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试论我国农机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试论我国农机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3-25 12:19:54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我国农机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1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扩大内需,振兴农机工业,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连年大幅增加,2004~2017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54.7亿元,其中2017年为155亿, 而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规模将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到2017年止,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108万台套,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87亿元,受益农户达到925万户,取得了提升产业、助民增收、利农利工的一举多得的好效果,农机发展态势良好。

(1)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了改善、农机装备水平得到了提高。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 14 大类、95 小类、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农业领域。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2亿千瓦,比2003年前增长52.3%;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84万台,是2003年的3.95倍,年均增长21.7%;水稻插秧机达到33万台,是2003年的5.55倍,年均增长27.7%;玉米收获机达到13万台,是2003年的31.7倍,年均增长63.8%。

(2)农机作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增幅超过3个百分点,而2003年以前只有0.5个百分点左右。从2004年我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综合机械化水平7年的增幅相当于政策实施前30年的增幅。其中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17年的7.1%提高到目前的2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从33.5%提高到6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从4%提高到25%。

(3)建立了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促进了农机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直接降低了农机生产成本。

(4)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拉动了农村需求,促进了农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农机市场产销两旺,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产销率达98%以上。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2017年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超过 2万个,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达3700亿元。

2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阻碍其得到进一步全面发展。

(1)基础设施的制约。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以及存在土地相对稀缺的问题,我国农村在过去很少留有机耕道,即使是现在,在我国绝大部分丘陵、山区地带也很难见到机耕道,特别是科学布置的机耕道,这使得大中型农业机械根本无法在这些地区使用,而小、微型农机的使用又只能在较少的程度上为农民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益。

(2)农业机械功能单一的制约。目前市场上的农机绝大多数都是功能单一的产品,就水稻种植来说,播种机只能用于播种,插秧机只能用于插秧,旋耕机只能用于田地耕整,收割机只能用于水稻收割。如果说某个农民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就至少要买四台机械,按中型机来算除去购置补贴也得要10万~20万元,而每台机械一年的使用时间最多不超过两个月,回收成本至少要两年。支出负担重和成本回收周期长的问题,对于我国大部分经济状况仍不理想的农村地区来说,无疑会严重影响农民的对农机产品的购买力,制约着农机化的进一步发展。

(3)农机用户技能水平的制约。如今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只有一些没有什么文化的中老年带着小孩在家留守,这些中老年在家既要带好小孩,又要管好田间、地头的事务,他们大多都希望买回农机来减轻自己的劳动强度,但在农机使用上,生产产家往往没有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只能在简单的操作和维护上给以短暂的培训。由于文化程度太低,他们很多会因为无法相信自己通过简单而短暂就能掌握对农机的操作技能而放弃购机。

(4)经营规模狭小的制约。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非常少,加上目前实行的是农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地块过于零碎,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很多地方保持,这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试论我国农机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到201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肋45%以上,总体已进入中级阶段,小部分条件好的地区还率先进入了高级阶段。但受到地理条件的复杂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还必须从政策、投入和科技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引导,克服系列制约因素,完善各项措施,创造一个能使农业和农机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优良环境,以促进全国各地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1)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农村机耕道路是大中型农机得到广泛应用的基本条件,排灌沟渠的合理布置是消除农村冬水田的关键,将农村机耕道路、排灌沟渠、农机场库棚、中小型农村机电排灌设施纳入相关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提升为政府行政行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同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农民在广大农村全面建立标准农田结构,为农机化全面推行奠定最坚实的基础条件。

(2)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科研开发的投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因素,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支持科研院所,依托农机制造重点企业,带动行业发展。抓紧建设多功能、高质量、高效节能等重点农机产品开发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公益性的农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凝聚优秀研发人才,加快急需的关键性农机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集中力量攻克困扰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基础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支持高等院校加强农机工程学科建设,强化农机工程基础教育。完善农机培训体系,利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农机制造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

(3)提升机手技能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机械化培训体系,结合“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整合农机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培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培训手段和措施,增强培训能力。面向广大农机手开展多层级、多形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指导到户,培训到人,服务到田,造就一批既懂农艺技术、又懂机械操作的农机作业能手,以适应农机发展的需要。

(4)充分利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各级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机会做好各项工作,使那些已具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不想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能够将手中的土地及时的转移到种田能手手中,既不至于抛荒现有土地,又可让种田能手们获得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同时还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集约、规模化进程,为促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2017-05-16 12:22 | #2楼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枢纽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衡东县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传统农业久负盛名,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对推动衡东县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机化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目前,衡东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以农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户数量多且生产规模小,正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调整时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衡东的农机化工作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到2011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98160台/47.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3 %。全年完成机耕面积87万亩,机耕率96%;机插面积5.5万亩,新增4.6万亩;机排灌20 万亩,机灌率21%;机收50万亩,机收率5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6.5%。收割机发展到940台,插秧机发展到96台,耕整机达到20605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达到22214台,农用水泵达到28206台,农用运输车达到3125台,各类拖拉机达到248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7台。农机化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一)显著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不断增强提供了动力。目前,衡东县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达56.5%,其中,脱粒、排涝、农产品初加工、运输等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收割、耕整方面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平均达到76%。随着农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衡东县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在衡阳乃至湖南省进入了前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力地巩固了衡东农机示范县的地位,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试论我国农机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惠及三农的农机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衡东县抓住这一机遇,严格管理,阳光操作,充分发挥了补贴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从2017年开始,衡东县农民购置农机时,在《湖南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所需的农机机型,可以享受政策的补贴。据统计,近几年国家对衡东县投入了3000余万元购机补贴资金却直接拉动引导农民投资农机12000万元以上。农机化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购机负担,从而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用农机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农业机械化极大地节省了劳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人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替代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或从事多种经营,促进了农业的节本增效。2011年衡东县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27.5万人,第二、三产业劳动力15.6万人,比上年增长10.67%,在非农就业劳动力中,外出务工农民总数达到10万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逐步形成的农机服务体系,为农机的推广、培训和保养等服务提供了保障。衡东县目前包括乡镇农机站、推广站、农机监理和农机学校在内的农机服务体系,迄今为止已连续5年开展了针对插、耕、收分环节免费农机技术培训,在农机推广方面发挥了切实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衡东县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机结构装备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一般产品多,精品名牌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油菜收割机械化虽然有所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在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上,由于国内农机新产品研发缓慢和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等原因,衡东县目前只是在机耕、脱粒、排涝、初加工、运输等环节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水稻机插秧的推广举步维艰,这一“短板”的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得到根本改变,农机技术还无法覆盖农业的整个体系,导致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还停留在粗放型生产阶段。

(二)农机投入的相对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来,虽然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欢迎,调动了农民购农机用农机的积极性,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农机补贴力度与农民购买需求间存在的一些差异,以及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资金的投入不足。也就是说,尽管农机补贴每年大幅度增加,可是仍然赶不上农民需求范围的扩大,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经调查统计,衡东县农机化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地方财政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此外,信用合作社的信贷手续麻烦,费工费时,农民基本不采用,所以购机者一般都是通过自筹、向亲戚朋友集资等方式来购买农机的。

(三)农机推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农机服务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目前乡镇农机站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人、财、物、事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造成乡镇没管好,农机局管不了的局面,此外,农机技术专业人员培养远远跟不上农机发展的要求,后备力量不足形势严峻迫在眉睫。农机推广服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农机管理、保养维修、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许多工作不能切实到位,制约了全县农机化发展。

(四)农机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农机执法力度不强,限制了农机化发展。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一方面,道路交通执法人员要依法办事,查处“黑车非驾”,农用机动车的高覆盖面无形中加大了基层执法的难度;另一方面,农民又普遍反映农用车上路难,一辆驾驶证、行驶证、年审齐全的农用车,要上路还要缴纳强制保险、管理费等额外费用,这就需要政府出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协调。另外,国家的农机化立法之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对农机化事业的促进、农机产品质量保证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五)农业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的矛盾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在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把人力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所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目前衡东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2亩,而不够发达的二三产业能够吸纳的农村劳动力有限,大规模地推广农业机械化势必造成一些闲散农民,从而引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对农机化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衡东县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衡东县的农机化发展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促进衡东农业的进一步腾飞。

(一)调整和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推动农业做精做细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要加大农机化发展结构的调整力度,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按照“两个转变、四个发展延伸”的发展思路,实现由传统的农机装备向现代农机装备的转变,由农机化发展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由水田装备向旱田装备发展延伸,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延伸,由农业生产的产中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延伸,促进农机结构优化升级。农机化结构调整优化坚持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农机补贴相结合。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导向作用,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种植业和大农业所需机械的比例,引导农民购买科技含量高、复合作业性能强的农机具。二是要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又适应农民购买能力的机械。三是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做到农民种植什么作物,开发什么项目,我们就发展什么类型的机械。四是要与突出地方特色结合起来,要继续以水稻机械栽植、油菜机械收割两个薄弱环节为突破口,狠抓水稻及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二)加快体制创新步伐,促进农业做大做强

1、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实施土地平整项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有的耕作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大中型农机的推广和农业机械的高效率,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必须要立足土地规模化经营来抓农业机械化,解决小田块与大生产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在确保土地承包长久不变前提下,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让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在农村发展,让已经非农转移的人在城镇发展,使不想种的田有人种,使想种田的人有田种,使农机大户、种田能手有可能集中大-片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这样就为大型农机提供了用武之地,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实现农村劳动力布局的创新,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农业机械化推广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程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之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从土地上被转移出来,减少了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相应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自然资源占有量,为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也为土地流转和集并创造了可能。

3、实现农机服务机制的创新,继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发挥好市场在农机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多渠道争取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资金,大力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并引导服务组织合理布局,广泛开展代耕、代种、代收、代储以及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项目服务,实现规模经营,形成新型农机服务产业链;以“平安农机”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机法规条例,加强农机执法力度,做到创建工作常规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保证全县农机的安全生产;以“人才兴机”为目标,努力抓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机操作手和农机户的培训和教育,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机鉴定、推广、维修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以农民培训项目为依托,让“阳光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落到实处,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农机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以农机信息上网为平台,推动专业农机网络的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机服务成本,拓宽农机作业范围,促进农机服务向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和规范农机化技术信息等重要市场,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及时可靠的信息。

(三)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建议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应该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要通过政府行为,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做到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合力。如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农业部门应负责农艺技术,农机部门负责农机技术,达到良性融合。

(四)加大对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1、 优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对机耕路建设的投入,建议政府应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内支出,争取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村通延伸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机耕路建设内容。通过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机耕路建设。二是结合村村通道路,建立机耕道常效管护机制,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三是结合新农村规划,对机耕路、机库棚设施全面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制定激励措施,吸引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加盟,建设高性能的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性骨干维修点。争取中央对机库棚、维修站的补助性投资。

2、加大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设立年度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设立培训经费,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给予资金扶持。

3、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尽可能简化申办程序,帮助有购机需求而暂时缺乏购机能力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

【试论我国农机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相关文章:

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19

我国薪酬制度的现状05-18

我国网络直播市场现状分析05-19

农村教育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01-17

我国民办教育的困境及解决对策05-19

新时期民办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05-19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5-10

2016年我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05-19

我国治疗铅中毒的药物产品的市场现状调研报告05-04

六盘水市民办教育现状及对策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