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习作教学

时间:2020-08-30 19:29:26 开放式教育 我要投稿

开放式习作教学

2017年7月5日,我参加了台山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听了两节作文课以及听了张云鹰校长关于“开放式习作教学”专题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开放式习作教学

上午的两节作文课各有千秋。虽然张校长对我们班伍老师上的课不是那么满意。但我觉得伍老师上的课挺不错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接下来小叶老师的开放式习作教学确实令我们耳目一新,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丰富,写出了一篇篇出色的习作。整节课突出了“开放”的特色,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下午聆听了张云鹰校长“开放式习作教学”专题讲座,更令我大开眼界。张云鹰校长对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她认为“封闭”是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她树立起的开放式习作教学新理念,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以往的习作教学。缺乏有效的引导;在写、评、改、赏等环节的训练不到位、不衔接;习作教学备课常常疏于形式,过于简略;课堂设计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重视习作技能而忽视情感教育等。

这次学习让我懂得“开放式习作教学”实际上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学会各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命题、形式到立意,选材、评改等方面要充分表现极大的自主性,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们乐于写作。作为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提升自己素养的同时,要致力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开放思维,打破常规。这样,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定会绽放鲜艳之花。

开放式习作教学2017-04-23 06:02 | #2楼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的惯用模式是:教师命题——作前指导——诵读范文——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遏制,很多学生的习作不是表达自已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而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真正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趣的作品却廖若晨星。如何摆脱这种现状,走出习作教学的一片新天地来?笔者以为:应在习作教学中推崇,实行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与创新。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放式”习作教学就是针对传统教学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与现代生活大系统和学生生活小系统相贯通,力求把教学建立在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放心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是通过“动机”“意志”等动力性因素,将写作运转系统的其他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进入一种状态,能力也就伴随着动力而来。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习作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我们的习作指导课大多以老师命题的形式,学生奉命而作,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加之传统的习作教学过分强调章法、立意、技巧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望文生畏,不知从何下手,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必须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入手,让他们认识到习作就是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教师不要拔苗助长,不要求全责备。要像对待学走路的孩子,始终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习作,不设置过多的条条宽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手脚。提倡学生写“放胆文”。

其次,是要确立开放式的习作质量观。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于习作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要适当降低评价的标准,以他过去的成绩和实际水平为参照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为他们设置一个个“矮门坎”,使他们跳一跳就能跨过。比如某学生看到习作无从下手,那就帮助他把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先做到有真情实感,过一段时间再帮助他把句子写通顺,标点符号用正确。最后帮助他把内容写具体。如果他达到了某一个要求,那就给他打

“优”,而不去考虑其他几个方面怎么样。这样就会使他们慢慢消除“我不会写习作”的顾虑,树立起“我也能写好习作”的信心。对于班上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采取“门户开放”政策,教师要为他们的写作开辟多种园地,鼓励学生习作,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比如挑选优秀习作在校内、班内的学习园地上使用,或投寄少儿报刊社。将他们的优秀习作汇编成集,并分发给同学欣赏。也可以让他们为班级活动编童话剧、写儿童诗、写调查报告等。只要他们思考了,动笔了,就为他们喝彩,就要为他们创设交流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习作成功的乐趣。

《开放式习作教学》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