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方案策划>创业融资>《如何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如何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时间:2022-05-18 10:28:02 创业融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面对当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似乎越来越注重文凭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所谓的技能或许是一技之长,或许就是人们口中的“铁饭碗”,但是现代的大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不具备所谓的专业知识。我们不会什么过人的一技之长,更多的倾向应该是对大量证书与学位的追求。

而相对现代经济发展而言,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明显是跟不上社会的节奏的。所谓的理论知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是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面对当今就业的不同方面的观点,我们提出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

那么,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该如何提高我们的自主创业能力呢?

1 针对市场需求,适时调整高校专业结构设置

高校培养模式,既要有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的“务虚”型人才,又要有直接面向市场创造价值的“务实”型人才,二者缺一不可。但总体衡量,当今高校专业设置方面仍在一定程度上残留下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个别专业社会生存空间狭小且需求量小,并没有针对市场经济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可对意识形态领域以及与市场经济间接对接的相应专业,应该采取缩小招生规模、隔年招生予以专业整合。这样既能避免“结构性失业”之症结,又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社会成本。

2 提升认识水平,改变就业观念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实行一种“精英式”培养模式,广大的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一个隐形的心理契约惯性,也就是自己是“天之骄子”,毕业后将从事较为优越的职业平台。这种心理契约的产生源于过去我国高等教育尚不健全,仅能满足少数人,高考作为一种公平有力的选拔机制,起到了很好的筛选作用。通过高考的调节,将优秀人才与普通劳动者区分开来,从而确保了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从事较好职业。然而高校扩招政策与市场的“实用性”规则之合力则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高考制度的筛选功能,等到毕业生临近就业,将优秀人才与普通劳动者相区别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人

才市场的调节功能上。而我国人才市场在应对这场声势浩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时却明显的感到不协调与不匹配:一方面,市场上屡屡出现岗位空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则呈现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观,要从市场人才要求流向的趋势中找到灵感与机会。合理定位,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地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提升自身的就业力,这就是当代中国大学生需要持有的就业观。

3 遵循市场规律,找准就业路径

传统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一直是接受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强势推动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也面临着减员增效的用工压力,因此二者都不可能大量吸收大学生。而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也面临着精简问题,吸纳力十分有限。再者,各类高校扩招规模近年来受政府宏观调控的钳制,高校及其它科研机构接纳大学毕业生更是优中选优,数量极少。总体衡量,民营和乡镇企业(主要是生产、流通、服务领域)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路径。这一切均预示着“务实”的主导地位,具体讲,“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显得愈加重要。

4 掌握必备技能,就业就有出路

⑴“通识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所谓“通识能力”,就是社会岗位范围内通用的技能,在此并没有文理科或专业的界限,诸如语言表达、文字组合、思维、创新、应变、适应、沟通、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等方面能力。对此,可以通过日常教学的引导,校园文化的深化,社会实践的锤炼逐步得到提升,从而打造“宽口径,厚基础”平台。“专业能力”即从事具体岗位必备的特定技能,可通过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借助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环节加深理解,通过实验室情景模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借助实习基地的操作演练达到专业培养的无缝对接。对上述两者统筹安排、恰当匹配,必能克服偏重理论讲解,“务虚”成分过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之弊端,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力。

⑵正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

面向21世纪的高技能人才是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完美结合。既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构想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领悟力,同时又要有较理想的经验积累、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增加研讨、互动、实训、实践课程的比重,明令必修课学分不能免修或替代,着力构建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实训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战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5、自主创业,就业有新路

近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就业教育、择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转变过程,但总体讲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就相关分析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实质上,创业教育是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门路的必由之路,是就业模式从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跳跃。通过自己的能力创业,既为自己创造岗位,同时也为他人提供岗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应该是个人条件、校园氛围、社会环境的共生物。首先,大学生个人要有创业的“本钱”,如启动资金、市场悟性、经营管理能力等,同时具备风险意识、冒险精神和创业的动力。上述“本钱”的获得需经校园氛围与社会环境的综合培育才有可能实现。

(1)建立大学生创业载体。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街,也可与企业或研究所联办大学生创业科技实体。总之,就是让学生闯入市场,深入现场,真枪实弹去办实体、搞经营,感受现代企业的创业氛围,增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2)创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学生家长要改变“求稳怕险”、“小富即安”的就业观,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资助子女去创业,形成创业有为的家庭观念。其次,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大批专兼职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的师资队伍,尤其是需要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搞好“传、帮、带”并起到示范作用。再次,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要大力扶持,如在资金、税收及投资环境等方面多予以照顾和倾斜。

6 立足国情社情,广开就业途径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

业难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实现双赢的一项战略决策。事实上,相当比例的高校毕业生一味看重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的薪酬、福利、文化氛围、发展机会、恋爱婚姻等相对优势,“宁愿端茶递水或暂时失业,也不愿下基层”。但地域好、环境优越、有较好收入的职业对就业者的要求苛刻且数量有限,结果造成“想去的去不了”、“想要的要不了”这一虚假过剩的“怪圈”。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诸如教育、组织、人事、劳动、公安、财政等可通过制度设计建立一种鼓励、引导、扶持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面向农村服务的长效机制。可以学费减免、户口不转、服务3—5年以上提供进修机会、职称评定优先、岗位福利附加、资金扶持等政策措施为入手点,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带着知识、技术到广阔的农村建功立业,或走“中、短期轮岗制”服务西部、支边支教等多元化的就业途径。

7、高职院校要做好创业教育

领导、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思考:怎样看待大众化教育?大学生会到哪里去?大学生在学校都在忙什么?现行的高等教育价值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实现从传统学校学习向创业学习的转变,学校也应从营造氛围、制度保障等方面予以推动。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复旦大学组建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日常办公设备等服务,以及创业辅导顾问团、创业辅导课程等特色服务。同时在市政府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基础上,复旦大学配套投入大额资金等等。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热情虽高涨,但付诸于实践者实为少数。大学生创业热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无数大学生投身其中。虽然近年来,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仍然不减,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逐年减少。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大学生在校

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

通过这一系列的认识,我们可以明确,当代大学生想要自主的创业,就应该像老师所讲的管道工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对事物全面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是大学生应该走的创业路。虽然艰难,但是仍旧充满冒险,时刻反映当代大学生的观念,充斥着其新颖、独特的特点。

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创业路!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2017-01-07 14:55 | #2楼

加强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降临而萌发的创业教育,正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而且已经延伸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现阶段的创业教育应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的新一代复合型经济与管理人才。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一个人要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除了本身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处,还应具备创业精神。处于职业教育前线的教师,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业意识,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职校生绝大多数自信心不足,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容易自暴自弃,学习不认真。新生进校后,要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例如:可请一些从职校毕业出去的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给他们谈创业中的艰辛和快乐。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他们并不比别人差,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2、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不仅是一种学问,而且是一种艺术。技校学生与人难处,脾气急躁,容易发火,这对于创业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在创业的艰苦过程中,如果没有朋友的支持,一个人是很难成功的。因此,平时在班主任工作中,着重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扎实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当今社会,人员素质高低不一,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较强的管理水平是绝对行不通的。从一些知名的企业来看,没有一家不是在管理上非常严格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平时应加大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让学生轮流当班干部;或鼓励他们参加校学生会等各种学生团体;或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学生只有具备非常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树立起自信;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4、培养学生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有很多人不能正确对待。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中稍稍遭受挫折,就一蹶不振。要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绝不言败的毅力,敢于面对困难,在困难中求生存,在困难中求发展。教师平时要多向学生讲一些经过艰辛劳动才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要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找准失败的原因,为今后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培养学生的机遇意识。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是有些学生不善于把握机会。因此,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且还要从平时的观察中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一位名人曾说过:在汽车上、在厕所中、在商场、在街上等地方,时刻都会给我们带来商机。哪怕是别人的一句无意的话,都会给我们的创业以灵感。纵观近几十年来我国及各国的社会发展历史,大多数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具有坚强的毅力、较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和洞察商机的能力。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有所创新,不但要有较高的学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敢于吃苦,随时随地洞察身边的商机。

二、尝试建立创业园区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指出:“在市场经济中,‘双向选择’

只是就业的一种模式,真正有作为的毕业生,应当无所依赖地投入劳动市场,自己创业,开辟高新技术的新领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未来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应只是已有知识的掌握者和工作岗位的适应者、竞争者,更应成为新知识、新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因此,职业学校除了重视学生成才相关的一切素质和技能教育外,更要突出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尝试:在学校的牵头下建立一个学生创业园区,让学生在校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自主创业活动,培养创业能力。

1、创业园区是培养在校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创业园区从事生产经营实习活动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为了盈利。

2、创业园区要对所有学生平等开放,尽量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但从学生专业能力形成和园区容纳能力考虑,进入创业园区的应为二、三年级学生。学生毕业后必须离开园区。学生进入园区创业经营实习必须向管委会提交书面申请和项目可行性报告,经管委会审批后方可进入园区从事生产经营实习活动。

3、创业园区要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条件,使学生不必投入太大的资金就能开业,且投资回收期也很短,不必考虑固定资产转让等问题。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照样缴纳管理费(不缴房租)和水电费,学校不能无限地提供经营条件。

4、学生进入创业园区必须从事与本人专业有关的工作,如家电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电子商务、汽车摩托车的修理、服装的设计与制作、餐饮、零售等。这样可以将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创业园区经营实习项目由学生自主确定,学生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得转让给家长或他人经营。学生在创业园区的经营实习活动必须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能影响正常课业学习。

三、积极开展创业训练

2、商务沟通与交流。讲授商务工作中必备的交流与沟通技巧,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在社会上交往所必须的一些知识,如人际交往,正式文函的书写。

3、创业实务训练。 讲授创业者素质要求、创业前期准备、创业步骤、市场机遇的把握、创业前的市场调查、工商注册程序等多方面内容,主要强调可实际操作性。

5、拓展训练,聘请专业的拓展训练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拓展训练,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及良好的合作精神。

6、创业市场调查,学习对目标企业所在行业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等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进行对创业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当然,搭建好创业的平台,实施创业教育,还须与学生家长、与社会进行做好沟通交流。因为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几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让学生创业有门,创业有路,创业有成,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才能不断真正实施创业教育的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光明。

培养自主创业能力的战略意义2017-01-07 13:51 | #3楼

考量培养自主创业能力的重要战略意义,应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长期面临的就业压力, 二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以及创新型国家的紧迫形势,三是政府对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政策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三大问题在我国具有普遍性、长期性、根本性。因此,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2015年以前的若干年中,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劳动力供给速度减缓的双重影响,我国就业形势良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甚至许多地方遭遇劳动力短缺。但是,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我国的就业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其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减速,失业率有所提高。

观察过去不同时期的GDP增长速度和就业的关系,我们发现:1991年至1996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是11.9%;1997年至2003年是困难时期,GDP平均增速为8%;2003年之后几年,有超过了10%。但是这三个时期,就业的增长是一样的,增速都很快。在过去的实践中,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并非完全同步。有些对GDP贡献大的产业,对吸纳就业的作用可能很小。如果政府的投资方向和银行贷款偏向于资本密集型的大项目、大企业,对就业的吸纳力是有限的;而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得不到更多需要的资金和政策,单恰恰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此外,国务院部署的大规模投资预期将大幅度推动内需,扭转经济增长下滑的局面。同时,如何把这个投资推动转化、引导和延伸为居民消费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破解我国就业难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始终面临着就业不足的压力。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的大幅回落,就业矛盾凸现。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显著增加。“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000多万人,比“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多增加200多万人。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扩张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是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约束。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就业机会相对减少。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可新增就业 1

岗位200多万个,90年代则下降为80多万个。再一方面,劳动力供求的匹配率低,这是造成结构性失业的直接原因。以上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必然导致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随着就业人员的持续增长,有专家指出,近几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大概只能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300万左右。因此,今后在很长时期内,我国劳动力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自主创业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稳定。而劳动力过剩、就业难在我国当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面对严峻形势,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以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2.自主创业是带动全民创业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全民创业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的创业只有在知识、技能、科技、资金等要素支撑下才能成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更能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可以相对缓解金融危机对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3.自主创业是推动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自主创业能够有力地促进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业教育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4.自主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提倡和鼓励自主创业,是提高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它能够提供一个认知社会的平台,对创业者开阔视野和提高创新能力而言都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只有创业带动就业,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精力旺盛的青年大胆创业,主动创业,不仅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还可以带动他人就业,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

当前,社会的就业观念正在悄然地发生改变,一个鼓励创业、保护创业、崇拜创业的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自主创业,投身自主创业,我国的自主创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强有力措施

人力资源是当今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每一阶段都有一种主要的资源做为该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在自然经济时期,农业占支配地位,土地是第一资源;在商品经济时期,工业占主导地位,技术资本是第一资源;当今社 2

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期,高科技产业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众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发展当中,人力资源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美国追赶英国,日本追赶美国,韩国追赶日本的使用的都是人力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中国今天要追赶其他发达国家,同样应该选择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 中国国情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发展的关键性。中国有13亿多人口,只有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优先开发,才能使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种现状决定了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实现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应该成为中国的明智选择,充分发挥好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实现中国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力资源强国,至少应考察数量、质量、结构三方面指标。人力资源强国要求人力资源的数量上要充分,质量上要合格,结构上要优化。目前中国的人力资源现状是: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第二,质量不高,结构失衡。现在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弱,人力资源发展不均衡。第三,作为人力资源培养主渠道的教育方面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现在一个人力资源大国,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由之路是人力资源开发,开发的途径要靠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科教兴国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生产实质性的生产力,实现人力和生产资料、工作有效结合,把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现实性的生产力。

胡-锦-涛在2015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和2015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大教育观,从战略地位、政策制订、结构设计等方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战略发展体系与机制,为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自主创业,使潜在人才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使中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从人力资源强国走向现代化强国。

三、加强银行对自主创业者的金融服务

1.鼓励自主创业,需要银行履行其社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在我国确定的原则中,将国际商业银行通用的经营与管理内容中的“盈利性”变为了“效益性”,而效益性既包括银行

的经营效益,也包括宏观经济效益,国家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自身的盈利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现在国家鼓励自主创业,需要银行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商业环境,是银行履行其社会责任。温-家-宝强调:国家要保证对四大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鼓励自主创业是国家既定的方针政策,作为国家金融主体的商业银行有义务为这项政策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对银行来说,银行提供的是一种“准公共”服务,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是银行营销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实行培养客户的战略。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其机构网点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采用多层管理体制,由于结构层次多,在客户管理上必然有一个分工,级层高的机构管理大客户,级层较低的机构管理小客户,这种分工在战略上要求注意培养潜在的有发展前景的客户,因为现在的小客户将来有可能成为大客户。因此,对于处在级层较低的基层分(支)行在选择客户上要发展和培养那些潜在的优良客户。虽然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规避风险是其重要的准则。但银行规避风险并不是把有风险的业务全都放弃不做,因为这类业务中有风险,同样它也存在商机。关键是银行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防范风险的制度、机制。

3.商业银行设立另类考核指标或由大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于商业银行,有些已经股份化,或者已经上市了,它要回归自己的商业本性,许多银行着力强调这一点。银行可能会提出,国家能不能设立政策性的银行,类似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这种做法不现实,现实的做法是:首先,政府要对银行进行善意的规劝,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一个另类考核的指标,不要设立门槛逼分行、支行、分理处拒绝接受这类小客户,但是银行在对下级机构的考核指标上可做另外的安排,不至于因为吸收小客户就可能在业绩上受影响。其次,可以更高程度地开放金融业务。金融业的管制可以稍微放松一点,使开设银行,或者信用机构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一点。因为有些具实力的企业可能愿意扶持、培育这些小企业,由这些有实力的企业出资成立一个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用于资助小企业的成长。一旦这些小企业得到发展,那么扶持企业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或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小企业解决一些问题。

4.改革银行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的灵活性和激励性。从当前银行的经营制度方面来看,银行主要面对大企业,从大企业、优质客户的角度考虑自身的经营,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激励动力。我国加入WTO后,已经到了金融放开的时间,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优质客户的竞争在所难免,一些优质客户可能因此流失。但广大的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市场,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后方阵地”。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乡镇企业来吸纳过剩的劳动力,以实现农村与城市的“趋同”,这种发展道路使得农村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日益显现化。而在中小城市、农村中存在的企业大部分是小企业,这就要求银

行下力气去研究经营小企业业务的办法,通过灵活的经营机制,培育新的优质客户,从而增加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获利机会,从容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一个好的创业环境的形成,需要政府出台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减免税收、制止乱收费、减低门槛等;银行应该给这些小企业提供充分的、到位的服务来完善这个环境;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部门,这个环境是各部门共同促成的。既然国家要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就有义务为创业者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发展,解决当前就业问题。为自主创

业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创业和发展的商业环境。

【如何提高自主创业能力】相关文章: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业能力05-26

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02-03

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03-26

如何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03-24

如何看待大学生自主创业04-15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04-07

同济大学该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02-18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02-27

高校的专家探讨如何提高高校创新创造能力03-16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