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名词解释

时间:2023-02-27 15:01:06 偲颖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政名词解释

  解释,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政名词解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思想品德课教学规律

  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一致性、启迪与内省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性。

  2、思想品德课教育主题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这不是明理规劝的课,也不仅仅是规范行为的课,它要着眼于拓展一个个生命个体的精神视野,它要致力于培养一个个能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的人。

  3、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教师的主导是对学生主体的主导,学生这一能动的主体又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如能把两者辨证地统一起来,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动性越是充分发挥,也就更加体现教师潜在的主导作用。

  4、讨论式教学法

  指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教材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

  5、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

  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学生体验,遵循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6、隐形课程资源

  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等。

  7、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原则

  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

  8、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是本课程的灵魂。这是因为:

  第一,它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学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第二,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民族形式,如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9、谈话教学法

  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10、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11、道德实践

  是一个自觉地克服困难、有选择的、坚持实现预定道德目的的意志体现。

  12、课程资源多质性

  指同一种课程资源有着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对课程教学有着不同的影响。

  13、“从学生实际出发”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预设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筹划教学过程等无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一个根本性的命题。

  14、师生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运动。

  15、问题教学法

  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预先设置一系列的、有层次和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是根据学生的疑问,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解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16、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参考答案: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17、学生资源

  学生是课程资源,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主体之一。一方面学生的存在是课程存在的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具有能动作用,学生创造着课程

  18、课程资源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首先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利用与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每种课程资源对特定课程目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的课程目标需要利用与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同时由于课程资源本身具有多质性的特点,这使得同一课程资源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

  1、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1)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规律。

  2)明确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3)正确了解和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简述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思想品德课程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题,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为逻辑线索,构成课程基本内容。

  3、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包括哪些方面?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思政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我们应如何创造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

  1)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进行调查研究、体会感受、实际操作、归纳总结。

  3)要以实践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

  5、简述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教学策略是(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的手段和途径。

  思想品德课采取的基本教学策略是:抽象—具体--抽象。

  实施这一基本教学策略,不仅贯彻了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正面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统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等一系列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更有利于贯彻启发教学的设计原则,为教师的“主导”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6、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拟定具体教学目标?

  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

  2)把握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3)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1)依旧师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

  3)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

  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班级、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

  6)教学方法应注意综合运用与优化组合。

  8、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哪些基本途径?

  1)拓展思想品德课的教材资源。

  2)创造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

  3)联接思想品德课的信息资源。

  4)广辟思想品德课的人力资源。

  9、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环节是什么?

  能动思维—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兴奋的情绪感受导入扎实的理性思考阶段,使之既能保持原已激发的学习兴趣,又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思维空间和工具。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环节。

  10、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处于什么地位?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师处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

  1)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11、应如何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呈现时机?

  1)学习前,将学生按能力水平混合编组,人数以3—5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中,小组内应角色分工,明确职责。

  3)学习后,要进行交流。

  12、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应怎样坚持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开放性原则?

  1)类型的开放。指不论以什么类型、方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应该利用与开发。

  2)空间的开发。指不论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乡村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应该利用与开发。

  3)途径的开发。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不应该局限于某一途径和方法,应该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

  1、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学是以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并促进学生真正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教师就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思想或理念,结合自己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解,对学生思想品德基础的认识,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把握等,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

  2、讲授法就是灌输法,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不宜使用。(×)

  在于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灌输法”,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讲授法只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的关键是讲授是否具有启发性,如果能做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同时会取得好的效果。

  3、了解国情是思想品德课的终极目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了解国情,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德育功能,课程资源的利用不存在导向性问题。(×)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抽象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解答生活实践的所有问题。唯一有把握正确的方向、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学习”的基础。教学设计应主要强调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立场和方向,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道德修养方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起导向作用。

  5、思想品德课讲“人文性”,就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学生体验,遵循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定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6、新课程要求依据“课标”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就不应采用教科书设计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制有三个维度。一是科学的维度,二是课程目标的维度,三是学生生活的维度。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倡导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教科书不在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中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现在的“用教材”,这使得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愈加丰富。

  德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课程:

  狭义: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具体地讲,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内容

  广义: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等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显课程: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学校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 隐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教育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发展的规格性要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即教学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中介所进行的双边活动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

  说课的含义:是在备课后或评课前,由授课老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老师或教研人员述说课堂教学设计情况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教学方法: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情境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与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

  教学艺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态势语言: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

  课程结构:按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

  扩展资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来说,这门课至关重要。但是,不容回避,不少大学生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枯燥乏味的“学分课”。

  身思想政治课一样可以成为启迪思想、感化心灵的热门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形成大量的创新理论,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开辟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什么是思政问题

  A卷: D、B、D、C。BDE、ABE、ABCD、ABDE。

  B卷:C、B、B、D。AD、ACE、ACD、ABCDE。

  C卷:C、A、A、A。ACD、ABCD、ABCDE、ABCDE。

  D卷:A、A、B、A。ABCDE、ABCD、ABCE、BCDE。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含义,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体现了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

  2、内化与外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答: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已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地相信、接受和尊受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已的价值准则与行业依据的过程。

  外化:是指受教育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并多次重复好行为使其成为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内化与外化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对立性表现在首先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价段。其次两者的作用不同,内化是将外在社会的意识、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外化是将个体思想动机转变为外在行业。两者又是统一的,首先内化与外化的基础相同,两者的基础就是实践活动,离开了实践活动,既谈不上内化也不可能有外化,其次两者的目的相同。

  3、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意义,答: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能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调动教育对象的内在积极性。

  4、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答:个体发展的定向作用、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道德人格的完善作用、心理健康的保证作用。

【思政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思政课教案03-10

思政部思政教研室09-25

思政课教案(精选10篇)09-05

思政专业考察报告05-06

思政会议大会通知05-17

思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08-14

“大思政课”的班会教案12-12

小学思政课校本研修计划02-05

暑期思政社会实践报告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