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语文教学反思>《语文课内比教学反思

语文课内比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4 19:12:04 语文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内比教学反思

在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作为其中一员的我经历了说课、上课、观课和评课,我更是觉得受到了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

语文课内比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他(她)们个个不甘落后,纷纷奔赴“战场”。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更是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我们语文教学主要从上课时的读书维度来观课评课。这次活动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共同交流的平台。所有教师积极参与,现在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的感触却很多,现在就从本校陈校长的一节课谈起吧!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陈校长紧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努力营造一个以生为本的课堂,运用背景资料、音乐、视频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学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为了强化情感,拉近时空距离,大量采用情境引读,使学生随着作者想像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在层层推进中,情感走向高-潮。

一、资源整合 创设情境

陈校长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一开课,陈校长就出示了地图,边读课文边给学生讲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时,陈校长用寥寥几笔在黑板上勾出了逶迤的五岭,让学生在直观中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那句诗时,陈校长又请学生观看了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铁索寒”这三个字背后的那场令人心惊胆寒、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学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

二、以读代讲 读中悟情

在本课中,陈校长相当注重朗读指导,从读课题到读全诗,从读正确到读出诗的韵味,最后到有感情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对比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一揭题,陈校长就指导学生读诗题,要求学生读出题目中的间隔号。在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的过程中,陈校长先引导学生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然后一句一句地带他们读;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陈校长又进行了引读、对比读、分男女读、齐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三、利用资料巧解难点

陈校长通过 “资料袋”,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

课堂上,全班学生都深深地沉浸在文本里,他们发言是那么富有激-情,他们的朗读是那么充满感情,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我知道长征精神已经深深震撼着他们幼小的心灵,《长征》这一课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

另外,还有王书喜老师的一节《掌声》,也让我在教学中大开眼界,《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从此微笑着面对人生。全文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这一课中,“掌声”代表着鼓励,代表着爱,这样一个情感主题,王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英子的神情和动作的句子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在教学中,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凸现语文文体,凸显语文课程审美的特点,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身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我领略了王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真是受益非浅,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借鉴:

一、优化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中,为将学生心中感受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王老师精心地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课的开始王老师以谈话的形式请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得到过谁的掌声?什么时候,你为谁鼓过掌?得到掌声时心里怎样?这样把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就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积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读书——思考——发现——表达”是阅读文本由理解内容到发现外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王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英子的忧郁和开朗时,先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读后说“发现”,然后又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找依据,这样的教学过程渗透了学法,让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中走进文本,感受英子的形象,领略了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这样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

三、重视朗读,并将读落到实处,这主要体现在:

1、读有要求:王老师对每一环节的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精读时则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讲读第一段与第四段时让学生走进文中的字里行间来感悟英子,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方向地读,教学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读有层次:开始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王老师在给学生足够时间阅读课文之后,便结合学生初读时产生直觉,抓住英子的心理,细读揣摩,把各种情感体会溶入朗读读出了一个丰满的英子。

3、朗读形式多样。

四、人文渗透情感激昂

整堂课是由掌声走进课堂,又有掌声走出课堂,并且把掌声贯穿课堂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注意人文关怀。

这次“比教学”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优秀”,而是要寻找出那些“平常中的优秀,优秀中的平常”它就是要返璞归真,还原本于教学,我听了所有老师的课后真是受益匪浅。要教学中要取长补短,认真备课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坚信:有先进的典型可以学习,有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水平将会提升一个新台阶。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非常妙不可言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作为老师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要大量的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由此可见,“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需要。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课内比教学反思。

【语文课内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内教学总结05-04

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01-11

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04-14

课内比教学总结(精选20篇)11-21

课内比教学总结15篇11-10

初中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04-06

语文的教学反思11-08

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14篇04-16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8

语文观潮的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