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2-03-25 12:26:52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信息素养是新世纪社会成员的必备素养。当今社会已步入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信息时代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信息社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然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能自如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主动快速地获得广博的信息,并获得采集、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纷纷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普遍开设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不同措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方面。现阶段美国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情况包括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其他学科课程之中,开设一门或多门信息技术课程,均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明确目标。美国的“21世纪新技能联盟”,确立了全球化时代人们必须要具备的核心技能。在其发表的《21世纪技能、教育和竞争力报告》中,将信息技术技能作为必要达成的三大核心目标之一。他们规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主要包括信息能力、媒体素养和ICT能力等三大方面[1]。

英国在80年代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研究活动来讨论如何进行信息技能训练问题。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将“信息技术课”列入国家统一课程。1998年的政府政策宣言——《我们的信息时代》拟定了中小学信息教育目标和课程评价标准,规定把国拨经费中的6%作为学校的微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20%的中小学校上网、每18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根据规划,到2002年英国学校里每4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

日本在1999年的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中提出要着眼于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生存能力”是指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其每年一度的信息学水平考试已成为仅次于高考的全国第二大考试,并在高校中普遍开设了公共信息处理教育课,普及计算机知识及信息处理技术。

澳大利亚也是致力于培养七项“学以致用”的关键能力: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应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科技的能力。

印度早在1998年就宣布要使印度成为“全球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和“信息革命时代先驱”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重视信息教育和信息产业的政策取得了惊人的成效,为这个亚洲大国注入了活力[2]。

从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来看,虽然各个国-家-信-息素养教育的情况有所不同,但都是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作为教学工具,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养成基本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它们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教育过程的发展性、设置课程的灵活性和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生成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工具, 综合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能力。

三、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点不足

第一,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

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教育,不仅是有关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利用等信息基本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还应包括合法合理的交流与利用信息的信息道德的培养、信息价值观念的启发、个人信息潜能的挖掘、健康的信息心理的引导等。

目前我国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基本上仍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欧美国家在这方面考虑得比较全面,能够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除了计算机与信息等有关的基础知识与使用技能以外,还包括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等多方面。

第二,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师队伍成员单一,部分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在日本,由于开设信息能力教育系列课程比较多,参与的教师也比较多,如京都大学开设的情报检索入门课,承担教师由大学校长、图书馆馆长、教师以及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组成。这种多元化的组合确实使教学与专业结合得更密切了,实践性也更强了,从而弥补了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性[3]。而我国信息技术课教师队伍的成员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这样必然会产生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难以向更深层次发展。由于受到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师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和进修,使得教师知识陈旧,无法掌握现代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培养需求。

第三,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而对技能的教育则不足,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利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应试教育使得信息素养培养基础弱化。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受到的教育都是围绕着各种考试展开的,只看重与升级考试直接挂钩的科目,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在中小学得不到实质性的落实,从而致使了大部分学生信息素养的先天不足。

第五,信息伦理和信息法规意识淡薄。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一定的伦理规范,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能力,丰富的信息知识,却没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那么其危害性更大。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信息伦理和信息法规意识淡薄,缺少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知识;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原因,思维不够成熟,部分学生难免会受到一些消极信息影响,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或由于不清楚网络传播法规,屡有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不安全的社交情况发生。

四、与国外发展现状相比,对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信息素养教育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另一种是将信息素养教学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使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4]。

(1)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提高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具备相当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和手段,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和利用信息、组织信息、创造信息,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知识。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起示范作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普遍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也是必要的,培训不仅应该是技术目标的培训,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自身的信息觉悟和信息观念,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

(2)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 加强具有教育特色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环境理论、认知理论为指导,从本质上改变教与学,相信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基础结构中扮演主动角色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交给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在大多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些课程的特点是抽象、较难理解,如果能够把信息技术与专业课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既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例如,为了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可以运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也可以采用一些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环境,使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

(3)创造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

是与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有关,一个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根本保证。建立“绿色网吧”,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学校要强化德育管理工作,活跃校园文化,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完善校园网的监控体系,对互联网积极的一面进行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对其负面影响则采取措施加强防范,把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相关文章:

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19

2016年我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05-19

我国电镀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与展望05-27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5-10

我国薪酬制度的现状05-18

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现状05-19

对我国秘书工作的展望05-18

我国的薪酬制度发展05-19

我国网络直播市场现状分析05-19

论我国民办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教育公平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