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新常态>《经济建设适应新常态

经济建设适应新常态

时间:2022-05-18 09:29:18 新常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建设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是主席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状况。新常态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经济发展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面对新常态的新形势,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也成为了一个关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第一,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尽管国家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有较多富裕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原因而贷款谨慎等情况下,财政可以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财政政策,来达到扩展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

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新常态下,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财政政策应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可以更多地放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环境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和重大改革推进上。

第二,积极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经济增长点是指在经济成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新兴产业或行业。就是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成长性好、技术和资金密集度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新产品或服务。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刘元春表示,“培育新增长点”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我国全面摆脱“三期叠加”风险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将它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政策的核心,可以使明年经济工作定位更明确。

第三,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在新常态下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2015年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15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提出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此举意味着在“新常态”下,区域发展驱动力不再侧重各种优惠政策以及招商引资等模式。在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不仅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也能够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增长。

第四,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能采取分步过渡的渐进方式,这就决定了改革中会出现一个长期的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大力推动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金融体制机制,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监测分析,动态排查风险隐患,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新常态下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意义也十分重大。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

第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共中央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和政策,

激发企业对外投资潜力,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随着QFII、RQFII、QDII的额度不断增加以及沪港通的实施,证券投资项下将逐步呈现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大力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强调:“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党的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发展经济也是做好其他一切事情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有条件、有财力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了,也必将更好地调动群众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务院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注重安全生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归人民享有。

总之,面对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消费和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实现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7-01-06 18:59 | #2楼

提出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我们非公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积极思考,如何尽快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常态、改变企业自身不适应新常态的思维和发展方式,积极主动布局、遵循经济规律、把握发展主动权。

在经济新常态下,非公经济企业要适应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经济结构从失衡转向优化再平衡,调控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预调微调的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的转变,对非公经济企业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构建企业发展新战略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竞争的重点由过去比谁的成本低、规模大、速度快,转化为现在比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模式、服务模式、金融模式和互联网模式。构建企业发展新战略,我认为作为企业家,谋发展、做决策,不能只凭感觉,而是要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要智谋为先,审时度势;先谋后动,动则必成,借势发展。

构建企业新战略包括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在价值观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算经济账,更要算社会责任账;既注重当前,更注重长远;既追求自身利益,同时兼顾竞争对手的合理关切,坚持互利共赢的战略。

一、 新常态下创建企业“互联网+”发展模式 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实体经济之中,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引导企业与互联网接轨。中小企业应加快制定“互联网+”战略,将互联网与区域优势相结合,与企业优势相结合,与专业优势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融入企业的生产、采购、储存、营销全过程,融入企业管理和文化之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创新三个发展,一是通过互联网与其他行业融合,创造新的产业模式。二是通过“互联网+”在互联网平台上扩展企业技术,产生集合效应。三是“互联网+”未来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商业空间。

二、 新常态下企业树立质量导向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速度很高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能掩饰发展质量不高的弊端,但经济增速降下来后,对发展质量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更多地依靠消费和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增长动力更多地依靠提升生产率。因此,企业发展的目标要更加重视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

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企业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螺旋上升的过程。当今美国企业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40%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核心是价值创新。

企业树立质量导向发展,必须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

路,实现企业价值、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发展与和-谐。企业应积极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发展,推广应用更加节能、节水、安全、环保、高效的工艺技术,使产品质量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推动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项目。

三、 新常态下强化企业精细化管理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精益化管理,实现企业运行效率最优化,是及时传导市场压力,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企业通过规范管理、系统优化,深挖企业内部潜力,促进企业由单项效益最优向系统效益最优转变。

企业坚持精细化管理,一是要规范工作流程,制定岗位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让每位员工的收入与绩效挂钩,将压力分摊到每位员工身上,形成责任共担,指标共担。二是企业成本管理要精打细算,从多方面进行开源节流,把少开一盏灯、节约一滴水、节省一分钱当成习惯。三是对企业的服务对象——客户管理要精细化,把逐个地区、逐个单位客户底数摸清,进行分类服务。

四、 新常态下加快整合人才资源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必须建设属于自己的技术、管理人才团队。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一个企业拥有了人才就代表拥有了实力,拥有了未来。中小企业整合人才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通过多年的基层锻炼,把员工培养成为企业的骨干、中坚力量。二是企业多方面从社会吸纳人才,为人才提供

用武之地。三是企业通过项目合作,可以直接获得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要制定中、长期的人才开发战略,其中包括企业的高管人才、中层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级技工、关键岗位、关键工序的人才。

五、 新常态下打造企业文化品牌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必须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应该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要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和-谐,促进企业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服务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反映着企业价值取向。企业必须塑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以文化软实力来提升竞争力。

一是企业百年基业,诚信为本,讲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企业上至董事长,下到每个员工,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讲诚信。在市场越来越规范、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现代市场竞争中,没有诚信的企业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二是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在企业内部确立“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思想意识。弘扬企业正能量,提倡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修旧利废的好风气。

三是建立学习创新型企业。企业要视学习创新为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这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创新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基石,通过不断学习,实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

创新的协调发展。

六、 新常态下企业加快走出去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国际化将成为一种常态。当前国家重点实施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使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找到企业发展的空间和未来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企业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配置加速,呈现出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由货物贸易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服务贸易,由“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特点。企业要善于通过引资、引技、引智的方式,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带向国际市场,国际化。

找准新抓手适应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2017-01-06 22:47 | #3楼

找准新抓手 适应新常态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找到破解发展难题的抓手,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能。河北省沧州市经济发展虽已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但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破解矛盾,实现发展,必须立足区位、交通、土地资源等独特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找准抓手,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全面创新为抓手。经济新常态下,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亟须转变要素规模驱动的发展方式,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沧州经济总量目前位列河北第三,但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真正“沧州创造”“沧州智造”的东西还不多。无论作为传统主导产业的石油化工、管道冶金、机械制造产业,还是新兴的数控机床等产业,大都处于“微笑曲线”底部,成本高、利润低,代价大、收入少,其症结就在于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因此,沧州着力建设创新之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力度,形成一批富有创新与转化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同时,按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要求,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明确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

以优化结构为抓手。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实际上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适应新常态,就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使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增长动力更加充沛均衡。沧州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一产弱、三产小、二产不强。对此,我们决定突破“工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短、居于价值链低端”的瓶颈,由聚集于“微笑曲线”中部的制造环节向两端的研发和销售环节进军。围绕这一目标,大力发展壮大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快打造京津冀和环渤海的重要产业支撑基地。发展现代制造业,一方面要推动增量调新,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推动存量调优,抓住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等关键,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抓好与京津产业对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优先发展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现代农业,把重心转到数量质量并重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

以营造环境为抓手。适应经济新常态,政府不能用老眼光、老办法看待和发展经济,而应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上下功夫,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一方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2015年,沧州衔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62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49项精简到274项。同时,推进工商登记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全市去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7万户,增长26.6%。另一方面,以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支持创新创业。沧州市政府设立了1000万元的全民创业基金,并以每年5%的幅度递增。设立人才发展基金,鼓励高层次人才到沧州渤海新区创业。

【经济建设适应新常态】相关文章:

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02-18

常态化防控措施(精选11篇)08-17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选5篇)07-26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选11篇)07-28

常态化疫情防护措施(通用5篇)05-27

校园常态化疫情防疫措施(精选6篇)05-27

常态化疫情工作措施(精选5篇)05-28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选8篇)05-28

常态化疫情防范措施(精选7篇)05-28

怎样提升自己的职场适应能力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