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薪酬制度>《薪酬预算管理制度

薪酬预算管理制度

时间:2022-04-15 16:48:21 薪酬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薪酬预算管理制度

论文摘要: 文章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要从思想上加强组织领导,方法上创新预算模式,完善预算指标体系,从而建立预算趋准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薪酬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使企业资源取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集成式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企业的预算规划是否合理到位,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利润目标的实现、投资项目的安排、资金的运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等诸多方面。它可使企业决策者比较清晰地预见未来的经营情况,对各项业务作出预见性的安排和调整,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和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结合自身管理的需要,从预算体系的建设,预算管理的流程等方面设计详细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从全方面对企业的活动进行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企业目标顺利实现而建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首先从思想上企业应高度重视预算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成立以第一责任人为首的领导组,财务、劳资、计划、生产、机电、供应等部门紧密配合,及时协调和沟通,充分参与预算制定,提升对全面预算的认识,财务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思想上改变领导和员工的全面预算认识,为财务预算编报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组织保障。  

二、完善预算指标体系,创新预算模式  

全面预算主要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等方面,其中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根据集团公司现有的预算管理体制,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总体平衡”的预算模式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全面管理。即预算小组根据部门详细的工作计划,将所有重要指标汇总,并深入研究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将预算初稿经领导审核,上报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经总体测算全面平衡后,确定目标预算。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合理预测影响利润的各相关因素  

预算的编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根据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分为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按出发点的特征不同分为增量预算(调整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按预算期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通常采取的预算是以一个年度为定期,以产量为弹性,在成本费用的预测上采取基数不变因素调整而编制的增量预算。由于增量预算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编制的前提是:现有业务活动是企业所必需的;原有的各项开支都是合理的;未来预算期的费用变动是在现有费用的基础上调整的结果。由于增量预算受原有费用项目限制,零基预算的编制则可避免以上局限性。  

零基预算的编制原则为:不考虑以往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性出发,逐项确定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使用零基预算可以不受现有费用项目的限制,不受现行预算的束缚,能够调动各方面节约费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使各基层单位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真正发挥每一项目费用的效果。同时将预算与实际相衔接,有助于评价预算制定与执行的合理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精打细算、合理预测,反复测算”的原则编制预算。单位各部门结合上年度预算及实际执行情况,总结上年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经验,结合本年实际,制定本部门的预算,制定适合该部门的生产经营指标。  

对于公司二级生产单位的财务预算主要是:利润、收入、费用、资金、成本工程、安全费用、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预算。目标利润是管理过程中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统帅着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对销售收入、营业成本进行的预算都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进行编制的。对年度资金的预算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留有结余”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总量和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确保年度资金收支综合平衡;成本管理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严格控制成本工程支出大项,将房屋及设备维修重点项目列入年度预算,实施中每个项目必须制定分预算。对可控费用最大限度地控制消耗,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合理挖掘现有的资源潜力,努力拓展盈利空间。安全费用的预算要分项申报支出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对涉及关联交易的业务,其交易方式和定价原则要详细说明,合理预测,对交易数量、收入、成本等单独列示,以便集团合并抵销,避免虚增收入和成本。  

(二)预算的分解下达与执行  

预算确定之后,要根据基层各部门上报预算并结合确定的预算进行分解,明确各部门当年的预算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纳入生产经营责任制考核体系。生产单位把上级部门下达的相关目标,再逐级分解到各部门队组,有条件的分解到岗位,真正实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格局。预算一经确定,各部门就应根据预算严格执行。  

(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及时修正  

由于很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公司的运营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当发生市场形势巨大变化、有关政策性或不可抗力等重大因素影响时,有必要对企业的预算进行及时修正。确需调整的年度预算,需提前进行上报,并详细说明调整事项和原因,按程序经批准后执行。(四)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纳入审计监管体系  

预算在确定、分解、执行后,还应加强跟踪分析,建立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分析实际业务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看实际支出的多少,主要发生在哪些项目上,预算的资金充足还是短缺,预算控制的执行率为多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审计监管体系,审计部门定期审查预算执行情况,对不能完成预算目标的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预算不应只作为单独的一项计划工作,而应在次年当实际利润成本发生时,与年初预算进行比较,对差额较大的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预算与实际差别的原因,为下年度的预算逐步积累经验,使预算管理真正实现其作用。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适时调整工作安排,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益。  

财务预算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的做法,它是依据目标利润所进行的预测,克服和避免了传统的财务计划执行难、考核难的弊端,具有内容全面、方法科学,操作性强的特点。预算这一管理工作手段也把财务工作的模式从过去的重核算、轻管理转变为以核算为基础、核算为管理服务的模式上来,把财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来。  

三、建立预算趋准机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企业应当对全面预算执行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并深究其原因,为后期预算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作为预算执行者的考评基础,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能有效进行预算差异分析的很少,即使分析也只是利用简单的比较分析法,很难找出预算差异的真正原因。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固有的特点,预算执行的结果并不作为对各部门领导和员工考核的重要因素,不但削弱了预算的职能,而且可能产生其他负面影响。比如某一部门超支后将在下期酌量提高其预算额度,某部门节约后则在下期减少预算额度,造成了“鞭打快牛”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员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预算本身是一种全方位的约束。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企业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通过财务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分析、反馈、控制、奖惩等系统工作来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四、建立完善的分析、考核、激励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效绩。将预算目标完成情况与业绩、薪酬管理挂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每GARCH 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中的应用 月定期召开预算考核会议,对上月预算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对未能完成预算指标的,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结合生产经营责任制兑现奖惩,奖优罚劣。在考核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触及不同部门或单位的各自利益,这就要求预算的考核者做到客观公正。全面预算考评的目的,既是为了找出差异、分析问题、肯定弯剪型高层框架MR 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 成绩,也是为了奖优罚劣,调动员工执行全面预算的积极性。考核和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将预算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使集团真正拥有明确、可行的目标,促进各项经营活动更好地符合战略规划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赏罚分明的奖惩,确保预算管理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围绕财务预算有序地展开。只有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才能使其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提高经营绩效的工具,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 2015-09-02 18:20 | #2楼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完善收入分配管理调控机制,根据******《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号)和《关于规范******职工收入分配管理的指导意见》(******号)文件的规定,现结合******(以下简称“***”)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部及其下属单位。 

第三条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是指***按照******的有关规定,根据***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经济效益情况、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照省政府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的有关要求,对***职工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作出预算安排并进行规范管理的有关活动。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工资总额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直接支付给***全部在岗职工、其他从业人员和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的工资总额。 

第五条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理调控与自主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控***收入分配总体水平,充分发挥所属单位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分配作用,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 

(二)效益导向与促进公平相结合的原则。以效益为导向,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并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联动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三)调控总量与调节分配关系相结合的原则。******对本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下属单位的工资总额进行调控。按照工资总额预算增长幅度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相适应的原则,实现对工资总量的控制;通过确定工资增长调控线的方式合理调节职工收入水平,逐步建立增长适度、差距合理、关系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二章  工资总额预算编制和申报 

第六条  根据******每年公布的当年职工工资增长调控线(即平均工资增长率)结合当年利润总额预测情况、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及陕西省当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做好工资总额预算编制工作。 

第七条  年度工资总额预算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上年度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完成情况、工资总额预算执行情况; 

(二)预算年度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预测情况;

(三)预算年度员工人数变动情况及说明; 

(四)预算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增减额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人工成本项目构成及增减计划; 

(五)职工工资总额预算情况; 

(六)工资总额预算相关附表。 

第八条  年度工资总额预算编制的企业范围应与财务决算合并报表范围相一致;人员范围包括所属单位全部在岗职工、其他从业人员和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 

第九条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指标基数的确定: 

经济效益基数原则上按上年实际完成数 (以财务决算报表为准),剔除不可比因素后确定; 

工资总额预算基数原则上按上年度清算时核定的应提工资总额为基础,核减超提超发工资部分及其他一次性因素后确定。本办法实施当年,该基数原则上按上年度实发工资总额确定。 

第十条  工资总额预算增减额按照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增长幅度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相适应的原则, 参考******公布的职工工资增长调控线,综合考虑本单位发展战略、当年经济指标预算、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等情况确定。当工资总额预算增减额小于0时,工资总额预算值最低不少于工资总额预算基数的80%。 

第十一条  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结合企业实际认真编制年度工资总额预算,据实填报预算安排中涉及的指标数据,并与财务预算编报口径一致,确保工资总额预算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二条  ******按照本办法及相关规定,对下属单位报送的工资总额预算方案进行审核,对于工资总额预算方案不符合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规定和相关编制要求的,将责成相关单位调整或重新编报预算方案。

第三章  工资总额预算审核 

第十三条  审核原则 

按照“两低于”原则(即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参考当年

******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调控线,重点审核工资总额及人均工资增长率指标。 

第十四条  审核方法 

***根据下属单位上年度劳资报表、财务决算统计数据及报送

的工资总额预算方案,核算当年的人均工资增长调控线及工资总额。 

计算公式为: 

人均工资增长调控线=(综合调节系数A×40%+综合调节系数B×60%)×***平均工资增长率 

综合调节系数A=上年度全员职工平均工资÷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平均工资 

综合调节系数B=本年度预算利润总额÷上年度实际利润总额 年度工资总额=工资总额预算基数×(1+人均工资增长调控线)±当年可以单列的工资总额 

单列工资总额主要包括当年新增单位、新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转业军人、外派人员增加及企业因规模扩大等因素发生的增人增资或因职工内退、退休、离职及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等因素发生的减人减资。 

第十五条  单列工资总额 

单列工资总额按“增人增资、减人减资”的原则确定。 由于企业规模扩大、新接收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等因素导致的增人增资,且全年职工平均人数确有增长的,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及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改善情况合理确定。人均增资原则上按上年度实发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单列的工资总额占本单位全部实发工资总额的比重原则上不得超过3%。下属单位应严格控制职工总量的快速增长,因职工总量(不含新增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的快速增长导致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下滑的,则不予核定该部分增人增资; 

因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等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导致的增人增资,按该类人员上年度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合理确定。 

第十六条  ***对下属单位报送的工资总额预算方案审核完成后,以正式文件形式印发给下属单位贯彻执行。 

第四章  工资总额预算执行与调整 

第十七条  下属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经***核准的工资总额预算方案,逐级落实预算的执行责任,确保年度工资总额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十八条***应按照******有关要求,通过劳资月报系统定期报送反映工资总额预算执行情况的统计报表,并建立工资总额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同时做好对下级子企业工资总额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和控制。 

第十九条  工资总额预算方案一经批复,原则上不作调整。 如遇当年工资总额预算编制基础出现重大变化、经济效益预算目标和预算管理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确需调整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的单位,应于当年10月底前,向***报送调整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再行批复。 

如遇其他特殊原因确需调整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的,应向***提出专题报告,由***进行批复。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正式印发之日起执行。

【薪酬预算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薪酬的管理制度02-21

薪酬管理制度07-01

薪酬管理制度【荐】06-17

【热门】薪酬管理制度06-17

公司薪酬管理制度06-15

【推荐】薪酬管理制度06-18

业务薪酬管理制度02-17

薪酬发放管理制度03-01

工厂薪酬管理制度05-07

集团薪酬管理制度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