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措施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措施

时间:2022-03-25 12:20:01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措施

一、       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

(一)、国外物流发展现状。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由于有长期的物流市场管理经验和一套完善的法制管理体系,所以其物流业能够始终走在世界最前沿。了解他们的物流业发展新趋势,并借鉴其实践经验,对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1 、专业物流与共同配送形成规模

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的。由于制造厂商为迎合消费者日益精致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因而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共同配送则是经过长期发展和探索优化出来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采取较为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

2、高新技术不断应用

目前,发达国家已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表现尤为突出,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3、 电子物流快速兴起

电子物流与快递业务强劲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不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而且可以在线跟踪发出货物的走向。电子物流还带动了快递业务的强劲发展。可以说,电子物流已成为新世纪国外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4、绿色物流成亮点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为此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绿色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等;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发达国家政府还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系统。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国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物流企业。可以说,我国物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铁路、公路、内河水路等运输线路建设成效显著,对物流运输提供了基础设施方面的保证。此外,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中,这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业的繁荣。

2、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第三方物流服务蓬勃发展,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具有典型服务业特征的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已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长,2017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5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同期加快12.4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0901亿元,同比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22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6%,比gdp增速快 3.7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快6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与gdp的关联性越来越密切,物流业的经济贡献值也越来越高。

3、政府对物流业的大力支持

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在国家经济规划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以及《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物流业的发展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特别是物流业被作为现代服务业中要大力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大环境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其中,深圳市已明确将物流产业作为支持深圳市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初步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北京市就物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设施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规划;天津市也根据其城市功能定位和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天津现代物流发展纲要。中央政府有关部,如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也从不同角度关注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地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政策。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中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物流业经过近些年的加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从现阶段看,由于我国刚刚告别短缺经济,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不断规范和完善,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模式还难免会对现代物流产生一定的阻碍,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物流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全国来看,现代物流只是在少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和边远省份,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还未真正起步。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物流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也还很低。据测算,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二)、 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1、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

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2、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3、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

(三)、物流管理不统一,阻碍了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因此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国家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内贸局等各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工业、商业、物资、交通等各自为政,都在上项目、抢市场,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局面也造成了企业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须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致使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

(四)、发展现代物流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善

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而我国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区保护的色彩。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由于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在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目录中至今没有物流企业的一席之地;物流企业的设立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手续繁琐,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等等,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大学仅有几十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百分之几;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虽有开展,但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突破我国物流发展与国际差距的瓶颈,当务之急是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管理。同时,要尽快建立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扫清阻碍物流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以上分析说明,制约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原因,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体制方面,要逐步改变我国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管理状态,以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对物流业准确定位,要充分认识物流业的特点和行业特征,降低物流项目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回报率,增强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狭义的物流成本包括,产品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的人、财、物力之总和。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物流成本管理的原则是在保证物流服务水准的前提下使物流成本最低。

1、合理利用现有物流设备,通过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成本。应与顾客充分协调,在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借助现代通讯信息新技术和效率化配送手段降低物流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流通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沟通,达到效率化配送,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3、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将生产商和客户联系起来,双向服务优化物流企业运营过程。通过信息共享,物流企业可以利用一贯制运输和物流对外委托降低成本,削减退货成本,实行效率化物流服务管理。

4、 精确物流成本的构成。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仓储成本、批量成本、缺货损失、订单处理与信息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其它管理费用。通过物流总成本的统计分析,使企业从全局的角度精确了解自身物流运作状况,明确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及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物流运作绩效。

(二)加强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从微观上讲,就是运用管理的基本职能,借助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技术,计划、组织、控制物流的基本业务活动,对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优化,解决物流系统中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等方面的矛盾,为物流系统和各类客户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流服务。

物流业的发展体现于价值创造水平的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物流价值创造能力依赖于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能力。加强物流管理应采取如下举措:

1、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制度,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成立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和协调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当前的政策取向,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

2、重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是时代进步、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物流管理,同样也成为物流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

源、生产、销售分布在全球市场上,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物流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就成为物流企业加强其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此,要高度重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3、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建立现代化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支持和鼓励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要支持和资助大学及科研机构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我国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以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此外,物流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或采取对外招聘,或在企业内部进行专门的物流人才培训等多种途径,引进物流管理人才。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和发展机制,不断夯实人才储备的基础,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4、加快物流标准化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新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5、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非凡注重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6、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大力发展战略联盟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物流企业应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运行绩效;通过整合资源、企业联盟等手段,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和自身物流服务能力,加强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引进,力争通过物流管理技术创新带动物流服务创新;在物流功能拓展方面,业内企业应以物流市场需求为向导,随时留意市场多变的物流活动需求,改变以往单一的物流功能服务定位,向多功能、高附加值转变。

结 论

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业不仅在第三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首先,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再次,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程及其各个环节上实现价值增值。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物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赋予物流产业以现代化的内涵。面对后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我国物流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要实现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还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措施相互配套。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从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上进行必要的改革,并完善相关的产业制度,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浅析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2017-05-16 12:25 | #2楼

一、绿色物流的含义以及发展背景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并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强调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相协调,并全方位的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现代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绿色物流具有节约资源、能量消耗低、可循环利用等特点,这与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相符合,同时也是国家大力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一步。发改委于2017年3月份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强调物流企业应该在响应国家物流振兴规划政策下大力倡导并发展绿色经营模式,立足长远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企业、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前中国的物流市场发展虽然迅速,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漏洞。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自身要实现在逐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方面实现良好的平衡,既需要其自身加强自律,更需要政府在各个方面的进行引导、支持、鼓励和监督。

二、当前我国绿色物流也发展的现状

(一)起步晚,投入少。“物流”一词,最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才将近40年。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综合物流施测大纲》中提出了到2001年物流发展的3个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物流绿色化,减轻环境负荷。而“绿色物流”这一概念,是近几年基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思才明确提出,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实施细则。

(二)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我国整体在公路、铁路等设施建设方面成就显著,但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在物流设备方面,设备自动化、机械化、清洁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仍然大部分实行人工作业,这导致效率低、效益差,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

(三)制度不健全,漏洞多。我国传统物流业长期以来,存在分割管理、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各个管理部门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缺少统一协调,严重制约了物流体系的整体发展和规划,导致了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性。

(四)成本高,利润低。我国现行的营业税税目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和服务两大类。运输类(装卸、搬运等)的营业税率为3%,服务类(仓储、配送、代理等)的营业税率为5%。实际的经营中,各个环节的业务上下关联,造成重复征税,加重了物流企业的负担。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的物流法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其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这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的同时,专门地制定相关的绿色物流法律法规。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相辅相成,来对整个物流环节进行调控,以促进绿色物流的实现。在进行立法时,立法者要特别针对物流活动具有外部性这一特点,制定和完善物流活动中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而针对各地物流市场混乱不堪的局面,要实现物流企业公平、有序的竞争,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的物流环境鼓励绿色物流的发展。

(二)对绿色物流企业进行扶持,加大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绿色物流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政府应当从税收、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或优惠。如在土地的租赁时,以较低的价格租给环保型的物流企业,降低其固定成本的投资,以减轻其负担。同时,鼓励民营物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的多元化,解决融资难的难题。随着物流业作为十大产业之一,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要引导和鼓励全国的众多高校开设物流类专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物流人才。

(三)构建绿色物流创新模式和理念。企业在经济活动和生产经营中,要进行物流理念和模式的真正创新,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均衡。在模式创新方面,要改变以往的高投入、低产出、污染大的陈旧模式,把经济活动构建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创新反馈式流程,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在实际中进行理念创新,倡导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的理念,尤其避免回收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改变只是为了回收而回收的思想,而不考虑回收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回收后废弃物的利用情况(如图1)。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绿色物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要促进物流活动的绿色化不能过急过快,要稳步实施,双向合作,既需要政府通过实行宏观调控,运用经济和法律杠杆,为物流绿色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更需要企业自身在获取经济利润的同时,兼顾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考虑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通过供应链管理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物流的发展模式,实现物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的相互扶持和协调才是实现物流绿色化的关键所在。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措施】相关文章:

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应对措施01-23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机动车安防现状及技防服务应对措施02-22

绿色经济发展工作措施05-24

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19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5-10

县域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思考02-21

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措施范文01-31

内涝积水应对措施10-19

应对暴雨灾害的措施08-23

我国薪酬制度的现状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