

1.阅读萧红《呼兰和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童年生活片段,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200字左右)

2

呼兰河传 教案2016-09-20 9:16 | #2楼

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点:品味清新活泼而富有灵气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曲《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流淌在我们记忆的角落,它将一起我们带回那些年我们拥有过的童年。那些年,也许,我们和少年鲁迅一样在神奇的百草园中聆听蟋蟀的弹琴,油蛉的低唱;也许,我们和天真的贾平凹一样,在皎洁的月夜和小伙伴们一起追寻月亮的足迹。那些童年的记忆,就像作家萧红所说的:“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萧红的童年,走进《<呼兰河传>节选》

[板书] 《呼兰河传》 萧红

二、整体感知,拟写课题。 自读课文,拟写课题:

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可根据内容拟写,可用自己的语言,也可用文中的语句。

师分析:“祖父和我”,——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

三、探访我们家的后园。

1、指读2-6节,用四字短语概括园子的特点:这是一个---------的园子。

指名交流,说说理由:

比较赏析: 原文: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改写:蜻蜓是金色的,蚂蚱是绿色的

好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事的新奇和下兴奋。 归纳: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视觉、听觉)

2、 赏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

分角色朗读,师用不同语气领读(舒缓-读出诗意)(急促—读出天真)(叫喊—喊出自由) 板书:美丽花园

四、感受“我”的乐园

读一读,品一品:

1、“我”在园子里度过了怎样的时光?

自学,指名交流,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比较表达效果:

原句: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改句: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我和祖父各戴一个大草帽。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原文更能表现出“我”对祖父的那种依恋和小孩那种爱模仿的天性,看似重复的语言表达,却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五、感悟祖父的慈爱

过渡:是谁给了“我”这样的快乐自由?

1、自读课文,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祖父的慈祥?

2、、指名交流,出示PPT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地我:

“这是什么?”

我()地说:

“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地我:

“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地说:

“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地说:

“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地说:

“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地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指名填词,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出慈祥,女生读出天真。

链接材料: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

2

"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

"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总结:这是"我"的祖父,童年里是他给"我"带来欢乐、带来慈爱、带来温馨,爱笑的祖父,健康的祖父,充满着童心的祖父,你是照耀"我"童年天空的太阳这些细节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慈爱的而又充满童心的老人。

六、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过渡:祖父用暖暖的爱包围着作者。

齐读第一节,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为什么不写“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 为什么记述祖父的年龄呢?你读出了怎样的意味呢?

讨论,交流:这段的描写和全文的内容不是很和-谐。好像她的生活里只有祖父陪伴,其中“已经”、“就快”两个词语,看似平淡,却流露出“我”感到自己在一天天长大,祖父却在一天天无可挽回地老去时的无限不舍和遗憾。

过渡:是啊,在这一段无忧的时光里,人和景物都是自由的,我就在这充满爱和自由的大花园里“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童年的画卷就此合上,她走出园子,走进了另外一种人生。

链接材料: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过渡:写下彩色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黑白的;写下温暖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冰冷的;写下自由童年的萧红,她一生不断逃离,直到无处可逃。

链接材料: (出示PPT7)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爱”和“温暖”的一生。2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萧红离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漂泊流浪,极不安宁的生活。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最后孤独一人客死在孤岛香港,年仅31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就在去世前一年完成。

七、拟写标题,升华感情。

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对于漂泊困顿中的萧红意味着什么?请带着新的感悟为课文拟写一个题目。 (出示PPT12)

师: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尽管萧红再也回不到童年,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在她的心底深处,这个院子始终存在,它是萧红生命的精神家园。

板书: 精神的家园(温暖的 )

八、用心疑 静水深流

为什么身世如此悲惨的人, 会写出这么美的文章?

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缺少爱,向往爱,回忆美好。心中有爱,眼中自有爱。

结束语:萧红,在悲惨的现实中,用她温暖的文字告诉我们,“人间可以有不幸,但爱永不缺少”。萧红的生命在她给我们的文字中永存!我们一样忘却不了她美丽的文字,难以忘却她——一代才女萧红!

《呼兰河传》教案2016-09-20 23:39 | #3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谎花”“蚌壳”、“蚂蚱”等词。

2.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学情分析:

整篇文章洋溢着儿童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感情,是一篇童真童趣很浓的文章,很容易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文本是他们学习的凭借,且文本内容浅显易懂,要在鲜活灵动的语言中感悟作品的精妙之处。经过三年的教与学,教师基本上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熟悉如何通过文本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自身素养深入感知文本,并在更高层次上来领悟和运用文本知识。所以,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只做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的方法更适合本文。 教学重点:

学会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 教学难点:

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仔细品味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朗读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内容。(学生按预习要求事先预习,如朗读课文、解决生词、了解作者及作品、思考课后练习等。)

2. 利用早读听课文音频朗读,正音、熟悉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难忘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看到了儿时鲁迅的活泼调皮与天真聪明;在《幼时记趣》中,我们看到了儿时沈复的“物外

之趣”的神异世界; 在《呼兰河传》中,我们会看到儿时的萧红又有怎样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幻灯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她一生坎坷:九岁丧母,在暴虐的父亲和继母那儿得不到关爱,只有在年迈的祖父那儿得到温暖。二十岁起就漂泊流浪,二十三岁开始文学创作,三十一岁去世。短暂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

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马伯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2)人物活动的地点在哪儿?从文章中大概能看出是在什么季节?从文章的哪里得知?

(3)“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情如何?

(4)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5)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6)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学生思考、交流。明确:

(1)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岁了,“我”才四五岁。

(2)祖父的后花园。从锄谷子、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等可看出是春夏季节。

(3)十分喜欢与怀念,学生找出相关词句说说。

(4)答案不唯一,自由讨论。(应该是喜欢、向往、甚至是羡慕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忙于学习、忙于上各种辅导班,不会有这样成长的环境,也不会有这样多的自由与快乐!)

(5)请几位同学上台板书罗列,可分工,如甲同学写动物的词语,乙同学写植物的词语,丙同学写自然景物的词语,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于写重复。明确: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虫子;果树、榆树、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玉米等;大花园、风、雨、太阳、白云等。

(6)思考、讨论、归纳:

“自由”。

四.解读课文,深入理解、品味。

1. 这里的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置身于这样环境中的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自由快乐、天真烂漫。)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后朗读,交流:

(1) 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菜。”

(评析: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祖父干活,我瞎闹、帮倒忙,祖父也不会怪我。)

(2)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黄瓜没吃完又去追蜻蜓,跟蜻蜓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去了。”

(评析: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一下子就就将“委屈”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3)“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评析:自由的玩耍,自由的“劳动”,连睡觉都这么自由。大花园真是我儿时的乐园!)

(4)多种形式朗读读第28段,(如点名读、自由读、齐读、诵读等方式)研读这一段所体现的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情感。

分析: 这一段使用了十一个“就“字,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罗嗦,反而有独特的味道,说说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样的作用。

思考、交流:前三个“就”,表示强调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3.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能体现祖父的形象的句子,朗读、交流: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懂得尊重孩子天性的的人。他使“我”的童年自由自在、充满快乐。

4.选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美的一个段落,进行诵读,体味语言特点。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朗读、品味、交流: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

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 相对花而言,动的昆虫更容易引发儿童的兴趣。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2)写小白菜的生长:“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用语明快朴素)

写蝴蝶飞舞:“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自言自语,充满孩子气。)

(3)自由诵读第28段,体会11个“就”的妙用。

五.拓展提高。

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明确:(结合其生活经历)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她曾说过:“若是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故乡已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故乡的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纯真的童年生活。

六.理解,讨论全文的主旨

1.课文表现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①首先表现在昔日欢乐的童真童趣上。在花园里观蝶戏虫,栽花拔草,铲地摘瓜,“玩累了,就在房间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童年的生活是那么天真有趣,无忧无虑,可以说尽享人世间美好的生活。也许在成人之后,再也得不到这份烂漫,这份纯真了。“我”童年所接触的,是同样美好的大自然: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树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风,悠悠洒洒……“我”在这样的自然中嬉戏、成长,人性本自然,自然与天真的童年相映成趣。

②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不仅有自然的滋润,还有亲情的关爱。爷爷带“我”种地除草,教“我”生活知识。在爷爷的关爱呵护下,“我”快乐、自在地欢度着童年。

2.明确文章主旨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七.小结:

文章回忆了童年的“我”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文章记叙的是一个孩子在狭小的生活空间的琐事,但是由于作者在文字中倾注了热切的情感,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旺盛灿烂的生命图景,显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八.课后语文活动

1、课外阅读萧红《呼兰河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的童年生活,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要体现童真童趣。

【呼兰河传教案】相关文章:

河传·秋雨原文及赏析03-25

河传·秋雨原文翻译及赏析03-21

河传·秋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20

母亲的河教案01-31

母亲河教案03-05

《张衡传》教案04-07

游戏传帽子教案04-02

《五柳先生传》教案02-25

《五柳先生传》的教案02-27

《传帽子》小班游戏教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