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时间:2022-05-10 09:24:33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一、情况分析

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我六年级有学生49人,在知识的接受上,学生呈现两极严重分化的现象。差生的比例很大,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只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但学习较死板,欠缺灵活度。无论学习什么,只是等老师教授,头脑中的知识很匮乏,无法达到数学新教材的要求。学生的基础虽然不好,不过学生的思想还是很好的,思想决定行动,只要老师在复习阶段——即知识的重新学习过程方法得道,学生在年龄阶段适合的情况下,还是能理解把握小学数学知识的双基与基本技能的。

二、复习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部分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和“综合应用”4个领域。

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的过程。它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复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整理、练习来提高。为了更好的搞好总复习工作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掌握上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掌握一些学习的能力。

(二)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⑴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⑵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⑶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⑷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⑸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⑺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⑻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⑼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⑽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⑾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⑿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⒀认识年、月、日,了解它

们之间的关系。 ⒁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⒂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数的运算。 ⑴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⑵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⑶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⑷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⑸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⑹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⑺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⑻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⑼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代数初步 :⑴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⑵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⑶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⑷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和化简比。⑸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⑹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⑺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⑼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⑴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⑵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⑷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⑸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⑺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图形与测量。 ⑴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⑶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⑷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⑸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⑺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 60°、90°角。⑻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⑼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⑽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升 、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 、1立方厘米 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⑿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⒀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3、图形与变换。 ⑴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⑵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⑶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⑷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⑸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⑹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图形与位置。 ⑴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⑵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⑶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⑷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⑸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⑹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⑺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⑻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⑼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⑽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⑾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⑿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⒀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⒁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⒂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⒃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可能性

1、统计。⑴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⑵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⑶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⑷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⑸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⑹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⑺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⑻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2、可能性。⑴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⑵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⑷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⑸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⑹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⑺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综合应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如列表、画图、猜想与尝试、从特例中开始寻找规律等)。5、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

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从4月18日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共计45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与代数(18课时)

1、数的认识(包括数的整理)(5课时) 2、数的运算(6课时)

3、代数初步(5课时) 4、机动(2课时)

二、空间与图形(16课时)

1、图形的认识(5课时) 2、图形与测量(4课时)

3、图形与变换(3课时) 4、图形与位置(2课时)

5、机动(2课时)

三、统计与概率(8课时)

1、统计(3课时) 2、可能性(3课时) 3、机动(2课时)

四、综合应用(3课时)

(四)、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提高差生的转化工作,这是提高本班的学业成绩的关键点。

5、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对差生的转化,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学生互助、家长督促等。统合采用多种有利的因素,以期得到教学的最好效果。

6、发挥作用。只有把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教师也在愉快中教,教学效果也是明显的了。

7、注意与他校教师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2015年6月

2015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班复习计划2016-09-08 10:41 | #2楼

指导思想:

2012—2015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也即将进入复习阶段,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调动全体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突出优等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知识,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总复习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总复习中的注意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2、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复习。

3、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

4、充分利用好学校印发的各种资料。

5、力求做到将后进生的成绩提高一个档次。

6、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做错题集。

7、每次考试过后写反思录。

三、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1)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面,重地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2)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4)其它的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在平时的训练中特别要注意提醒一两个粗心大意的学生,考试的时候就是把计算题弄错,导致十分严重。并且想问题不联系已有知识,做完也不认真检查校对。树立他们的正确做题方法和思维,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计算能力。

6、充分利用好学校印发的定时检测卷子,做到每一次测验都把试卷分析写好写规范,把学生的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状况记在心里,有利于针对性的补充。

7、充分利用好课余补习时间,将各学生的疑难问题集中在课余辅导解决,另外多开导平时不喜欢询问的学生,要养成有问题询问的好习惯,这样教师才能更进一步针对性的展开训练。

复习中要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分析和在练习中要重点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对后进生和优生要区别对待,后进生要以基本题型为主,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增加他们的负担。优生要在掌握好基本题型的基础上对综合试题的掌握等措施。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四、总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整理与复习

1、数和代数(4月8日—4月26日)

数的认识 ——3课时

数的运算 ——4课时

式与方程——4课时

常见的量——3课时

比和比例——3课时

数学思考——4课时

2、空间与图形(4月29日—5月10日)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5课时

图形的变换——3课时

图形与位置——3课时

3、统计与可能性(5月13日—5月17日)

4、综合应用(5月20日—5月22日)

第二阶段——分类复习

1、填空、判断、选择(5月23日-----5月24日)

2、操作题(5月27日-----5月28日)

3、计算(5月29日---5月30日)

(1)口算

(2)解方程和解比例

(3)混合运算

(4)列式计算

4、应用题(5月31日-----6月5日)

(1)复合应用题

(2)列方程解应用题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4)用比例解应用题

(5)几何知识应用题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测试(6月6日至期末考试) 第一次模拟测试(6月6日)

第二次模拟测试(6月13日)

第三次模拟测试(6月20日)

第四次模拟测试(6月27日)

2015-3-15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2016-09-08 23:37 | #3楼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小学毕业阶段的复习整理工作。而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的组织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四、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从4月10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1

“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3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1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5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4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2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9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3 2

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3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5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3课时)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3

2015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复习计划2016-09-08 21:51 | #4楼

一、指导思想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为服务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掌握上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掌握一些学习的能力。

(二)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⑴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⑵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⑶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⑷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⑸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⑺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⑻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⑼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⑽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⑾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⑿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⒀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⒁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⒂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数的运算。 ⑴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⑵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⑶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⑷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⑸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⑹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⑺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⑻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⑼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代数初步 :⑴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⑵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⑶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⑷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和化简比。⑸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⑹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⑺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⑼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⑴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⑵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⑷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⑸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⑺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图形与测量。 ⑴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⑶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⑷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⑸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⑺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 60°、90°角。⑻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⑼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⑽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升 、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 、1立方厘米 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⑿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⒀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3、图形与变换。 ⑴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⑵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⑶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⑷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⑸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⑹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图形与位置。 ⑴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⑵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⑶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⑷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⑸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⑹知道周角、平

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⑺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⑻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⑼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⑽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⑾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⑿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⒀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⒁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⒂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⒃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可能性

1、统计。⑴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⑵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⑶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⑷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⑸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⑹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⑺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⑻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2、可能性。⑴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⑵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⑷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⑸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⑹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⑺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综合应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4、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如列表、画图、猜想与尝试、从特例中开始寻找规律等)。5、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从5月11日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日期 内容

5月11日至5月22日 数与代数

5月25日至6月5日 空间与图形

6月8日至6月12日 统计与概率

6月15日至6月19日 综合应用

6月22日至考试 综合复习

(四)、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提高差生的转化工作,这是提高本班的学业成绩的关键点。

5、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对差生的转化,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学生互助、家长督促等。统合采用多种有利的因素,以期得到教学的最好效果。

6、发挥作用。只有把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教师也在愉快中教,教学效果也是明显的了。

7、注意与他校教师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2015年5月

【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复习计划03-04

数学的复习计划02-03

数学复习计划04-25

六年级数学的复习计划03-02

六年级数学的复习计划02-03

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07-09

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10-27

【精】数学复习计划04-06

【荐】数学复习计划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