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03-25 12:12:40 一带一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7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2017-05-16 10:32 | #2楼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主席在去年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旨在推动包括欧亚非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并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一、一带一路引起国际格局变化

我国于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但当时所谓的“开放”更多的是“不得不开放”,在过去30多年以来,中国也基本处于一个接受国际经济规则、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大进程中。但时至今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国主动寻求开放的里程碑,并且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以我们自己为中心去开展国际事务,国际格局迈入新常态。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而是正逐步地变成一个积极务实的行动者,努力去影响和制定规则。同时,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能够进一步扩大贸易结算领域和人民币的使用,并增加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融资,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支持。在可预期的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甚至会逐渐向“世界经济的人民币化”开始转变,这或将成为全球迈向国际格局新常态的一部分。

二、一带一路战略迎来的机遇

1.天涯若比邻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变革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感,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犹如一个地球村。而“一带一路”所规划和强调的“互联互通”必然会加强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交通一体化、经济一体化、贸易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以及货币一体化等等,“天涯若比邻”越来越成为现实。且需特别强调是的是“一带

一路”更多地聚焦于发展中国家,可以看作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国际表现。具体来说,“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句流行俗语,也是其实现经济腾飞的经验缩影,“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中国发展经济的经验推广至邻近的欧亚非广袤地区,可以有效地推动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了新活力。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自然而然帮助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也会带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迈进,为欧亚非经济金融一体化打好坚实的基础。

但是也需要指出的是,在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还应大力加强信息、网络等“软件”的互联互通。目前国内的网络相对而言监管较严,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的顺畅进行,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近期本人成立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中邀请了比如德国、美国、土耳其等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但前阵子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实时交流工具,好在最后发现微信可以较便捷的实现日常交流。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发现,我国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仍应加强信息的互联互通,建设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有效沟通平台,更多地让中国的声音被世界听到,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世界交流,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

2.互联网金融大发展

相比于传统金融的陷入困境,近些年国内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促进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且对于域内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首先,“一带一路”加强了我国与沿线60来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必然伴随着大量贸易的往来,这对于我国跨境电商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义乌显然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数十年来其凭借小商品市场和发达的贸易闻名于世,很多国外友人并不一定知道杭州但是他们都知道义乌,所以有时候我们在介绍杭州的地理位置时会戏说“杭州在义乌的郊区”。

其次,我国目前的金融呈现出传统金融体系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却在国际上较为领先的态势,这样的一种发展现状值得其他“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思考,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金融也如我国一样存在金融抑制,管理能力较差,而若把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突破口,则可以技术取胜而非完全依赖管理,这有利于其金融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的挑战

1.国家之间的制度竞争

在举国上下大力实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我们还应妥善处理国内改革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因为我们应时刻牢记,“一带一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我国国内的发展,所以“一带一路”与国内改革至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甚至应该是国内改革优先于“一带一路”,因为只有国内的改革跟上了发展好了,“一带一路”战略才有了支撑。

2.人才不足,能力赤字

我国目前无论是国内的改革还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最缺的并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人才不足,能力赤字,特别是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传播能力。举个传播能力不足的例子,就是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在中文表述中没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历史积累,我们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是翻译成外文时直接翻译成“One Belt and One Road”其实让许多国外人非常困惑,他们并不能第一时间理解我国提出的这个战略的意思,必须要通过专业机构的具体解释才能知晓一二,这对于传播而言是缺乏效率的,我国未来在“发声”的时候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此外,对于管理能力的不足,我们可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先采用“参股”的形式而非直接去选择“控股”,这样可以给我国企业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

3.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

本次参加国际金融论坛第7期领袖对话会,看到logo上写着“New Capital, New Values, New World”觉得非常有意义,IFF作为国内非常优秀的一个民间智库,聚集了非常多的人才和资源实为难得。但是无论是IFF,还是国内其他的智库,都应该加强其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更多地发挥民间的力量、海外华侨力量,为推动国内经济金融更好地发展作出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相关文章: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03-15

如何抓准创业机遇05-18

关于机遇创新的作文素材04-01

描述挑战作文04-11

《挑战自我》教案02-27

一盔一带小班教案02-11

一盔一带安全教案02-11

战略与绩效考核05-17

战略绩效考核05-20

战略合作方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