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时间:2022-03-20 01:07:58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学校、家庭和社会语文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学校教育,而漠视家庭教育,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本文从家庭语文环境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的影响、家庭语文教育的误区、家庭语文教育的指导策略三方面来论述。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各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现在各科学业优秀,将来前景美好。但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大家不免又心存担忧,渴望为孩子寻到快速提升的良方,找到通往成功的坦途,这种心情是人所共有的。但我们在焦虑之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急功近利,必须从长计议,从实抓起。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学科,它有极丰富的内涵,不能仅用“语文知识”来涵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做了这样的解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素养的提法是过去教学大纲中所没有的,而这一提法正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对语文的教与学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考虑,我们要使孩子成才也好,就目前考虑,让孩子考个好成绩也好,都必须面对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问题。

什么是语文素养?我是这样理解的,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但在应试狂潮的冲击下,语文教学大大缩水、瘦身了,语文素养的内涵也被切割了。我觉得有个成语“欲速则不达”来形容这一现象不为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算是考试要取得好成绩,也必须致力于孩子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已意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却常常苦于不得其门而入。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健康有益语文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仅学习语言会出现障碍,而且在获取新知识和发展个性的过程 中也会遇到不测。那么,作为孩子学习语言的初始环境和启蒙老师,家庭文化氛围以及家长的举措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家庭语文环境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的深远影响家庭语文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家庭的各种文化设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语文教育的“硬件”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各种书籍报刊已经成为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获取语文知识的宝藏,使一代又一代家庭成员从中受到滋养。有的家庭还精心构筑书房、购置文房四宝、名家字帖或字画,营造馥郁芬芳的书香气息。时至今日,许多家庭已经拥有了收录机、电视机、家庭影院、电脑等现代传媒,这对培养子女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无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家庭也都加大了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开始购置电脑并进而上网,这就从物质上大大改善了家庭文化氛围,为子女学习和运用语文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而精神方面则主要表现为父母和祖辈的文化积淀、道德情操、语文素养以及对于文化艺术的相互熏染。父母精神方面所拥有的“软件”及其家庭光荣背景,必然会成为影响子女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但遗憾的是,目前家庭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人们对家庭语文教育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果我们只注重“物质”建设,从而忽视了精神熏陶,就有可能导致孩子语文能力的畸形发展。

二、家庭语文教育的几个误区家庭语文教育固然重要,可如果不讲究策略和方法,不从一个家庭和子女的实际出发,一味好高骛远,就极有可能误入歧途而不自知,给语文学习埋下隐患。

(1)、盲从型:一些父母多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比较重视孩子的外语学习,认为这对子女将来升学、就业、出国深造均不无裨益,无形中形成了对母语学习的轻视,误以为语文可以无师自通,因而采取放任自流、得过且过的态度,不清楚母语的主体地位和对母语的深刻影响,这实在有点舍本逐末,大可不必效尤。

(2)、貎视重视型:还有很多父母虽然比较重视子女的语文学习,深知家庭语文教育对子女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奠基意义,可又不懂得语文学习的规律,时常把语文课本当作孩子学习的唯一对象,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本融会贯通,也就可以把语文学好,因而寄希望于教师和教材,无形中关闭了获取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许多门径,致使家庭语文教育的路子越走越窄。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急功近利型: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看到别的孩子语文成绩出众,甚至能“著书立说”,便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也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如何,非要为孩子聘一塾师说文解字,或逼迫孩子去赶阅读、作文提高班的场子,误以为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可以不通过大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仅凭听几节课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化为己有,殊不知工夫在诗外,这便多少有些天方夜谭和匪夷所思。

(4)、 言教重于身教型:还有一些父母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寄托在孩子稚嫩的肩上,却并不考虑孩子的天赋和承受能力。整天唠叨着让孩子读书习字,甚至孩子前脚刚一进门,父母就急不可耐的督促孩子去写作业,忘记了劳逸结合。而家庭成员却并不见得喜欢学习,很多时候都在吃喝玩乐,闲聊甚至赌博中消磨时光。试想,在一个不热爱读书学习的家庭环境中,单方面要求子女安心读书何其难也!这会让子女作何感想。

三、家庭语文教育的指导策略

1、重视情商培养,营造温馨氛围如果说能力的培养是给学生成长补“生命一号”,那么情商的培养无异于给学生“心灵鸡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已较多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缺失,那就是缺乏情商的培养,缺乏家长与孩子之间心灵的相互沟通、理解、宽容,家长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便一切都好,成绩差,便一切都差,“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我想,虽然“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作为子女,要学会主动表现自己的综合才能、思想素质,不能被动地“食无鱼”“食无肉”,空自嗟叹,等待家长来发掘,来理解。作为学校,也要积极创设机会,鼓励学生向父母自主表现。为此,学校开设“十大孝敬标兵”评比,特别是母亲节,开展“深深父母恩,殷殷儿女情”征文比赛,“献上一束康乃馨”“给母亲洗一次脚”“为父母做一顿晚饭”系列活动,让家长感受到来自儿女的一份份真诚感情,由衷发出“孩子懂事了”的喜悦,从而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成长,是全方位的,不能总拿眼睛盯着分数不放;分数固然重要,但做人的道理深深扎根于孩子心田,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的呢?这样,孩子和家长敞开彼此心灵大门,能从思想、人品、情感、生活、交际等更多的非智力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交流,使学生得以在一个更加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学习、成长。

2、给予合理定位,搭建成长阶梯我们在初一进行过一次调查,升入初中以后,小学名次在前的,一段时间学习下来,进步或退步的状况比较普遍,绝大多数同学及其家长面临着重新审视自己学习位置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特别家长,并不(也许是不敢)承认退步的严峻现实,只按照小学形成的心理定势,对老师说:“以前孩子学习成绩是很好的,老师经常夸他聪明。”或者对自己孩子说:“瞧人家,成绩仍是班级领先,可你呢?”一副莫名惊诧、沮丧的样子。于是,自己赤膊上阵,到处打听,买来一大堆学习参考资料,冠以“勤奋出天才”的至理名言,命令孩子加班加点,希望以此提高成绩。其实,这些家长欠缺的,是不能给自己孩子正确、合理的定位。问题出在家长没有体会到小学与初中教学特点的不同,没有与初中老师及时沟通,才产生了这种不适应。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小学老师偏重趣味性、生动性,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良好习惯;而升入初中,老师更多关注知识规律,关注思维能力培养。

有句俗话说得好:“味精放得多了,菜的原汁原味反而失掉了。”作为家长,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A、价值目标家长要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研讨,给孩子一个通过他力所能及的努力而能达成的目标。孟子说:“挟泰山而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又说“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同样道理,让学生去追求过高的目标,很可能会挫伤他的自信心、进取心,心想,反正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老师、家长的目标,就索性放弃,一事无成了。我认为,在制定学生发展目标时,一定要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不能把家长想当然的希望强加于孩子。孔子说的“己所勿欲,毋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在具体操作上,要知道“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不能贪多求快,贪全求深,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要实施“小步快进”的策略,分阶段,明责任,划步骤,重落实,从小处入手,从细处明确,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达成目标。特别是要让孩子把发展目标转化为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从而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B、习惯态度有位诺贝尔获奖科学家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幼儿园的习惯养成;叶圣陶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想改也不容易。”而对于态度,米卢则强调“态度决定一切”,这些都说明习惯、态度在成功学习中的重要性,很值得家长们借鉴。因此,家长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不要仅仅过问孩子分数如何如何,进步还是退步了,而要更多传递这样的信息:孩子上课是否集中精力听讲?听课持续时间能否达到一定要求?作业完成质量如何?字迹是否端正、清楚?遇到困难时能否抵御照搬答案、抄袭作业的诱-惑?在家学习时是否先玩再做作业?是否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或做其他事情?是否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这些虽都是非智力因素,但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却相当有影响力。C、资料选择很多家长在学习资料的选择上往往会犯错误。一,凭自己以往学习经验,自己初中时怎样学习,让孩子也怎样学习,殊不知年代已过了十几、二十多年,社会已不再是当时的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当时的知识,能力要求已不再是当时的能力要求,“人不可能两只脚同时跨进同一条河流”,尤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发生着巨大变化,就是一般教师也在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更无论“门外”的家长了。如果只凭经验办事,往往会适得其反。二,道听途说,以为“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好的,别人家孩子的学习也总是好的”,简单地照搬经验、做法。他们不知道,每个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虽然小异大同,但其后的背景(包括智力、环境、个性、生活经历等)是各不相同的,同样的学习方法,张三适用,李四却未必适用。因此,在学习资料的选择上,家长切忌盲从,追求流潮,应该多听听任课教师的建议,毕竟对学生学习的了解,任课教师最有发言权,最有针对性。我觉得,任何一种学习方法,无所谓优劣,凡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都是好方法。总之,家庭语文教育对于促进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力量,获得学业上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书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话题149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2017-03-20 13:27 | #2楼

红尘滚滚,物欲横流,我们大人坐下来读点东西都难上加难,何况是对那些充满好奇心,天生就无法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的孩子呢? 然而读书是孩子成长的不二选择,要想孩子心灵丰富,要想孩子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有对生活的悟性,那是必须拿起书本来的。 

一些老师和家长总结出的好方法,对激发学生持续性的阅读兴趣方面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诵读优美作品  体味其中深意

1、运用“三看三抓三品”阅读法  力求读个明白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和擅长家庭教育指导的家长,总结出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妙招:“三看三抓三品,力求读个明白”。 所谓“三看”,就是“看作者,看标题,看注释”,所谓“三抓”,就是“抓诗眼,抓意象,抓关键词句”,所谓“三品”,就是“品语言,品艺术手法,品思想情感”。 

如:《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标题——凉州词;作者——王之涣;注释——无;诗眼——怨;意象——孤城及折杨柳曲;关键词句——末两句;语言——朴实清新;艺术手法——借景抒情、用典;思想情感——抒发了边关将士的孤独和幽怨。这就是根据“三看三抓三品”读出来的结果,这个过程很好操作,或者自问自答,或者相互问答,或者老师问学生齐答。无论用什么形式,都得逼着他们从这个规范的角度去读,让“三看三抓三品”的诵读法形成习惯。只要老师们想想历年来的高考鉴赏诗词题的那些个设问,这样的读法和习惯将会为考试带来怎么样的结果,那是不言自明的! 

2、咬文嚼字 力求读出新意 

比如《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章。对于这个“后”字,学生难以理解,作为教师,你当然可以说,这里的“松柏后凋”就是一个主谓短语,“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做“知”的宾语。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样讲有大多数学生会听不懂。但如果你给他朗读,给他清清楚楚地示范,然后再和他一起诵读陈毅根据这句话而写出的那首著名的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诵读完成了,也能够背了,学生们就会清楚地懂得这句朴实之语后面深刻的道理了。 

3、知人论世,力求读出境界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初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在人迹罕至,飞鸟绝迹的群山之中有一条江,江上有一个老人,正在那里独自垂钓。这是三岁孩子都可以读出的内容。但如果多从那画面,那诵读出的凄凉意境,特别是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天地一色,苍茫空寂,一叶扁舟,一席蓑衣、一根钓竿,人景俱奇的画面中,有深意存焉。诗人曾参与过政治革新,失败后倍受排挤和打压,内心的孤独,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把充满理想主义的诗人压倒,他依然故我,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人生理想。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苍凉天地间从容垂钓,这个形象正是诗人傲然独立,清峻高洁的人格写照。这首诗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我们的心是热的,就可以独钓寒江。 初读读出的是画面,再读读出的是情景,深入地读,读出的是境界。而这境界,必须从知人论世、涵咏深思的诵读体悟中得来。 

4、学以致用,力求读出能力 

“学以致用”,顾名思义,不必多说,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广泛涉猎,深入思考,必能有所体悟,有所发现。像这样,读着读着,孩子就想看看相关的书了;读着读着,孩子就喜欢思考语言本身的东西了。所以,家长必须做到让孩子每天读五分钟,别小看这五分钟,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就读得腹有诗书。 

二、培养深阅读习惯 锤炼孩子的思想

如果我们习惯于便利的超级链接,却常常懒惰于深入细致的思考;如果过多地依赖搜索引擎,却没有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求索;如果我们总是沉浸于一键便可以得到答案的快乐之中,如果我们总是沉浸于那些明星的名人的琐事之中,那我们的精神就会被消磨,思想就会被弱化,我们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凭着书和文化滋养精神的这种习惯就是被丢弃,而丢弃思想文化的结果是自我的迷失甚至是自己民族的精神文化的褪化。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所描绘的那种读书的境界,便是一种深阅读的境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样读下去,就可以让自己诗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样读下去,就可以忘怀得失,安贫守静;这样读下去,就可以淡泊自守,宁静从容;这样读下去,就是可以始终把握自己,常常审视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深阅读和浅阅读完全是两回事儿。 浅阅读是休闲,是消遣,是自以为是的读一些东西;而深阅读是探险,是磨砺,是与诗文作者的对话与交流。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读两本书,那我们的心境和气度会有更好的变化。  三招,只需这三招,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培养成这样素养的人—举止温文尔雅、谈吐敏捷辩给、读书博闻强志、写字一字不苟、作文文丛字顺、听话善解人意。 

三、以写带读  提高孩子的写作素养 

因为写,孩子会知道自己语言的贫乏;因为写,孩子会产生对文字本身体悟的渴望;因为写,孩子要去广泛地看别人怎么写。因为写而爱上读书,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事实。 

但写作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发表! 平时孩子们写的东西都是给老师或者家长看的,老师和家长看孩子作文的时候,往往是以质检员自居,对孩子的作文往往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好,你让孩子怎么可能调动起写作的兴趣呢? 

要想孩子持续性地喜欢写,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表现的机会。 谢天谢地,科学的发达,已经为学生表现欲的满足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博客的方式,让孩子们形成一个圈子,不断地往里面发表东西,让他们相互欣赏,共同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可惜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多少家长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但这条路我们真得走下去,而且一定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下去,因为要过冬,最好的办法是相互取暖;要到对岸,最好的办法是团结奋战! 

四、锻炼孩子的毅力  坚持写好周记

语文素养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周记是孩子心迹的文字展现,在日雕月琢中让孩子懂得如何把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坚持写周记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现在孩子的学业负担普遍较为繁重,写日记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办得到,不过如果家长有耐心,不断地鼓励也是能办到的。

我指导过一名小学六年级的男孩子,他每次考试基本能保证在前五名,他最大的缺陷是自制能力差,非常喜欢玩游戏。让他写作文和周记,他就说没有内容可写。于是,我提议他可以先写出自己熟悉的游戏内容。孩子听了非常高兴,写起有关游戏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这个例子是说,要让孩子写自己熟悉和爱好的事物,从简单问题入手,再逐步提高语文写作的素养。这也是我的“高效学习方法”指导孩子们写日记的策略:先入门,再提高!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较快进步。

这几个招术看似简单,但坚持起来很难,但唯有坚持,才可能有成效!而最需要坚持的,不是老师,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家长在方法的指导和气氛的营造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虽然在这事情上有所谓的使命之说,但具体到某个孩子来说,对他也是无关痛痒。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03-22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05-15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孩子04-04

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06-07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03-28

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04-17

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04-07

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技巧05-05

职业素养是如何体现的03-22

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