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北京导游名词解释

北京导游名词解释

时间:2022-09-23 00:52:51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京导游名词解释

1. 龙门:科举时代,殿试中选者,其黄榜捧出午门,放进亭,由鼓乐引导经天-安-门,由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的“龙棚”内,所以长安左门叫“龙门”。

2. 虎门:明代每年霜降后,吏部例有“朝审”,复审定案,犯人被带出长安右门,等于落入虎口,很难生还,所以长安右门叫“虎门”。

3. 金凤颁诏:清代凡遇国家大庆典或需向各部宣谕诏书时,皇帝在太和殿御殿,诏书用宝之后,放置在“云盘“中,用彩亭奉送到天-安-门城楼上,宣诏官宣诏,文武百官在 金水桥南派班聆听。宣诏完毕后就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垛口处,用黄丝绦系一木制金凤,口衔诏书顺墙而下,下面部臣用云朵漆盘盛之,携回礼部机关抄印并颁行。古人称此为“金凤颁诏”

4. 华表:天-安-门的前后共有四只华表,云龙雕柱,造型奇美,是主体建筑极好的陪衬物,是天-安-门显得更威严壮丽。

华表起源很早,传说是尧舜时已有,叫表木,为木制,形式很简单,是为了听取意见而设的,因而也称诽谤木,后来发展成为路口的指路牌,称为标木;汉代始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像尧舜一样贤明,便在皇宫前竖起了石头华表,正式成为华表,意为“华饰屋之外表”,从此,历代皇帝纷纷效仿,皇宫前的华表也越做越考究,华表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成为一种装饰和权威的标志了。

北京导游名词解释2017-04-09 20:04 | #2楼

1、〖北京湾〗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这一地理形势,极像一个半封闭状态的海湾,故历来被称作“北京湾”。

2、〖安史之乱〗

唐朝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部15万,号称20万,于幽州城起兵造反,次年在幽州称帝。继安禄山之后,史思明在燕京称帝。由于唐大将郭子仪等努力奋战,才平息了这场叛乱。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持续了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

3、〖海上盟约〗

宋、金制订的共同伐辽的盟约。1120年宋、金订立“海上盟约”,共同伐辽。双方约定用兵范围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南由宋方攻取;长城以北由金方负责。胜利后,燕、云等地归宋,宋则把原来给辽的“岁币”转纳给金朝。

4、〖靖康之变〗

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占北宋京城——汴梁,俘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官僚3000余人,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5、〖靖难之役〗

1399—1402年燕王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取皇位的征战。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后,改大都为北平。封四子朱棣为燕王,驻守北平。1398年朱元璋亡。因太子朱标已于1392年死,故传位于长孙朱允炆。朱棣于1399年在北平起兵,以入京诛奸臣为名,发兵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攻下南京,朱棣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6、〖土木之变〗

明英宗被俘的经过。明英宗正统年间,太监王振专权。当时蒙古瓦剌军向南扩张势力,英宗率50万大军出发。大军一入大同境内即被击退,退至土木堡,此处无险可守,又退至居庸关内,后被瓦剌军团团围住,瓦剌军杀入,明军死者数十万,英宗被俘,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由此明王朝由胜转衰。

7、〖夺门之变〗

英宗夺回皇位的事件。景泰元年(1450年)英宗朱祁镇被放回,由于朝中已有皇帝,朱祁镇遂住“南内”。景泰八年十二月,宦官曹吉祥及其党羽等互相勾结,发动“夺门之变”,使朱祁镇重登皇位。

8、〖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皇帝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施行维新变法,但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仅103天即遭失败,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后,光绪皇帝失去自由,冬天被慈禧太后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夏天,慈禧住颐和园时,则把他禁闭在颐和园内的玉澜堂。

9、〖三山五园〗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生产发展,国力强盛,在北京的西郊历经130年修建了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10、〖龙门〗和〖虎门〗

天-安-门两侧的长安街上,原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取“长治久安”之意。人们称长安左门为“龙门”,长安右门为“虎门”。科举时代,殿试中选者,其黄榜捧出午门,放进龙亭,由鼓乐引导经天-安-门,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里。中榜的进士也由长安左门出皇城,所以长安左门叫“龙门”。明代每年霜降后的“朝审”,吏部、刑部、都察院联合对刑犯进一步审查,复审定案,犯人被带出长安右门,等于落入虎口,很难生还,所以长安右门叫“虎门”。

《北京导游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1、〖千步廊〗

在天-安-门广场御路的东西两侧建有千步廊。千步廊为半壁廊,为通脊联檐加“转角”的建筑形式。每侧各有通脊连檐的廊房110间。千步廊到长安街南侧,再随红墙向东、西方向延伸,两边各建有朝北的廊房34间。千步廊总共有288间廊房。千步廊为兵部、吏部选拔官吏;礼部审阅会试考卷;刑部举行秋审、朝审、判官勾决死刑囚犯之处。

12、〖文东武西〗

明清之际,天-安-门广场东侧,是中央文职机关的所在地,设有国家部级机关及大理寺、宗人府等。天-安-门广场西侧,是銮仪卫、五军都督府等国家武职机关。

13、〖金凤颁诏〗

清代凡遇国家大庆或需向各部宣谕诏书时,就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垛口处,用黄丝绦系一木制金凤,口衔诏书顺墙而下。下面礼部大臣用云朵漆盘承之,携回礼部机关抄印颁行。

14、〖献俘大典〗

明清两代凡遇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时,在午门前举行献俘大典。明代的献俘大典在紫禁城午门前举行。五凤楼上设宝座,朝廷大将携俘凯旋,皇帝亲临五凤楼举行典礼。

15、〖廷杖〗

明朝规定,凡大臣惹怒皇帝而被批“逆鳞”者,都来午门外受廷杖(用木杖打屁股),最初只是象征性地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

16、〖御门听政〗

御门听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听政的一种形式。因明初三大殿被焚,所以御门听政改在太和门,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口奏颁发昭令、处理政务。清朝康熙之后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清咸丰后御门听政遂无。御门听政主要显示皇帝勤政。

17、〖千龙吐水〗

紫禁城三大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土”字形须弥座上,该座由汉白玉雕成。每层丹陛都横卧地袱,上立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地袱下有排水沟伸出底部,雕出螭首,口中小孔为出水口。整座丹陛上共有螭首1142个,如遇雨天,可见“千龙吐水”的奇观。

18、〖三希堂〗

在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南侧有一间房子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乾隆将此三件稀世珍宝藏于此处,故名“三希堂”。

19、〖珍妃井〗

珍妃井位于紫禁城外东路,珍妃是光绪皇帝的爱妃,于光绪二十年晋升为珍妃。光绪实施新政失败后,珍妃被打入冷宫。1900年珍妃被慈禧赐死于此井,年仅25岁,此井因珍妃之死而得名。

20、〖绛雪轩〗

位于紫禁城御花园东南角,在绛雪轩前曾有海棠数棵,以海棠花比喻为雪片而得名,清乾隆皇帝曾在此赏景作诗。“绛”释为深红色,当海棠花菩蕾初开时,花瓣红如胭脂,待盛开时,色渐粉白如霁雪。只见柔风徐徐拂来,海棠花随着摇曳的细枝,飘飘洒洒颇似轻盈纷扬的“雪”花,构成御花园内的一幅奇景。

21、〖居庸叠翠〗

燕京八景之一,位于关沟居庸关的叠翠山上,山中植物葱郁,峰峦叠嶂,景致非凡,因此得名“居庸叠翠”。

22、〖云台〗

居庸关关城中有一座汉白玉雕琢砌筑的高台,称云台。云台始建于1345年,因台上曾建有三座藏式佛塔,台下为券门,所以也叫“过街塔”。佛塔毁于明初,后在台上建泰安寺,1702年又被毁,现仅留有柱础和望柱。云台面积为310平方米,台下券门呈半六角结构,刻有各种佛教的浮雕。台下券顶上布满“曼陀罗”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均为元代艺术精品。内壁上还有用梵文、藏文、八思巴蒙古文、西夏文、维吾尔文、汉文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实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23、〖望京石〗

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路旁有一巨石,名为“望京石”。传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太后西逃途中路过这里,曾站在这块巨石上回望京城,此石因此得名。

24、〖百蝠捧寿〗

颐和园仁寿殿内南北两端各有暖阁,是上朝时太后和皇帝休息的地方。壁上悬挂的大“寿”字,写在绘有蝙蝠和彩云的图案上,名“百蝠捧寿”,是慈禧太后手书,为缂丝工艺制品。

25、〖峰虚五老〗

颐和园仁寿殿庭院内有五块太湖石,象征江西庐山胜景五老峰,喻意长寿,称“峰虚五老”。

26、〖延年井〗

颐和园仁寿殿北有一水井,水味清甜。因慈禧一次游园中暑,喝此井水解暑,赐名延年井。1900年慈禧西逃前,即专程来园喝了此井水。慈禧死后,此井已废。1984年修整地面施工时,将此井修复。

27、〖青之岫〗

此石位于颐和园乐寿堂中,是乾隆帝从京郊房山的良乡移至此处,用作乐寿堂的照壁。由于它的质地是青色的,又形如灵芝,恰乐寿堂又是为皇太后祝寿所建,故得“青之岫”。

28、〖六合太平〗

在颐和园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铜花瓶。因古人读六为“鹿”音,因此鹿取其“六”音;鹤取其“和”音;大瓶取“太平”之意,组合起来,即“六合太平”。六合指六方(东南西北上下),故在此有全方位太平的吉意。

《北京导游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9、〖玉堂富贵〗

在颐和园乐寿堂庭院内植有玉兰花、海棠花和牡丹花。玉兰花取其“玉”;海棠取其“堂”;牡丹象征“富贵”,组合起来,即“玉堂富贵”,就是满堂富贵之意。

30、〖扬仁风〗

颐和园乐寿堂西北有一个附属院落,正面有一扇形殿,殿前地面用汉白玉嵌砌成扇骨形,好象一把能开能合的折扇,故该殿俗称扇面殿。殿名扬仁风,取意好友谢安赠扇的故事。

31、〖三音石〗

三音石是天坛的声学现象之一,位于天坛皇穹宇殿外的甬路上。三音石又叫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从皇穹宇殿基须弥座开始,第一、二、三块称为三音石。面向殿内说话,站在第一块石上,可得一次回声,站在第二块石、第三块石上,可得二、三次回声。三音石因此而得名。

32、〖回音壁〗

回音壁也是天坛的声学现象之一,它是天坛皇穹宇的围墙。该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两个人一东一西,向墙或向北说话,把耳朵贴近墙,即可听见清晰的回声。回音壁因此而得名。

33、〖九龙柏〗

位于天坛回音壁西墙外,是一株500余岁的古老桧柏。树干直径1.2米。树干表面遍布纵向沟壑,并随着树干的升高而扭曲上升,状如九条蟠龙盘旋腾飞,故称“九龙柏”。

34、〖蟠龙通宵宝蜡〗

在天坛昭亨门西,有三座高大的望灯台,台上有望灯杆,皇帝祭天时灯杆上吊有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灯笼内用特制蜡烛,长四尺,粗一尺,并筑有凸形龙花纹,点燃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连续点燃六个时辰,名为“蟠龙通宵宝蜡”,是我国蜡烛中的珍品。

35、〖龙凤呈祥石〗

天坛祈年殿殿内地面中心,与藻井相对是一块圆形有天然花纹的大理石,上面有一条游龙和一条翔凤,俗称龙凤呈祥石,为祈年殿镇殿之宝。

36、〖七星石〗

天坛长廊东南方,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七星石。这些石块为风水镇石,其中七块青石为明朝嘉靖年间放置,最小的一块为清代增置。明嘉靖时,有道士向世宗进言,称祈年殿东南方空旷,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和皇帝的长寿,于是设置了象征北斗七星的七星石。清代,又置一石于东北方,以示不忘祖籍之意。

37、〖七峰东岳〗

清朝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从东北入住中原寻找理论依据,曾派人考察泰山发脉地络,定论泰山发脉东北长白山。所以清廷在天坛七石东北方位有增置一小块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依此说法,这些青石应称七峰东岳。

38、〖七十二连房〗

七十二连房位于天坛祈谷坛院东砖门外,有72间,又叫“七十二连房”。它不仅是联接神库、神厨等处的纽带,而且也是祭祀时的供品均从此廊送去,故也叫“供菜廊子”。由于“七十二”与“地煞”的数目相吻合,于是就传说是七十二地煞鬼聚集的地方,所以也俗称“七十二鬼廊”。此廊宽约5米,是全国最宽的走廊。

39、〖金井玉葬〗

“金井玉葬”是封建时代最高的葬式之一。陵寝棺床上有方孔,中填选陵点穴处的第一锹“阳土”,称“金井”;棺旁放玉料或死者口含玉器,称“玉葬”。古人认为“金井”能够沟通阴阳,交流生气,而“玉葬”可以使尸体经久不烂,这就是封建时代的“金井玉葬”。明十三陵定陵地宫采用即为此葬式。

40、〖东、西井〗

十三陵长陵的陵园还辖属东、西井。东井在德陵馒头山之南,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内葬着被“赐死”的殉葬宫妃。她们是皇帝的地下随侍,虽赐死但均无资格入地宫。埋葬她们的坟(竖葬)叫“井”。

41、〖阅古楼〗

阅古楼位于北海琳光殿北,是一座半月形上下两层的楼房,每层25间。楼梯为螺旋式,称“蟠龙升-天”。该楼建于1753年,是为嵌藏《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而建的。

42、〖折粮石〗

折粮石,又称太湖石、花石。产于无锡太湖水底,此石纹理坎坳,千姿百态,更以瘦漏透皱者为其极品。北宋汴梁城中的艮岳,即用此太湖石堆迭而成,金灭宋后,把汴梁艮岳太湖石以折抵粮赋为代价,移运燕京,置琼华岛(今北海公园),所以,该处花石俗称“折粮石”。

43、〖铁影壁〗

位于北海北部,铁影壁实为棕灰色中性火山岩,长3.56米,高1.89米,两边各刻有狻猊。该影壁原是德胜门外土城一座古庙前的照壁,后被运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做照壁,这条胡同就叫铁影壁胡同。1947年运到北海,是元代浮雕的艺术珍品。

44、〖渎山大玉海〗

在北海承光殿前的庭院中,有一座蓝顶白玉石亭,即玉瓮亭。亭中玉瓮是由一块整玉雕成,高二尺,直径四尺半,周长一丈五尺。外壁上所刻海兽鱼龙出波入海、腾云穿雾的生动形象。此玉瓮是专供元世祖忽必烈欢宴群臣用的,名渎山大玉海,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稀世珍宝。

45、〖鬼见愁〗

位于香山公园西北部,海拔578米,为园中最高点。因山势陡峭,难于攀登而得名。“鬼见愁”名字是在民-国初香山辟作公园后出现的。因公园开放,游人如云,以攀登顶峰为能事,然多数人爬至山腰,已举步维艰,视登顶为畏途,形容其困难为“鬼见皆愁”,约定俗成,称此山峰为“鬼见愁”。

46、〖西山晴雪〗

位于香山平台之北,可以看到一通石碑,为燕京八景之一。当雪后放晴,西山白雪皑皑,阳光映雪,景色万千。清乾隆帝于此定点立碑,题曰“西山晴雪”。

47、〖福寿双降〗

雍和宫辇道北端有一昭泰门,门有三个门洞,中为御路,两侧垛墙上饰有二龙戏珠和寿字等图案,意为“福寿双降”。

48、〖大吻〗

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目前我国最大的吞脊兽,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太和殿的大吻,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我国明清时代宫殿正脊吻的典型作品。

49、〖保卫和平坊〗

中山公园内的保卫和平坊是最有典型意义的专事牌楼。该坊原建在东单北面的总布胡同西口,叫“克林德纪念坊”,是清政府为讨好洋人,纪念被击毙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的。一战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故将该牌楼拆除。1919年移建中山公园,改名为“公理战胜坊”。1953年由郭沫若手书,改名为“保卫和平”坊。

50、〖景泰蓝〗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北京传统特种工艺品。景泰蓝工艺发展到明代景泰年间,已十分完美。当时铜胎上所点釉彩以蓝釉为主,因此这种工艺品称为“景泰蓝”。

51、〖鼻烟壶〗

鼻烟壶,也叫北京内画壶。一般用料器为原料,名贵的则用玉、水晶、玛瑙、翡翠制成。图案内容有书法、山水、花鸟、仕女、历史故事或传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收藏着内画壶的珍品。

52、〖四大徽班〗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先后进京的四大徽戏班子,即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奠定了京剧发展的基础。

53、〖铜锤架子〗

铜锤架子是京剧中的净行。铜锤花脸,以唱为主;架子花脸,以工架为主。

54、〖开口跳〗

是指京剧中的武丑,既能说又能跳,表现出机灵、警觉、足智多谋。

55、〖行头〗

京剧的服装仿明制亦称“行头”,不管剧中人是何身份,都保留了艳丽的特色。京剧的全套行头亦叫全箱,共分六箱。

56、〖场面〗

京剧伴奏是全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京剧伴奏的乐队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武场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不仅武戏用,文戏也用,文场即管弦乐。

57、〖西皮、二黄〗

西皮、二黄是京剧中的两种主要唱腔。西皮来源于楚腔,善于表现活泼、欢乐;二黄来源于徽戏,善于表现悲哀咏叹。

【北京导游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北京天坛导游词05-10

北京英文导游词05-10

北京导游欢迎词05-01

北京雍和宫英文导游词05-11

北京导游口试的开场白05-05

北京地陪导游欢迎词05-01

北京地接导游欢迎词05-01

北京导游接团欢迎词05-01

北京导游词欢迎词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