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文献综述

一带一路战略文献综述

时间:2024-04-07 12:52:19 一带一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战略文献综述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一带一路”被列为2017年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首。

一、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深刻丰富,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其内涵,普遍赞誉“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理念。主要从国内和国外研究其战略内涵。

(一)国内专家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应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特别是“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陈玉荣等提出,“一带一路”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中期目标可在条件成熟国家和地区朝自由贸易区迈进,打造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中亚国家建立自贸区,将非洲东海岸和拉美地区环太平洋国家纳入合作机制;远期目标是建成覆盖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拉美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群,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

(二)国外专家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第六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塞尔维亚共和国前外交部长武克耶雷米奇指出,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融,新时期的“一带一路”构想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全球战略的创新。缅甸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报“联邦日报”主编吴温丁表示,缅甸国内对“一带一路”构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对外开放、锐意创新的发展思路。新加坡南亚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拉吉夫兰詹查图维迪认为,“一带一路”构想体现了中国全球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创新。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创新,是中国梦的延伸。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专家苏西丹尼森表示,“一带一路”构想极富想象力与创新性,将更紧密地联结欧亚大陆,是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创新。阿联酋迪拜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哈尼拉希德认为,“一带一路”是伟大的创新,与阿联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想法不谋而合,阿联酋希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

“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主要从国内背景和国外背景进行论述,通过这两方面反映“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符合国内的发展需要,还符合国际当前时局的发展需要。

(一)国内背景

1.均衡中国东西发展,需要西进战略

从国内经济视角分析,要想解决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找到好的“突破口”很难。上海经济贸易区面对发达国家,面向世界;喀什经济区面向大陆,面对发展中国家。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外,中国在“西进”战略上制定了多种方案,其中包括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等等。然而,除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外,中国对外关系也出现诸多“不平衡”的问题,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也是解决这些“不平衡”的迫切需要。

2.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可应对国际经济新秩序

众所周知,中国加入wto以来,所得到的益处远超于西方的收益。如果“3t”谈判成功,世界范围内高标准的经贸投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中国在过去30年所构建的世界经济触角,就会因规则版本太低再次被拒之于世界大门之外,到那时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势必萎缩,而我国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空间大大压缩。因此,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应对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中国发展的需要。

(二)国外背景

1.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2011年7月首先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金奈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该战略的目标主要是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其战略意图不单单指一条线的经济,而是指形成广泛的区域交通和经济联系网,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其实质是为了美国试图“重返亚洲”寻求新的战略经济利益,美英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中亚地区出现了长期严峻的地缘政治态势。美国为了加剧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而制定了所谓“丝绸之路”修整案以及“新中亚地区战略”,将企图把中亚地区纳入自己的经济圈。


2.国际经济新秩序重构

世界各国为了摆脱和避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覆辙,都各自试图通过新一轮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寻找复苏的机会,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前人们对wto充满希望,但多哈谈判12年的僵局使得国际社会开始对wto失去了信心。

此时,美国借机在wto之外另开炉灶,主导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谈判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tpp谈判国的gdp占世界35%,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ttip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美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与此同时,国际最大的服务贸易谈判(tisa)也在紧锣密鼓。   国际上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和研究十分广泛,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联谊会(论坛)一直没有中断,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城市十分重视这个论坛,2017年5月,在韩国平泽的第四届论坛上,许多学者还提出如“丝路标识”、“空中丝绸之路”等一系列新观点。

三、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主要从中国领导人对其战略的评价和国外领导人对其战略的评价进行论述,通过这两方面可以体现“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中国领导人对其战略的评价

2017年11月4日中共中央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带小组第八次会议时,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及其与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关系。他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体现大国开放、外交经济转型的一着好棋。有利于让国内企业走出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有利于让中西部由过去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从国外看,有利于沿线发展中国家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初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安全、宗教等多重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通道、经济区建设,而是涉及各个方面,是一项综合设计。要着眼长远,从基础做起,不能太急,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抓住重点。首先是经济,重点也是经济。当然,光经济不行,还要进行政治、安全合作等。

(二)国外领导人对其战略的评价

去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主席会晤是表示,俄罗斯支持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两国可在基础设施、能源、经贸、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召开的年会上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哈萨克斯坦希望能发挥自身地理优势,力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过境中心,促进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现代运输与物流业的发展。同年3月,匈牙利欧尔班维克托与中国会晤时表示,借“一带一路”建设之机,中东欧国家盼望中国投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联通。

印尼交通部长弗勒迪努伯利表示,印尼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期待中国加大对印尼港口建设的投资,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希腊驻华大使瓦西里奥斯科斯蒂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希腊正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挣脱出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快希腊经济恢复与发展是一个机会,希望在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与中国开展紧密合作。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从其内涵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蕴含的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理念,符合世界各国发展的需要并奠定其良好的合作理论基础。从其背景上看,“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内问题:(1)西部的基础设施尚不健全,与东部的发展相距较大。(2)在与世界范围内高标准的经贸投资服务体系相比较下,本国规则版本较低。另一方面是国际问题:(1)国际社会开始对wto失去信心。(2)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极大程度的束缚“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从其意义上分析,无论是中国,还是沿线的各国,都对“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态势很关注且看好。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一带一路”建设综述20170516 09:23 | #2楼

主席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我们在综合调研近期国内外有关舆情、学术研究报告、国际研讨会中外专家观点的基础上,综合梳理出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一带一路”的内涵

对“一带一路”的内涵深刻丰富,专家们从不同视角作了解读,普遍赞誉“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理念。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特别是“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次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有专家表示,虽然目前“一带一路”主要内容仍在研究之中,但应优先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已达成共识。

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陈玉荣等提出,“一带一路”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中期目标可在条件成熟国家和地区朝自由贸易区迈进,打造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中亚国家建立自贸区,将非洲东海岸和拉美地区环太平洋国家纳入合作机制;远期目标是建成覆盖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拉美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群,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

国外智库和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多从中国崛起的角度解读其内涵。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帕拉西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古丝绸之路成为文明沟通桥梁的代名词,不冲突不对抗的独立外交政策是新丝绸之路的精华所在。开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萨利赫认为,“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他还提出,丝绸之路的核心是贸易,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是经济贸易。缅甸资深媒体人吴温丁认为,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了“一带一路”设想,这也是为了解决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问题。但是,也有部分国外学制质疑“一带一路”深层的地缘政治动机。俄罗斯学者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贾宁认为,该构想试图重新划分太平洋到欧洲的经济版图,是遏制美国并将其赶到大西洋的有效武器,是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美元架构的起始平台。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副主编蒂耶齐刊文称,该构想是“珍珠链”在新的名义下继续发展壮大,使美国、印度等国的战略家感到担忧。

国内有专家认为,需要对“一带一路”的内涵作更加全面清晰的阐释。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内涵博大精深,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探索,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丰富

深化,不宜过早限定其内涵边界。

二、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操作思路

第一,争取民心,夯实合作基础。国内专家建议,要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对华友好力量。利用援外资金和资源,加大官员培训、教育交流、文化交流、资助研究等保障力度,注重做人的工作,培养“知华派”、“友华派”。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侨务工作者还建议,要发挥好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采取亲情价经济的方式,涵养侨务资源,重点做新生代华人工作,使之成为促进经贸往来的“催化剂”,化解疑虑的“粘合剂”。

对于海外华人的作用,国外专家的看法值得关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黄育川2017年4月25日刊于《外交学者》网站的文章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项挑战是,在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时候要争取更大范围的群体,而不光是依赖东南亚华人,这势必意味着所有重大行动或正式接触都必须在政府间共同利益的保护伞下进行,因为这把保护伞有助于打消顾虑。可以鼓励在企业或个人层面与海外华人展开非正式接触和私人接触。

专家们还强调,“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各异,民族宗教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国人民利益诉求不一,要针对千差万别的情况,做深入细致的舆论工作,争取民心。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成汉平等认为,当前我国在东南亚国家面临的舆论环境较差,与发展良好的经贸关系形成巨大的反差,其原因除领海主权争议外还有贸易不平衡、越南等国的小国心态和西方背景非政府组织的舆论操纵等多重因素。

第二,人文先行,带动经济合作。一是大力推进文化教育交流。国外专家普遍强调文化交流、青年交流、学者交流和民间交流的重要性。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和旅游部原部长苏尔丹拉耶夫认为,没有人文合作的发展,很难实现经济合作的进步,希望通过人文桥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合作的复兴。德国专家建议与有关国家合作编写历史教科书,共同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建议借鉴波罗的海国家民间组织推动城市间人文交流,从而推动政府间合作的经验,从软性的外交中获得持续不断的政治动力,通过软实力外交,消除硬实力的顾虑。

二是共同发展旅游业。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合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复旦大学亚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堂军认为旅游合作能让双方百姓更多了解对方国家,消除偏见和误解,同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力推动经贸发展。有旅行社负责人建议,旅游合作的深度开展,要以资源、客源、市场和利益共享为目标,积极推动市场相互开放,共同建立旅游便利化机制。

三是多方合作,搭建交流合作的综合平台。希腊教育部原部长季亚曼托普鲁等提议设立“丝路文化之都”项目,每年由一个沿线国家组织文化活动,涵盖文化科技展览经济合作,并进行定期评估,用标准化方式推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人文交流长效机制,淡化“文化输出”痕迹。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等国都表示了主办这类交流活动的浓厚兴趣,可考虑与这些国家合作举办。

第三,立足产业分工大布局,促进互联互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一是对接对方需求,加强产业合作。许多专家建议通过产业合作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以企业为载体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对接整合,提高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叶海林认为,中越可以继续推进农业贸易和农业生产领域合作,帮助越南发展临海型初级重工业,可通过成立中越产业对接投资促进机构的方式促进合作。青岛对外友协原会长赵雪芳建议借鉴青岛橡胶谷公司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建立橡胶产业集群,搭建产业平台的成功做法,与东盟国家打好“橡胶牌”。

二是建设产业园区,促进互联互通。许多专家指出,目前互联互通的主要问题是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联而不通、通而不畅。东南亚柬缅越等国港口基础设施滞后。通关便利化程度较低,通而不畅制约经贸往来。我国多家港口企业负责人建议,利用我国港口企业

技术资金优势,“组团”投资港口建设并建设配套产业园,保证港口货源。郑永年也建议,我国与丝绸之路沿边沿岸国家开展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合作中,要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这些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更需要经济平台。这既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不会被其他国家视为战略上的威胁,可调动合作的积极性。  三是提升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投资。专家们建议,政府应大力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地区多边投资保护协定,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开放合作领域。为双、多边投资项目提供共同的法律保护和争议解决依据。提升通关效率,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加快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进程,创造更加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徐宁宁表示,我国对东南亚国家投资虽不断增长,但累计投资仅300多亿美元,在该地区的国际投资力量中明显偏弱;而欧盟达2000亿美元,美国达1600亿美元,日本为1000多亿美元。今后如何根据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需求,保质保量完成投资目标,扭转我国在国际投资格局上的弱势,是经贸合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是依托实体经济,带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李建军等专家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我国有良好的经贸条件和合作基础,是人民币迈向区域化进而实现国际化的第一“实验田”。恰逢美欧金融危机引发东南。亚对美元风险的警觉,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人民币“南下”正迎来窗口期。袁堂军等专家认为,人民币“南下”需依托实体经济,通过树立我国在亚洲产业分工中的枢纽地位,推动贸易结构平衡。

三、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把握的几个策略

(一)深化互信,妥善应对外界关切

专家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障碍和不确定因素主要是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沿线有关国家的疑虑。减少疑虑、建立互信至关重要。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善用恰当话语体系,阐释倡议内涵。国内专家普遍认为,要突出“一带一路”和平、包容、共赢的发展理念;强调政治上相互信任尊重,经济上平等互利共赢;“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经济扩张”,也不是“中国一家独大”,更不是谋求海洋霸权,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

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可以帮助确立中国和平崛起的话语。他认为,国内有些研究和话语经常把经济活动战略化,用战略甚至是军事战略的概念来描述中国的对外经贸策略,用“西南战略大通道”“桥头堡”“西进”等概念,给地方政府或者企业的贸易投资行为人为添上战略色彩,把本来可以成为软力量的东西转化成硬力量了。日本在二战中就曾用过类似话语,让亚洲国家非常敏感。印度对“西南战略大通道”很警觉,担忧中国会损害印度国家利益。东盟国家对“桥头堡”也很警觉,认为这个概念包含过多的军事因素。俄罗斯则对中国的“西进”非常担忧。从历史看,丝绸之路的核心是经贸,其性质是和平的。他建议不要把丝绸之路的话语“战略化”。曾任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大使的姚培生也表示,应强调中国不搞单边主义,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力口于人,避免使用“西进”“崛起”等带有单边色彩的概念引起外界疑虑。

第二,兼容并蓄,对接现有区域合作机制。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俄罗斯是最具影响的大国。目前,俄主导的机制有关税同盟、欧亚经济委员会、跨西伯利亚运输委员会等。中亚地区影响较大的合作机制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启动的“综合研究丝绸之路——对话之路”项目;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及“北南走廊”计划。欧盟前驻华大使安博指出,俄罗斯对前苏联国家持有“主权有限论”,会对中国的进入保持警惕。中国若强调在“一带一路”中与俄罗斯合作共赢,应会得到俄的支持。

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美国主导的TPP以及日本、印度等地区大国主导的多、双边机制的竞争,情况更为复杂。美国基辛格协会副会长雷默在“中国发展高

层论坛陆海丝绸之路专题研讨会”上建议,陆海丝绸之路构想应加强与现有地区机制的衔接,找到各机制的互通性,协调配合,相互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向阳认为,“一带一路”具有合作方式的多元化和合作对象的开放性两大特征。其兼容并蓄的优势,可以实现与现有区域机制的对接。

第三,扩大与各方的利益汇合点。多位专家建议,我国应与沿线各国当地企业、西方企业以及相关国际机构合作开发,通过构建多方利益共同体,减少外界阻力和疑虑,降低政治风险,提高合作的可持续性。如应善用多边金融机构,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为大型项目提供融资。我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应采取开放式的合作模式,形成多边协作的金融平台。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的开放理念要体现在操作层面,首先要向合作国开放,让当地社会和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也要向其他国家开放,让有能力的外国公司都能参与到这个大构想中来,共同把这个构想做好。

(二)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模式的转变,创新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互利互惠。复旦大学教授赵华胜认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传统模式是输出廉价消费品,获取能源矿产资源。这种模式的潜力接近用尽,也越来越不受欢迎。“一带一路”旨在打造我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以推销廉价商品和获取矿产资源为目标的模式也与之相悖。以新模式取代旧模式并不是停止输出消费品和放弃开发海外矿产资源,而是通过增加新的内容,改变合作的形势和内涵。新型合作模式应以推动“一带一路”沿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为要义,这是我国与这些国家共同利益的真正契合点。新型合作不仅符合对方国家的利益和需求,还将提升中国经济存在的形式,从以商品存在为主进入到实体经济,同时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形象,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一带一路”建设只有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诉求作出回应,才会为这些国家所真正接受。

姚培生也认为,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过去一个时期,中国商人惯用的经商模式并非互利共赢,使这些国家对“丝绸之路”的根本目标保持警惕。哈萨克斯坦也已表示不愿仅作为中国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基地,希望通过合作实现产业升级。越南对中越间公路建设一再拖延也有对其经济安全的担忧。

(三)形成国内合力,突出企业主体作用

国内专家普遍建议,要合理界定和发挥我国政府、企业及智库等非官方组织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合力。

建议政府做好对外政策沟通协调,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对内强化统筹协调,如设立“一带一路”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和有关省市参加的地区发展协调机制,内外结合,统筹兼顾,既发挥各部门各地区的积极性,又要避免“一哄而上”和恶性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国内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和企业畏难现象并存。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更不积极,这就需要政府层面加大统筹和协调服务的力度。

专家们提出,要树立企业贸易投资合作主体的地位,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降低一些国家的疑虑,但同时要引导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守法诚信经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姚培生认为,过去十几年,我国企业在快速推进“走出去”过程中过于粗放,在一些国家留下负面印象。在吉尔吉斯斯坦,部分企业利用当地法律漏洞和混乱社会局势牟取暴利,抢占市场,频频发生与当地居民的纠纷,影响恶劣,对中国企业今后的进入带来困难。因此,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政府和行业组织有效教育引导企业和员工树立良好企业和公民形象尤为重要。

专家们建议,在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要更多与社会组织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阿明认为,东南亚很多国家的精英都受过西方教育,认可非政府组织,我国也可培育包括智库在内的此类组织,为企业提供投资评估咨询,尤其是如何权衡经济利益与社会公益,帮

助树立良好的企业和国家形象。专家们也提出,目前,我国各类研究机构和高校在周边国家研究方面力量相对薄弱,急需增强有关研究力量,深化“一带一路”国家国别研究,与有关国家智库构建合作网络,加大援外培训、学术交流、政策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一带一路战略文献综述】相关文章:

一带一路战略09-25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09-25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11-22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09-25

一带一路重庆战略09-25

简述一带一路战略09-25

一带一路战略意09-25

一带一路战略简介09-25

深化一带一路的战略认识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