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展望>《气象个人工作展望

气象个人工作展望

时间:2022-05-18 16:59:20 展望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气象个人工作展望

一、指导思想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需求牵引以用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气象业务服务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扎实推进我省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培育适应业务服务紧迫需求的技术成果,提升省级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二、年度目标

以服务型业务建设需求为牵引,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增强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为目标,以解决气象业务服务中的关键科技问题为重点,以强化科研成果向业务能力的有效转化为目的,推动气象现代化深入发展,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天气

1.数值预报解释应用系统

研究内容:基于国家局下发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业务产品,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技术对乡镇考核站点的降水、2米最高\低温度、10米风场气象要素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方法研究,并对预报产品和中央台指导预报进行对比检验,评价解释应用效果。推动研究成果的业务转化,完善区域数值预报解释应用业务系统,提高数值预报应用技术水平。

(二)气候

2. 初终霜冻日期预测模型研究

研究内容:构建霜冻日期历史资料序列,分析霜冻出现和结束前期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特征、海温场特征、ENSO事件等的变化特征,寻找关键区和强信号,建立内蒙古初、终霜冻日期预报因子指标,研制霜冻日期预测模型。

3. 气候、气候变化及气候资源应用能力建设

研究内容:

(1)建立气候变化业务系统平台,包括:

气候变化业务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料数据的及时更新、查询。收集整理长序列的国家级气象站器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自建站以来的观测资料,对资料进行标准化订正;根据全球及区域气候模式预估结果,建立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收集气候变化敏感领域的统计资料,包括:农业、水资源、能源消费和城市运行(水、电、气)等。

气候变化监测分析子系统,实现与气候变化监测业务相关的资料查询、检索。该子系统包括多种统计资料的集成应用、业务数据、图形和产品库(包括数据、图表等产品)的制作生成、归档存储和查询等功能。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子系统,包含本地化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模型(农业、水资源等)。 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服务子系统:定期收集包括IPCC,国家级、各省市级、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和主要媒体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并建立相关决策咨询服务产品的查询和显示系统。

建立气候变化业务产品(含数据、文字和图表等)的信息查询、检索和显示系统。

(2)依据本地化的影响评估模型,加强气候对农业、 水资源、 交通、 能源等行业定量化评价指标的研发,开展气候变化对敏感领域(农业、水资源等)的影响评估业务,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成因诊断研究,编写气候变化专题影响评估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1-2篇。

(3)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技术, 加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业务化应用, 研究定量、 动态的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构建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普查数据库, 确定致灾临界气象条件, 建立灾损评估模型。 逐步开展干旱、 高温、 低温、 冰雹、 台风等其他灾种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并业务化应用。

(三)应用气象

4. 草地动力模型在典型草原的本地化检验与应用

研究内容:依据气候学、草地生态学和土壤学的基本理论,依托自动气象站和长期野外牧草观测试验站,以及野外调查和定点监测试验,基于国际著名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实现模型在典型草原的本地化过程与适用性检验。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区,以能直观反映草原群落特征的地上生物量入手,以气候变化为外界强迫指标,定量化模拟50年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并利用GIS的空间插值功能,模拟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情况。本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草原区牧草观测站点稀少、牧草观测数据连续性差、时间序列短以及无牧草观测资料的插补失真以及遥感资料反演精度不足等诸多问题。研究成果为空间尺度上科学定量化估算草原植被生产力提供新途径,对下一步模型在不同类型草原产草量的监测评估和预测预报的开展及盟市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退化草场的修复和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5.完善中小河流防汛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精细化预报系统建设

研究内容: 整合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系统,开展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技术研发, 升级完善中小河流防汛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精细化预报支撑系统建设, 继续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建设。

6.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多通道微波辐射计研究云中水汽和液态水分布特征,并与GPS/MET、常规观测资料、机载液水含量仪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性质降水下水汽和液态水变化规律,验证微物理模式产品,同时利用反演产品进行各种不稳定指数计算,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监测、指挥以及强对流天气预警提供指示作用和预报潜力。

7.春夏季降水雨滴谱特征及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对比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Parsivel 激光雨滴谱仪对春夏季降水过程的微物理参量包括雨滴数密度、雨强、含水量、平均直径、众数直径、平均体积直径、优势直径等参数以及平均雨滴谱和速度谱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多普勒雷达的观测资料,建立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雨强的相关关系,并将Parsivel 激光降水粒子谱仪观测计算的回波强度与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作比较分析。

8. 建立市、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

开展大城市气象服务试点, 推进城市综合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实施农业气象服务重点示范区建设, 建立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完善气象信息员互动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省、市、县三级发布系统建设,建立完善多灾种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9. 道路结冰监测预报预警研究

研究内容:以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研究(或引进)道路结冰自动监测技术,建立道路结冰自动气象监测站网;研究该区间路段上的道路结冰成因的天气学原理,从而建立道路结冰预报的天气学模型和预报技术方法;研究该区间道路结冰消融的气象条件及其影响机理,建立道路结冰消融临界气象指标;分别使用统计分析和理论模型两种方法,对路面温度和结冰情况进行研究,建立该区间路段上的路面温度预报模型,基于以上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建设道路结冰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10. 建立旅游和交通气象服务系统

开展旅游和交通气象服务, 在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区开展成果推广应用, 启动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开展交通气象服务示范区建设, 建立市级交通气象服务系统。

11. 牧草观测自动化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从草地生态系统观测中选取具有特色的观测项目—牧草观测为研究内容,选择一种典型草原区天然牧草品种为自动观测研究对象,以发育期、生长高度、及自动观测研究实验区牧草覆盖度为主要观测要素,研究牧草自动化观测技术。本研究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的研究,硬件系统研究主要包括牧草生长图像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讯传输系统、电源系统(市电和太阳能)、防雷系统的设计研究等;软件系统研究主要包括资料自动采集和控制软件、信息处理与应用软件的功能设计,其中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研究主要包括牧草发育期自动识别、牧草株高、牧草覆盖度等自动观测处理及应用的功能设计。

12. 高性能计算系统应用管理平台

研究内容:通过对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各业务系统的运行需求分析,建立基于Citrix虚拟化技术的自治区级计算资源及存储资源池;研究实现虚拟化资源池的高可用性、负载均衡、资源监控等机制的相关技术,利用底层服务器虚拟化底层API以及Windows WMI、Linux SNMP接口-技术,建设虚拟化资源池运行平台,提高虚拟化资源池运维智能化水平。

13. 灰霾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进行灰霾等大气环境参数探测, 分析合肥地区灰霾的时空分布特征, 开展城市污染气溶胶理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14. 农业旱涝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技术研究

完善流域农业旱涝灾害损失数理统计模型和作物生长模拟评估模型,深入进行综合评估技术研究,并形成业务系统,实现流域农业旱涝灾前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影响评估,提高农业旱涝损失评估的机理性、 时效性和定量化水平

15.气象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研究内容:气象教育培训管理系统是针对现有培训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建立新的涵盖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班资料全过程的培训管理流程。包括: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师管理、学员管理等功能。实现教学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集约化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气象部门领导要认真做好2015年气象科技工作计划的组织领导和落实工作。制定本单位年度气象科技工作计划和目标,做好任务分解,并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工作、密切配合,强化督查督办和重点工作实施情况的检查,积极为研发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强科研管理

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和转化应用管理制度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建立以业务化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加强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激励项目负责人认真做好成果业务转化与推广应用,并对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创新团队和人员给予表彰。

(三)加大科技投入

继续采取自筹资金和争取中国气象局、地方经费统筹等办法,构建重点任务稳定保障,关键技术及时支持,小型开发自筹的科技资源配置,以确保气象科技工作计划顺利实施,保证气象现代化建设能够得到资金和项目保障。

各级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气象科技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积极争取科技研发经费,加大自身科研能力的建设,加大对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的经费支持力度,并严格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气象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

(四)深化合作交流

各级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局校合作、部门合作力度,建立健全合作交流机制。促进气象部门与相关高校、研究院所、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科技合作和交流,促进部门内外气象科研整体实力的发挥。

(五)优化创新环境

各级气象部门要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营造个人创一流成绩、团队创一流成果、科室创一流业绩、部门创一流环境的文化氛围。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专家、鼓励创新的良好风气,营造有利于气象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

【气象个人工作展望】相关文章:

工作展望个人总结06-27

个人展望与工作计划05-27

个人工作总结展望01-27

个人工作总结与展望06-29

个人工作总结展望11篇01-28

个人工作总结展望(精选11篇)01-30

个人工作总结展望(11篇)01-29

个人工作总结展望集合11篇03-06

工作总结及工作展望06-25

工作总结及展望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