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管人管事管思想

管人管事管思想

时间:2022-04-05 11:07:46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管人管事管思想

管理乱的根源是什么?是人心乱。人心乱则行为乱,行为乱则一切乱。目前许多企业老板一直在困惑,为什么自己事必躬亲,到头来事没管着,人更想管也管不了。“什么都干的人一定是什么都干不好。”

在管理上首先要人事分开,“流程管事,领导管人”,流程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靠人来解决,将个人的知与行、行与果,自己的行与他人的行有机地、无缝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动作的链条、责任的链条、制约的链条,最终使企业成为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一台持续赢利的机器。 

人事不分=人事两难 

在家具业,德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我国10倍以上;在饲养业,韩国同等规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我国企业的23倍。曾伟教授指出,究其原因就是,国内企业一直在内耗,一直在自己跟自己打消耗战,没搞清楚究竟是领导在起作用,还是流程在起作用。 

人和事不分就会出现两种最常见的情况:做好了人,耽误了事;做好了事,得罪了人。 

有些老板十分勤奋,什么事都要管,恨不得每项事情都能够自己完成好,结果却导致其手下的管理人员变得什么都不管。事实上不是员工不想主动工作,而是老板管事太多的情况下,就容易老觉得员工做什么都错。曾伟表示,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老板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地工作,反而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有些老板却自命潇洒,把管人的权力和管事的权力都给了下属,但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如果单一以为放权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就很容易得到“做好了事,得罪了人”的结果。 

“人的权力越大,欲望也慢慢随之滋长。刚开始时,得到权力的人还会好好干事,久而久之就会不可避免地干起拉帮结派的事情。”在广东有一家企业,由于实行承包式管理,导致一个100人的车间里就有70位工人来自同一个村子,工人只听车间主管(带他出来的人)一个人的话,老板对此也无可奈何。一次,品管员把该车间不合格的产品抽出来,结果却被工人一顿暴打,老板也无话可说,只能多发一点补贴给那位品管员。 

若权力过于集中,企业则没有活力;若权力分散,则企业容易乱。那该如何是好? 

领导管人,流程管事 

解决传统领式管理的最佳方法就是领导管人,流程管事。曾伟认为,管人和管事是不同的。管事是给别人定规矩,管人是给自己定规矩。能够把人管好的人,一定是能够把自己管好的人。 

用流程管事的具体控制方法有六点,这些方法的核心就是一个“分”字。 

方法一:限制选择法。

这一方法可以简单理解为“约束出效率”。贪图方便是企业顽症。我们很多人不喜欢按程序做事,怎么方便怎么来,结果经常犯错,使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返工和纠错上,大大拉升了企业成本。针对个体而言,方便出效率;不过就群体工作,只有约束才能提高办事效率。我们可以采用限制选择法,让人们按规定的流程做事,避免犯错,一次做对,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方法二:横向控制法。

只靠领导管理是多数企业的管理现状。但领导做管理往往粗而不细。要调动大家积极性,减少对领导的依赖,让人们互相管理,少靠行政命令,多靠流程推动,利用关联的岗位互相监督互相控制。 

方法三:三要素法。 

我们在企业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只做不管。每个人都在做事,但做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做得到不到位,好不好,却没人去管,导致很多的管理活动都起不了真正的作用。三要素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药。三要素就是标准、制约和责任。逐项落实,重点整治管理中“只做不管”的假动作。 

方法四:分段控制法。 

“只管结果,不管过程”,是很多老板喜欢说的一句话。但你要的结果你得到了吗?绝大多数的时候,结果都是让我们失望的。所以,我们要控制过程,化整为零,一段一段地来控,分段细化,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方法五:数据流动法。 

只凭感觉下结论、做决策,是我们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通病,因此需要让管理人员养成凭数据做管理的习惯,靠事实和数据说话,凭脑子去打仗,而不是一切跟着感觉走。 

方法六:稽核控制法。 

我们很多企业搞制度、推流程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只重方案,不重实施。尽管我们也天天强调执行力,但在方案设计的时候,就不考虑执行的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再去抓执行。稽核控制法让管理者从人们不执行的心态出发,设计出准备应对人们多次反复的方案,达到执行效果。反复抓、抓反复,通过多次监察稽核,让人们的行为和心态发生改变,产生积极效应,最终改变企业。 

精彩案例 

不靠领导做管理 

精益生产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原则,员工的事情不是靠领导在管,而是靠流程在管。我到丰田、雅马哈看了他们的生产过程,工序的所有零件都放到一个筐里,这个筐旁边有一张卡,后工序做完了,筐里的东西就用完了,筐上的卡片就交到前工序去;前工序一看到这个卡片(上面有规格、数量),就等于接到了生产指令,立即开始做,做完又再往再前工序挪。所以日本式的管理,每一个工序的工作指令都来自后工序,他不是领导下命令,而是后工序下命令,完全是靠流程做管理。日本的精益生产的核心就在这里,不是靠领导,而是靠流程。靠流程才能降低成本,如果靠领导,提升了效率,一定降低了效益。而相反,我们的好多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就搞不明白。我们想提高效率,就想招几个好领导来,然后你发现,产量可能上去了,但是成本上升得更快,因为真正吃你成本的就是领导。 

相信秤,不要相信手感 

日本人做事情比较死板。在日本,邮局都有这样的规定,若邮寄的物品超过5公斤需要另外收费。有一次,一个中国人到邮局去寄信,邮局的人接过信件之后拿到秤上去称,看是否超过了5公斤。这位中国人感到纳闷不解:一封普通的信件用手都能掂量出来会不会超出斤两,可是日本人却要多此一举,专门用秤称一下?于是,这位中国人向他一位朋友请教,他那位朋友说,日本人做事情向来是走程序的,他们宁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手,也要按照程序来做才不会出错。日本人已经形成了这种习惯,他们不怕麻烦,什么事情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宁可前期增加成本,不给犯错任何机会,这是日本式管理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日本这种“不怕麻烦”的精神,使日本企业产品的返工率比我们低得多。我们中小企业的老板,在管理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图方便,而且以方便为荣。图方便是我们要消灭的共同的敌人,要学日本人的一切按程序走,一次就要做对。

约束出效率 

在广州大桥的北端,每天晚上大约六七点钟的时候,刚好是下班的高峰期,在上桥之前,车辆非常的拥挤,塞车严重。其原因就在于没有一种约束,司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往桥上走,其结果是大家都走不了。而在大桥的南端,则设置了同方向的红绿灯,虽然车辆要等红灯,但大家的秩序都没有乱,其塞车的严重程度已大大降低。同理,我们在国道或省道上开车心里都烦,因为老有人干扰自己,不敢开快,开车上高速公路就很爽。但其实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很不自由,不能太快,不能太慢,不能随意上下,不能掉头倒车。减少了随意,却换来了速度,失去了自由,却得到了效率,效率原来是从约束中来的。 

人事还是分开管的好 

企业管理,简要地说无非就是管人和管事,一切规章制度都是围绕着这两条主线而展开。但如何管人如何管事却有许多学问,中国式管理也好、西方式管理也罢,都是各有各法的,现实中也很难一概而论谁强谁弱。以流程管事,可以用西方的理论,但管人主要靠领导去管,而且还是要管人的心,那还是用我们老祖宗的思想为佳。 

领导管人,流程管事,让人事分开,这对企业运作有什么好处?曾伟以自己对企业管理的丰富经验、深刻的研究,指出可以防止好人办坏事、强势不强效、小事变大事等等人事两难的内耗现象,同时这也是高效做事的重要技巧之一,值得推广。 

有人说,中国式管理比较人性化,用来管人的心大概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管人很讲艺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说法,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e#管人管事管思想#e#

管人与管事如何才能有效的分开管理

一、将企业的事情管好,重点在于发挥企业中不带“长”字号的管理者的作用

管事不是靠领导,更多的是靠流程,靠企业中一大批不是领导的管理者。

我们要想到企业里面有很大一批不是领导的管理者被我们忽视了。例如仓管员、品管员、计划员、物控员等,他们都是管理者,但都不是领导。企业里面很多具体的事情如接订单、下订单、做计划、下计划、买物料、收物料、保管物料、领物料、加工物料、入仓、发货等,90%以上的都是这些不带“长”字号的人在做、在管,带“长”字号的人只是表面上在管,签个字而已。

也就是说,管事和管人本来就分开了,领导在管人,而那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在管事,只不过我们以为是可以搅在一起的,就使劲搅,没有按两种模式做。我们想省事,想偷懒,不去为仓管员、品管员、计划员、物控员、采购员等这些基层的管理者单独设计一个管理模式,我们用的模式基本上是只有领导才能管的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很难管好事。

很多企业车间的人到仓库领料时,仓管员只要多说一句,领物料的人马上会问一句:“你算老几啊?”,更有甚者还会骂娘。这样的企业要算“老几”的人才能管,“老几”就是带“长”字号的人。可见,在大家的心目中,带“长”字号的领导管一管是可以的,不是领导的人没有资格管。

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当中,管理理念完全是领导式管理。这样一来的结果,一是人事不分,领导表面上什么事情都插手,但不对任何一件事情最终负责,导致事情没有真正管好;二是很多管理岗位的人没有办法起作用,形同虚设。

我们一定要想法让这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能够做好管理。首先要明确他们管什么,管人肯定不行,因为他们不是带“长”字号的人,只能管事。

所以,要将企业的具体事务从领导的权力中分离出来,用流程化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人事分离的模式有两个要点:第一,企业的具体事务由非领导的管理者来管。对领导不要有太大的依赖。如果你的企业的管理模式一定要依赖领导,管理成本一定很高;第二,用流程化的方式赋予非领导的管理者以权力。这就必须要求企业树立规则的权威、流程的权威,因为这是那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能起到管理作用的先决条件。我们不重视规则、流程的权威,就是不想让这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起作用,最后,我们做领导的累而无效,就不应该怨天尤人,就应该自作自受。

二、管人心、带队伍,老板必须亲自抓

人这条线在任何时候老板都要亲自抓,不要交出去,也交不出去。你偷什么懒都可以,但这个懒偷不得,因为偷了以后你就要“返工”。我们企业有返工的概念,那是产品,但你不知道,人也会“返工”的。怎么返?一拨人走了,又换一拨人来,又重新培训,重新整合。何必呢?

管人这条线为什么非得老板亲自抓呢?因为管人要靠非常大的信任度,谁能获得这么高的信任度?我认为企业里面只有一个人——老板;也只能是老板,如果别人得到那么高的信任度,贻患无穷。

为什么?因为一个企业一定要有一个精神领袖。珠三角很多比较知名的企业,它们的成和败的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格兰仕是梁庆德,美的是何享健。

现在很多知名企业的创业者都在交-班,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种接-班接的不是一个总经理的班,接的是一个精神领袖的班,接不了这个班企业就会很麻烦。

科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潘宁走后是王国端,然后就是徐铁锋,以后是顾邹军,最终科龙被海信收购了。这一路科龙走得险象环生,跌跌撞撞。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潘宁这个精神领袖一走,团队凝聚力失落,人事动荡,人心不稳,业绩下滑。

所以,一个企业无论多强大,也需要有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这个人物在企业里面都要被人人竖大拇指才行。

老板带队伍的核心就是在做人方面要成为大家的楷模,不要仅仅在挣钱方面成为大家的楷模。老板带队伍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归老板管,而是指老板一定要管人的思想动态。要让自己的理念成为企业的理念,让企业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去。你的思想理念不渗透进去,别的理念就会渗透进去,人就很难管理。

老板带队伍,管人心这条线,要通过几条线抓下去:

第一条是领导这条线。总经理→副总→厂长→经理→主管,这是一条管人的线。通过这一层一层的领导,老板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一步一步往下传播和渗透。同时,老板也通过这条线来限制各级领导的行为,为流程管事扫平障碍。

处在各个层级上的领导必须起到一个往下传播的功能,维护企业理念的纯洁性,并且对各种异常的声音予以纠正。当然,不能说企业带头人的理念就一定是正确的,就一定是值得维护的。但是,如果企业带头人的理念得不到各级领导人的认同和维护,效果只会更糟。错误的理念会带来问题,但混乱的理念却会葬送企业。思想上的混乱和不纯洁毫无例外的会让企业离心离德,团队散乱,效率低下。

为了确保企业理念上的纯洁性,企业带头人还要敢于打破层级概念,直接深入基层与员工对话,缩短距离,经常性地清除一些中间环节产生的“杂音”。

做管理要强调层级概念,带队伍却是不可以僵化行事的。这也是强调管人与管事相分离的原因。因为管事要讲流程,讲规则。而管人的思想却更多的要讲统一、讲纯结,过分的拘泥于规则和层级,思想就可能产生异化。

思想是不可能被任何外在的规则和层级固化的,心是无常的,心只可能与心相通。一颗无常的心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只能靠一种强大的心灵的力量频繁地作用。

第二条线是人事部门。这个部门是专门协助老板管人的。

第三条线是稽核部门。这是我们在企业里面新设立的部门。稽核牵涉到事,又牵涉到人,它通过事来发现人的问题。这个部门是直接归属老板管的。

三、要管好事情,就要少猜测别人

管事的人要懂得控制自己,不要让自己掉入下面三个陷阱中:

1、喜欢从事情中去分析和猜测对方的心态、动机,是管事者容易掉入的第一个陷阱。

很多管理者特别喜欢猜对方的动机:他为什么不执行呢?他为什么要跟我做对呢?等等。

管事者不管人的准确含义是指不要去管执行人的想法,而应该管他的行为,也就是管他做的事。因为你管他的想法你就要猜,一猜就可能猜不准,一猜不准就可能把事情搞得更麻烦。

很多人跟领导汇报的时候,讲了一大通他遇到的那个人怎么怎么样。但是你一问:那个人到底做得怎么样?他却回答不出来,为什么?他忘记了这个人到底哪些事情没做好,而把那个人的态度记得清清楚楚。有用吗?没用。能解决问题吗?不能。

请记住,管事的人不要猜,他做了就是做了,做了什么就是什么,你把他做的记下来,没做的记下来,就行了,不要去猜。猜测是弊大于利的,所以一定要戒掉揣摩人的习惯,学会就事论事。

当老板的或者当领导的如果遇到管事者的投诉,第一句话就要问:这个人的工作到底做到什么程度?如果汇报的人答不上来,你就应该告诉他,先把这些事情了解清楚,再来谈这个人的问题。

管人者其实也要戒掉猜测人的毛病。前面说过,管人的穴位在自己身上,你如果觉得对方不好管,你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可以了,也没必要揣测对方。揣测人的心态和动机是很不好的习惯。

2、征服欲太强,是管事者容易掉进的第二个陷阱

有的管理者可能会说,我揣测对方是为了掌握他的思想动态,从而征服他。商场上或许需要这样,因为大家彼此都要斗智斗勇。但对部下不要这样,因为部下不是对手。商场中的贸易伙伴,某种程度上是你的对手,但部下不是。生意场上可以战胜对方,但是千万不要战胜下属,因为你永远战胜不了。

你能战胜你的孩子吗?战胜不了的。他对抗你的方式很多,你根本就不知道。有些小孩子,对抗父母最厉害的方式是残害自己,跑出去或者不吃饭,到了这一步你就得求他了。

所以,在管理上不要以输赢来论,管理上很难有输赢的。管人者不要有太重的输赢心和太强的征服欲。

没有人能被你征服的,征服的都是假的。古代的皇帝都以为把大臣征服了,但是,挖皇帝墙角的其实都是周围的几个大臣。你只要有征服欲,就会树敌。

所以,喜欢征服别人是管理者容易走入的第二个管理陷阱。

有些管事的人为了事情的效果,一遇到对抗就一定要征服别人,结果就很容易导致冲突和对抗,冲突一升级,事情根本就一定会放到一边。

3、情绪失控是管事者容易掉进的第三个陷阱

管事者要懂得将执行人对事情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态度分开。要培养自信心,自卑心不要那么重,不要觉得人家一句话就是冲着你的,要学会平常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