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曲子镇富民产业增收工程调研报告

曲子镇富民产业增收工程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2 15:07:53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曲子镇富民产业增收工程调研报告

曲子镇位于环县南部,虽然过去群众也有养羊传统,但规模不大,养羊业收入仅占一少部分群众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2017年,环县、县政府在全县提出了三年实现“双二百万”(养羊200万只、种植紫花苜蓿200万亩)的宏伟目标,号召农民“把羊当猪养,把草当粮种”、“块块地边种草,家家设施养羊”。曲子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政策扶持、利益驱动、大户带动、行政推动等综合措施,走出了一条“兴产业,引龙头,建基地,富农户”的“公司+基地+农户”种草养畜模式。

曲子镇富民产业增收工程调研报告

一、产业发展现状

每年全镇新种紫花苜蓿1.5万亩以上,累计种植多年牧草近9.7万亩,养羊5.2万只,其中引繁绒山羊3.2万只,形成规模养殖大户678户,规模养殖场14家,养殖小区13处。2017和2011年,国家老促会绒山羊产业化扶贫项目扶持1220户,调引良种绒山羊5506只,加上扶贫整村推进,草食畜牧业补助,近三年累计调引绒山羊种羊1万多只。

位于211国道线与杨演公路的交汇处的众联绒山羊养殖合作社,地理位置优越,总投资350余万元,存栏羊只4000多只,年出栏3万只以上,建成办公用房600多平方米,各种农机具配套设备齐全,大小工作车辆5台,地下深水井1眼,青贮窖2处,贮草量220立方米,氨化池4处,每次氨化量20立方米,种植苜蓿2000多亩,并配有消毒、疫病防治等工作室,以及屠宰和羊肉深加工生

产流水线。2011年基地为周边301户养殖户投放繁育羔羊532只,并紧紧围绕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疫病防治等三大服务功能,为1523户养殖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对9201羊只进行了疫病防治。

地处曲子的绿鑫草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涉及五里桥、双城、刘旗、孟家寨四个行政村29村民小组2545户11267人,按照规模种草、土地流转种草、种商品草和农户联合经营的路子,共在川台水地和原地梯田种草14.8万亩,亩均年产干草1000公斤和600公斤,折合现金收入950元和570元,其中黄道咀湾倪兴宏流转租赁耕地410亩种植紫花苜蓿,年均向绿鑫草业公司交售商品草140吨收入13万元。在倪兴宏(去年养生猪490头,出栏肉猪330头,收入15万元,)带动下,五里桥村黄道咀湾组和刘旗村庙咀组共有30户农户联合养猪,规模3000多头,户均养猪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基地现有养羊农户160户,养殖绒山羊2260只、小尾寒羊1320只,每只绒山羊和小尾寒羊收入分别达到1500元和700元。另外,在刘旗村腾旗组、张旗组和孟家寨村孟家湾、孟家寨、念沟门、郭沟门、杨旗、马岗子组建成设施瓜菜基地1496亩,亩均收入0.5万元以上;发展林木育苗基地2400亩,亩收入3000元。整合个区域建成生猪养猪小区3个、千头猪场1个、养猪专业50多户,发展养羊农户878户。

目前,全镇已发展形成规模养殖大户678户,规模养殖场14家,养殖小区13处,大家畜存栏7804头(其中牛7100只),猪存栏6712只,羊存栏52000只,鸡存栏36100只,全镇养殖大户增加纯收入达2000余万元。草畜产业已成为曲子全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产业发展环境

从发展环境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政策明确,环境宽松。一是国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逐年增多,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支持。、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草食畜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主导产业。草畜业发展的大环境越来越好,投入渠道越来越多,成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二是国家对农村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国家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畜牧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实施了绒山羊扶贫产业化试点项目,有力地改善了畜牧生产条件。

第二,资源丰富,基础坚实。草畜资源丰富,人工牧草留存面积近10万亩,是草产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基地;饲草料资源丰富,年产青干草1万吨以上,产值可达到1000万元。畜禽品种资源丰富,养殖基数较大。全镇有小尾寒羊、绒山羊、秦川牛、獭兔、杜洛克猪等畜禽地方品种。加上曲子镇素有养羊传统,从事养殖和羊畜调引的能手众多,有绿鑫草业公司和众联绒山羊养殖合作社的支撑,发展优势明显。

第三,市场看好,前景广阔。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在畜牧业进入新阶段后其生命力更加强大。尤其随着生态畜牧业和效益畜牧业的发展,种草养畜已成为必然趋势,牧草不仅成为产品,而且成为商品,并逐步形成产业,需求量走高,产品供不应求,商品草市场居高不下,肉禽蛋奶为主的畜产品虽然出现了“买方市场”,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改善,消费仍呈刚性增长趋势。

《曲子镇富民产业增收工程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产业发展前景

从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二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发展畜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畜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不仅能够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反哺农业,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发展畜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改善食物结构和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对食物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更重要的是吃好,食物消费已开始从满足数量转向追求食物的品质和营养。我镇居民人均肉、蛋、奶占有量、消费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肉蛋奶消费呈刚性增长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四、目前存在问题

在畜牧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基础薄弱、生产条件差、逐年干旱影响畜牧业发展这一制约因素没有根本改变;畜禽良种化程度低,产品结构老化;种草地域分布不平衡,县南分布广而县北少,牧草转化利用率不高;村级兽医防疫员数量有限,防疫存在困难,疫病大流行的潜在威胁依然很大,疫情风险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不强;农户生产模式陈旧,畜牧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技术落后,形不成集约化标准化基地化的商品生产优势,区域特色不明显,满足不了市场对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精细化、方便化的需求,制约了市场的扩大;养殖业协会等专业组织数量少,发展缓慢,带动作用比较弱,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五、产业发展对策

当前,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曲子镇今后畜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放手让农民种草养畜,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将现在的以农为主的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牧为主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实现 农村经济基础产业的全面转换。

(一)草地建设及设施养殖示范工程。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实行草田轮作,要将人工种草、饲草饲料建设作为推进草畜产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来抓。首先,要扩大种草规模。按照1只羊1亩草的配套标准,坚持粮草套种,以林立草,以草养林。采取科级干部抓点示范,政府补助的措施,鼓励农民多种优质牧草;其次,强化草场管理。为使草场持续有效利用,制定出台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政策措施,认真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把草山承包到村到组到户,划定界限,夯实了各级管护责任,规范了草地的保护和利用;第三,加大对饲草饲料的收贮利用。为鼓励养殖农户收贮利用好饲草饲料,可采取现金补贴的办法,购置铡草机、揉丝切碎机,既解决了封山禁牧,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 “增加粮食和饲草→舍饲养羊→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良性发展的路子,促进全镇饲草的加工利用。

(二)项目支撑建设工程。对畜牧业的支持服务体系应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三个方面。在资金方面,要抢抓机遇,积极论证申报符合国家投资支持重点的项目,争取资金新建羊毛绒加工厂1处,扩大绿鑫草业公司和众联绒山羊养殖合作社规模,在草产品和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靠国家项目来带动草畜业发展的步伐;技术方面,要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法,聘请专家做决策及生产方面的顾问,用现代技术武装草畜业;在人才方面,要落实乡国家关于乡站“三定”的政策,解决乡村动物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使他们能解除后顾之忧,积极投身到发展草畜事业中来。

(三)龙头企业建设工程。要向规模要效益。做大做强草畜产

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增强竞争力,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从领导到群众要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支持产业化就是支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形成谁能牵头就扶持谁的制度,真正从资金、土地、税收等各方面对龙头企业进行实实在在的扶持。目前,应大力扶持绿鑫草畜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众联绒山羊养殖场,扶持加工在草产品和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发挥带动作用。

(四)市场信息工程。随着畜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要把信息建设作为对草畜业各种支持措施来看待,扶持成立曲子镇养羊协会并建立网站,建立绒山羊产业发展互助基金,创建曲子绒山羊品牌,利用社会中介组织联系市场,传播信息,建立稳定的肉绒羊销售产业链条,降低农户养殖风险,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

【曲子镇富民产业增收工程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增收致富工程调研报告03-21

三十里铺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03-21

镇万元增收工程报告03-21

扶贫增收调研报告03-21

产业调研报告04-01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03-21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03-21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03-21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