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如何管-理-员工的离职时间

如何管-理-员工的离职时间

时间:2022-04-05 12:39:29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管-理-员工的离职时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离职是一种正常现场,但如果企业的离职率过高,那证明企业的管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员工的离职,尤其是核心员工的离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如带走公司的客户资料,到同行业就职违反竞业协议,带走公司员工等。企业为了控制风险,有的为员工离职审批设置了重重障碍,有的变向克扣员工工资,有的甚至还运用阴谋诡计迫使员工离职,有的不按劳动合同法给予经济补偿金等,严重的双方还会对簿公堂,搞得两败俱伤。无论从员工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一直倡导和-谐信任管理,因此企业非常有必要做好离职员工的管理工作,做到“好合好散”。那么,企业应如何做好员工的离职管理工作呢?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张琪老师给出建议如下:

如何管-理-员工的离职时间

一、领导层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据权威机构统计,员工离职因为直接主管的原因高达50%以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果领导层,尤其是直接主管如处理事情不公平公正、带头破坏制度及流程、颠倒黑白是非、高高在上、心胸狭隘等,都会导致员工离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人先正己,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层首先要做到,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员工离职,严重的还会导致管理上的被动,到时无论你有多么大的个人魅力,无论你有再高明的沟通技巧,一切都会徒劳无功。

二、关注员工思想动态,预防为主。

人力资源部和直接主管要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发现员工有离职的苗头,及时和员工沟通,做到有的放矢。员工经常请假、抱怨增多、不愿接受新工作、在招聘网站更新简历、工作风格与平常有一定的出入等都可能是员工离职前的表现,人力资源部和直接主管要定期或不定期和员工沟通,善于发现员工离职的一些现象,做到有效预防。有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通过关注员工的微博,如发现员工有离职的现象,及时沟通,有针对做出对策,做到了有效预防,这种形式非常值得借鉴。

三、诚恳进行辞职面谈。

对于提出辞职的员工,直接主管和人力资源部要进行辞职面谈。面谈的目的是尽可能挽留骨干、优秀员工;了解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促进企业管理改善,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消除误解或缓解不满情绪,维护公司职场口碑;为员工职业规划提出建议。接到员工的辞职申请,要第一时间响应,对去意已决、无法挽留的员工,要准许辞职,毕竟“强扭的瓜不甜”。面谈千万不能搞得太正式,态度要诚恳,把员工当朋友对待。我以前在企业上班的时候,辞职面谈要么是请离职员工喝一杯咖啡,要么是喝一杯茶,要么是请吃一顿饭,我会善意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职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还有的离职后又回到了企业工作。

四、重视核心员工的竞业管理。

对于关键岗位员工要签订竞业协议,对于公司的机密资料要加强保密工作。机密资料要有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外泄。如掌握公司机密资料的员工离职,要给予一定的“脱密期”,离职后按竞业协议给予补偿,同时保持必要的联系。

五、做好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工作。

员工离职的原因一般为:薪资不满意、对领导不满意、人际关系不满意、业绩不达标、对绩效考核结果有意见、工作失误、个人原因等,人力资源部要对分门别类进行汇总整理,找到其中的规律,为人力资源政策、流程制度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实现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

六、人性化办理离职手续。

企业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离职手续,不要以种种理)变向克扣或拖着不发工资。要召开离职欢送会,对离职员工的优点要予以表扬,曾经的误会要予以消除,对其前景表示祝福。毕竟曾经也是一家人,好合好散最重要。人力资源部要注意保留好相关书面证据,防止发生劳资纠纷风险,如员工辞职申请表、终止劳动合同书、离职通知书、考勤表等。

七、对离职员工进行管理。

人力资源部要对离职员工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定期与离职员工联络,尤其是关键岗位或中高层管-理-员工,告知公司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还可邀请老员工参加公司的年会,让其感受到公司对离职员工的关心。我原来在外企工作时,由于重视了对离职员工的管理,有的离职员工在外面历练后又回到了企业,并且相当稳定,有的为企业介绍了优秀人才,充实了公司人才库。

总之,企业要做好离职员工的管理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建立规范的制度及流程,倡导和-谐信任管理,方能从根本上做好员工的离职管理工作,否则就可能造成管理上的被动。

员工离职如何管理2015-04-27 12:59 | #2楼

员工离职管理--四大迷思

你所在的公司也许正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公司的收入和股东收益下降,或者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高速行驶,你们已变成了一辆沉重缓慢的牛车。与此同时,核心员工的连续跳槽对公司的打击很大。高层向你不断施加压力,身为人力资源主管的你很委屈,因为提工资、赠股份、建立学习型组织等等,所谓留住核心人才的方法,你们都有,为什么他们仍然不能忠诚?

愤怒显然于事无补,我们首先会想到离职面谈、离职调查、寻找良好的人力资源策略标杆,并为公司提出人力资源策略的调整计划。

离职管理四大迷思

迷思一:离职面谈可信吗?

在2002年美国大选期间,关键竞争中的民-意测验数据和实际结果差距巨大――被民-意测验专家喻为势均力敌的十几场竞争,竟以某一竞选者的完败而告终。这震惊了许多评论人士、政治家和公众,许多在竞选期间为网罗民心投入巨额资金的政党和新组织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他们的“票”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其实,这些政客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选民在选举前所说的,和他们在选举时所做的,常常有着巨大差别。

无独有偶,依赖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看重的是什么,以及离职原因的公司常常落入“言行不一”的陷阱。原因很简单:员工所说的,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离职原因。

现实:离职员工言行不一!

例如:离职面谈中员工也许会说跳槽是因为其它公司能够提供更高的薪水,但这足以促成离职吗?许多人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因为这是社会普遍认同的离职原因。更重要的是,该说法不会受到质疑,而且不会让其他人小瞧自己。而实际上,员工跳槽的真正原因也许是他对公司经理的强烈不满,或是工作压力太大,难以负荷。但是,他一定会对此真-相三缄其口。有谁会说:“我辞职是因为这里的工作要求太高”呢?他害怕这会破坏和其他人的关系,引起反感,或者自己承认的事实会被别人加以恶意阐释。把涉及到对工作和老板的负面看法的种种复杂原因,都归结到一个方面(例如工资),在离职员工中是普遍现象。

再让我们看看市场营销人员是如何处理客户问题的吧。优秀的市场商人常常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客户的喜好。没错,他们确实进行了市场调查、小组座谈,还进行各种测试来了解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和意见,以及消费者对价格、质量、产品和服务设计等方面的变化的反映如何,等等。不仅如此,他们还追踪和评估实际购买行为:消费者究竟是如何做的?零售商店的销售时点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根据。简言之,聪明的市场商人同时考虑了消费者的言和行。他们很清楚人们常常说一套,做一套,因此他们认识到了在分析中兼顾两者的重要性。他们跟踪消费情况,记录实际购买走势,并以此推断消费者的喜好和预测他们对产品的价格等方面变化的反应。他们利用这些信息来做决策,决定应该生产什么,如何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定价。

不知何故,商人了解和预测消费者行为的方式很少被人力资源决策者所采纳,而这些决策人对员工喜好的认识,几乎完全建立在员工的一面之词上。

案例:丰田汽车险遭“欺骗”

丰田汽车制造公司不久前差一点就落入了言行不一的陷阱。这一世界知名企业每年都要进行员工调查,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调查结果来制定人力资源方案。

丰田公司认为:工资和升职同员工业绩有着紧密联系。同时,为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它还提供了大量的培训和就业管理方案,旨在通过职位调动,让有潜质的员工有机会拓宽技术知识面。

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员工根本不重视这些昂贵的培训方案,这让丰田公司不由大吃一惊。从调查中了解到:员工的工资和晋升同业绩水平关联不大,而且员工并不认为他们能从培训和工资调动中受益。由此,丰田公司得出了一个结论:丰田每年在这些人力资源方案中浪费了大量资金。公司管理层在倾听了员工心声之后,准备考虑修改公司的业绩管理和薪酬体系,并把相关资金转移到其它方案中去。

但令人吃惊的是,另有证据显示:员工的反馈和公司的实践其实完全脱节。对已获得高收入和晋升的员工的分析显示:实际上业绩突出的员工得到了奖励。职工薪金名册和人力资源记录提供了这些证据。说明了在运营良好的系统中,工资和升职是同业绩紧密联系的,它们和公司内部调动以及培训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人力资源部历年来的记录很清楚地表明:在其它条件相等的前提下,完成公司资助培训和接受企业内工作调动的员工,同其他未接受培训和调动的员工相比较,工资要高得多。而这与员工调查结果截然相反。

如果公司完全听信员工的话,那么无异于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修改或取消原本合理的人力资源方案。但是,如果公司完全不考虑调查结果,那么它也可能会忽视隐藏的问题,使得员工无法了解公司真正看重的是什么,公司衡量业绩的标准,以及公司是如何奖励某些特殊业绩和工作成果的。这些认识都有赖于对“言”和“行”的调查。丰田公司真正做的,就是改变和员工沟通的方式,成本并不高。公司需要通过交流了解员工有关工作表现、培训、工作调动的事实,以及这些因素和高工资及升职之间的关系。丰田可以根据这些事实,弥合公司管理和员工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

避开言行不一陷阱的方法,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积极了解多方情况,认真观察实际情况和公司实践。

迷思二:别人的成功经验可学吗?

一些跨国企业为防止高层主管跳槽,会考虑这一策略:鼓励高层主管接受其它企业的招聘面谈。此种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每一位高层主管了解,他在专业市场中的“身价”有多高;在另一企业的类似工作对比之下,他所发挥的绩效,到底是偏低还是偏高。

企业最高负责人会对每一位高层主管在应聘面谈中所搜集的资讯分析与检讨,然后协同相关高层主管采取若干具体行动,诸如:调整待遇、重新划分工作、改善现有的管理体制等。

现实:除了GE,谁都不是“GE”!

事实是,管理上一大忌是搬抄他人的经验,做人力资源策略也一样。人力资源策略必须符合企业模式,必须“坚持系统思考”,认真思考自己所处的经营环境、技术、人员等多方面因素,把该做的许多事情综合地考虑。如果他人的东西真的都那么厉害,具有通用性,岂不是大家都可以借鉴,都成了“GE”吗?

企业在找“标竿”时当然一般也会锁定“可比”的那些对象,而非盲目地“拷贝”。问题是,你如何知晓别人内部的方方面面?

这样讲当然不是说不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而是强调,在借鉴他人的经验上,更多的是理念和方法上的,是“系统”的,而非具体实践的。平衡记分卡已为很多公司应用,因为它是一套被证明是可以带来效益的体系,而不仅仅是工具或一套数据,它是可以学习应用的。但你们公司该强调哪些指标,如何去通过一个管理体系去实践,就是自己要动脑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