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生活小常识>《老年人的生活小常识

老年人的生活小常识

时间:2022-05-06 17:20:10 生活小常识 我要投稿

老年人的生活小常识

法国名医卡萨尼斯曾说过:“人与动脉同寿。”也就是说,当动脉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心、脑血管梗塞坏死之日,就是人寿终正寝之时。面对心、脑等身体各项功能的“集体衰退”,老年人该如何避免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带来的“麻烦”呢?那就特别关注一下威胁生命的几个“危险时刻”吧!

★清晨6~10点 清晨,人刚在梦乡中醒来,体内元气尚未完全恢复,血压、体温也较低,血流缓慢,此时体内水分缺乏,致使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再加上脉搏、心律减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一天中,发生急性心梗事件最多的时间也是6~10点。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心肌梗塞28%发生在此段时间。一整夜睡眠后,清晨站立,血压增高,耗氧增加1.7~3倍,心脏病及中风易发。

专家提醒 老人清晨起床后,应适当喝水,改善血液循环,早餐少吃油腻和过咸的食品。老年人在睡前和晨起后若能适当喝些开水、牛奶,对预防脑血栓形成十分有益。对于老年人,起床前要注意三个半分钟:醒了躺半分钟,坐在床上等半分钟,在床沿坐半分钟。 ★餐后1~2小时 饮食会造成血压、血糖波动,尤其是已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血压下降幅度可达2.7~4.0千帕,导致血流减缓、血管淤血,进而诱发血栓形成或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专家提醒 高血压患者在进餐时不能暴饮暴食,饭后也不要立即做活动量大的事情,以免突发不幸。

★洗澡时 在洗澡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颇多,这主要是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弱,体温调节和血管舒缩功能较差,在热水或冷水刺激下,血压发生波动所致。

专家提醒 老年人在洗热水浴时水温不能过高,42℃最好,时间也不能过长,以免发生虚脱。老人沐浴后还要注意保暖,以防冷空气刺激皮肤,血管收缩,引起血压上升。 ★性生活时 即使50岁以后,很多人仍然有性生活,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性生活过程中,由于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容易引发心血管病。情况严重的会导致猝死。

专家提醒 老年人性生活要避免激烈和时间太长。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就应中止,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上厕所时 下蹲排便时,由于腹压加大,可使血压升高,特别是在便秘时屏气用力排便,会促进全身肌肉、血管收缩,致使较多血液充盈颅内血管,易导致脑溢血发生;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诱发心肌梗塞及严重的心律失常,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专家提醒 老年人应积极防治便秘,当出现便秘时,可使用开塞露和其他通便药物,必要时可请医生帮忙。

老年人养生小常识2016-07-08 8:12 | #2楼

春季万物复苏,很多老年人开始到户外参加养生保健运动,不过春季天气变幻不定,老年人春季养生保健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注意防寒保暖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多变,如衣着单薄,保暖措施不利,极易受寒患病。特别是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有意地“春捂”尤其重要。老年人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2.要学会科学膳食

春天生机旺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亦随之增加,老年人如何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十分重要。春季,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以下4点:保证热量,同时适当减少食量;粗细搭配,不能偏细、偏食,可多食小米、玉米、红薯等;蛋白质宜“精”,脂肪宜少,可吃含高蛋白的食品,如豆类、鱼类、禽蛋、瘦肉等;要控制食盐摄入量。总之,老年人在饮食上宜选甘、温、清可口之品,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多食蔬菜、水果等。

3.注意起居

冬去春来,老年人的调节中枢和机体功能仍处怠缓状态,此时老年人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坚持每日通风换气;二要保持卧室干燥,被褥常洗勤晒;三要居室色彩协调,氛围祥和,可养置适量的花草;四是睡前温水泡脚,按摩双脚。另外,老年人春季困倦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必惧怕,只要调整好了,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不过,老年人还要切忌“恋卧”,睡眠过多会使新陈代谢减慢,气血运行不畅,不利浊气排出。

4.锻炼适度

春季,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健身强体的好季节,常到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讲:“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老年人在锻炼中,首先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春天天气变化无常,余寒未尽,老年人保暖尤为重要。同时,安全意识要强,措施要到位,避免发生意外。

春天,气温回升,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由于气候变化无常,都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老年人要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启东中专团委

2016-3-2

老年保健知识2016-07-08 9:19 | #3楼

一、老年心理健康保健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2、社会角色转变,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丧失;3、丧偶、孩子的不孝、与后代的代沟、退休所造成经济压力;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孤独感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特点

第一,热爱生活和工作;第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第三,情绪稳定、适应力强;第四,性格开朗、通情达理;第五,人际关系适应力强。

(三)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健康新标准”:机体健康“五快”+精神健康“三良” : 机体健康“五快”

1、食得快:反应食欲好,口腔牙齿健康,咀嚼吞咽功能良好,上消化道功能健全;

2、便得快:大便通畅,没有便秘,下消化道功能健全;

3、睡得快:心理状态平稳,神经系统稳定,无焦虑抑郁情绪,无睡眠障碍;

4、说得快:大脑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健全;

5、走得快:骨骼肌肉健康,中枢神经系统无障碍。

精神健康“三良”

1、良好的个性;2、良好的处事能力;3、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点: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

4、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有效率的生活。

(五)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1、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各种途径使老年人回归社会。

如上老年大学,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社团组织,为社区做各种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做顾问等,总之,让老年人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去,重新建立社会关系、人际交往,找回自身价值;也可开阔眼界,舒缓身心,促进躯体健康;工作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同时,全社会应更多的了解老年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应充分利用。

2、调节好情绪

人的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影响心理活动和全身的生理活动,良好的情绪可以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相反不良情绪可以引发疾病,对健康造成危害。

老年人应客观唯物的面对老化这一现实,调整心态,克服自身消极情绪;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疾病和衰老;利用自身优势,再创造自身的价值。

3、和-谐的家庭关系

一方面,老人应做好自我情绪的控制,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应给予老人适当的心理支持,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夫妻关系及代际关系。

二、膳食与保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变,不合理不科学饮食逐渐成为很多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众多因素的评估结果:生活方式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60%;遗传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15%;膳食营养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13%;医疗条件的影响因素仅占8%;其他因素占4%。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文明病”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全球每年死于此类疾病者占死亡总数的45%左右。所谓“文明病”是指 1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西方称之为“五病综合征”。

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饮食是其中关系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膳食习惯应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份,而每种营养成份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所以要合理搭配各种食物,达到营养全面均衡;

(2)谷物含营养素较全面,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3)注意谷物种类的均衡摄取;注意谷物的加工和烹饪方式,尽量不破坏谷物的营养成分;

(4)指南建议,每天应摄入谷物300-500克;

(5)食物多样性,营养全面

(6)合理搭配:粗细搭配、主辅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1)蔬菜水果不可相互替代:水果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如蔬菜,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果胶等物质;

(2)膳食纤维的良好保健作用:

1)膳食纤维是一类难以被人体消化的多糖,是维生素、半维生素、木质素和果胶的总称;

2)在肠道中吸附和稀释致癌物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预防消化道肿瘤;

3)膳食纤维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病;

4)膳食纤维可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

5)膳食纤维可吸收肠道水分,保持粪便容积和柔软度,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排便,避免老年人便秘;

6)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膳食成份,被人们称作第七种营养素。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蔬菜和薯类400~500克、水果100~200克。

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

(2)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是钙的主要食物来源,我国居民普遍缺钙,老年膳食中钙的摄入尤其不足。营养学会推荐老年膳食钙的供给量标准为800毫克/天,每100克鲜奶中含钙100毫克到120毫克,奶酪中含590毫克,每100克大豆中钙含量为200毫克到370毫克,豆腐为180毫克到240毫克;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进食奶类或奶制品100克,豆类、豆制品50克。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1)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蛋白质还有维持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运载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2)禽蛋瘦肉含有优质蛋白质,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3)鱼类的蛋白质含量为15%-20%,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海鱼可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禽和牛羊肉中含优质的动物蛋白,脂肪含量很少,适合老年人食用;

(5)猪肉,尤其是肥猪肉,脂肪含量达40%-60%,老年人尽量少吃为宜;

(6)肥肉和荤油中含有大量对健康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长期食用易产生肥胖、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应少吃肥肉,烹饪时多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2

(7)蛋黄含钙、磷、维生素A、B等,蛋类含一定量的卵磷脂和较多的胆固醇(约250mg/个),为避免胆固醇过量,老年人两天吃一个为宜;

(8)老年人每日摄入禽、畜肉类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为宜。

为帮助老人合理安排每日的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形式提出了中国居民各类食物的适宜消费量。宝塔分五层:谷类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为第二层,每天应分别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日应吃125-200克,其中鱼虾类50克,禽畜肉类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

现状:老年人饮食结构不科学,造成食物能量摄入过多,而体力活动相对较少,能量消耗减少而出现肥胖。2002年城市居民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已超过全天能量摄入的30%,促进营养相关性慢性疾病,如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发生。2002年全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

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正常值在18.5-23.9之间。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普遍存在食盐摄入过多的现象,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3.5克。调查资料表明,人的血压与食盐摄入量呈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6克。

7、饮酒应限量

过量饮酒可引起高血压,且与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克,女性不超过20克。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生吃的食品要清洗干净,餐具要保持清洁,就餐环境要符合卫生标准,烹调食品要达到有效安全的温度;

不可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严格执行说明书,短期冷藏易腐食品,注意冰箱食品储存符合卫生要求,避免冰箱污染。

三、运动与保健

生命在于运动,进入老年后,科学有效规律持久的健身运动可以有效调节身体各脏器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制,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某些疾病的康复,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手段。

(一)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意义

1、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1)可以有效增加机体脂肪消耗,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可以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有效减肥;

(3)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4)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加快心脏功能康复;

(5)可以增加脑血管病人患肢肌力,锻炼肢体的协调运动,加快肢体的康复;

(6)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使呼吸的频率加快,深度加强,长期坚持可以锻炼呼吸机,增加肺活量,增加有效通气量,最终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效果;

(7)可以加快胃肠蠕动的速度,增强食欲和食量,加快胃肠道血液流速,改善胃肠道功能;

(8)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9)增加肌肉和骨骼强度,加强韧带柔韧性,增强关节灵活性。

2、延缓衰老

衰老的一个重要学说是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中产生,老年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使其在体内大量的蓄积,最终导致细胞老化、死亡。有氧运动可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数量增加,有助于推迟肌肉、心脏和其他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和老化,延缓机体器官组织的衰老过程。

3、增强机体免疫力

运动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活性明显增强,使机体具有更强的抵御外界各种病原菌的感染的能力,

4、促进心理健康

运动健身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可使老年人心情愉快,眼界开阔;群体性运动,如扭秧歌、跳健身舞,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消除孤独感,减轻抑郁情绪,所以运动也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某些心理疾病的方法。

(二)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形式

1、遵循个体化原则,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老年人群,比如爆发力强、对抗性强的运动、极限运动都不适合。总体来说,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分为三大类:有氧运动、静力运动、柔韧运动。

2、有氧运动

(1)有氧运动是指能够增强人体内氧气的吸入、输送、利用的耐久性运动;

(2)有氧运动的特点是低强度、长时间、不间断而有节奏;

(3)适合老年人的有氧运动有散布、慢跑、体操、太极拳、太极剑、游泳、健身操、扭秧歌、钓鱼、门球、乒乓球等;

(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步行是最好的运动方式;

(5)老年人每周最好进行三到五次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

3、静力运动

(1)静力运动是避免肌肉萎缩的最主要运动方法,除增强肌肉力量外还可减少骨质流失;

(2)运动方式可以是哑铃、举重等简单器械练习,甚至是自制机械;

(3)建议老人每周两到三次静力运动,每次10-20分钟。

4、柔韧运动

(1)可以降低因年老引起的肌肉僵硬,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力;

(2)主要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瑜珈、舞剑等;建议老人每周进行3-5次柔韧运动,每次10分钟。

5、运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动静结合:老年人既需要消耗一定热量的运动,又需要安静内修,最终达成身心协调;

(2)掌握强度,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感到轻度疲劳,但无持久性心悸及气短胸闷,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改善;运动过度会出现头晕、恶心、胸部不适,疲劳、食欲下降、睡眠变差。

确定运动量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运动时心率,具体方法是1)计算极量心率(最大耐受心率)=220-年龄(次/分);2)运动靶心率(运动时最佳心率)=极量心率×60%-70%(次/分)。例如70岁老人最大耐受心率是220-70=150次/分,运动时最佳心率为150次/分×60%=90次/分。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简单运动开始,从小剂量低强度开始,不可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

(4)讲究锻炼的时间和环境:很多老年人喜欢晨练,从医学研究的成果证明,无论是身体的适应能力还是生物钟的调节规律,下午和傍晚是最适宜运动健身的,此时最不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环境选择上,室内室外均可,室外更好,要根据天气和自身身体状况而

定。

(5)掌握健身禁忌证:没有被药物有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尚未平稳控制的心功能衰竭、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糖病人、未被有效控制的哮喘病人、肝肾功能不全者、骨折未愈合者。

四、吸烟与保健

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90%的肺癌、7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25%的冠心病与吸烟有关。

(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分类

香烟点燃以后产生2720种化合物,其中的有害物质大概分为六大类,

1、醛类、氮化物、烯羟类: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3、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属毒性物质;

4、放射性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5、酚类化合物、甲醛:具有加速癌变作用;

6、一氧化碳:降低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

(二)吸烟的危害

1、致癌:焦油等致癌物质造成细胞内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吸烟者呼吸道任何部位甚至口腔和咽喉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吸烟还与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有关;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危险性接近于不吸烟者。

2、破坏气道防御机制:吸烟者容易患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3、成瘾:尼古丁诱导成瘾,产生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大量吸入可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氧耗甚至诱发心绞痛。

4、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一氧化碳竞争性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引起组织器官缺氧。

5、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血栓形成。

6、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功能,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消化性溃疡愈合。

7、影响骨质形成: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易发生骨折。

(三)戒烟

吸烟危及生命的概率是50%,戒烟等于自救,是法国国家戒烟委员会和烟草预防办公室在巴黎举行的第30届法国医学沙龙上对所有吸烟者发出的警示和呼吁。

1、戒烟的益处

戒烟5~15年,中风的危险性降到从不吸烟者水平;戒烟10年,患肺癌危险性比继续吸烟者降低50%;患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肾癌、胰腺癌的危险也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胃溃疡的危险也得到降低;戒烟15年,患冠心病的危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戒烟后死亡总体危险恢复到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因此,任何时间戒烟都不算迟,而且最好在出现严重健康损害前戒烟,因此应呼吁老年人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戒烟运动。

五、临终关怀

临终者需要关怀,一个生命在婴儿的啼哭中诞生,在亲人的哀痛和泪水中结束,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自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给予死亡不同的描绘,但生命的终结总与黑暗、恐怖分不开,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惧怕死亡,忌讳死亡,临终者恐惧、孤独、绝望、渺茫的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加之病痛的折磨,生命最后的旅程显得艰难而悲凉,所以临终者需要关怀。

(一)临终关怀发展史

临终关怀始于中世纪的欧洲,设立在修道院附近为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休息和获得给养的场所,重病者可以在这里得到教士和修女的照顾,死后也会得到妥善的善后料理,此时的

临终关怀仅限于宗教意义上的慈善举动;

1967年,英国修女兼医师桑德斯在修道院照顾一个濒临死亡的年轻人,在整个照顾过程中感受颇深,于是首创临终关怀医院,并在以后的几年里将这项服务传遍欧洲,传遍美国,20世纪90年代,临终关怀发展到亚洲;

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成立,至此,临终关怀成为我国医学领域一个新型的分支学科;

(二)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通过缓解性的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给濒临死亡的人生理生、情感上、精神上全面的照顾和抚慰,使他们平稳、舒适、安详,有尊严的走过生命最后的旅程。临终关怀是有组织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三)临终关怀的对象

临终关怀的对象通常是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病情无法逆转,生命只有几个月甚至更短的病人;

1995年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统计,临终关怀病人中癌症者占60%,心脏病相关病人占6%,艾滋病者占4%,肾脏病者占1%,老年痴呆者占2%,其他疾病占27%。

(四)临终关怀团队

临终关怀由一支专业跨学科团队实施,其中包括内科医生、专业护士、麻醉师、药剂师、营养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牧师、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和家属。

(五)临终关怀内容

1、满足病人的要求

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对其病情已经没有逆转的作用,医院的程序化、技术化给他们更多的感觉可能是冰冷和绝望,因为很多人清楚那些技术挽救不了生命。此时,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可以帮助他面对死亡,告诉他这段路程是每个生命必须的经历,他不是一个人,告诉他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痛的折磨,而身边的人会用各种办法让他免于痛苦。临终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面对丧失和离别,病人在情绪上呈现阶段性的变化,心灵的抚慰是最大的需求,而提供这样的需求,需要工作人员的同情心还有经验和技巧。此时,或许抚摸和倾听比药物更有效,很多医院用鲜花装点病房,用音乐和香粉将生命最后的乐章烘托得温暖芬香,而不是一片死寂,让病人感觉到生命,从始至终是个美好的过程。

2、给予丧亲者关怀

临终关怀不仅在于帮助病人舒适安宁的走到终点,还要关照处在特殊情绪中的家属,他们既有照顾病人的劳累,又有即将失去亲人的心理压力,病人安然辞世,身体心灵都得以解脱,而他们却会久久的留在悲痛的情绪里。帮助丧亲者最有效的帮助是和他们保持真诚的关系,倾听他们的诉说,由衷的宽慰,帮助他们走过悲伤的日子,克服消极的情绪,开始新的生活。

(六)临终关怀团队成员要求

参与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首先要有建立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爱心和善心,要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医德,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以足够的热情和耐心面对病人,分享他们的情绪,想其所想,痛其所痛,在病人生命最后一段旅程中既是帮助者,是陪伴者,

工作人员应该对死亡和生命有更高层次的认识,才有可能帮助病人和家属,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才会从内心真爱每一个生命,而不会无视病者的痛苦,对声明将是表现出冷漠、消极和放弃。

【老年人的生活小常识】相关文章:

老年人生活小常识05-06

老年人健康生活小常识05-06

老年人养生小常识04-17

老年人健康小常识07-21

老年人春季养生小常识04-17

老年人秋季养生小常识05-09

中老年人健康小常识05-06

生活小常识11-01

生活小常识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