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时间:2022-03-25 05:12:48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 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本部分将 梳理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表述,简析学界关于综合性学习内涵的代表性观点,阐述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1. 课程标准中与综合性学习相关的主要表述。

( 1)作为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 2)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提出阶段目标。课程标准按学段提出“阶段目标”,并有如下表述: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基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上面的表述将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四项内容区分开来。课程标准研制者对此曾作出这样的说明:在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一起被列出,但课程标准同时认为综合性学习与前四个方面“不在一个层面”,“因为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应该重视,所以专门列出,加以强调。”

虽然课程标准研制者强调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四个方面不在一个层面,但在“阶段目标”中,这五个方面分项并列列出,形式上并没有体现出不同。

( 3)在“教学建议”部分的阐述。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以上这段话,是定义“综合性学习”时最常被引用的。另外,教学建议部分对综合性学习还提出了重视培养“合作精神”“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过程”等建议,以及提倡跨领域、跨学科学习等。

( 4)在“评价建议”部分的阐述。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并指出,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评价建议”部分,“综合性学习”条目下仅对评价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提示:“除了老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 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特点。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 分三个学段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基本要求 。

第一学段

1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

1

2

3

4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

1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呈现出高度综合的特征。一是重视听说读写技能的协同发展和综合运用。如,“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上面已经列举了语文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三是能力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了语言能力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还体现出对以下能力的重视:其一是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其二是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其三是策划、实施、参与、协调语文活动的能力。如,“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阶段目标还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语文学习空间向校园、家庭乃至大自然、社会拓展。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 “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空间的开放,使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了开放性特征。学习的内容来大自然、社会,方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

阶段目标还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实践性体现在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开放上,也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上。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中,重视自主观察、自主提出问题,重视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体现出对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的高度重视。

3. 关于综合性学习内涵、特征的代表性观点 。

综合性学习目前已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对“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论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回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

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创造潜能,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学生在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活动、表达学习收获、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主编郑国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以上表述与课标一样,都没有充分界定“综合性学习是什么”,但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基本上与课标是一致的。也有文献尝试将综合性学习界定为“学习方式”或“课程形态”。 课标的研制者之一巢宗祺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出发,指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包括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沟通语文与不同领域的联系以增进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提高实际应对能力等。

参与课标研制的陆志平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综合性课程,是生活化的课程,是经验性的课程,是个性化的课程。他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问题—解决;( 2)观察—表达;( 3)活动—探究。

目前来看,学界还没有对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给出明确的界定。我们注意到,有文献特别指出,“不仅课外语文学习是综合的,课内语文学习也应是综合的”。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里的“课内”指的是常规课堂教学,它传达出的信息是,综合性学习应贯串语文学习的全部过程。

4. 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我们发现,不少文献经常混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三个概念,对这三个概念进行简单比较,有助于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与以往的课程体系相比较,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化。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适应课程综合化要求产生的,但它不可能像分科课程那样可以保证知识学习的全面和深入, 因而目前的主流课程形态依然是分科课程。那么在分科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所学内容 ? 综合性学习是有效途径。

试用修订版大纲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之间是对应的,不同的是,前者强调“实践”和“活动”,重在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与融合;后者除要求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外,还强调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将这个三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以下认识:综合性学习在课程综合化背景下产生,但它是分科背景下的综合,应具有学科性;同时,与语文实践活动相比,我们要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背景下,语文实践活动成为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

5. 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目前来看,学界对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还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形态;综合性学习是课程理念;综合性学习是课程;综合性学习是学习形态等等,各种界说各有其道理,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界说着、探索着、实践着。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定义,说明人们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还在深入发展中。在这样的前提下,试图对综合性学习作出普通认可的定义,是不太现实的。我们不妨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加以梳理,以形成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综合性。综合性是包括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也是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还是学习方式的综合,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

活动性。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形式。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策划、实施、参与、协调的能力及合作精神,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活动性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活动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

探究性。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实施综合性学习,应“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探究性要求重过程、重体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应突出其主体——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确定活动方式,自主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决定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自主进行活动的评价总结。

开放性。首先体现在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向自然、社会拓展。还体现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的开放性上,学习时间向课外开放,学习内容向书本外开放;可以就指定内容开展活动,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可以自主选择,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纸笔测试,可以观察记录;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相互评价。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1. 掌握几个原则。

( 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途径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选择、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爱护周围的环境”这一主题,提出了如下活动建议:

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比如,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先自由组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想展示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同学可以去观察,有的可以去访问,有的可以查找资料。

有一个班的师生经过讨论,全班学生组成了“白色小天使组”“绿色小卫士组”“灰色终结者组”,并设计了如下活动:

“白色小天使”组关注空气质量。可以观看电视台气象预报,设计一周空气质量跟踪调查表,将每日天气状况、空气质量的指数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发现空气质量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感受到防止大气污染的重要性。还可通过在学校附近路口统计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或走访有关部门,了解一辆车产生尾气的危害;观察、拍摄校园植物的叶面一周积累灰尘的厚度,或在窗台放置白纸,观察灰尘厚度;查阅报刊、上网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

“绿色小卫士”组了解家乡的绿化情况。可制作调查问卷,向本小区内的居民发放,了解本小区近几年的绿化情况,还可通过询问小区物业人员,具体了解小区近几年的绿化面积,观察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从而发现问题。

“灰色终结者”组了解垃圾污染情况。可以对自己家庭内垃圾状况进行调查,记录每天自己家庭内所产生的塑料袋、废纸、废物等情况,做出统计,以此推算垃圾污染状况,或走上街头询问清洁工人每天处理垃圾的数量,了解因垃圾污染造成的损失,还可观察校园里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并及时予以制止。

可以看出,以上活动设计尽可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可操作性。活动需要学生放下书本,走出课堂,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依照这样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多有收获。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落实过程中,要注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科性。比如,以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等形式反映活动发现,比单纯的数字记录或图表分析更为适当。

( 2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再在班上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到活动成果的展示,应由学生自主确定。 在保证自主性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引导、监督作用。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要避免放任自流。特别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适合开展哪些活动,不适合开展哪些活动,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建议。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3 )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小学生作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理所当然地不同于严肃意义上的科研。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调结果的科学性,重在体验和感受;其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亲历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恰恰是最不易得到落实的。

“以专题形式开展的较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展开、成果展示、反思总结四个环节。从教师指导的角度来看,一般对活动准备及成果展示两个环节比较重视,指导效果也比较好;而对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两个环节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效果不尽人意。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活动准备及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多在语文课上进行,课前教师有比较充分的设计和准备,课上教师直接参与,便于指导和调控;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两个环节则多是在语文课堂之外进行,学生分散开展活动,自由度更高,自主性更强,教师介入程度低,也不便于具体指导,容易流于一般号召。” 综合性学习过程重于结果,应克服困难,对学习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 4 )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学习环境既是指空间上的,也是指时间上的,还是指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上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要 重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向自然、社会拓展;学习时间向课外开放,学习内容向书本外开放。学习内容不作限定,可以就指定内容开展活动,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是观察、调查、访问等。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纸笔测试,可以观察记录;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相互评价。

2. 抓好几个环节。

以专题形式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组织策划、分组活动、交流汇报、总结评价几个阶段。

( 1 ) 组织策划。

“首先是根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让学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划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采取哪些方式、步骤,时间怎样安排,用哪些形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等等,应在学生群体(全班或小组)中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一般包括:( 1 )学习主题(专题);( 2 )学习活动的目的要求;( 3 )学习活动的形式及时间安排;

( 4 )人员分工;( 5 )学习成果的表达与交流。 ”

如果是根据当地实际自己选择活动主题,要充分认识本地特色,使之有效化为教学资源,与全班学生讨论交流,集思广益,认真筛选,确定适合本学段学生的学习主题。如果是依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要 浏览教材,让学生谈谈感受、认识、困惑;然后总结教材中给出的建议,梳理可以开展的活动,让学生补充 还可以开展的活动。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可以给出活动建议,学生根据小组实际进行选择、补充,制定本组活动计划,然后全班交流,小组根据交流情况修改活动计划。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某城市小学某个班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时,采取了如下步骤:

简单回顾五年级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说说经验、不足。

浏览整组教材,谈谈感受、认识、困惑。

重点读活动建议部分,总结教材中给出的建议,学生补充还可以开展的活动。

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制定本组活动计划。

全班交流活动计划。

修改活动计划并进行张贴。

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有切实有效的指导,也要注意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该班全班师生在讨论中使用了如下表格:

活动活动内容

类别

必修1 .诗歌搜集。可以根据本组学习主题,侧重每个学习小组在制订计划时都必须活动 搜集某一类的诗歌。

2 .诗歌分类。将搜集到的资料按某种标准分

类,并按类补充诗歌。

选修1 .诗句配画。为一些经典诗句配上合适的图各小组可从中选择一项或多项,编活动 画。

2 .诗文改写。将古诗词改写成现代散文、小

说等形式的文章。

创意各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及自己组的条件,设计创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活动 意活动。 置。

表格中的必修活动,是师生共同从教材中选择确定的,选修活动是对教材的补充,创意活动则是小组根据组员特长及自己的组的条件进行设计。这样的活动设计,既有“保底”活动,又有创造空间。

( 2 )分组活动。

小组根据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教师依据教材要求,落实教实目标;发挥引导、督导作用,使小组活动得以持续开展。如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师可以做的工作:

引导学习阅读材料; 入本组活动计划。 包含进去。 备注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分类知识;

指导学习写诗;

辅导开展诗歌朗诵会;

督导活动的持序开展;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体是学生,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是全局的把握者,就像是坐在一盘棋面前的下棋者,面对一颗颗棋子,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生选择的活动主题、采用的活动方式是否能够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活动过程是否能够学习搜集有效信息、正确处理信息,学生是否能够自始至终保持热情,都需要教师从旁观察、及时引导。

( 3 )交流汇报。

每个组员的活动经历、活动成果需要向小组汇报,形成本组合作成果;小组活动内容、活动成果则需要在全班内交流。教师需要引导每个小组,在向全班汇报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汇报方式、参加形式。

如,“轻叩诗歌的大门”,学生的汇报方式可以 参加班级诗歌朗诵会、展示诗集、参加诗歌知识竞赛。

教师可以做的工作: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朗诵技巧;

帮助学生设计诗歌朗诵会评分标准;

辅导学生设计诗歌知识竞赛题

交流汇报时要注意,每个小组汇报的都是本组的整体活动成果,而不是某个优秀学生的活动成果。另外,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加,做到人人都能发挥作用,不能让汇报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展示台。

( 4 )总结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语文知识、能力层面,二是活动过程、方法层面,三是参与程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层面。要根据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性质、目标与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评价繁琐。另外,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求要适当。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总结评价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如,“轻叩诗歌的大门”,在活动中,学生接触了不同的诗歌形式,了解了诗歌分类知识等,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这方面的收获。另外,本单元要求写一份活动总结, 教师可以从内容到形式,教给写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个人或小组活动作出总结,这也是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方式之一。

综合性学习可以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是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语文学习的特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习得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升创造力,怡养品格。

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2017-05-12 17:34 | #2楼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然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结果导致语文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诸能力的要求,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井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重视实践性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

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例如,六(3)班举行“手抄报设计制作比赛”,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设计,制作成手抄报。通过交流、评价、评选,对优秀作品公布张贴。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精心策划、制作,合作交流,气氛空前热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分享了活动的快乐。透过他们的作品,你可以欣喜地发现,每一篇作品都闪烁着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合作的愉悦和分享的快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使同学们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只有生活中的语文才如此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这就是鲁迅所羡慕的高墙外的另一番天地。

二、体现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第一,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即同时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目标的相互渗透,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强调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倡导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第三,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强调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提倡观察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第四,学习资源的综合性。主张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资源相结合,主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综合性学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资源等各方面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差别。从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其一,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的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综

合,但无论语文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程度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前提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必须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整体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注重自主性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文化生活,而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尽管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研究性,但它不是按部就班的、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学习,一种生活,一种以自主为特点的特殊的文化生活。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注意语文实践的文化性,即开展语文实践的自主性。“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要特别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重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独特的感受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抽象的分析、说教;四是语文实践的合作性。“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可让几个学生共同完成某一次综合性学习,如一起办班报,手抄报,一起进行社会调查,一起组织诗歌写作和朗诵会等等。在此,教师只是起到诱导或指导的作用不能包办代替。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教师没有多讲,而是给出三个

问题:(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2)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对地球毁灭性的破坏?(3)怎样保护地球?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与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加工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汇总,再全班交流。这一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框架,变成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发挥创造性

综合性学习需要我们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

儿童具有好“动”的天性。综合性学习可以发挥儿童好动的特点,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综合性学习《逆游汉字王国》不是采用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讲、听、读、练的方式,而是通过猜字谜,搜集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文字材料(如歇后语、诗词、对联),调查街头错别字,举办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提升对祖国文字的感情。这种“活动”是学生喜爱的,有的本身就是游戏;活动中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不是只读书本上已有的结论;

在活动中每个学生亲历和体验,而不是只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拿“调查街头错别字”来说,它的“课堂”首先是在街头,学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有的字学生自己也拿不准,需要去查字典或请教家长、老师,然后才能统计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学生还要通过走访、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向商店或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我们的意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综合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整体发展。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在课堂里听讲、回答问题、做练习的学生来说,活动化的综合性学习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尝试。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会给老师们一个惊喜。

总之,语文单元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亮点,究竟如何做更能合乎语文新课标、新理念,还有待于广大语文老师去摸索,去探究。相信随着语文课程的实施,语文单元综合性学习一定会开出一朵朵耀目的奇葩,结出累累硕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小学习作教学策略06-05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03-06

综合性学习的教案02-12

《综合性学习》教案02-2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03-09

小学语文学习计划03-10

小学语文学习计划03-24

教学策略的选择05-12

小学语文研修培训学习总结03-17

小学语文期末复习学习计划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