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时间:2022-03-20 02:35:37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床草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是说创新并不神秘,不要谈创新则色变,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一定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为21世纪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那么在小学科学学科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激发好奇心,是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对知识的兴趣,从而引出探索的欲望来。例如,在教学《磁铁的力量》一节时,我采用游戏导入,我做了磁铁隔着纸板吸引铁钉的小女孩的游戏,使小女孩在纸上跳起舞蹈。这是怎么回事呢?给学生设定了一个悬念,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找出其中的奥秘。这时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导科方式方法新颖、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二、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培养创新勇气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钻研,敢于实践。尤其做到克服“习惯性”思维,让他们大胆质疑和不迷信权威。一般来说,名人说的,书上说的,老师家长讲的,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权威,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相信权威永远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迷信与盲从,缺少了创造的勇气。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正是因为敢于怀疑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的话,从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的说法是不对的。因此,我鼓励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如果有疑问,可以大胆质疑,不必相信书中所说的全是正确的。

三、巧设情境使学生敢创新

要陪阿姨那个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要在教学中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学生感敢想、敢问、敢说,迸发出创新火花。

(一)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学生才敢于创新。

()二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突出问题。”实践证明,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学也是如此,比如现在课程改革中,在每个科学实验中,每一个实验都让小组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再去用实验证明自己的问题。像《电热》一课,教学时,我县组织学生观察白炽灯的亮与灭,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在引导学生提出有创建性的问题,进而大胆进行想象和猜测,创造性地实验、观察,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三)科学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欲。俗话说:“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的好坏,无不渴望教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科学课的评价无须一张试卷,而是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显露才华,如一个大胆的假设,依次为获得成果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一项富有创造的调查,一次愉快的合作……都能充分反映学生有关素质的水平,老师都会得到意外的发现,对他们赞叹不止。这种科学的评价,没有了“差生”,使他们都参与到讨论、表达中来,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教会学生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迅速地引起联系建立联想善于依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迅速地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联想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指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教会学生各种联想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其相近的事物或概念。如学生在观察蜗牛时,从蜗牛的外形想到鼻涕虫、螺丝、田螺等动物。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另一事物。如,在对水的观察中,联想到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就像酱油、菜油、醋、汽油等;在说草丛中有蟋蟀时,学生会想到蚱蜢、蝗虫、蝴蝶等小动物。在说大树上会有哪些动物时,学生马上会想到有鸟这种动物。

五、使学生善于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和动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决不只是一种知识特征,更是一种一种精神、一种综合素质。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其知识的应用比比皆是,教师只要经常引导学生运用所获的知识去观察周围的现象,提出疑问进行思考,并动手去创新改造,这就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此外自然教学中许多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小实验,当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创新并不神秘,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积极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谈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03-21 06:02 | #2楼

在小学科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学校在校长直接指导下,积极开展探究科学创新教学,具体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重视科学启蒙

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奥威尔指出,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观察世纪的一种方式。如果小学科学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培养,那将会使受教育者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很难有创新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最新科学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中除书本科学知识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及时向他们讲解各门类科技发展最新动态。

2.保护好奇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尽早路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3.营造创新氛围

有利于创造的风气,不仅会促进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异常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科学教学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并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例如,在教室长廊上挂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利用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可激发起他们献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结合科学教学开展有关科技知识小讲座、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撰写科普小文章、组织科技制作比赛等等,消除学生对创造发明的神秘感,使之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特别是科学教学的实验课,让学生各自身边的简易材料证明结论的科学性。

4.激发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即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创造动机源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生的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创新活动的意义或对之有兴趣而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外在动机在学校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或奖励而进行创造性活动。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有成就动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积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一次实验成功,完成一件作品、参加一次比赛、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满足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与表扬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5.更新学生观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创造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条件是要实现和保障学生的心理环境。”因此,我们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5.1 积极思考

我们认为创新的基础是理解.在科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所以在科学实验探索中有意设置一些小的失败演示实验,发动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得出在实验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几点,这样做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加发挥。

5.2 学会“解难”

在教学中,当学生“解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应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哪里,让学生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学习机会。同时,对敢于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科学教学中要学生经常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自己对自然发表的观点。根据已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科学中的一些现象。

6.把握教材内涵,设想弹性化的教学预设

科学教材是由一系列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组成的。活动是有结构的,因此,把握好活动,充分发掘教材内涵,教学活动效率就得以提高。新知识也会随着教学的深入而产生。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预设几种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设计多种引导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简单地说,预设犹如“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所以预设是不可忽略的环节。例1:“溶解”实验有两种设想。一种是观察比较食盐、沙高锰酸钾、砂糖、面粉在水中的变化的过程并讨论总结溶解的特征。二种是学生猜想:食盐、沙高锰酸钾、砂糖、面粉谁会让水变浑浊?汇总、提出问题,进行研究。第一种的预设,其教学是按线型结构组织的,只注重了教材,这种方式是传统的教学,它实际是在“教教材”,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整合,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第二种预设认知主线明确,并呈现逐步复杂化趋势,有“生成力”效果,这是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预设,是教材的深化。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实验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我们只有把握好实验课中的“生成力”,挖掘出具有“生成力”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实现个体超越,走向成功。

【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4-06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2-23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3-03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03-12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03-0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小学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规定01-07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