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调研报告>《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18 10:03:0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掌握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南丹县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近期,在工作队长李基辉同志的带领下我们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通过听取汇报、走访座谈、个别谈话、下发问卷、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南丹县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一、南丹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南丹县共有11个乡镇,148个村(社区),农村党员6000多名,其中女党员1100多名共有146个村(社区)支部书记(铜坑和拉么社区未设党组织)。在村(社区)支部书记队伍中,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有5人,占总数4%,31-45岁的有76人,占总数51.5%,46-60岁65人,占总数44.5%;从性别结构来看,有女党员9人,占总数6%;男党员137人,占总数94%;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15人,占总数10%,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56人,占总数38%;初中文化程度的有75人,占总数52%;从民族结构来看,汉族32人,占总数22%;少数民族114人(其中壮族92人、瑶族11人、苗族7人和布依族4人),占总数的78%;从职务上看,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83人,占总数56%。通过调查,对全县基层党组织进行划类分析,其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支部120个,占总数81.1%:较好的23个,占总数15.54%;

一般的4个,占总数0.73%;较弱的1个,占总数0.08%。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较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年龄、学历结构更趋合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几年来,南丹县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优化党建资源配臵,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一是抓好村级基层党组的设臵工作。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二是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15年投资308.45万元顺利完成26个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其中新建13个、扩建10个和维修扩建3个村。今年筹集资金120.2万元开展第二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其中新建8个、改扩建25个,共33个。三是抓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按照“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的原则,抓好“建、管、学、用”四个环节,共建成了154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2015年 11月,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副局长、全国远程办副主任李小新一行三人到我县巴平村调研时,对我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四是全面创建“三农”服务工作站。从2015年11月起,全面创建县、乡、村三级“三农”服务工作站,组织140多个县、乡机关党支部的1500多名党员深入

农村基层开展服务“三农”活动,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

(二)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坚持不懈地实施了“能人治村”、“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把握发现、选拔、培养、管理四个环节,着力建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领头雁”队伍。一是选拔。2015年共组织村参加全区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综合测试,有3人进入组织考察程序,有1人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二是培养。充分依托农村党员大培训平台,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56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近3万人次,培养中心农户1000户,发展农村党员致富能手5000多人,使5000多人实现就地转行就业。同时,投入10多万元编写了1万多份《南丹县农村党员大培训教材》发放到参训党员手中,使他们掌握多种种养技术,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不断提高。三是管理。制定下发了《南丹县村“两委”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主题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活力活动。为充分发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组织共创、机关党组织联系基层党组织共创、机关党员联系基层农村党员共创活动作为构建城乡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有效载体,建立机关党组织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形成机关带基层、基层促机关的城乡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实现“机关党员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党建工

作上台阶、科学发展见成效“的目标,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二是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活动。结合创建“五个好”各村支部实际,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责任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构建了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等学习型组织,在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南丹科学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效的经验。结合开展“三送三帮促三保”主题活动,创新设立“田间课堂”,把农村党员培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大力向农民群众传授旱水稻种植、玉米薄膜覆盖技术等各类抗旱保春耕知识。四是开展创建“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活动。按照每年培植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致富项目的目标要求,组织农、林、水、科技等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科技服务队,为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致富示范户提供技术咨询和辅导。

(四)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制定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乡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党委书记述评党建工作制度》、《任期目标管理制度》、《党支部承诺为民办实事制度》、《村级班子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等,用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指导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建立日常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的管理,大力推行“党政一肩挑”,“两推一选”、交叉任职的管理方式,注重把年纪轻、有文化、素质高、热心为村民办事的人推选到村两委班子中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不断深化村务公开的民

主管理,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结合。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南丹县提高村干部待遇实施意见》,决定从2015年1月起适当提高村干部待遇,即:在职村干部工资、离任村干部养老补助金在2015年标准上人均分别增加100元/月和 60元/月,大幅度调动了村“两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四建立为民办办实事承诺机制。以“一支部一实事”、“一-党员一承诺”为主要内容,组织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向社会公开承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根据公开承诺的内容,细化践诺步骤,明确履诺时限,确保群众满意。五是建立考核评议机制。县规定村(社区)党(总)支部及党(总)支部书记、主任(是党员的)每半年由联系本村(社区)的乡镇三班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点评,每年底由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点评;村(社区)其他两委党员班子成员每半年由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进行点评,每年底由联系本村的乡镇三班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点评。村官党员每半年由联系本村的乡镇三班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点评,每年底由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点评。屯(协会)党支部及支部书记每半年由村党总支部书记进行点评,每年底由联系本村的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点评。无职党员按设岗定责制度由所属的或支部委员进行点评。

(五)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南丹县坚持农村基层党建为“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青水秀新南丹”的中心任务服务,把党建工作目标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起来,保障和推动了中心任务的完成,把党建工作做到实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立足椪柑、巴平特米、长角辣椒、黄腊李、瑶鸡

养殖、烟叶等特色产业已有一定规模,产品在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把“品种调优,特色调强,效益调高”作为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二是制定“一村一品”长远发展规划,并根据“企业+基地”、“企业+协会+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丹泉酒业、六龙茶厂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黄腊李协会、椪柑等行业合作服务组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的原则,近年来共整合资金5500多万元,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工作中,进一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三、当前南丹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一)少数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弱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又需要实用技术的武装;既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水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宗教迷信和“六-合-彩”赌博活动,这些都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个别农村党组织书记主业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导致部分农村组织建设滞后。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文化偏低、年龄偏高、思想落后,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小部分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得不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务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发展党员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时往往也只好“从矮子中选高子”,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

(三)村级党组织成员的工作任务重,报酬较低,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虽然先后两次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但随着物价得上涨,500多元的工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且当前村干部享受工资报酬的只有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委员三职,待遇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经费筹集困难,制约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开展。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为群众办实事。“既要有人办事,还要有钱办事”。这一点在自然条件差,人口稀少且居住分散的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着眼山区农村,创新基层组织设臵模式,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党组织建设。按照党组织“进屯、入会、上链、下海”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联合组建、挂靠联建、行业组建等方式灵活建立党组织,力争做到凡村屯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要实现党组织组建率100%,消除党组织“空白点”,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有一个平台和主心骨。

(二)着眼人才支撑,创新基层干部人才工作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干部。坚持从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以及群众公认的突出人才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干部。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工作作为一项关系村(社区)党组织生机与活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入党积极分子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为村(社区)后备干部人才库输送新鲜血液。同时,有

计划地选送村(社区)后备干部参加职业和专业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干部“后继乏人”、“缺乏能人”的问题。

(三)着眼能力素质,创新培训方法,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在抓好普遍培训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专题专项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突出村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突出农村骨干党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设,突出农村党员市场经济意识培养和市场经营管理能力,着重抓好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培训、农村新党员培训、农家课堂主培训、农村骨干党员创业能力培训、农村党员就业技能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党员种养大户培训、农村维稳骨干培训、“农家乐”旅游经营者培训、库区移民村组织主要领导、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培训、农村妇女干部培训、贫困村党员扶贫培训等十五项专题培训。要依托党校,实行分类培训,着力提高整体素质,每年对10%的后进村50多名“两委”主要干部进行“扶型”培训;对所有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年进行“发展型”培训;对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和农村后备干部适时进行“提高型”培训;外出务工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进行“创业型”培训;新农村建设基础好的党员干部进行“示范型”培训;先进村到桂林、百色等地进行“增压型”。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加强有关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了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掌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四)着眼团结和-谐,创新教育管理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骨干作用。一是建立党员发展和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各党(工)委党建目标管理考评内容。二是抓好“四议两公开”工

作机制的落实。“四议两公开”对于我们农村来讲,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缓解改善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凝聚人心是非常好的一个机制,所以这一项工作必须要建起来。三是要重点打造党建带多建工作机制。党建带多建对于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载体,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整体推动这方面建设。四是建立健全“三农”服务站工作机制。结合自治区和“农事村办”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三农”服务站工作机制,进一步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要下大力气把这一机制建立健全好。

(五)着眼创业致富,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一是抓规划。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积极帮助还没有制定发展规划的村理清思路,明确重点,落实措施,努力推动驻村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已经制定有发展规划的村,指导群众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是抓产业。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引导和帮助驻村群众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劳务经济等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要大力扶持对当地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或种养业大户,探索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抓共建。要以正在开展的“结对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为“城乡结对”、“村企结对”牵线搭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抓典型。把农村典型选好、培养好,就能够达到一人带一群,一户带一屯,一村带一乡(镇)的效果。对农村优秀人才进行登记造册,逐个筛选,多统培训、重点培养、备案管理。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其先发展,要在资金上扶持,技术

上帮助,项目上优先,政策上倾斜,信息上服务,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使其尽快成为带头致富的典型、产业示范的典型,推广科技的典型,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着眼形成合力,创新党建工作制度机制,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格局。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狠抓落实。二是部门协作,齐抓共管。要在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村(社区)“两委”具体组织实施,县直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到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格局。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目标要求,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四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为确保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深入开展,要建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督查制度,每半年听取各乡镇党委汇报一次,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内容,并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列为对各乡镇党委主要领导的考核主要内容。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2016-12-25 17:36 | #2楼

今年是提出的“双基工程”推进之年。通过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巩固和完善好的做法,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以全面推进晋位升级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社会管理,增强基层工作活力。

一、近年来本县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乡镇党委认真抓好落实,从抓干部队伍、抓制度建设、抓保障支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效促进了全县农村干部队伍强素质、基层组织起作用、农民群众得实惠。

(一)注重抓源头开发,选优训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一是广开渠道选人才。面向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企业管理人员、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举荐、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并通过法定程序选进村“两委”。2015年以来,全县共选拔产生村级后备干部XXX名,通过换届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有XX名。二是根据基层需求派书记。2015年以来,先后选派XX名县、镇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其中县级机关XX人、乡镇XX人),目前继续留村任职XX人(其中县级机关XX人、乡镇XX人)。三是着眼提升能力抓培训。将村主要干部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丰富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确保全员足时培训。坚持县镇联动、梯次轮训,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 1

2015年以来,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县、乡镇两级培训累计XXX多人次。

(二)注重抓制度规范,促进农村基层组织更好地为民服务 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围绕“书记抓、抓书记”,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抓农村党建“一岗双责”职责,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目标管理考核。二是健全基层民-主制度。规范选举程序,严格民-主选举;巩固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议事规则和民-主理财等制度,提高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完善村级办事承诺制,全面实施党务村务公开,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民情日记和组团式服务为载体,广泛开展“进百家门、拉家常事、知百姓情、聚万人心”大走访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问题。

(三)注重抓激励保障,激发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活力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基本报酬+业绩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报酬考核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水平,为在职村“两委”干部办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老村干部养老生活补贴,切实解决了村干部后顾之忧。2015至2015年,本县村主要干部平均报酬从XXX元提高到XXX元,增幅达XX%,年均增长XX%。二是拓宽职业发展空间。2015年以来,共有XX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通过定向招录考试进入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XX名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被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

从总体上看,在县、乡镇两级党委大力推进下,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的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在巩固基层政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能力素质普遍不高。有的村党组织书记缺乏推动发展的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不强;有的缺乏群众工作能力,主动下队串户少,怕群众找麻烦;有的缺乏化解矛盾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复杂矛盾和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或是束手无策、延误时机,或是做“老好人”、回避矛盾。二是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村党组织书记精力不集中、工作不专心,甚至不正常上班;有的办事拖拉、遇事推诿,碰到问题“绕道走”,面对群众诉求乱许诺;有的缺乏工作主动性,得过且过、不求进取。三是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力。有的村党组织书记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上级政策,对上级政策方针一知半解,凭主观经验办事,不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有的村干部怕得罪人,尤其是在推进农村拆违止违、土地流转、社会管理等过程中,畏难怕事、工作偏软。四是处事不够规范和公正。有的村党组织书记不能依法办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事不讲-法律讲人情、不讲制度讲关系,引发干群冲突或留下后遗症;有的民-主意识不强,搞“一言堂”,特别是在涉及民生利益问题时搞暗箱操作;有的私心杂念重,处理事情搞“双重标准”,甚至与民争利、制造矛盾。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来源渠道狭窄。一方面,由于本县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少、报酬水平低,本地优秀人才难以留在农村,长期以来“精英流出”,留在农村的人在学历层次、年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只能是“矮子里拔长子”,目前XX%的村党组织书记是高中及以下学历。另一方面,由于村干部待遇不高,虽然近几年持续增长,但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岗位吸引力明显不足,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同时,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现任村党组织书记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是交流任职机制不畅。村干部只要不违法违纪,一般都可以做到“退休”,“终身制”影响了工作激-情和动力;目前全县XX%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在同一个村任职,其中15年以上的超过XX%,20年以上的占XX%,跨村交流较少,长期在一地任职容易产生惰性,工作要求不高;有的下派年轻干部急功近利,工作不踏实,追求快出成绩,浮躁心态比较明显。三是考核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村干部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合理,约束指标多、激励指标少,与报酬挂钩、任职交流、选拔任用结合不够紧密;由于村干部是体制外的人员,上级党委对他们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造成他们做“老好人”、保选票;县、镇条线部门指导不够有力,布臵任务多、指导监督少,缺少务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总体目标要求

以晋位升级为抓手,以村党组织书记为核心,大力推进“班长工程”,从源头培养、教育培训、考核监督、激励保障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按照“强镇必须强村”的思路,为切实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和素质,以乡镇党委为责任主体,整合体制内资源,加大从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优秀干部下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力度,到20XX年村换届实现下派XX%的目标,到20XX年村换届实现下派不低于XX%的目标,到20XX年村换届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同时,落实好每年的目标任务。

(二)拓宽来源渠道,加大下派力度

一是做大乡镇干部队伍基数。按照“锻炼在镇、使用在村”的思路,加大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力度,加快充实乡镇干部队伍;继续从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考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鼓励继续留村工作。二是各乡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先向班子软弱涣散村、群众矛盾突出村、晋位升级后进村和支部书记到龄退出空岗村选派村党组织书记。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对下村任职干部在工作待遇、职务晋升、评优推先等方面加强保障;对不胜任的下村任职干部要及时予以调整,回到原单位原岗位工作。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围绕“班长工程”,继续坚持和完善示范培训与乡镇党委

日常指导、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岗前培训和常规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通过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时间,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四)加强考核监管,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村党组织书记的职责要求,合理确定任期目标及年度目标任务,促进村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二是实行随访机制。乡镇党委要定期走访村党组织书记,对村级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对不合格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诫勉教育、组织处理等手段,加大处臵力度。三是建立跨村交流任职机制。对新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原则上应异地任职;对在同一个村连续任职时间较长的村党组织书记,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有计划地加大跨村交流任职力度。四是实施定期谈心谈话机制。建立乡镇领导定期与村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制度,帮助他们纾解情绪、解决问题、加油鼓劲。五是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完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日常插村联系制度,深化“民情日记”大走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村党组织书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意识和能力。六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社会管理、党员群众评议方面的考核权重,加强对村级工作的指导监督,结合晋位升级评分定级情况,运用好考核评价结果,将考核结果与报酬发放、评优推先、选拔作用等挂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村党组

织书记,要及时予以调整。

(五)落实保障激励,激发工作干劲

一是落实待遇保障。进一步完善“基本报酬+业绩奖励”为主要方式的村干部岗位报酬、社会养老保险、离职保障等机制,提倡适当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进一步突出村党组织书记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拓宽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乡镇委局级后备干部的力度;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形成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三是加大关心力度。县、乡镇领导干部在每年走访慰问中,要适当安排走访部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尤其是要关心爱护那些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村党组织书记;有计划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健康检查等活动。四是强化典型引路。结合晋位升级工作,拓建一批“基层干部教育实训基地”,选树一批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宣传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先进事迹,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2016-12-25 20:39 | #3楼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为落实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巡回检查四组在渝东北各镇、乡、村巡回检查时,就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门调研。

一、村级党组织现状

村支委一般设置实职干部3人: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文书1人。支部书记工作补贴每月只有450元左右,文书(包括副支书)只有360元左右。新形势下,我市村支两委要落实“三项制度”、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与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排解民忧、化解民怨,同时还要考虑全村发展规划,引领全村农民发展致富等等工作。因此,村干部工作特别繁杂,非常辛苦,但他们的收入却很低,相关保障体系也极其不完善。

二、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村支委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普遍偏低,能力相对偏低

有不少的老干部仅有小学文化,甚至连小学都未毕业。还有一部分村干部年龄在55岁,甚至超过60岁,行动不便,耳不聪,目不明。原因:

1.由于劳务输出,村里有文化的、能干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去了。以前有个“993861部队”的说法,就是说常在农村的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现在情况是大都只有老人和孩子了。

2.村支委干部经济待遇太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又跟不上,导致岗位不能吸引年轻人。

(二)不少村干部“混日子”的思想严重

有的村支委班干部抓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管理比较有经验,但市场经济下抓发展则能力普遍偏弱,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状况。但却认

为,我为党工作了几十年,眼看就快到点了,虽然不怎么做事,但却不愿意退下来。

自身缺乏权威和组织领导能力,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如村庄整治、全村的经济发展、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认识不够,研究不透,或者根本就没有心思琢磨探索。更谈不上关心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把主要精力和热情放在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缺乏远见和责任意识。

(三)制度不健全或者评估考核不逗硬

1.新形势下农村管理模式有非常大的变化,相关的配套制度有滞后之嫌。

2.虽然每个村都有规章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党内、群众和社会并举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完善。

3.镇、乡在对村支委干部进行考评时,因为对村支委干部诸如“政治没奔头、工作没搞头、退休没想头”等一些很现实的难题也颇感无奈而手下留情,导致评估考核不逗硬。

(四)对村的经济发展无规划,思路不清晰

由于受文化层度的局限,懂科技知识,再加之地处偏僻的山村,视野不够开阔,因而不少村支两委干部很难接受新事物、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可能对本村的发展做深入的调研,就如何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整合本村资源理清思路,制订切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

(五)对村级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有的村干部认为抓基层组织建设是虚,抓经济建设是实。有的虽然对基层班子重要性认识明确,但缺乏理论指导与党性修养,对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没有能力实施班子建设。

(六)阵地建设滞后,开展活动难

强化基层党建明确提出了“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阵地议事、有制度管事”的保障机制。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国家财政拨款太少,农村现目前自身造血功能又非常之差,导致很多个村仍然未能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非常难于开展活动,出现虽然有人、有制度,但既无地方议事,也无钱办事的状况。

(七)部分村干部有优亲厚友、徇私舞弊的现象

一些村干部在落实惠民政策中,不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是以公道之心主持村级事务,而是首先想到自己和亲友,在低保评定、直补面积、救灾救济等方面存在“暗箱操作”现象;还有一些村干部以自己有能力争取项目和资金为由,自己或者直接委托亲友从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拒绝接受群众监督;更有甚者,无视法律法规,贪污截留,套取国家资金,等等。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些现象虽是少数,却使民怨民愤极大。

(八)缺乏有效手段解决基础设施和发展问题,满意率不高

对于村民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建设基础设施、解决资金“瓶颈”、培育支柱产业等呼声,村里根本无力解决,县、乡(镇)两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面面俱到”,尽予解决。面对这类问题,虽然给予了解释说明,但群众还是不满意,觉得“问题没解决,干部没能力”。

(九)村干部待遇低、任务重,工作与生活之间存在矛盾

落实“三项制度”,全天接访、入户走访、定期反馈,高达上百项的记录事项显得过多过细,工作效率难以提高,这就要求村干部近乎“全脱产”地投入工作之中,履行职能职责。而村支两委每年仅3000元办公经费,扣除接待、党员群众会议开支,已所剩无几,村“三职”干部每年的补助也极其有限,无法靠其维持家庭生计。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需要在政策上协调解决。

(十)相当部分乡镇指导督促不够

相当部分乡镇,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只重视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党建和“三项制度”等“软指标”则认为是“花架子”,费力不讨好,党建“主业”意识不足,依然没有认识到落实“三项制度”是夯实基层组织、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性举措。这类乡镇常常是停留于文件贯彻文件、会议贯彻会议,驻村干部亦习惯于电话“遥控指挥”,不深入农户,不亲身实践,不带头示范,对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不指导,不督促。对存在的问题,即使知道,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敷衍塞责。

三、对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班子选拔,强化有人理事

针对农村党员发展难、村干部选拔难、新农村建设缺人才的问题,要在严格选任标准的基础上,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任渠道,培养后备力量,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

1.严格选任标准,创新选拔机制

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村支委干部首先应该党性强、作风正,其次还应该是带头致富的能人。选拔的人要有围绕全村经济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全村经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要严格选任标准,加大公推直选和村干部跨村任职力度。如奉节县在选拔干部时,除注重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外,要求村支部书记必须达到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年龄40岁左右;村两委班子中必须配有l至2名35岁左右、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青年干部,以此改善村级班子的整体结构。巫溪县针对少数村存在的村支两委班子不团结、村社干部作风不实、存在腐-败现象、财务管理不善、村务公开不落实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共清理整顿“难点村”11个,严格标准,选准配强村,强化了领导班子建设。

要创新选拔机制,立足选用管激,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如城口县实行 “一推三选”制度,建立农村乡土人才库,为新农村建设聚集人才。一推即召开户主会议 “海推”优秀村民,在乡镇、村范围内张榜公布、宣传表彰。三选即选入党积极分子、选村级后备干部、选乡土人才,聘请名誉村官。通过一推三选的方式,188个行政村共推荐优秀村民2151人,从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839人、村级后备干部698人、农村乡土人才1362人,聘请名誉村官232名。奉节县有1930名农村年轻致富能人被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772名党员被培养成了致富能人,456名致富能人党员被充实到村干部或后备干部队伍,保证了每个村有1至2名后备干部的储备。巫山县完善“两推一选”制度,25个乡镇的17个村党支部实行了村公推直选,两坪乡朝元村从产业发展较好的石龙村公选了一名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2.拓宽选任渠道,培养后备力量

(1)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从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的返乡务工优秀青年、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选拔群众威望高优秀党员担任村干部。如巫山县当阳乡6个行政村中有22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占“两委”班子职数的91%。全乡“四职”干部平均年龄在34.2岁,四十岁以下的干部18人,占四职干部的75%。

(2)从县级部门、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物色政治可靠、上进心强的青年干部,选派到村担任党建指导员,加强对党建的指导。如巫山县建立以城补乡的基层干部人才选用机制。认真实施“三万行动”,选派了308名机关干部驻村(其中县级机关干部51名)、230名专业技术人员支农支教支医、155名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并配套出台了《巫山县驻村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巫山县“三支”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巫山县大学生到村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巫山县大学生到村工作考核办法》,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标准,县财政预算110万元,对驻村干部进行差旅费和伙食补贴。

(二)加强干部培训,强化有力办事

注重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村支两委干部虽然不需要太高深的专业知识,但要真正适合农村工作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同志。此外,由于惠民政策的调整变化,农业知识的不断更新等原因,需要对村支委干部定期进行专门的培训。

1.派出去不如请进来。由于每个镇、乡都涉及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村支两委干部,如果采用派出去的办法,不管是经费还是人力都不现实,因而请进来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建议、组织部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后,再根据调研情况选派教师到各镇、乡集中对村支两委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加强乡镇党校的作用,最好配备一名专职教师。培训的理论性不能太强,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将培训内容通俗化、本土化。要针对广大的村支委干部最需要掌握的相关政策知识与技术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马上学以致用。

3.加强对村官的培养。现在的村官,由于在村工作时间太短,可能使村里百姓和他们自己都会产生一种临时的感觉。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融入村这个集体,

广大村民也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从心里将他们接纳。因此,对村官培养目标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他们的未来预先基本定位了,才能使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干部待遇,强化激励保障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抓基础、打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因此,对那些责任心不强、不作为的村支委干部一定要严肃处理,对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村级党组织一定要加强整顿。但是,提高-干部待遇,在身份不改、户口不变的前提下,怎么让他们不为生计忧愁,有精力办事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曾问过村干部,多少补贴比较合适,他们认为现在每月1200元左右比较合适。这样至少可以让他们有底气管事,有精力办事,通过努力为党工作能够做到养家糊口。

要解决好村支委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要探索建立村支委干部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将村支委干部的相关待遇问题不仅仅纳入县财政预算,还应该纳入市(或中央)财政预算,统筹考虑。

此外,可以探索建立优秀村支委干部选拔任用,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激励导向机制。对个别特别优秀,对村级党组织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村支委干部,不能做好做差一个样,应该让他们有机会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

(四)加强阵地建设,强化有地议事

1.加大对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配足、配齐相关设施设备,至少让村支委干部有地方议事和办事。

2.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拨发经费,不能在阵地建设投入上搞一刀切。比如四五千人的大村与只有一千人左右的小村,或地处平坦与地处山区,仅仅在修村委会院坝这一件事情上,经费的使用就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五)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考核

1.建立健全村“两委”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

开、实施结果公开。建立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村干部实绩考评办法,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选拔奖惩挂钩。

2.村一级设立纪检员,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纪检监督小组组长,加大监督力度,避免村干部管理出现“真空”。

3.明确落实责任到人。乡、镇在进行考评时要严格按照量化考核制度,公平、公正地对村支委干部进行考核评估。要严格考核制度,对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要立即进行整顿,必须做到能上能下。以切实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在制订相关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村支委干部的待遇很低,而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现状,制订村支委干部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切实可行的考评制度或量化考核管理办法。

(六)加强城乡对接,强化结对帮扶

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巡回检查过程中,我们调研发现,开展机关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的结对帮扶活动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举措。通过“一帮一”、“ 一帮多”等各种形式,让城区机关去帮助和扶持农村脱贫致富。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有的城区机关党组织虽然与村签订了相关协议,但只是走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尽到帮与扶的责任。因此,建议探索建立包括对城区机关党组织考评在内的城乡帮扶结对长效机制。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2016-12-25 18:40 | #4楼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阵地,是党在农村的桥头堡垒,在指导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村一切组织的领导核心。随着党对农村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加强,农村党组织是否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本人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研阶段,利用10天时间与镇里的4位同志采取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随意抽查等形式,对全镇村级党组织及两委班子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村级组织的基本情况

xs镇地处建阳市南端,东南与建瓯市相连,西南与顺昌县交界,东北与潭城街道为邻,西北与莒口镇接壤,地势西南高,东北平。境内两条溪流交汇于xs,在宸前入崇阳溪,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本镇以汉族为主,有少数畲族,主要语言为建阳方言,总面积276.8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林茶果总场,84个自然村,1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万人。

全镇共有29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6个,农村党员803人。从农村党员整体情况来看,男党员632人,占78.7%,女党员171人,占21.3%;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180人,占22.4%;其余全都是初中

及以下学历,还有一部分文盲。35岁以下的党员有123人,占15.3%,36—54岁之间的有244人,占30.3%,55岁以上的有436人,占54.3%。

从农村班子建设情况来看,全镇农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支部书记16人,村委主任16人,其中女支书1人。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6岁,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58岁;村委主任平均年龄33岁,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51岁,村委主任是党员的有8人;两委干部共96人,其中支部委员52人,村委委员44人,交叉任职的有1人。两委班子中男性80人,女性16人,其中支部班子成员中妇女有6人。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农村党员干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现“五个好”目标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对软弱班子和后进组织的整顿,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别两委干部不协调。部分村主干工作作风简单,缺乏民-主气氛,综合素质偏低,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两大主干之间互相争权夺利,相互猜疑,导致支、村两委工作“两张皮”,内耗严重,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发展经济。

2、班子及党员结构老化,后继乏人。有的村支部书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不吸收新鲜血液,紧闭入党大门,还有的只发展自己的家族成员,导致一些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被关在入党大门外,对组织信心不足,班子建设后继乏人,主

观上造成了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而一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的党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

3、流动党员管理陷入困境。一部分党员为了家庭收入和子女上学,流动到县城和外地打工。有的常年在外,不参加组织活动,党员意识逐渐淡薄,导致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突出。目前,支部对外出务工党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以及到县城和外地居住的党员还没有比较好的管理办法。另外,在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数量大、分布广、联系难的问题,教育管理上存在“空白点”。

4、家族势力、派系斗争的影响还比较大。有的村主要干部心态不正,在竞选换届时,承诺为村里办几件大事,结果上台后却另来一套,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和派系斗争。对与自己有矛盾的党员干部进行打击报复,两派长期处于针锋相对状态,疏于处理村内事务,致使村集体经济停滞不前,村情不稳,村民利益受损。

5、“两议会”难以集中民智。基于村里部分党员年老体弱、外出打工人数增多、自然村难以顾及管理等原因,导致农村党支部开展各项组织活动难度增大。一般村里的事务决定,多数是通过“两议会”来商定,而党员分散难以召集,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研究并形成决策。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部分村干部对民-主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党员群众素质不高,想问题存在偏激和差异,意见难以集中,处于“想民-主、又怕民-主;要民-主,又不会民-主”的困惑状态。

6、组织创新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村集体发展经济所需资金仅仅停留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上,还不能打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禁锢。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还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常规性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习惯于延续了几十年的老一套工作方法。还有一部分存在畏难情绪,有等、靠、要思想。有些干部认为村集体经济薄弱,现在搞建设主要靠上级政府增加投入,主观努力和积极探索不够。调查中还发现,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还说不完整,说起如何规划村级建设,不少人表示要等上级布置。

7、村干部有后顾之忧。村干部目前还没有落实相应保障制度,而且工资待遇不高。特别是一些贫困村主要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来维持基本所需,没有大的产业支撑,村干部仅靠上级拨付的一点工资,无法养活家庭,不少村干部长期不在村居住,无暇顾及村内事物,导致一些村集体管理缺位,发展滞后。

8、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换届过于频繁。村委会三年任期过短,从而导致换届过于频繁,村干部不安心工作,“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已成为农村干部的普遍心态,对工作缺乏长远打算,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在三年届满时分,部分两委干部为下一步的“连任”而相互拆台,这样就会造成两委干部不会团结一致、一心一意地为村集体服务,为民办实事,同时还会给下一届的村民换届造成隐患,引发恶性循环。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优化班子结构,尤其是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效廉洁的村级党组织班子,使其能够真正成为聚民力、得民心、为民办实事、群众充分信任的坚强集体,切实体现其“领导一切”的核心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或解决对策。

1、重视选拔农村优秀人才,培养后备干部

着眼于村级班子长远建设,着眼于“强化培养、备而能用”的方针,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敞开大门,把农村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在培养积极分子过程中,要开拓视野,注意从致富能人中、从个体私营者中、从退伍军人中培养,改善党员的文化、年龄、从业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步树立年轻党员的威信,再选拨到支部班子中来,切实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个人素质、管理能力、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宗旨意识强、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村。

2、选树典型,严格考评,让党员群众衡量干部工作

积极培养和树立优秀典型,培养优秀党员典型,培养先进党支部典型,狠抓后进班子和软弱涣散班子的整顿,抓强村、促弱村、治乱村,对一些威信不高、群众意见大、不适宜在村里工作的进行调整。要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和民-主评议,量化考核细则,定期进行考评考核,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考评时引导村干部把成绩讲清,把问题讲透,让党员、群

众去衡量,用考评结果来说服教育干部,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3、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支委、村委交叉任职

要继续改革村“两委”一把手选任方法,鼓励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竞选村委会主任,大胆推进村和村主任“一肩挑”,实行“民推直选”,让群众推选出政治素质好,发展经济能力强、带头作用强、热心为群众谋利益的人,作为自己的带头人。同时,实行支委、村委交叉任职,扩大交叉任职比例,减少干部职数,增强“两委”合力。

4、建议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应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有心办事”。一是要真正重视和关心农村干部,让村干部在政治上提高地位,经济上改善待遇,整体上提高素质,使他们感到工作有劲头。二是建议省市要充分考虑县财力水平和困难程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减轻财政压力。三是要继续改善经济待遇,坚持精神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四是要建立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并对连续任职多年,且成绩突出的村干部离职后可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对于在任多年,离任后生活较为困难的,可将他们纳入农村低保工作范围。

5、明确农村“两委”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

农村“两委”关系密切,与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协调配合、职责明确、团结共事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村“两委”关系之所以不协调,主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互不服气,有利的事争着抢着干,无利的事推诿扯皮无人管。因此,每个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尤其是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都必须明确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村、组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职责。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支部必须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行使职权。

6、必须坚持做到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

党务、村务和财务能否公开,决策和管理是否民-主,是影响农村“两委”关系和干群关系的焦点问题。农村“两委”关系协调,干群关系密切,与他们长期坚持财务开支及时公开,长期坚持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说,农村“两委”关系要协调,必须坚持做到公开和民-主理事,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受侵犯,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

7、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经常化

一是要按照就近就地、形式多样、方便党员的原则,采取定期学习、邮寄学习资料和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

经常化。二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列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专项考核来推动。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员档案,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组织设置,设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切实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协调。四是要改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的管理方式,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来团结凝聚广大外出流动党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是改善和优化班子结构,要通过把年轻有能力的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符合条件、威信高、群众信任的党员培养成支部成员或支部书记这一思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到了农村发展的最前沿,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建设调研报告04-22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01-30

农村调研报告02-01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7-23

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03-01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02-28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05-12

农村调研报告15篇03-16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04-10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