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四书五经名句四书五经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名句四书五经名句赏析

时间:2022-11-22 07:17:33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书五经名句四书五经名句赏析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第六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

《论语》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君子务本。(学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子张》

《孟子》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梁惠王下)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离娄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四书五经名句四书五经名句赏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尽心上)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尚书》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尚书.尧典》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尚书.周官》

《礼记》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信,又从而庸(归功)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民,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有其声;不善待问者反之,此皆进学之道。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左传》

多行不义必自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2017-05-11 06:02 | #2楼

许登孝

(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

注释:①他山:比喻异国、异地。②石:一种可以雕琢玉的石。③攻:即“治”,引申为雕琢。

译文:另一个山上的石头,也可以用来雕琢我的玉。

赏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个引用频率很高的名句。这是比喻学习、借鉴异地异国的经验,可以解决自己或者自己国家的问题。治国要学习、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教训,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益的。而接口国情不同,拒绝学习外国经验,闭关自守,固步自封,顽固不化,抱残守缺,而不能与时俱进,是注定要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定的历史规律。 ①②③

(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已用)

出处:《礼记〃礼运第九》

注释:①行:通行。②天下为公:即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此处意为国君职位去禅让制授予贤德之人,如尧禅位于舜,舜禅让于禹,不私传子孙。公,共也。

译文:大道通行于天下时,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

赏读:“天下为公”是相对于“天下为家”的概念。“天下为家”,即天子以天下为家,天子之位传于其子孙,以天下为私有。“天下为公”,这是儒家所设想并憧憬的“大同世界”。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天子是通过禅让继位的,执政官员都是公选出来的贤能之人,社会上人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均有所养、所用、所终,没有奸诈的小人,盗贼绝迹,夜不闭户这就是孔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的情景。这虽然是乌托邦式的,但却给人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美好的未来。 ①②

(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

注释:①名:名分、名义。②正:正确,正大光明。③顺:顺乎理。④成:成功。 1 ①②③④

译文:名分、名义不正确,说的话就不符合道理;说话不合道理,事情就办不成功。 赏读:这是孔子对子路说的话。有一次孔子弟-子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正等待老师您去主持国政,您准备先从哪里做起?”孔子说:“那一定要先正名分。”孔子十分重视政治、伦理中经常发生的名分问题,他认为这实际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是否有序的问题。

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有一次孔子在鲁国最有势力的执政大臣季孙家侍坐,季孙的家臣宰通禀告季孙说:“国君派人来借马,请问:借与不借?”孔子当即说:“我只听说国君从臣子那里拿东西叫‘取’,不叫‘借’”季孙醒悟了,立即对宰通说:“从现在开始,国君来拿东西叫‘取’,不能叫‘借’。”孔子事后评议这件事说:“纠正了‘借马’的说法,君臣之间的名分就确定了。”可见,孔子的“正名”,是为了维护君不失君道、臣不失臣道、父不失父道、子不失子道的这种尊卑有序、上下不失的安定局面。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国与国的交往中,名分、名义、称呼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出处:《大学〃第九章》

注释:①一家:指国君家庭。②兴:兴起。③让:谦让,不争权利。④一人:指国君。⑤贪戾:贪婪暴戾。戾,乖戾,乖张。

译文:如果国君的家庭成员之间,仁爱和睦,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兴起仁爱和睦的风气;如果国君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谦让,整个国家就会兴起谦让有礼的风气。反之,如果国君贪婪残暴,整个国家就会产生动-乱。

赏读:这是曾子(名参shēn,孔子弟-子)阐述国君应如何让“齐家治国”的话。他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国君必先提高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的道理,强调国君及其家庭成员素质的好坏,对国家盛衰治乱的重要作用,从而阐明治国在齐其家,特别是首先整顿好国君的家的道理。据说,《大学》一书,系曾子所作。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提倡德政、爱民、反对暴-政、虐民,因此很重视提高每一个人的品德,而提高品德的途径在“修身”。所以修身,便是儒家,特别是宋以后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强调得较多的课题。朱熹还特地把《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并为“四书”。《大学》是专讲治国大道的。

(选自:《四书五经鉴赏》)

①②③④⑤

2

【四书五经名句四书五经名句赏析】相关文章:

论语传世名句赏析08-08

孟子传世名句赏析09-25

中庸传世名句赏析100句08-04

词五首名句赏析09-25

哲学名句赏析星空和道德09-25

励志名句语录08-29

创新的名言名句09-29

名人名句语录07-03

沈从文名句语录10-16

最新励志名句语录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