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渗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渗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

时间:2022-11-18 23:48:31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渗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

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英语课程标准》中说到:“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可见,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针对新课标提出的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及语法知识,能阅读英文文章,而且还必须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然而长久以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没能得到足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在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情况下,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以致语用失误,交际失败。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不失其完整性,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渗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

一、我国初中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学外语教学逐渐由以前的结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向交际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其中指出交际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但层层的升学选拔制度和以分为纲的教育坐标使得学生、教师不得不围着中考的指挥棒团团转,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功利思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语言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对蕴涵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在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文化习惯进行表达,造成表达不得体,甚至出现语用失误。有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意识教学的障碍

由于初中英语的语言知识量非常有限,能力要求绝大多数也停留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而且为了考试,重在读和写,学生没有怎么涉猎到文化的内容,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去看看他们平时的练习题和考试试卷,你能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学生的英语教师几乎都是中国英语教师,即非母语是英语的英语教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学生一样,学生之间也没有大的文化差异,他们之间英语交际还算不上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很好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环境,这就很难形成跨文化意识。偶尔有机会与外国朋友交流,也因为他们特定的年龄和语言的能力,即使有文化干扰,会得到外国人的谅解。

再则,英语只是诸多学习科目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中的一门学科而已,要合理分配各科时间学生不可能花多少时间去学习语言所负载的文化。至多了解一下非常简单的与考试有关系的部分情景会话中涉及到的一些礼貌用语、文化习俗。他们或许忙着记单词、短语,背课文,做练习题都来不及呢!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际化语言的英语越来越得到重视,全国大、中、小都开设有英语课,还有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学校,这无不对英语教师形成巨大的需求。一时内英语教师的语言素质符合要求的就不多,具有较好有文化素质的就更少,有跨文化意识的简直就是少之更少。很多初中教师在教学上,只注意教那些考试要求的内容,此外的东西好像不是他的任务。结果呢,哑巴英语(Cannot speaking English )、聋子英语( Cannot understanding English by listening)、音变英语(Poor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英语交际综合症(Afraid of communicating with English-speaking foreigners)真可谓是遍地“开花”。这些状况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反思。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呼唤有较高的语言素质和较强的文化素养的教师。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措施

虽然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有诸多障碍和困难,但这不是不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由。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应用语言的保障。不管教初级英语还是高级英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要持之以恒,因为“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易获得另一种文化”。(Byram, 1994)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曾说过的:“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像语法失误一样被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呢?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渗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挖掘教材,顺势拓展。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差异素材

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于该国文化的学习。“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another country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teaching”(1904Jespersen).而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习惯的是各种节日和庆典。因此英语国家的节日是英语教学中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但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输送给学生,还应适当扩展,对中英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如在学习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2 Spring Festival可与外国的Christmas Day相比较。教师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并组织学生学唱圣诞歌曲等等。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然后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

2.词汇教学,彰显文化。

语言中受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词汇。Peter Trudgill 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意义或扩大或所小,,或具有特殊的联系意义。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典故。了解这些词背后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OK 典型的来自美国英语的词。其起源有几种说法;有人说OK一词来自美国第26任总统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 1856-1924)。他在批示公文时喜欢用印第安语Okeh的缩写,意思是“行;就这样办”;也有人说来自无线电通信,电报员接到电文后,必须用一种信号表示收到。这个信号最先用all correct, 后来all 逐渐演变成O,correct 变成K。不管起源如何,OK最初是美国俚语,现在风行全球,连英国人也常常挂在嘴边。

英语中还有许多词汇或表达形式出自于圣经、希腊神话及某些文学名著,了解这方

面的知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英语的理解。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初中教材较为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这可以说方便了我们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要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等。例如:“狗”(dog)在西方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西方人对食狗肉十分反感。“Dog”在英语中有时含贬义,但总的来说属中性或含褒义的情况居多。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此外,在英语中也有不少专有名词出自文学名著或与历史事件有联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Cinderella”现在泛指不受重视的人或有才干但一时未被赏识的人。“Waterloo”是比利时的一个地名,由于1815年拿破仑在那里惨败,整个战局为之一变,从此“to meet one’s Waterloo”就获得了“遭受决定性失败”的意思。

词汇富含文化,只要教师勤于探究和积累,通过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各种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加佩服老师知识的渊博。总之,这是教学相长的好事。

3.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语用规则,进一步感受文化

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需要正确使用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否则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仅掌握以上几项还并不能保证顺畅的交际。人们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运用一套语用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见面打招呼;如何进一步提出要求;如何接受或拒绝对方的要求;如何告别等等。如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初中七年级上册Starter部分Unit1课文中学生对老师的称呼用的是Ms。我们英语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顺势讲解英美国家与我们在使用称呼上的差异。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校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Li”。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习惯把“Miss”、“Mrs”、“Mr”与姓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显然,与语法规则相比,语用规则的掌握要困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教材,将目的语中的一些语用习惯与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正确掌握运用英语的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渗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具体而言,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1)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南京的长江大桥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又如,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出发,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再有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中国认为“老”是成熟、资深,而在西方“老”则意味着无用、孤独。

2)实物讲授法:教师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实物,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中药和西药等,也可找一些普通的实物对比,如邮票、报纸等。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文化。

3)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ily tree. 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 family (大家庭)、Nuclear family (核心家庭)、Single-parent family (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4)讨论法: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

论和自由言论。比如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一个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了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一个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的使用者,还应该是另一种文化的接受者。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教学,还要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育,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国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本族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对比,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中游刃有余地运用语言。

初中英语教学怎样渗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2017-03-19 17:36 | #2楼

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英语课程标准》中说到:“……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可见,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针对新课标提出的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及语法知识,能阅读英文文章,而且还必须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然而长久以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没能得到足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在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情况下,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以致语用失误,交际失败。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不失其完整性,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一、我国初中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学外语教学逐渐由以前的结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向交际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其中指出交际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但层层的升学选拔制度和以分为纲的教育坐标使得学生、教师不得不围着中考的指挥棒团团转,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功利思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语言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对蕴涵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在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文化习惯进行表达,造成表达不得体,甚至出现语用失误。有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意识教学的障碍

由于初中英语的语言知识量非常有限,能力要求绝大多数也停留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而且为了考试,重在读和写,学生没有怎么涉猎到文化的内容,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去看看他们平时的练习题和考试试卷,你能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学生的英语教师几乎都是中国英语教师,即非母语是英语的英语教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学生一样,学生之间也没有大的文化差异,他们之间英语交际还算不上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很好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环境,这就很难形成跨文化意识。偶尔有机会与外国朋友交流,也因为他们特定的年龄和语言的能力,即使有文化干扰,会得到外国人的谅解。

再则,英语只是诸多学习科目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中的一门学科而已,要合理分配各科时间学生不可能花多少时间去学习语言所负载的文化。至多了解一下非常简单的与考试有关系的部分情景会话中涉及到的一些礼貌用语、文化习俗。他们或许忙着记单词、短语,背课文,做练习题都来不及呢!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际化语言的英语越来越得到重视,全国大、中、小都开设有英语课,还有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学校,这无不对英语教师形成巨大的需求。一时内英语教师的语言素质符合要求的就不多,具有较好有文化素质的就更少,有跨文化意识的简直就是少之更少。很多初中教师在教学上,只注意教那些考试要求的内容,此外的东西好像不是他的任务。结果呢,哑巴英语(cannot speaking english )、聋子英语( cannot understanding english by listening)、音变英语(poor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英语交际综合症(afraid of communicating with english-speaking foreigners)真可谓是遍地“开花”。这些状况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反思。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呼唤有较高的语言素质和较强的文化素养的教师。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措施

虽然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有诸多障碍和困难,但这不是不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由。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应用语言的保障。不管教初级英语还是高级英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要持之以恒,因为“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易获得另一种文化”。(byram, 1994)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曾说过的:“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像语法失误一样被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呢?

(一)挖掘教材,顺势拓展。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差异素材

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于该国文化的学习。“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another country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teaching”(1904jespersen).而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习惯的是各种节日和庆典。因此英语国家的节日是英语教学中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但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输送给学生,还应适当扩展,对中英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如在学习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2 spring festival可与外国的christmas day相比较。教师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并组织学生学唱圣诞歌曲等等。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然后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

2.词汇教学,彰显文化。

语言中受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词汇。peter trudgill 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意义或扩大或所小,,或具有特殊的联系意义。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典故。了解这些词背后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ok 典型的来自美国英语的词。其起源有几种说法;有人说ok一词来自美国第26任总统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 1856-1924)。他在批示公文时喜欢用印第安语okeh的缩写,意思是“行;就这样办”;也有人说来自无线电通信,电报员接到电文后,必须用一种信号表示收到。这个信号最先用all correct, 后来all 逐渐演变成o,correct 变成k。不管起源如何,ok最初是美国俚语,现在风行全球,连英国人也常常挂在嘴边。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ahsrst.cn  英语中还有许多词汇或表达形式出自于圣经、希腊神话及某些文学名著,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促进我们对英语的理解。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初中教材较为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这可以说方便了我们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要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等。例如:“狗”(dog)在西方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西方人对食狗肉十分反感。“dog”在英语中有时含贬义,但总的来说属中性或含褒义的情况居多。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此外,在英语中也有不少专有名词出自文学名著或与历史事件有联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cinderella”现在泛指不受重视的人或有才干但一时未被赏识的人。“waterloo”是比利时的一个地名,由于1815年拿破仑在那里惨败,整个战局为之一变,从此“to meet one’s waterloo”就获得了“遭受决定性失败”的意思。

词汇富含文化,只要教师勤于探究和积累,通过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各种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加佩服老师知识的渊博。总之,这是教学相长的好事。

3.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语用规则,进一步感受文化

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需要正确使用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否则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仅掌握以上几项还并不能保证顺畅的交际。人们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运用一套语用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见面打招呼;如何进一步提出要求;如何接受或拒绝对方的要求;如何告别等等。如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初中七年级上册starter部分unit1课文中学生对老师的称呼用的是ms。我们英语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顺势讲解英美国家与我们在使用称呼上的差异。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校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li”。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习惯把“miss”、“mrs”、“mr”与姓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显然,与语法规则相比,语用规则的掌握要困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教材,将目的语中的一些语用习惯与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正确掌握运用英语的方法。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具体而言,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1)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南京的长江大桥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又如,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出发,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再有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中国认为“老”是成熟、资深,而在西方“老”则意味着无用、孤独。

2)实物讲授法:教师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实物,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中药和西药等,也可找一些普通的实物对比,如邮票、报纸等。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文化。

3)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ily tree. 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 family (大家庭)、nuclear family (核心家庭)、single-parent family (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4)讨论法: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一个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了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一个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的使用者,还应该是另一种文化的接受者。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教学,还要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育,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国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本族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对比,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中游刃有余地运用语言。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渗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03-0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03-22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12-28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05-18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09-22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04-07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意识12-08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安全保障及自我防范意识07-19

如何学会学习之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