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安全制度>《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时间:2022-11-28 13:02:53 安全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文

  为提高医院职业安全防护防范的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应制定规范的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文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

  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行解剖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篇2

  一、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四、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五、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六、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七、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八、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篇3

  第一章 总 则

  一、目的:为提高医院职业安全防护防范的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依据:本预案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及相关文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编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医院职业安全防护系统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保障医院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各类危害。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开展职业安全防护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措施有力。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制度,强化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突发性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协调与配合的能力。

  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医院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 危险源分析

  一、危险源

  1、法定的传染病39种。

  2、医院属于人员高度密集场所,高压氧、CT、加速器、中心制氧等各种高压、放射设施,在满足临床诊疗、方便就医的同时,存在一定隐患。一旦发生上述事故发生,将对医护员工生命身体造成威胁。

  二、危害程度

  各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导致人民群众的身体、医护员工、医院诊疗秩序遭受破坏,可能对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职业安全防护极为重要。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机构及职责

  (一)医院设立应急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应急工作。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成员由医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贯彻落实各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接受县委市政府的应急决策、部署和领导;接受县卫生局应急指挥机构的调度;研究建立和完善医院应急体系;研究决定医院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统一领导医院应急工作;指挥医院系统应急处置实施工作。

  (二)医院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以下均简称“应急办”)。

  医院应急办是一个综合协调办事机构,涉及业务管理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门诊部)、后勤保障部门(总务科、设备科、保卫科)、职能宣传部门(办公室、政工人事科、信息科等)三部分组成,各部门根据职责承担相应应急工作。

  应急办的主要职责:

  落实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对各部门执行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相关部门共同负责职业安全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承担日常应急事务、协调工作。

  二、应急专家组

  医院建立应急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组建应急专家组,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医院各部门应急工作机构

  医院各部门相应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应急工作。

  现场指挥组:由医院职业安全防护领导小组牵头,办公室、保卫科等有关部门人员共同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事故现场各工作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医疗救治组:由医务科牵头,相关科室具体负责,主要职责是做好救护车辆、救护人员、救护场所的调配以及应急救援药品、设施设备的储备和调度,积极救护中毒人员,力争将中毒人员伤亡控制在最低限度,随时向现场指挥组报告中毒人员救治情况和伤亡情况。

  事故调查组:由应急办牵头,主要职责是采取现场控制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查明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析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和相应的具体措施,并在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调查报告,上级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后勤保障组:由总务科牵头,主要职责是做好各类应急物资、药品、车辆、个人防护用品、现场检测等统筹调配和有偿调拨,确保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各类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章 应急处置

  一、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办在做好信息报告的'同时,要启动预案响应措施,立即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营救受伤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医院运行;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二、应急救援

  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情况需要,调度人员、资源对病人进行救治、支援;适当情形请求地方政府启动社会应急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三、后期处置

  1、恢复与重建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后续救治、医院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对于重点部位和特殊区域,要认真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实施。

  2、调查与评估

  医院应急办、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对特别重大、重大以及影响范围较大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并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医院应急办、相关职能部门按季度、年度对突发事件处置及应急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在事件处置过程中,事发部门和参与事件处置的相关部门要及时收集各类数据,开展事件处置过程分析和评估。事件结束后,要及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加强和改进同类事件应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第五章 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医院按照统一系统规划、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组织建设,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通信畅通。

  2、医院行政值班(应急)、120急诊急救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应急状态下,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制度。定期核查、随时更新发布。

  二、 应急队伍保障

  1、医院按照“平急结合、反应快速”的原则,建立健全应急队伍体系,加强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做到专业齐全、人员精干、装备精良、反应快速,并逐步建立社会应急医疗资源协作机制,持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医院建立应急医疗救援队伍,主要负责院内、院外应急医疗救援;各部门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科室内区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按医院要求参加其他应急医疗救援。

  三、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医院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装备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根据各类突发事件处置需要,在部门储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器材、装备等物资,并建立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确保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需要。

  2、医院建立应急物资管理标准,确保各类救援药品、器械等物资的日常维护良好、配置充足,并做到及时补充、更换。

  3、医院实行应急救援资源共享、统一调拨机制,各部门参与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

  四、经费保障

  1、医院设立应急处置专项资金,由各应急办负责编制经费计划,财务部门统一纳入年度资金预算,医院在年度财务预算中优先安排,特别紧急情况下可先保证拨款支付,再按照程序办理预算变更或预算追加手续。

  2、应急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应急设备设施、队伍装备、信息通讯、治安交通、物资储备、培训演练等方面需要。

  五、技术保障和其他

  1、医院建立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将应急科学研究工作纳入科技发展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开展应急装备的研制开发、应急理论与技术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处置经验,组织开展突发事件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2、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不断引进、更新应急技术,改进应急技术设备,提高应急设施水平,为医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高效、准确、快捷、先进的技术保障。

  第六章 培训和演练

  一、每年组织一次医院应急演练培训,明确应急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要求。

  二、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通过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现场处置方案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适时开展演练,要明确应急演练的通知下发、实施方案、内容、时间、地点、要求等。

  三、成立专业队伍,加强医疗救治工作等基本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对应急队伍的实战演练,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宣传培训,要充分发挥媒体、院报、知识教育的宣传作用开展工作,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应急工作的培训指导,提高防范意识和现场处理能力。

  第七章 奖 惩

  对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工作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医院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制度04-12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_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规定04-04

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制度04-12

医院卫生安全防护制度04-17

医院安全防护措施制度04-11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文04-04

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_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规定04-04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01-04

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04-12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