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案

时间:2022-05-10 12:12:46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案

郭沫若

崔炉中学 王晓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③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能力目标:①体会语言的语气和情感

②根据语句内容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

2.教学难点:各种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有“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豪迈;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怨;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孤独

不知道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激励我们的话,在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身后,有一段令人回味和反思的历史

本文作者郭沫若面对正在陷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他以《雷电颂》的形式无比猛烈地迸发出来。

二、作者、屈原、剧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2、屈原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3、剧情简介

全剧分为:“橘颂” “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4、写作背景简介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三、重点品读,释放真情

优秀视频朗诵和老师示范朗诵。

设计理由: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主要运用朗读法和情境教学法。

问题设计:你听见了什么?

点拨:我听见了风在怒吼、雷在轰鸣、电在劈闪、诗人在呼喊、火热的心在跳动的声音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学生朗读,老师在旁点拨朗读技巧。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问题设计:你读出了什么?

点拨:我读出了赞美、诅咒、悲愤、激动、难过的语气和心情。。。。。。

设计理由:听然后读,学生将充分体会语气和情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难点感悟 分析形象

1、化身屈原,感悟形象

设计理由: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设计: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概括象征义

3、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设计理由: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明确知识点。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

这篇激-情洋溢气势磅礴的人物独白之所以会读的那么琅琅上口,感染人,也在于句式的变化,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段,看看其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幻灯片展示:“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六、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以下这些具体事物分别可以象征什么?(蜡烛、石灰、松菊、翠竹、风帆、绿色、火炬)

2、搜集资料:端午节在我们本地有哪些民风民俗和有关屈原爱国的故事。(张贴在

班级橱窗)

七、课堂小结

有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这篇散文诗,以奇特的想像、宏伟的气魄、火一般炽热的语言和雷霆万钧的气势,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切追求。

八、布置作业

建设幸福中国征文正在进行,请调动你的激-情,用象征的手法,创作一首献给祖国的诗。

九、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歌颂光明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东海、长江、洞庭湖――象征人民群众

诅咒黑暗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表现手法:象征――言此意彼

修辞手法:夸张——激发想象;呼告、拟人——表达感情;排比、反复——形式美,琅琅上寇,铿锵有力;比喻——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雷电颂》教学设计2016-09-10 10:10 | #2楼

《雷电颂》教学设计

温州市实验中学魏金德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每个故事都是从引子开始,今天让我们先跟随汨罗江把时光倒流到两千年前。

教师配乐吟读《汨罗江——千年前的那夜》。

(二)屈原信息交流会:

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的信息交流会,请大家谈谈你所知道的屈原。

教师强调三点信息:

信息一:关于屈原作品;

信息二:关于屈原生平;

信息三:关于历史剧《屈原》的剧情

(三)情境演读:

(交代课文体裁、舞台说明、独白等戏剧术语。)

情境还原:

时间: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来临时。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立即执行南后郑袖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

地点:在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阴森可怖,气氛令人窒息的。 自然环境: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2、 假如你是屈原,面对奸佞的诬陷迫-害,在这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的午夜,将会怎样倾吐衷肠?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片断,大胆地朗读。

3、学生自由演读

4、个别片断示范演读并指导:

片段一:风(示范读——指导——全体读)

指导:学生示范读(没人读时可用录音示范);

为何一再说“这是你应该咆哮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急需风

的咆哮来唤醒,所以第一句就应读出急切的口吻和渴盼的心情。)

全班试读第一句,注意加了“你”字,如同对着风呼叫——呼告;

三个咆哮应该递进——反复。

全体同学齐读。(还有哪些段也能体现这种急切召唤的心情?) 片段二:电(示范读——指导——全体读)

指导:修辞:比喻、反复,“劈开”应读出急切而果断的决心。

过渡:主人公除了召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量,表达景仰、向往之情,还写了别的什么内容?(怒斥神像。)能否也选一些片段来读一读? 片段三:东皇太一(示范读——指导——男生读)

指导:哪个句子的怒斥语气特别强烈?——反问句

“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怎么理解?(天神原本应该是光明的使

者,而今这些神像却只是写土偶木梗,不能给世界带来光明希望,使一切都沉睡着,死了一般,真是无德无能!

请全体男生示范读。

片段四:湘君、湘夫人(示范读——指导——女生读)

指导:对湘君、湘夫人的不满在哪里?(只晓得哭,“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味的哭是懦弱的表现,并不能改变任何状况。)

请全体女生示范读。

其他:东君(没心肝、没灵魂,完全是一片假——没心没肺,假仁假义)

河伯(虽是最初的安慰者,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婵娟被拉进龙门,

连自身也难保)

小结:怒斥神像,主要是怒斥其无德无能、软弱昏庸。他们不可能改变黑暗,只会制造黑暗。所以主人公要强烈召唤风雷电,只有他们才是改变黑暗的伟大力量。

全班齐读最后一句。

(过渡到上文片段朗读:如此神像,怎能寄希望于他们呢?那么改变黑暗的力量源于哪里呢?风雷电。从哪些语段中可以读出这一点呢?)

4、无论是对风雷电的召唤,还是对土偶神像的斥责,感情-色彩不同,感情基调确是一致的。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达成这一效果的?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1) 用大量修辞,增强语势,表达爱憎分明的感情;

(2) 用短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急促的语气。

(四)情境体验:

这种澎湃的激-情为剧本演出赢得了空前的成功。尤其是《雷电颂》一幕,1942年春,在重庆上演时,就像真的电闪雷鸣,一下子使整个山城轰动震惊。一时间,各家媒体记者纷至沓来,郭沫若为此专门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会上有一个记者提了这么一个问题:郭沫若先生,我知道《雷电颂》在重庆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可我也听说该剧极有可能在近期内遭遇禁演,请问这是真的吗?如果属实,您认为会是什么原因呢?”

请问,如果你是郭沫若,你认为被禁演的原因会是什么?

1、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表看法

2、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加以点拨指导:

(1)背景链接:

资料一: 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当局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悍然发动了“皖南事变”,大肆屠杀新四军,走上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卖国路线。

资料二: 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郭沫若

小结:屈原的遭遇自然令人联想到“皖南事变”中的新四军冤魂。《雷电颂》不仅是屈原的独白,也是郭沫若的自我倾诉,更是全国爱国志士的心声。

(2)象征手法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其他象征意义用连线法落实)

3、主题小结: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

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同时有力抨击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投降政策,鼓舞了全民抗战的斗志和民族解放的意识。

(五)拓展体验

假如郑袖、楚怀王之流听到屈原的这番独白,会有什么反应?

请设计他们与屈原的对白。

7、雷电颂 教学设计 教案2016-09-10 22:41 | #3楼

1.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理解分析瑰丽多姿、激-情澎湃的语言。 2.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体会象征含义,学习修辞手法,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义。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板书文题、作者)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nì) 波澜(lán) 发泄(xiè) 睥睨(pì

) 稽(qǐ)首 鞺鞺鞳鞈(tāng tà) 污秽(huì

ng)射 罪孽(niè) 脚镣(liào) 迸(bè

o xiào) 眩(xuàn)目 伫(zhù)立 咆哮(pá

è)待 木梗(gěng) 驰骋(chí chěng) 虐(nü

ng) 徘徊(pái huái) 郢(yǐng) 雷霆(tí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踌躇:犹豫。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驰骋:(骑马)奔驰。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雷霆:雷暴;霹雳。比喻威力或怒气。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2.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3.背景链接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

原》,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白,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4.文体链接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本文属于话剧,以对话为主;根据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本文属于历史剧;根据剧情和结构的不同,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本文属于多幕剧。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

1.雷电颂其实是作者在颂谁?

【交流点拨】屈原

2.文章全部是屈原的内心独白,他赞美了什么,指斥了什么?

【交流点拨】第一层(1-8):歌颂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9-13):怒斥神祇,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二)瑰丽奇特-----品味想象美

1.文中写到了哪些景象?

【交流点拨】写到了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等景象。

2.结合写作背景,想想这里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

【交流点拨】象征手法

3.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赋予这些形象哪些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祈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

(三)激-情澎湃----品味情感美

1.《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交流点拨】拟人兼呼告——爱憎表达最直接有力

排比和反复——句式整齐,感情表达更强烈

多用短句——语气急促,情感激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形象高大----品味人物美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五)灵活多变---品味修辞句式美

1.说说这些独白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应如何朗读。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交流点拨】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

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交流点拨】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交流点拨】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课堂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课后习题

1、背诵1-6节

2、拓展阅读历史剧《屈原》,全貌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写出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板书

《雷电颂》教案2016-09-10 12:14 | #4楼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对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学们作介绍。

( 二 ) 老师需向学生介绍清楚本剧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意图,以便把握本文主题。

( 三 )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别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领会。

( 四 ) 学习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学习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习他心系国家至死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 五 ) 能够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 六 ) 本文的核心是“雷电颂”部分。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心独白塑造的。

( 七 ) 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指点迷津】

( 一 ) 必知点:

1 .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 ( 1892—1978 ) ,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介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 . 屈原简介:

屈原 ( 约前340—约前278 )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3 . 本文写作的背景及写作意图:

背景见预习提示。

写作意图:古为今用,借古讽今。用作者的话说当时是“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作者“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 二 ) 重点:

4 . 作者笔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

屈原:剧中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婵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郑詹尹: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他是朝中奸佞的帮凶。

5 . 本文的情节结构和矛盾冲突:

课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2部分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3部分是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6 . 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的结构和特点 ( 《雷电颂》 )

( 1 ) 结构层次

《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两层:

第1层:从“风 ! 你咆哮吧 !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 ”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 2 ) 艺术特色

①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耀夺目。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整个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7 . 一些物象的象征义及蕴含义

( 1 )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 2 )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 3 )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身子自由时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 4 )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 5 ) 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指河伯神像,其二指在《九歌》中抢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 三 ) 运用点:

8 .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 写一篇读后感,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体会。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 阅读全文,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提示:诡谪 咆哮 潸然 痉摩 稽首 踉跄 睥睨。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尚飨 ( 注音、释义自己动手查工具书 ) 2 .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出划分的依据。

提示: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端,写勒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是发展,也是本文的核心。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三部分:是高-潮,写婵娟之死。表现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3 . 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东皇太乙庙之正殿……名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设置这一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

提示:室内空寂昏暗,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 . 郑袖、勒尚设下毒计要毒死屈原,执行者就是郑袖之父郑詹尹,他千方百计劝屈原饮下那杯酒,屈原没喝,最后他说:“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 ”这表现了这个刽子手什么样的心理 ?

提示:急于毒死屈原,故意使用激将法来“激”屈原喝下毒酒。

4 .学本文,要有感情地准确朗读《雷电颂》部分,准确地体会屈原的情感。所以,首先要注意朗读中的节拍停顿。下面两段对白,节拍停顿正确的项是:

( 1 ) A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B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C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D . 啊,我/思念那/洞庭胡,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

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提示:D

( 2 ) A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B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C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D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提示:C

5 . 屈原的内心独白 ( 《雷电颂》 ) 是本文的核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对这一部分进行层次划分,并作分析。

提示:《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可划分为二个层次。

第1层:从“风 ! 你咆哮吧 !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的黑暗、阴惨的宇宙前,他不能不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于是,他热切地呼唤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眩目的“光明”。他把“电”这一宇宙间的长剑化做自己“心中的长剑”。在呼喊声中,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的力量。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 ”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 ! 烧毁 ! 烧毁 ! ”是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是象征暴戾、奸诈、怯懦的怪力乱神。这样,屈原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总之,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6 . 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 ( 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 。独白中的风雷电象征什么 ?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什么 ?

提示: ( 略 )

7 . 简要分析《雷电颂》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提示: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 !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 ”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期望风、雷、电;而“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词语,无比愤怒地对恶神进行斥责。这样,就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8 . 《雷电颂》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提示: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急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9 . 婵娟在这场戏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 她的出现,对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

提示: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形象。她爱戴、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师长”;她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她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甘愿为搭救屈原而献出生命,这一切都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通过婵绢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10 . 综观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屈原这一伟大形象,联系当今,谈一谈自己如何从行动上向屈原学习。 提示: ( 略 ) 。

【妙文赏析】

猫不吃鼠的启示

一提到猫,人们立即会想起捕鼠能手,老鼠的天敌。可我家却有一只不吃鼠的猫。

为什么呢? 原来,奶奶每天都喂它十几遍,它吃饱喝足之后,便呼呼大睡。久而久之,变得又馋又懒,竟忘记了自己的天职——捕鼠。现在,即使老鼠就在眼前,它也不会抓了。

猫尚且如此,人何尝不是这样 ? 现在,很多老师都把我们当成了“猫”,把那些现成的书本知识,给我们喂了又喂,灌了又灌。猫总是要饱的,怎能吃了又吃 ? 可有的老师就不管我们这些“猫”的消化能力。白天满堂灌,晚上题海战。好不容易熬到了星期六,想消化一下,老师又怕“饿”着:“《××习题集》《××千题解》都不错,星期天玩够了的时候好好做吧。”玩够 ? 唉 ! 真是天大的笑话。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可我们一些老师做起来时却又把它忘了。猫总是饿了才去觅食。同样,学生有时间,才能消化已有的知识,猎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如果猫不喂那么饱,它一定自己去找食物。这样,既省了喂,又锻炼了捕鼠的本领,也不至于变得又馋又懒,忘记了自己的天职。学生也是如此。如果老师不“喂”给那么多东西,使学生能够吃得消,接受得了,那么学生就有时间和精力潜心于课外,去猎取更多更精美的“食品”。无形中,就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智力,发展了能力。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 ?

如此看来,师“喂”徒也应讲求点方式方法了。

赏析:

类比论证是这样一种方法:通过两个特征或属性基本相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已知事物的结果,来证明另一个事物也会有相同的结果。

《猫不吃鼠的启示》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

文章不长,论题也不新,但却具有吸引力,使读者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就在于作者找到了一个好的论证方

法,并能在具体的论述中,将事例和分析逐步展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类比推理的方法,其优越性在于其论证时是从较形象的已知事物出发,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

【思维体操】

这一年,纪晓岚随乾隆南巡。一天傍晚,两人微服出游。他们在江边散步时,只见那儿停着一艘小船,一个老头儿正蹲在船头,手持鱼杆在钓鱼。但见浮标晃动,老头儿手腕一甩,钓上金色鲤鱼一条,活蹦乱跳,老头将大腿一拍,朗声大笑。

此情此景,使君臣诗兴大发。乾隆当场要纪晓岚口占七绝一首:限在四句二十八字中,必须嵌入十个“一”字。

晓岚望着江水渔舟,来回踱了几步,悠然吟道:_________________乾隆听了,连声赞叹:“好诗 ! 好诗 ! ” 同学们,你们尝试一下,就这幅图画展开联想,写几句诗。

提示:纪晓岚吟的七绝为:“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全诗清新自然,生动传神,一幅《秋江独钓图》历历在目。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 . 本单元《雷雨》、《屈原》、《窦娥冤》三篇戏剧在高中教材中十分重要,也很有代表性。要求大家要对课文作者、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矛盾冲突、戏剧常识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 . 从戏剧语言和舞台说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是学习本单元戏剧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认真领会。

3 . 因为戏剧的矛盾冲突复杂、集中、尖锐,所以,戏剧语言常结构复杂,蕴含信息量大,感情充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力求把握人物的神态、语气、心理,从而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反复诵读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常考内容举例及方法总结(1989年全国高考广东题)

下面一句话综合运用哪几种修辞方法 ? 选出正确的一项。

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中,总司令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啊,他对敌人总是针锋相对,革命意志像钢铁一样地坚强;而对自己的同志又总是宽宏大量,情感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A . 排比 比喻 借代 B . 对比 比喻

C . 对比 排比 比喻 D . 对比 对偶 比喻

解答方法:“惊涛骇浪” ( 比喻中的借喻 ) ,“对敌人”“对自己的同志” ( 对比 ) ,“情感像……温暖” ( 比喻 ) ,因此,答案为B。

【例2】对下列古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天上来”极夸张黄河来势之猛来势之高。

B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借代为秋天:“南冠”借代为囚徒。

C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几人回”是个设问。

D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落九天”是比喻与夸张融合在一起使用。

解答方法:答案应选C,C是反问,不是设问。

【动手动脑】

阅读下面屈原的一段独白,完成1—4题。

啊,电 !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a ! 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 b,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 c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 把你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

①在“你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这个句子中,应该重读的音节是 ( )

A . 你 B . 这 C . 最 D . 剑

②对红色的两个“你”的指代对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 . 都指自然现象。

B . 前一个指邪-恶势力,后一个指自然现象。

C . 前一个指自然现象,后一个指邪-恶势力。

D . 都指邪-恶势力。

③对划曲线的三处短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b指闪电,c指信念

B . a指信念,b指佩剑,c指闪电

C . a指闪电,b指佩剑,c指信念

D . a b指闪电,c指佩剑

④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诵读语气正确的一句是 ( )

A . 渐弱 渐弱 B . 渐强 渐弱 C . 渐强 渐强 D . 渐弱 渐强

答案提示:1D 2 D 3C 4C

【创新园地】

1 . 甲、乙两人对着吹牛。

甲:“我是一个巨人,两脚踏在地上,头能顶到天上 ! ”

乙:“那算什么巨人 ? 我一张嘴,上唇能顶着天,下唇能贴着地 ! ”

甲:“那你脸呢 ? ”

乙:“我不要脸了 ! ”

根据这则笑话,打一唐诗名句。

2 . 妈妈让儿子填籍贯。

儿子:“妈妈,籍贯这栏怎么填 ? ” 妈妈:“就填你出生的地方。” 儿子:“噢,我明白了,籍贯——妇产医院。” 根据这则笑话,打一报纸名称。 请同学们将你的答案反馈给我们 答案提示:1 . 谜底为:人面不知何处去。2 . 谜底为《体育报》

【雷电颂教案】相关文章:

《雷电》教案03-09

《防雷电》教案03-22

《秋颂》教案02-26

防雷电安全教案02-18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03-13

危险的雷电教案03-09

《黄河颂》教案02-12

《欢乐颂》教案01-11

祖国颂教案02-21

《黄河颂》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