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安全制度>《餐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餐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时间:2022-04-11 11:32:42 安全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餐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一章 总则  

餐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一条 (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条例适用范围)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食品用包装材料、容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的生产、销售,使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除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外,还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协调、监督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工作;管理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下辖政府及本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察和考核。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 (各监督管理部门分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设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组织查处。  

农、林、渔业行政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含加工,下同)环节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  

集贸市场和超市等市场内的食品生产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宾馆、酒店等餐饮服务场所内的食品生产行为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依据工作需要,可以调整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 (食品生产销售者的一般责任)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者应当生产、销售、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并对其生产、销售、提供的食品承担责任。  

第六条 (食品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检举、控告侵害食品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消费者因购买、食用食品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消费者不购买、不食用已经明知有毒、有害或不安全食品。  

第七条 (科学技术支持)政府鼓励和支持开展食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者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规范。  

第八条 (宣传教育)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学校、新闻媒体有义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九条 (社会参与)政府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相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规范,开展诚信建设,实行行业自律。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发挥维护食品安全的作用,参与和协助政府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安全保障  

第一节 食品安全标准  

第十条 (标准体系)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并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适时组织修订;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建立食品安全标准的查询平台。  

第十一条 (地方标准制定和修改程序)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听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食品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及消费者意见。  

第十二条 (企业标准备案)企业生产没有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并报地级以上市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审查合格并准予备案的企业标准方可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本条例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和地方标准实施前,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者可以按照现行食品卫生标准、食品产品标准生产、销售食品。  

第二节 食品召回  

第十三条 (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者应及时召回其生产、销售的不安全食品,并承担召回的相关费用。  

第十四条(主动召回)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食品存在不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主动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不安全食品,并记录召回的具体情况,包括召回的数量、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并及时向原负责审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强制召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安全食品时,应当责令该不安全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召回不安全食品。  

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者应按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召回不安全食品,并及时向其报告召回的具体行动情况。  

第十六条 (召回行动的监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不安全食品召回行动的监督,并向社会发布召回的有关信息。具体管理办法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十七条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食品生产、销售者和餐饮服务者应当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十八条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通报)各级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含食用农产品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下同)应当定期对本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同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通报。  

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会同其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接到报告或者通报的地方政府应当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必要时发出食品安全预警或指引。  

第十九条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隐报、谎报、缓报。  

收到报告的部门,确认属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在两个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案对事故予以处理,防止事故危害进一步扩大,并立即向所在地政府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发生情况。  

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及时采取应急救援行动。  

第二十一条 (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调查)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事故的查处和责任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调查,除了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外,还应当查明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  

第四节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第二十二条 (信息管理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发布制度。  

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食品安全信息的汇总、分析和综合性信息的发布工作。  

各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相关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报告、分析和发布工作。  

食品行业协会负责本行业内的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送工作。  

第二十三条 (信息平台)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上发布相关食品安全信息。  

第二十四条 (信息通报、报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同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报送信息。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向社会发布监督抽检结果前,应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和其他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五条 (新闻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情况、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状况和食品安全警示信息应当由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组织统一发布。  

第二十六条 (信息发布要求)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应当依法进行,做到准确、及时、客观、公正。  

第二十七条 (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内容)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内容包括: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二)食品安全监测评价、预警和食品抽查信息;  

(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  

(四)不安全食品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及查处信息;  

(五)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第三章 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  

第一节 食品生产  

第二十八条 (持证生产及其一般生产条件) 食品生产者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生产条件,依法取得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二十九条 (按标准组织生产)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有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无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应当符合经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  

第三十条 (食品生产管理体系)食品生产者应当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生产进行全过程监控。  

第三十一条 (原料验收)食品生产者应建立原料进货验收制度。食品原料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禁止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食品。  

第三十二条 (生产记录)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生产档案,内容包括:  

(一)食品原料进货验收记录,载明食品原料的名称、规格、批号、生产者、供货者、购货数量、购买日期、保质期和储藏或者保管条件要求;  

(二)食品生产记录,载明投料情况、生产工艺参数和生产数量等;  

(三)食品检验记录,载明食品及原料检验情况和相关检验数据;  

(四)食品销售记录,载明食品销售对象、数量和日期;  

(五)不合格食品处理记录,载明不合格食品的生产日期、数量、原因和处理措施。  

生产档案应当保存至食品保质期满后两年,不得伪造生产档案。  

第三十三条 (出厂检验)食品生产者生产的每批食品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不具备检验条件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其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  

第三十四条 (食品标识)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真实、清晰,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不得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使用涉及疾病治疗、诊断功能的用语。  

餐饮安全制度2015-07-10 16:52 | #2楼

(一)餐厅员工上班前必须检查各类机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电源、电路、气路是否完好,消防器材是否摆放到位。

(二)禁止员工将小孩带入工作场地玩耍。

(三)禁止服务员穿高跟鞋上班。

(四)禁止使用变质食品,做到生熟分开。

(五)各类餐具、必须坚持一清二洗三消毒。

(六)非工作人员严禁乱动餐厅内各类电源开关,禁止用铜丝、铝丝取带保险丝。

(七)采购人员在采购食品时,必须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采购霉烂、变质的食品。

(八)保管验收物品时,成批货物是否有卫生许可证,食品是否新鲜并做好记录、签字。

(九)厨师下班前必须将一切食品进入冰柜进行保鲜。

(十)无关人员不准进入餐厅和厨房。

(十一)厨师必须严格操作规程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十二)员工下班前,领班、厨房执班人员对厨房大厅进行全面检查,总电源、天然气总开关、液化气瓶开关是否关闭,并与守夜人员办好交接、签字。

(十三)收银员必须对当天收入的现金一律上交财务。

(十四)守夜人员必须保证厨房厅内的安全,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餐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05-10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05-07

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04-04

安全生产责任制范本05-10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范本01-03

企业消防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05-07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精选10篇)12-21

有关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范本01-3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最新3篇06-16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