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习作教学

时间:2022-03-23 07:48:28 开放式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开放式习作教学

2017年7月5日,我参加了台山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听了两节作文课以及听了张云鹰校长关于“开放式习作教学”专题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开放式习作教学

上午的两节作文课各有千秋。虽然张校长对我们班伍老师上的课不是那么满意。但我觉得伍老师上的课挺不错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接下来小叶老师的开放式习作教学确实令我们耳目一新,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丰富,写出了一篇篇出色的习作。整节课突出了“开放”的特色,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下午聆听了张云鹰校长“开放式习作教学”专题讲座,更令我大开眼界。张云鹰校长对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她认为“封闭”是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她树立起的开放式习作教学新理念,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以往的习作教学。缺乏有效的引导;在写、评、改、赏等环节的训练不到位、不衔接;习作教学备课常常疏于形式,过于简略;课堂设计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重视习作技能而忽视情感教育等。

这次学习让我懂得“开放式习作教学”实际上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学会各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命题、形式到立意,选材、评改等方面要充分表现极大的自主性,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们乐于写作。作为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提升自己素养的同时,要致力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开放思维,打破常规。这样,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定会绽放鲜艳之花。

开放式习作教学2017-04-23 06:02 | #2楼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的惯用模式是:教师命题——作前指导——诵读范文——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遏制,很多学生的习作不是表达自已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而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真正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趣的作品却廖若晨星。如何摆脱这种现状,走出习作教学的一片新天地来?笔者以为:应在习作教学中推崇,实行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与创新。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放式”习作教学就是针对传统教学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与现代生活大系统和学生生活小系统相贯通,力求把教学建立在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放心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是通过“动机”“意志”等动力性因素,将写作运转系统的其他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进入一种状态,能力也就伴随着动力而来。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习作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我们的习作指导课大多以老师命题的形式,学生奉命而作,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加之传统的习作教学过分强调章法、立意、技巧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望文生畏,不知从何下手,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必须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入手,让他们认识到习作就是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教师不要拔苗助长,不要求全责备。要像对待学走路的孩子,始终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习作,不设置过多的条条宽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手脚。提倡学生写“放胆文”。

其次,是要确立开放式的习作质量观。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于习作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要适当降低评价的标准,以他过去的成绩和实际水平为参照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为他们设置一个个“矮门坎”,使他们跳一跳就能跨过。比如某学生看到习作无从下手,那就帮助他把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先做到有真情实感,过一段时间再帮助他把句子写通顺,标点符号用正确。最后帮助他把内容写具体。如果他达到了某一个要求,那就给他打

“优”,而不去考虑其他几个方面怎么样。这样就会使他们慢慢消除“我不会写习作”的顾虑,树立起“我也能写好习作”的信心。对于班上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采取“门户开放”政策,教师要为他们的写作开辟多种园地,鼓励学生习作,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比如挑选优秀习作在校内、班内的学习园地上使用,或投寄少儿报刊社。将他们的优秀习作汇编成集,并分发给同学欣赏。也可以让他们为班级活动编童话剧、写儿童诗、写调查报告等。只要他们思考了,动笔了,就为他们喝彩,就要为他们创设交流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习作成功的乐趣。

《开放式习作教学》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开放空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小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习作?《再寄小读者》一文中,针对学生写作的困难做过这样精辟的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闪烁着景物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无话可说”是指没有生活的积累,“形容不出来”是指缺乏语言积累。

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必须从抓生活和语言的积累入手。

生活积累: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奇的特点,我们要把他们的目光引向(1)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举办比赛,自办刊物,编演节目等。(2)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随时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家务活动。

(3)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带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风-花雪月,日出日落。

(4)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让学生深入社区,调查社会,采访人物,了解超级市场,城市环保和乡村变化。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人生,产生创作中自我表现个性的欲望,之后的写作便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文化和语言的积累。修订版《大纲》强调:“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和运用语言呢?

(1)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如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优秀习作,科普读物等。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

(2)建立“词句百宝箱”。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及时摘抄,整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的专题阅读就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习作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习作的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题材。

(三)尊重个性,进行开放式习作指导。

习作,本质上是一种独创性很强的精神劳动,是写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自由表现。开放式习作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习作过于强调章法、立意、命题、技巧等僵硬模式,在放飞心灵,自由表达中使习作更能体现个性精神和创新意识。

(1)开放式习作指导要在开阔学生的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下功夫。要开阔学生思路,就必须摆脱思维定式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比如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以后,根据活动的内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开阔写作思路的:

a.同一活动,多种拟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运动会的感受和体会之后,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拟题,有按活动的性质命题的《有趣的运动会》、《快乐的一天》,有按中心事件命题的《‘滚轮胎’比赛》、《‘不听话’的气球》,还有通过运动会受到某种启发而命题的《团结就是力量》、《运动会的启示》

b.同一题目,多种选材立意。题目确定后,根据你要表达的中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择材料。比如有的同学通过写运动会上同学们种种有趣的表现,来反映运动会的精彩;有的通过写一次比赛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团结就是力量”,“沉着冷静才能打胜仗”。这样一题多种选材立意,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宽了学生习作的思路

c.同一中心,多种表达。中心有了,材料也有了,下面就是怎样表达了,如《有趣的运动会》,表达的顺序既可以按活动进行的顺序去写,也可按“面—点”的顺序来写;人物的描写可侧重写运动员的动作、神情,也可以侧重写自己的内心活动,还可以从观众的表现来烘托。

(2)开阔学生思路,要多加强想象习作的训练。

想象力是人类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小学生要多加强想象习作训练,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曾经在班上进行过多种形式的想象习作练习:

a.看图画,听音响,编故事.

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但图画反映现实生活往往是平面的、静态的、无声的。要想把图画写“活”,就要借助想象演绎图画情节,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所以,看图画或图形去想象习作是训练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而大自然的声音更是丰富多

彩,根据图画和声音让学生去想象习作,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光器官参与,从而再现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比如有一次习作训练是这样的:先让学生看一幅图,图上是一片森林,还有鸟和一些动物,然后再播放一些鸟和动物的鸣叫声。学生根据这图画和声音展开想象,编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的故事。

b.创设情境,想象习作。

写作思路离不开情境诱发,如果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能把学生带入情境,强化感受,写出的习作会更有感染力。比如演一段情境剧,让大家想象它的结局;讲一个故事后让大家编一个续集等。

《开放式习作教学》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c.假想习作。

小学生最喜欢异想天开,他们常常用“假如我”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对未来的遐想,我们也常常做这种假想式的习作练习,比如:《假如我会魔法》、《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一只鸟》,或者让学生自己命题来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渴望。学生对这种无拘束的习作很有热情,感情也很真挚。

诸如此类的练习形式还有:听单词联想习作,摸物件联想习作,看提纲联想习作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延伸课外,开放习作训练的空间。

开放式习作指导不再局限于每周的两节习作课,在大习作教学观念下,使课堂习作与课外读写活动相沟通,进一步拓宽习作训练的空间,开辟多种习作训练的渠道。

a.充分挖掘课文中可供习作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等练习。

b.在班级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对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评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议论的园地。

c.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如:小队之间的挑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d.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应用文训练。学生请假要求写请假条,暂时离开要求写留言条,至于写表扬稿、通知,招物启示等内容在班级里随时会用到的。教师应随机引

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e.倡导“两记”勤练笔,“两记”是指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法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简单的语句,可以是精彩片段,可以是心得体会。

(四)师生共议,开放习作评改途径。

传统的习作评改基本上是由老师包办代替,学生也误以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学生习作草草成篇的坏习惯,而老师也由于任务繁重,往往顾此失彼。

开放式的习作评改是“交互式”的,老师通过示范引路,最终将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修改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自改习作的能力。其操作的步骤是:

(1)示范引路,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评改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一开始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可通过剖析典型,向学生渗透习作评改的原则、方式,约定一些修改符号,评分标准等。具体的做法是: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教师自己综合的更好),将它复印出来发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怎样修改呢?首先需要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习作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地方有毛病,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然后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把用得不准确的字、词、标点改准确,把写得不够通顺连贯的句子改得通顺连贯,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

(2)多管齐下,自改习作。其训练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a自我修改。

自我修改的的具体方法有两种。第一,反复朗读。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红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小学生的视觉落后于听觉的发展,他们需要依赖于朗读中发出的声音来支持自己的思维活动,所以,学生通过朗读容易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学生边读边听边想边修改,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了他们思维批判性的发展。第二,默读分析,这对高年级的学生比较适用,学生看着自己的习作,采用默读的方法,分析比较,认真思考。这样可了解各部分的大意,思考是否围绕一个中心,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

b.互评互改。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多向交流,集思广益,从而明确

修改的方向,促进学生自改能力的提高。

“互评互改”就是让学生四五人为一组,每人在草稿后面夹上一页“空白”。然后轮流读个人的文章,让大家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同时把同学的建议及时记在那页“空白”上。这样把“改”和“评”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显示个人的独特见解,又能使大家在相互启发下,提高对习作的鉴赏能力。

(3)批后再改。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开始采用只批不改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批语自己修改,再交教师复查,老师写出总评,既评学生习作,又评学生的修改,一般以肯定为主,根据分层目标,因人而异给每位学生的习作打出等次,并对学生的修改予以评价,较好的加一颗星,很好的加两颗星。以促进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

习作是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只有在开放、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中,学生才能用自由之笔抒自然之情,显自得之见。只有开放,习作教改才有出路。

【开放式习作教学】相关文章: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25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23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2-14

开放式教学改革心得(精选11篇)04-25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22

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方案(精选12篇)02-27

小学习作教学策略06-05

面试如何询问开放式问题04-18

开放式面试试题及答案04-16

开放式停车场管理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