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时间:2022-05-10 16:44:36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学校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 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班主任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学校领导,校领导2小时内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学校要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学校由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

(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

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5、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一)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组 长:贾智捷

副组长:赵 诚 霍丽萍 郝瑞娥 王敏慧

组 员:安全组 各班主任 总务处

工作任务:

(1) 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 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 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报告顺序:班主任(10分钟内)→校领导(30分钟内)组织排查→疫情报告人(1小时内)→区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3、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016-09-12 10:23 | #2楼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有关条款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如下:

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城镇于6小时候内,农村于12小时内先电话向县疾控中心报告疫情,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3、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农村于24小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4、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立即用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

5、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在24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6、病人出院(痊愈)死亡时要作转归报告,疑似病人确诊或排除后要作证报告。

7、疫情报告要及时、准确、全面,不得瞒报、谎报、漏报和迟报。

8、传染病人一旦确诊,应按规定预防消毒,隔离治疗措施。

9、传染病应按门诊、病房、化验室分类登记。

10、疫情责任报告人和责任单位不报、漏报、迟报疫情的,责令限期改正,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可给予行政处分。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整洁,诊疗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接手术前要刷手,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工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体温表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三、各种医疗用具,病员被褥使用后应更换或消毒后使用,便盆用后应清洗消毒。 吐泻物处理制度

一、肠道门诊应设置病人吐泻物容器,吐泻物容器应放有一定数量的漂白粉等消毒溶剂,不定期进行更换消毒处理,经消毒后方可倒出。

二、对肠道门诊病人进行登记,特别对病人吐泻物的颜色、数量等进行详细登记。

三、应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处理好肠道病人的吐泻物,并定期随房病人,减少对水源等污染。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1、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

2、及时开诊,腹泻病人专用登记簿登记报告及时、准确、完整,登记数与医院挂号数的符合率>90%。

3、按旬向疾控机构报送腹泻病人登记检查旬报表,检查率大于腹泻病人登记数的10%,大于年终总人口数的1‰。

4、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治疗病人。

5、病人吐泻物处理记录完整,符合消毒处理规范要求。

霍乱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杜飞

副组长:李凯朱儒业

成员:王法迎、靖广念王共侠董良菊李金艳卓伟杨续聘

霍乱抢救治疗小组

组长:杜飞

副组长:李凯

成员:王法迎靖广念王共侠黄吕萍

霍乱疫点区处理

组长:杜飞

副组长:朱儒业

成员:卓伟杨续聘刘建白启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2016-09-12 13:33 | #3楼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1.门诊医生为责任疫情投告人,一旦发现传染病应在规定时限内将报告卡填好,做好登记,送至预防保健科。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于2小时内报出;乙类传染病于12小时内报出;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部门报告疫情。

3.报告卡填写规定:写清患者的家庭住址等项目。做好疫情登记,病区、门诊应建立登记本。

4.传染病报告制度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对不报、漏报和迟报传染病疫情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扣除目标分。屡教不改者,要给予行政处分。后果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天宝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4、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中心领导小组。

5、中心领导小组组织中心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疾

控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中心主任,必要时通报全中心。

6、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7、中心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天宝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

1、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要求:

(1)内容填写完整,不得漏项: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现地址应填写到最小单位,城市应填写到区(县)、街道、门牌、幢、室,农村应填写到乡、自然村。对于单位内宿舍应在单位前写明××区××路;户口地:卡片除填写现住址外,还应填写户口地,以确定该病人是否为外地人口,否则为不完整卡片。

(2)填报订正卡或初报卡均要做出标记。

(3)填写各项目要准确,病人住址要详细具体,字迹工整易辨认。

(4)按规定时间报告,初诊日期为医院对病人做出明确诊断的日期,应与报告日期在同一天,否则为不及时。

2、社区负责网络报告的传染病卡片质量,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依据、病名、医生填卡日期、地址,地址应选择到街道(乡镇),否则为不合格卡片。卡片生产日期即为网络直报日期。实行网络报告的医疗机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保存期3年。责任报告单位应设立《专用疫情登记簿》。在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登记,《专用疫情登记簿》保存3年。

3、中心建立核对和每月自查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相关文章: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11-29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8篇)12-01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8篇11-30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通用8篇12-02

传染病管理制度02-11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02-18

传染病管理制度13篇04-16

传染病管理制度6篇04-16

传染病管理制度(14篇)04-07

传染病管理制度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