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

时间:2022-03-25 11:51:23 一带一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

中国于2017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后,沿线国家不断掀起合作热潮。在经济合作一马当先的前提下,其他方面合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维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社会责任以及生态友好的关系。

“一带一路”沿线的环境保护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又绝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实现“五通”的过程,也是中国和沿线国家寻求共识的过程。而生态环境正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即使经济合作成功了,也难以凝聚民心。历史表明,大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做法,常会直接伤害国民感情,最终也给经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跟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中国在环保方面的优势首先在于积累了更多教训和经验。过去30多年,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水源、土壤、空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中国环保部数据统计,2017年京津冀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均未达标。最近几年在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整治下,情况有所好转。仍以京津冀为例,2017年区域内13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跟2017年相比上升了5.3个百分点。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和成本,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紧迫和难度,中国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的优势,还在于在区域内较早借鉴并探索了绿色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通过中国得到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实用理念。去年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就采纳了由中国政府牵头提出的倡议,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利用采购方的力量,实现环境绩效改善。这一设想有利于区域内利用市场手段、帮助各国实现绿色转型。

此外,中外民间环保合作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借助中美环保合作契机,美国环保协会参与了中国首个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并帮助中国建立了碳排放交易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中外民间组织和智库已经在环保合作中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民间组织和智库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天然属性,更具亲和力,便于与沿线各国不同利益、观念的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解,构建和-谐共赢的关系。

环保是跨越国家界限的全球性问题,需要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付出共同的努力和行动,而“一带一路”战略完全可以成为凝聚这些努力和行动的纽带。决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中国,理应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追求生态文明,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进而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重要性

2017 年7 月11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中国能源环境科技协

会、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如期举行。中国环保网应邀出席此次会议。

在论坛中,联合国工发组织太阳能中心主任喜文华发言,“一带一路”沿线约65个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亟待解决。生态文明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理念,中国在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而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并经过实践检验。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具有普适性,因此,可用以规范和引领沿线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他还说,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双边关系制定相应的战略,在战略制定中,要深入研究各国在节能、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累的创新成果融会贯通,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海上合作等领域的重点合作建设项目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生态文明的助推器作用。

能源问题也在“一带一路”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介绍道:“加大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才能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与工程服务合作。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深入合作,才能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共建一带一路”是探索全球治理的新模式,也是振兴欧亚大陆整体水平、密切各国关系往来的整体实践。通过此次论坛将进一步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新丝路国家间的合作与共赢,为国内外关注新丝路的企业带来新的契机。

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已得到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亟待解决。生态文明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理念,中国在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生态文明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经历了十七大概念提出、科学定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路径,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见》中进一步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五化”(首次将绿色化列入)。进一步明确了实践任务,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因此,生态文明经历了概念、定义、路径、实践等过程,形成了日益成熟相对完整的体系。

按照中央的部署,2011年8月,国家三部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意见通知》,启动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2017年12月,为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启动了先行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国将近有140个省市区县被列为试点(示范区)。2017年将有一批试点(示范区)建设成果接受验收,将进一步激发更深入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和实践的热潮。

伴随中央一系列的举措,国内外也掀起了生态文明研究热潮,积累了制度建设、指标体系、实践路径等方面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国已连续7年主办生态文明国际会议,为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搭建了国际平台。生态文明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会议通过决议,以联合国文件认可并支持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

2.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分为陆上和海洋两个方面。

(1)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主要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生态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其地理特征是气候异常干燥,降雨量极其稀少,水资源严重不足。地貌形态以沙漠和草原为主,其中沙漠面积占总面积的1/4以上。中亚生态环境问题与中国西北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与相关度,同时还存在核污染、生物污染、工业污染、地震灾害、土地沙漠化、人口过快增长等问题,其生态脆弱,整体上对于人类活动的承载力也不够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障碍。以咸海生态危机为标志,该地区的生态受到空前破坏。

(2)“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总体为高山峻岭、地震活跃带、岩溶与喀斯特地貌,分布多条国际河流。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环境压力、空气的跨国污染、水资源破坏、热带雨林锐减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人口膨胀和资源消耗量飙升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3)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几乎全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节能减排压力和环境问题困扰。海洋生态问题长期存在,如气候变化、自然海岸线大量丧失、陆源排放过量、生态灾害频发、渔业资源枯竭等。 生态环境安全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沿线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3.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案例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面广泛,还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我们选取能源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两个案例分析。

(1)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的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之一。中缅油气管道途经东南亚复杂地貌和气候,建设难度堪称世界之最。从2017年备忘录签订、2017年全线贯通并输气,到2017年开始输油,期间也经历了很多的波折。有国际组织认为,管道将经过缅甸村庄,会引发强制拆迁,破坏环境,侵犯人权,这些指责增长了部分人的不满情绪,认为这些管道对当地无益。引发了多起抗-议活动后,缅甸政府于2011年叫停了北部地区一个引发强烈不满的水电站项目(中国公司投资规模达37亿美元),以平息民怨。中国建设公司也开展了很多软外交活动,减少公众抗-议,包括捐赠了1,250万美元,修建了45家学校、24处卫生所等一系列的措施才使建设工程顺利完成。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几乎凡是有中国投资的大型项目,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总是一些反对者的借口,并诋毁。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在众多反面的经验教训中,也有受国外专家学者称赞的案例,中国修建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铁路时,在铁路两侧种植了树木,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成功的例子。他指出,今后修路架桥时应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做法,平衡我们的损益。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和生态环境形成的冲突,我们更应该总结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好的理念、经验和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生态优先考虑。

二、生态文明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和平、友谊的象征,澳大利亚前陆克文说过:“Silk Road”很有历史感和感召力。“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该纲领描绘了各国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共迎挑战、共享机遇、共克时艰、共谋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是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历史任务,“一带一路”也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所以,我们更要肩负历史使命,推进可持续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思想引领。

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但同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2017年开始,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阶段,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和挑战。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双边关系制定相应的战略,在战略制定中,要深入研究各国在节能、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累的创新成果融会贯通,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海上合作等领域的重点合作建设项目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生态文明的助推器作用。

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分配结构、国际分工格局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所以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问题。共建“一带一路”,各国要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包括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扩散速度,以新技术改造生产方式,从源头上解决污染排放问题;把新技术应用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共同倡导物质简约、精神丰富的生活方式;推动更加平衡和更具公平的发展;优化分工格局,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的结构升级;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的环境承载力。

总之,生态环境国际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优先要考虑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深化生态文明理念的政策建议

1.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一带一路”建设始终

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推进政策环评、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城市规划、能源与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布局、土地开发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和生态效益,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事项,行使环保“一票否决”,避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对涉及到影响人民环境权益的重大事项,严格执行集体决策、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环境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和重大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重大决策失误,实行问题追溯和责任终生追究措施。

2.建立生态环境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建立生态环境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综合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发扬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促进全球生态安全。加强南南合作,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绿色援助。

目前,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中国提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得到57个国家的响应。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以12个行业作为重点,要求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探索建立新型工业化和国际产能合作机制;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建设,设立“‘一带一路’国-家-信-息交流中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建立类似于G20峰会这样的国际合作机制,可以提供安全和政治风险方面的保险产品,可以推出具体的投资促进措施;开展“中国蓝碳计划”,服务于我国应对气候问题国际谈判,支撑海洋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组织机构和体制机制形成,生态环境国际合作应在这些组织机构和体制机制优先得以体现。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应该优先设计,如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基金”,成立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试点,制定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生态环保标识认证等制度。

3.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研究和制度设计

国内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国外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在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方面,应深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理制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能效和环保标识认证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实施方法;在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方面,应修订土地管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建立国际接轨、符合国际合作的制度和法规,为生态环境国际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4.提升民间力量在生态环境合作中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同样,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合作重点之一,也是衡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和成效的主要标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具有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特点。在生态环境合作中,企业、机构、组织、个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不可或缺,甚至可能成为主要力量支撑。跨国企业进行全球产业链合作后,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投入更多的环保项目,为当地企业的树立榜样;加强面向基层民间的交流合作,举办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沿线国家民众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完善民间在“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合作中的参与制度,形成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新局面,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并经过实践检验。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具有普适性,因此,可用以规范和引领沿线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背景及意义2017-05-16 06:04 | #2楼

一是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三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这种原油进口格局与近年来南海局势的紧张,使得我国原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加剧。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

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的建议书12-24

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书01-28

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书01-04

戒指的戴法和意义03-08

军训的目的和意义05-31

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书格式04-17

《上和下》教案04-06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的教案02-21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教案03-0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