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物理教学反思>《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3 19:59:26 兴亮 物理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1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往年教授本节内容时,学生掌握的都不理想。昨天,我在三一班教室听了庞红杰老师的课后,受益匪浅。特别是浮力的方向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两个实验,我在上课时也采用了这两个实验,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浮力的体验,如木块能漂浮在水面是由于受到水的浮力,氢气球在空中能上升是受到空气的浮力,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不同的等,这些体验都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抽象与概括,只凭学生粗浅的观察分析,形成了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观念,这些错误观念的形成又会成为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思维障碍。

  本节课他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如:“死海为什么不死”,引出浮力。通过观察,发现乒乓球浮在水面,进而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的疑问中进一步探究有关浮力的规律,及测浮力的方法。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他首先让学生通过利用矿泉水瓶慢慢浸入水中体验瓶子所受浮力的大小,并观察溢出的水的多少来进行猜测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猜想。避免了学生乱猜,走弯路。能够节省不少时间。总体来说,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时间紧,学生练习时间较少,习题应选择一些起点低,难度小,利用本节所学公式一步计算的练习,来巩固加深理解。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2

  教学容量太多完成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对于启发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环节可以简化处理。即不做折纸船游戏,仅从生活现象(游泳时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人的感觉/井中提水时人的感受)去引导。

  教学探究出的物理规律仍需要一定的训练去巩固,除了本节最后的解释现象,还需要一节习题课练习及讨论问题。

  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完成,分组探究课前要安排好小组要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教学过程的探究活动务必注意使学生都明确做什么怎么做,真正将有效的经历经验转化为知识。

  教学中不要急于完成知识传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尝试操作的时间,困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3

  本堂课经过了我今天的琢磨和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

  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浮力,所以用了一个学生平时生活中不常见的水上滑行器作为引课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奠定整堂课的基调,然后介绍浮体,最后再详细介绍浮力的存在与定义,在此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最后从浮力的三要素出发使学生认识浮力感受浮力。

  整堂课下来,我有很多的心思和想法。

  首先是关于水上滑行器的视频出现的内容与浮力有没有关系?水上滑行器的前进其实不是依靠的是浮力而是依靠相互作用力。

  这一点在课后评课的老师也提出来了。

  其实我也发现了这个视频在此的争议,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在之后的图片引出的时候强调了这个物体处于静止的时候作为对这个争议的补充。

  但是其实作为一种引课的手段,我觉得我更应该考虑到所引用的内容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这也告诉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地注意到问题的细节性和全面性,要求我有更好的素养和更强有力的知识体系。

  还有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应该把探究活动设置地更仔细,更详尽,就像评课老师说的,我前面的'时间花的太多,导致后面的探究活动不够舒展,这也是我作为新教师存在的不足。

  关于连接之间的连贯性还有对于一些语言的自然和流畅,我还是做得不够自然和深刻。

  有些话是为了讲而讲,这就是我存在的不足之处呀。

  一些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灌输不是靠老师一些机械性的语言,而是要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流露。

  用自己的魅力去打动学生。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4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

  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创造思维习惯,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知识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结合信息化教学,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本节课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概念,进而展开计算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浮力的特点,继而给浮力下定义,这样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思想。

  学生展示的课堂,同时也是多元评价的课堂,本节课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自主学习、课堂展示、小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5

  本节课实验内容比较多,分为感受实验和测量实验。课堂中我用手将泡沫呈现出上升、静止、下降三种不通的状态,从而引出支持力和重力关系的讨论:重力大于支持力,泡沫下落;当支持力等于重力,泡沫静止;当重力大于支持力,泡沫上升。得出结论后就可以开始感受实验。由于我们在前面了解了泡沫静止在手中是因为支持力的作用,而泡沫静止在水面上必然有一个等同于支持力的力。提出问题什么力让泡沫静止在水中?学生很快就能联想到浮力。之后就是用手压水中的'泡沫,这个过程要让学生慢慢的加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浮力及其变化。

  感受实验之后就是浮力测量实验。在实验前应先让学生了解:浮力=重力+压力(拉力);这个过程可以用感受实验中下压的过程,让学生结合讨论得到。测量实验前重物和泡沫的选择十分重要,物重的质量一定要足够,否则实验会失败,另外可以将观察排水与浮力关系结合,所以烧杯的选着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在实验时犹豫泡沫和重物的原因导致排水现象特别不突出。或许可以用1000ml的量筒代替。

  测量浮力实验:

  为了达到实验效果,也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选择小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提醒学生尽可能的缓慢加大拉力。让小组同学都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另外,当泡沫完全沉入水中的时候,可以让操作学生继续缓慢的让泡沫再下拉一段距离(让泡沫悬浮在水中),并记录浮力大小。

  由于课程实验较多,我们在课堂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否则会有学生不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6

  从新课程“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的理念出发,设计本节课时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着手,例如:轮船、天鹅浮在水面、热气球和氢气球向上飘向空中,引出浮力的概念,进而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疑问进一步探究浮力的规律。在设计时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再通过实验测出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 设计存的不足也有很多,本节未增加一些在生活中重要的应用,以产生学习浮力可服务于社会主意识。对浮力的概念理解可进一步深入,举例说明,增强对“浸入、向上”理解。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也可再挖掘,以突出浮力与被排开的液体的密度和排开体积的关系。在过程中应多点及时积极的过程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使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探究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实际设计和实施实验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的潜在创造动因。

  2.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发挥协作的团队精神,分工合作,有序进行。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选用小组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的团体性思考和创造等要求。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3、亲切交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

  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表情丰富、幽默,教学气氛轻松自然,力图使教学活动活泼,激起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性评价,耐心启发引导,使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不足之处也很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教师应增强身的调动学生能力;学生声音轻时,没有很好消除胆怯;学生探究时间把握不够好,有待改善。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7

  《浮力》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沉与浮”中的一个内容。感受浮力的存在、浮力的基本特点,掌握“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的科学概念。

  1.以“生活化”作为主线贯穿整个环节。在导入环节就以常见的生活场景——河面上漂浮的垃圾,引出水的浮力,感受一些物体(塑料袋、泡沫块、瓶子、木块等生活中丢弃的物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在探究环节,最后教学总结环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放手让学生操作。学生在实验中只要测量拉力,计算出浮力就可以了。意图就是想让学生多进行测力计的使用操作,达到锻炼操作技能的目的,虽然这样多耗费了一些时间,而且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使用混乱,但还是值得的。

  这一课上完,感觉有以下几个不足:

  1.时间还是控制不好,解决问题环节一个如何使皮球浮起来的.问题没有提出,只解决了一个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耗费时间过多,实验操作不熟练,实验程序不明确引起的。

  2.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有待于提高。测力计的操作上学期上过一课,现在使用感觉还不熟练,一些学生实验记录表格也看不明白,不知要采集哪些实验数据,实验时,小组成员协作意识不强,没有进行很好的实验分工。

  针对这次实验暴露出来的问题,让我更加深切的感觉到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在平时的实验中,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在一次次的失误和失败中锻炼操作技能,同时学会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真正让实验成为得出科学结论、总结科学规律的一个有效历程。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8

  2本课例教学情景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并通过课件影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而诱发他们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下的确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积极探索的意向。

  第二、第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为目的,实验的内容逐一深入,减低了知识点的抽象性,知识变的显浅意懂,学生能在掌握好一个知识点以后再向另一个知识点推进。实验的趣味性增大了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意愿,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操作实验避免了个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误区。学生亲身的感受对学生准确地感受到抽象的浮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在知道浮力,认识到浮力以外还会有利用浮力的需要。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浮力解决困难提供了帮助。实验三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将为浮力的利用创设基础。实验四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习结合实际,多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讲的故事和学生对浮力利用的建议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利用到生活中去,让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课外作业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把浮力与生活紧密相连。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9

  华师大版的《浮力》一节内容安排在八年级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中,对力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综合性强,相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有点困难。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力求试验方法简单化,过程易于理解。在安排第一个活动《感受浮体受到的浮力》时,我用一大一小两只空塑料瓶,要求学生用同一只手将它们逐一压入水中,感受水对空塑料瓶的浮力,同时希望学生能得出以下结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托力,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托力越大。在课堂巡视中,却发现有位学生用两只手将两只空塑料瓶同时压入水中,甚至还溢出了一部分水。我眉头一皱,正想上前制止,突然“灵感”顿悟,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在我脑中形成。活动结束后,在汇报实验结果时,我请刚才那位同学上讲台演示。一开始他不敢把刚才“粗鲁”的动作再做一遍,后来看到我鼓励的眼神,就挽起袖子,伸出两只手将两只空瓶同时压入水中(讲台上溢出了一些水),下面的同学哗然大笑。我趁机问他们:“你们为什么笑呢?”他们说桌子上有很多水溢出来了。“为什么会溢出这么多水呢?”“因为他把两个瓶子同时压入水了!”“这么说浸入的越多,溢出的越多”“是的!”“我们再问问这位同学,是不是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瓶压入水呢?如果改用一只手压两只瓶,会是什么情况呢?大家也试试看!”同学们试过之后都说用一只手压两只瓶比压一只瓶累多了!这不就是我要的课堂效果吗?在我表扬那位同学的创新和独到之处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刚才的教学环节中,我原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一先一后把两只大小不一的瓶子压入水中,感受到瓶子越大浸入的越多,手受到向上托的力越大。虽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效果也不错,但我在课前准备这些小瓶子时却费尽了周折(大瓶子是矿泉水瓶,很容易得到),特意到收购废品的地方以大换小换来的,还特别脏洗了好长时间才洗干净!没想到学生比我聪明,如果用他的方法我只要准备任意大小的瓶子即可!“面对学生的不同节奏,不同步伐,教师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节奏,跟着学生走。”不要被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环节束缚,适时调整,学生在不断生成,我们的教学活动也要不断生成新的方案。我从学生那里懂得了:我们备的不仅仅是教案,更应该备好学生!路培琦老师说过:“不要把我们的科学课上成假装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有时候学生比我们知道得更多!只有在充分的备课和备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游刃有余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

  如果当时我以粗暴的态度制止了那位学生,不但这么好的课堂“资源”浪费掉,还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后还有哪位学生敢

  在课堂上“动”起来呢?学生动起来了,老师便会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完成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为了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我按照教材的设计,采用了石头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在学生实验时,出现了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相等。难道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吗?这时比较细心的同学还是发现了示数是有差异的,只是比较小而已!我立刻抓住这个契机,在表扬那些细心的学生的同时,灵机一动,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能不能对本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这时很多同学提出新的方案,有的要用盐水代替水,有的要使用更精确的测力工具,有的要把石头换铁块,有的要把石头换木块……马上有人反对:木块在水中时上浮的,不满足下沉的要求。这时有位同学说:“把木头绑在铁块上沉下去。“这是我们以前在测木块密度的实验中,采用排水法测木块体积的方法。我居然事先没想到。我马上让学生去实验准备室拿来木块绑在铁块上,沉入水中,可想而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明显,学生欢喜雀跃,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当课堂问题生成时,如果及时利用教学机智,把生成问题转变成课堂教学资源,反而会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独特的见解。这种独特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

  对于教材的处理,要忠于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本节课后,我对教材里的“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实验作了改进,切割了100多块大小差不多的密度比水大的木块代替石块,作为自制教具放在实验室,和同事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记得爱国诗人陆游有这么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意思我们都很清楚,书本上的知识和学问是抽象的理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才干。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是如此。教案只是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一厢情愿的想法,只有付诸实践,才会发现学生其实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带着学生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10

  《认识浮力》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学生对浮力现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许多结论和观点是片面的,所以这一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

  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二、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要反复推敲,拿出最佳学案

  课改的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课堂,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依据是什么呢?学案。所以一份好的学案,一份表达清楚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的学案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这次《认识浮力》的学案我也是用了近四个小时备出来的,经过了多次修改,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用的并不是得心应手,有的表述不够清楚以至于学生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该如何回答,所以学案要反复推敲,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想去做,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才能是真正的学案。

  四、要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展示的课堂,同时也是多元评价的课堂。大家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感觉不好意思夸,或者感觉麻木,那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我认为这节课学生的展示还不错,就是缺少组间的评价,每组展示完毕后,要是有同学或老师给予肯定或者鼓励,他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人能看见,可能会更加乐于表现和展示。

  五、要发现问题,才能促进发展

  我的课堂上缺少质疑的声音,我的学生缺少质疑的眼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他们显得太乖巧了,太听话了。在课堂上或许是我没有跟他们质疑的机会吧,他们总认为有问题老师就会指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一节展示课我发现了如此多的不足和问题,反思是为了进步,进步还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实施&”。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08-24

物理《认识浮力》教学反思12-22

物理《认识浮力》教学反思9篇12-23

物理《认识浮力》教学反思(9篇)12-24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03-01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5-12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热】07-11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07-19

【推荐】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7-20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推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