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提高创新教育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提高创新教育

时间:2022-03-19 14:31:18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提高创新教育

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传统教学正逐步被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强调学习的过程、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新课程教学所代替,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多年从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提高创新教育

一、营造轻松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构建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永中集成Office软件中的电子表格时,我是采用如下方法引入新课的。首先出示两张相同的学生平时测试成绩单,分组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总成绩,其中一张让学生用笔计算,另一张用计算器计算。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哪组学生算得又快又准,结果不言而喻。然后出示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的同样的成绩单,利用SUM( )求和函数,即刻算出了每位同学的总成绩,学生顿感惊异。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地说:“其实,这还只是该软件功能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大量更加神奇的功能,同学们通过学习与探究即可获得和掌握。”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猛然高涨,创新意识大大加强。

二、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均衡发展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深度、广度、进度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均获得最佳的发展。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新课程理念切实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来。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教学,其次要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譬如,对有编程爱好的学生,给他们充分提供编程的项目,如日历,电子钟,播放器等,让他们在体味自己成果的喜悦中不断开发智力,提高创造力;对有绘画爱好的学生,经常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如风景画,环保画,人物画,卡-通画等,不断增强他们爱护大

自然的意识和爱国的情感,也提高了他们绘画的水平;而对有游戏爱好的学生,不要一味的指责他们,应当本着一颗爱生的水晶心灵去加以指导点拨,遏制他们的消极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使他们端正思想,明白学习是主流,娱乐是支流,不要主次颠倒。最后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组中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灵活,积极引导思维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讲授法等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在讲教WORD“图文混排”一课时,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融于一张精美的贺卡上。首先,我把做好的贺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看到这精美的贺卡,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接下来学生会自觉分析贺卡的结构,哪些运用了艺术字,哪些采用了剪贴画中的图片,哪些又应用了文件中的图片,如此等等。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就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时我再点拨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但不面面具到,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发散思维,拓宽学生思路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途径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讲授动画制作软件Flash MX的动画创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上主机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产生了创新的勇气,有了创新的热情,于是潜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创新意识被激活。这样学生沉浸在成就的喜悦中,使课堂时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此时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学摆脱了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机械模仿的模式,打破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简单问答式教学框框。使学生放开手脚,自己去想象、琢磨,切实保证了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演绎和归纳等思想活动,给开放教学提供了条件。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提高创新教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创新才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安排时间加强操作,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众所周知,图片编辑软件Photoshop 由于“三多”即编辑工具多,编辑命令多,图片处理步骤多,因此教学难度大,为此,我在教学该软件时,首先给学生备足大量的图片素材,并给他们安排足够的练习时间,以便学生对各种工具的熟练使用,便于他们对编辑命令的掌握,加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才能。

六、关注学习过程,实施客观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信息技术发展的指挥棒,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客观公正的评价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应当注意客观公正地评定每一个学生。正因如此,教师不仅应当注重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和内在动力,是否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并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例如,我在信息资源下载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喜好,制作一个公益广告作品,充分表达我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声。学生们通过教材,或向合作伙伴寻求帮助,或向其他小组寻求帮助的情况下,做出了一幅幅精心制作的作品,这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评议的方式,推选出最有创意、最出特色的作品,在学生中进行展示与交流,使每个学生能有效提高自己,也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是一项巨大而深远的工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懈追求,艰辛付出,它一定会有辉煌灿烂的明天。

浅谈在艺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2017-03-15 13:51 | #2楼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教学的深入开展,学校创新教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小学艺术教学的内容渐渐趋于生动化、形象化、立体化、合理化,所以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构建这种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多层次的融合教材,扩大信息,既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优化艺术课堂创新教育的效果。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所任专业——小学艺术学科的教学,通过相关实例来粗浅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创新教育中的运用。

一、创境激趣 ,使教学情境生动化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绪的开始阶段。”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感性接触教材的同时,获得教学材料的诱因化刺激,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时,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从表象、联想和想象方面把握对象,训练想象思维能力。同样,在艺术课上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声、光、形、色等多种形式之间的沟通与交融,可以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有趣,更活泼多样,从而也能更自然、更容易提升自己的艺术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其联想,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足够的动力。小学生天生好奇心强,而多媒体教学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媒体创造情境,利用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使艺术知识感知的透明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提高,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效率 提高,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达到培养自主审美的目的。学生往往对形象具体、形成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艺术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利用艺术课特有的韵味,使学生在进入教室时感觉好象进入了艺术的世界。为提高学生兴趣,我们可以把声音与画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利用多媒体声、色、光俱佳的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如我在《神奇的海底世 1

界》一课的教学中,一开始就以多媒体出示,借助于优美的音乐与画面,“听!大海正在向我们诉说着它的秘密呢!”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感悟,形成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一块“跳板”。同学们一下子就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这多彩的情境中,以多媒体生动的形声结合创设:以“小企鹅”为向导,以“海洋知识快车”为探索线路,展开本课题的教学内容。依次经过三个站点:一、海洋智慧屋,二、海洋宠物店,三、海洋影剧院。通过富有趣味的学习情节,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情境中获取知识。声色交加,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性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使课堂教学别开生动。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提高创新教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增加容量,使教学内涵形象化

小学艺术课是多样性的融合,如果一节艺术课能同时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其效果可想而知。 而多媒体教学正是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语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耳闻目睹的具体视听形象,把多种形式的感情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具有形象生动而又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并激发出学生感受艺术美、体现艺术美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或大歌单上抄出歌谱、歌词等,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书写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这些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从而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

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说对音乐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尤其对那些有情节的音乐作品更为喜欢。他们很愿意用歌声、用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但这种表演常常是最原始、最表面的,音乐形象稍有些抽象他们便不知所动,加之学生对音乐素材的积累浅而少,体态语言就更显得匮乏了。此时特别需要老师的帮助,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工具,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音乐本身和其思想内涵上丰富学生,使他们的内心与作品产生共鸣。例如在《快乐的钟表》一课的教学中,在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时,通过多媒体的创设,先让学生观赏小台钟及听它们发出美妙的声响,然后再结合欣赏音乐,让每个学生都投入进来,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各种钟表跟着乐曲节奏的摆动;如模拟木偶,手臂一上一下煞是可爱;模拟小鸡吃米钟;模拟猫头鹰钟,两只眼睛骨碌碌地左右转动五花八门的“人体模拟钟”在活泼欢乐地走动。整堂课以活动为中心展开各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在趣味多彩的媒体形象中理解了音乐。在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时,我用哑剧表演营造了音乐情境:媒体展示制作的钟表匠,戴上老花镜,贴上胡子,合着乐曲弯腰在钟表店里走来走去,这儿擦擦,那儿摸摸,将发条拧紧,把“钟表”贴在耳边听听,然后哈哈大笑!这一优美、生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 2

趣。钟表匠这特定的角色让他们带着发自内心的浓浓的喜爱之情去聆听,去体验,去表现。他们全身心地沉浸在其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三、图文并茂,使教学世界立体化

在欣赏教学中常常有这种现象,本来很有情趣的一段乐曲,学生们学得毫无兴趣,即便让学生随着音乐动起来,进行各种体态律动表演,但班内仍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参与,究其原因不是性格内向就是过于好动,使他们不能更好地体会乐曲的内容。如果让他们静静地听乐曲,由老师分段讲解,则教室内就会有昏昏欲睡的现象了。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电教媒体,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欣赏课的教学结构,通过多媒体手段使传统的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使音乐课中的知识点和作品的内涵更直观,更形象,学生的主动参与更积极,师生相互交流更容易,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得到了享受,对音乐的理解力增强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演能力。并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图文并茂,创造一个立体化的音乐世界。

运用录音、投影,使声像结合,创设欣赏意境。欣赏一段乐曲,如果只是单纯的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讲解给学生听,这时学生的理解会很肤浅,如果适时引入一幅幅音乐画面、一张张音乐图片,就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收效甚佳。例如在《猜猜我是谁》的教学活动中,欣赏曲目《狮王进行曲》,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先由老师绘声绘声地描述此曲的丰富情境再让学生聆听、欣赏。但学生的整体表现实在不如人意,有的学生甚至欣赏时面无表情。这确实不是老师想要的成果。于是,在第二班的教学中,通过借助多媒体设施,来营造与老师讲述的同样的情境(FLASH出示):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互相告诉呢,“狮子大王来了!狮子大王来了----”小猴子听到了这个消息,赶紧爬上了高高的大树-------小动物们跳起舞唱起歌,狮子大王发出了满意的吼声!吼-----吼----- 欣赏完毕,再来看看小朋友们的表现:课堂里气氛热闹极了,大家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了乐曲的表演中,甚至有学生主动要求来表演“狮子大王”、“小猴子”等角色,结果他们的表现令我欣喜若狂,只见他们情绪高昂,积极投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诠释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接下来的教学,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表现更精彩了,比起平行班的教学活动,效果明显好多了。

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因此,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录像,可以将抽象变具体,加深学生对欣赏作品的理解;适度利用计算机信息多,灵活快捷的特点,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合理运用,使教学过程理性化

多媒体音乐课与传统音乐课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如何在艺术教学课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还需教师在教学中慢慢探索、学习,因为多媒体技术使用得当可以“画龙点睛、妙笔生辉”,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反成累赘”。总结以往经验,我想以下四点值得大家一起商榷,

如:(一)、是否把课件做得太死,非得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对了或偏离了教师想方设法把他拉回来,这样是不是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二)、在做一个课件上花费过多时间或投入过多精力是否划算,有没有其它简单有效的方法;(三)、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教学空白,让他们在自己的想象空间中自由发挥、自由驰骋;(四)、如何合理运用好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性、互动性的优势,等等。相信在我们艺术教师与信息教师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教学,可以融声汇色,拓展审美视野,设境悟情,深化思想教育等,具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且实践证明,艺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艺术创新能力,从而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艺术教育的有效性。总之,在艺术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艺术领悟力、艺术鉴赏力的坚强基石,是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艺术殿堂的有效途径。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提高创新教育】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03-20

如何提高面谈技巧具体实施03-20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创新力答案04-16

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03-26

如何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心理素质03-22

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3-20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0

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05-18

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05-18

如何看待创新创业教育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