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时间:2023-03-23 00:52:05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现在,信息技术教育正在红红火火地各地开展,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质”的新一代的建设人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该怎么教呢?通过信息技术课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呢?培养他们什么能力呢?对此,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为什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从这一点上讲,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而各种各样的软件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新的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使我联想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仅只程序设计,而更应该多的是要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而在此过程中则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小学阶段传授计算机的各种编程语言是不合适的。第一,他们所具备的旧知水平还不具备学习计算机程序。第二,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程序设计所需的水平,在小学阶段教程序很容易使学生对计算机失去兴趣,当然,也可以在小学阶段给孩子一些适当的、简单的、应用性强的、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实用的编程软件。通过对这些软件(比如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多媒体软件、logo等)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整合其它学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讨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之与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查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①目标激活: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近景,上课开始,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②竞赛激活:争强好胜,使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子五笔字型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信息技术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2017-03-20 10:54 | #2楼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人的最大宝藏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智慧之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能“授之以鱼”,且要“授之以渔”。但学生如果不能把学到的方法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那“授之以渔”又有何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建立自己的认知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需要老师的必要指导,然而老师的指导不能离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它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去认识、去体验,去经过脑部的加工创造了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我们有必要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思考如何使学法指导不断加以新的涵义。

一、注重质疑,培养习惯,播下创新种子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习方法的过程。在教学中,我除了重视培养学生使用教科书学习的习惯,边操作边思考的习惯、规范的计算机操作的习惯,积极与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的习惯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本身表现了一种求知欲,包含着智慧的火花,表现了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新。

首先,我经常把质疑问难作为预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始,我在课堂上提倡多提问题,易的、难的、小的、大的、非重点的、重点的,甚至幼稚可笑的,提得越多越好。于是就有了“计算机的主机为什么做得那么大?”、“鼠标能不能没有线?”、“键盘上的字母为什么排得乱七八糟的?”、“画图软件错了为什么只能撤消三次?”……当学生提问时,我总是认真组织,或启发学生讨论解决,或耐心解答。逐渐地,就要求学生把问题提到关键处,提到重点难点上,质量越高越好。其次,每上一课,我几乎都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然后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分析、争辩、释疑解难。随着质疑问难习惯的养成,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积级探索的精神得到发扬,使思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从而播下创新的种子。

二、注重实践,展现过程,灌溉创新之苗

现代学习活动不仅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够于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就学法而言,过程是方法的动态展开,方法包含在过程之中,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垦这一方适合创新之苗茁壮成长的“沃土”,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活动实践操作过程体验中感受到自己于学习中所展开的活动,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并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如在学习用word制作小报时,我就让学生4人组成一个编辑部,有的做主编,有的做美工,有的做记者,有的做文字输入员等,学生在制作小报的具体操作实践中,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能团结一心,取长补短,感受到了他人的帮助对自己的重要性,体会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当一张张精美的小报出现他们的面前时,创造快乐由然而生,引导他们回顾制作小报过程中的方法运用是水道渠成。这时,“创新”告一段落,但由此带来的“余震”并未消失,当学生再遇到一些大型任务、困难问题时,总想着合作完成,创新又得以延续。

三、学生中来,学生中去,享受创新之果

很多老师善于设计一些学法而后“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掌握。但教学不是“告诉”、“灌输”而是一种“唤醒”、“激发”。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总结、自我反馈、自我调整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发现过程中蕴含的方法,发现方法的利弊,以便调整认知的过程,改进学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原认知能力,使学生善于从学中得法,并且又在学中创法。

《认识word》一课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复习三年级《画图》软件入手,与word窗口进行比较,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学生对常见的“标题栏”、“菜单栏”等进行认知上的巩固,对“格式工具栏”等有了感知的驱动,特别是对“任务窗格”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而后展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浓郁,学生在自主摸索中逐渐初步了解了word这个软件。接着,我让学生对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了解word的?一位叫王胜的学生称之为“联系旧知比较法”,经过评比,这个命名被确定为最佳名称。我又给它一个别称:“王胜学习法”,并授予“创造发明奖”。此后以学生命名的学习方法不断涌现出来:“郑迪文学习法”、“赵成学习法”等。学生在元认知的过程中既学到了方法,又品味到了创新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数得。

四、鼓励运用,学习内化,创新种子再播种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学习方法有一般的规律性,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学生的气质、智力、基础存在差异,在学法的适应上也有差异性,所以在课堂总结时,我总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其中什么方法效果好,并把这些方法分类积累起来,以便运用时信手拈来。所以学生们“创造”了“自主学习法”、“小组研究法”、“任务管理法”、“操作修正法”、“同桌互评法”、“联系实际法”等一系列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之后,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启发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引导他们创新。如选择一个学习内容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自学,然后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再组织全班学生讲评谁创出的学习方法最佳,谁的收获最大。这种比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指导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都能创造性地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所以教师就要努力使学法指导和教法改革结合起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考虑学法的指导,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更使学生会学,而且是创造性地会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相关文章: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1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9-2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09-21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04-07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