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反思

时间:2022-05-22 17:48:42 事故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疗事故反思

这段时间,我偶尔代理了一起医疗纠纷,患者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起骨质严重疏松,而导致双侧股骨颈骨折,其病因:(甲旁亢)是内分泌科的诊疗范围;而结果:(骨折)是骨外科的诊疗范围。

医疗事故反思

患者入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外科其中的某一组住院治疗,该组负责人是副主任医师,在未拍片、未会诊、未做术前讨论的情况下,为患者做了“双侧股骨颈病灶挖除、植骨加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因原发病甲旁亢未得到治疗,术后两年余,骨折仍未愈。

经市级医疗事故鉴定,定为四级医疗事故。

该病例,显示出分组过细的弊端:骨科其他组的专家未能参与病例讨论、内分泌专家未被邀请会诊的根源在于该组的负责人,一人的疏忽(或称自信),保证医疗质量的各项制度(如:术前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三级医师负责制等)均未得到执行。

许多医疗事件都证明制度有双层保护作用:一是保护患者,二是保护医者,制度的落实与否是判断事故的分水岭,而医院管理人员的职责,很大一部分是监督各环节制度的落实。

据说,泰安各三级医院目前均存在科室内再划分专业组的状况,各组都有自己的负责人,各组之间独立管理,互不从属;如:心内科再分三个组,院方各任命三个科主任,骨外科再分组,……。

在医院人员职责中规定,高级职称的医生考虑的是专业上的问题;而科主任则要考虑本科的医教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医疗技术与行政管理是两门学问;“好医生,不一定是好院长、好主任”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连选择配备一位称职的院长都很难,更何况数量更多的科主任,既然找不到众多的称职的科主任,为何还要在科内再分组,任命更多的负责人?而将如此众多的中层管理者培养成称职的管理者,绝非一日之功。

再者,基层医院不可能全是技术尖子,所分的专业组,也不能保证都有技术精英、管理高手。大家都知道:“一流的方案,让三流的人实施,只能得到末流的结果”,而末流结果的受害者是患者。

分组的目的是什么:多设几个科主任职位,让更多的专业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各组负责人会将专业工作管的更细?平衡各组、各科的经济核算指标?让更多的中层负责人享受高于一般医生2-4倍的奖金系数?分组的目的想过患者吗?

患者,是医院存在的唯一理由。医院的任何一项工作的改进,应该只有一个立足点:让患者享受更高品位、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我认为:分科越细,跨专业的疾病越难得到综合诊治,各组的诊疗水平越难统一,各组的管理水平亦难控制,是医院管理中的败笔。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医疗事故反思。

【医疗事故反思】相关文章:

医疗事故诉讼05-01

医疗事故诉讼书05-01

医疗事故起诉书05-01

医疗事故委托书01-18

医疗事故检讨书04-19

医疗事故鉴定委托书04-22

医疗事故起诉书5篇05-01

医疗事故起诉书(5篇)05-01

医疗事故检讨书11篇05-19

医疗事故协议书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