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来历和习俗

农历二月二来历和习俗

时间:2022-12-29 00:28:56 二月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历二月二来历和习俗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今年是龙年,那今天是真正的龙抬头了。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好日子啊!

农历二月二来历和习俗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一,阳历2月22日,好日子!哎!总算是出了正月了!年总算是过完了!再也不用寒暄“拜个晚年”了。这么好的日子,应该春光明媚才对。但天公真的不作美,一整天都阴霾密布,不见天日。据说是有雨雪,但老天爷爽约了。以这样的形式庆祝二月的到来,很不给力。

对于二月二,民间最多的说法就是“龙抬头”了。按我的理解,“龙”就是老天爷,“龙抬头”就是老天爷睡醒了,冬天结束了,春天来临了,天气暖和起来了。对于二月二,最大的民俗就是“剃头”了。照老一辈人通常的习惯说法和做法,正月里不能剃头,只有熬到了二月二才能剃头。老天爷精神了,人也精神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一、二十八星宿与龙抬头

二十八星宿(xi),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龙抬头,与二十八星宿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谓二十八星宿,就是中国古人观察天象的模式,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星座”。聪明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想象力十分丰富,把天空中可见的星星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成4宫、每宫7宿,共28宿。根据形象,将4宫想象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角、亢、氐(d)、房、心、尾、箕)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角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称作“龙抬头”,将其作为春天的标志。

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和“惊蛰”之间。此时,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

二、龙头节的起源

据传说,“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据考证,“二月二”的习俗始于唐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相传在宋朝时,二月二被称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的形成,除了中国先民对龙的崇拜之外,更多地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相对南方地区而言,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因此,人们祈雨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逐渐形成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愿望,盼望龙王爷能够赐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对于“二月二龙抬头”,北方地区甚于南方。 老百姓是多么地盼望着春天的喜雨啊!二月初二到了,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了,给老百姓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就此开始。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因此,这一天被称之为“春龙节”,又叫“春耕节”。

三、二月二的习俗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

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在我的济南老家,每到二月二,最大的食宿莫过于吃“炒蝎豆”了。炒蝎豆,也称作“炒蝎子爪”或“炒蝎子肚”。炒蝎豆,意味着炒死蝎类毒虫以除害之意。小时候,我特爱吃母亲做的炒蝎豆。有黄豆、黑豆,先泡好,再放在装了“土”的大铁锅里翻炒。这种“土”很特殊,灰白色,干干的,说是叫什么“坩子土”。大人们说,困难时期,有人吃坩子土,吃得不消化,胀肚子,还死了人呢。小伙伴互相分享自家的蝎豆,看到大伙儿嘴边上白白的坩子土沫子,好笑极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坩子土炒的蝎豆再也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也淡去了。我后来学了地质学,这才知道,坩子土就是高岭土。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由来与习俗2017-01-15 17:25 | #2楼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今年是龙年,那今天是真正的龙抬头了。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好日子啊!

《农历二月二来历和习俗》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一,阳历2月22日,好日子!哎!总算是出了正月了!年总算是过完了!再也不用寒暄“拜个晚年”了。这么好的日子,应该春光明媚才对。但天公真的不作美,一整天都阴霾密布,不见天日。据说是有雨雪,但老天爷爽约了。以这样的形式庆祝二月的到来,很不给力。

对于二月二,民间最多的说法就是“龙抬头”了。按我的理解,“龙”就是老天爷,“龙抬头”就是老天爷睡醒了,冬天结束了,春天来临了,天气暖和起来了。对于二月二,最大的民俗就是“剃头”了。照老一辈人通常的习惯说法和做法,正月里不能剃头,只有熬到了二月二才能剃头。老天爷精神了,人也精神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一、二十八星宿与龙抬头

二十八星宿(xi),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龙抬头,与二十八星宿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谓二十八星宿,就是中国古人观察天象的模式,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星座”。聪明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想象力十分丰富,把天空中可见的星星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成4宫、每宫7宿,共28宿。根据形象,将4宫想象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角、亢、氐(d)、房、心、尾、箕)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角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称作“龙抬头”,将其作为春天的标志。

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和“惊蛰”之间。此时,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

二、龙头节的起源

据传说,“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据考证,“二月二”的习俗始于唐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相传在宋朝时,二月二被称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的形成,除了中国先民对龙的崇拜之外,更多地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相对南方地区而言,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因此,人们祈雨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逐渐形成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愿望,盼望龙王爷能够赐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对于“二月二龙抬头”,北方地区甚于南方。 老百姓是多么地盼望着春天的喜雨啊!二月初二到了,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了,给老百姓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就此开始。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因此,这一天被称之为“春龙节”,又叫“春耕节”。

三、二月二的习俗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 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

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在我的济南老家,每到二月二,最大的食宿莫过于吃“炒蝎豆”了。炒蝎豆,也称作“炒蝎子爪”或“炒蝎子肚”。炒蝎豆,意味着炒死蝎类毒虫以除害之意。小时候,我特爱吃母亲做的炒蝎豆。有黄豆、黑豆,先泡好,再放在装了“土”的大铁锅里翻炒。这种“土”很特殊,灰白色,干干的,说是叫什么“坩子土”。大人们说,困难时期,有人吃坩子土,吃得不消化,胀肚子,还死了人呢。小伙伴互相分享自家的蝎豆,看到大伙儿嘴边上白白的坩子土沫子,好笑极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坩子土炒的蝎豆再也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也淡去了。我后来学了地质学,这才知道,坩子土就是高岭土。篇二: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今天是3月2日,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我国自古以来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民间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这天也叫春龙节。据史料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据说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农历二月初二,其实更是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我国的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据历史记载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其实,关于二月初二“龙抬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当年武则天篡位,天帝震怒,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以示惩罚。然而司水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将玉龙打下天界,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玉龙,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来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都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昂首抬头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无可奈何,只好让玉龙回归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据说,这也是民间二月二吃蝎豆习俗的由来。

其实不止这些,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还有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等等。其实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另悉,咱北京的新路春、曲园酒楼、同春园、惠丰饺子楼、马凯餐厅长椿街店、合义斋等老字号在这个“龙抬头”的日子里,都推出了各具风味的“龙鳞”餐,今天恰好周日不妨前往去大吃一顿。

【农历二月二来历和习俗】相关文章:

二月二的来历和习俗02-27

农历二月二有哪些习俗03-11

农历二月二习俗作文(通用15篇)03-12

二月二的来历02-01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传说05-19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11-12

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05-08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02-21

元宵节来历和习俗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