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的现状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09-25 04:26:36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的现状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的现状与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基本内涵

廉政教育是以“廉”和“政”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我国古代,“廉”和“政”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周礼·天官冢宰·小宰》中记载,廉分为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个方面,并将其作为官吏的考核标准,其中“廉善”是指善于治理,“廉能”是指政令能行,“廉敬”是指忠于职守,“廉正”是指公正无私,“廉法”是指依法行事,“廉辨”是指辨别能力强。《论语·颜渊》中记载了孔子关于“政”的诠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政治的根本要义就是公正。如果执政者带头做到了公正,那么谁还敢不公正呢?由此可见,古人所谓“廉政”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廉政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内有学者指出,“所谓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1]

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就是指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开展法制和诚信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党和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增强廉政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地位观、名利观,正确对待公共利益、公共资源、公共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完善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发挥重要作用。廉政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大学生廉政教育引起了各高校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并且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廉政观念、增强廉政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廉政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当前大学生廉政教育与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影响大学生廉政教育实效性的各种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目前,各地各高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廉政教育工作,但由于各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开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有较大差异。许多学校主要的方式还是以纪检部门开展的阶段性教育活动为主,学生的受教育面不够广,学校各教学和管理部门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也不够。因此从制度上形成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具体表现为: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还未建立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有效学习教育制度,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政教育的计划、形式、时间、内容、效果等难于得到保证。二是廉洁教育进课堂的教材及有关教辅参考资料还处于编写探索试用阶段。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廉政教育读本已比较成熟,但大学生的廉政教育教材还处于编写探索试用过程中。三是尚未建立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廉政教育评估体系。廉政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难以用量化的标准衡量。因此,目前对于大学生的廉政教育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对青少年廉洁教育效果的评估还没有操作性强的具体量化标准。[2]

2、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高。就目前而言,高校党委和纪委对干部教师的廉政教育高度重视,每年签订廉政责任书,进行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各种参观、学习、教育、整顿活动常抓不懈,有声有色,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廉政教育的对象上,一些高校的领导和教师还没有彻底改变过去以公职人员为主的思维模式,认为高校廉政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党政干部和教师,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廉政教育的重点人群。并且在高校廉政教育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人提出在高校抓廉政教育,那是舍本逐末,反腐的对象是权力阶层,在大学生身上反腐意义不大。甚至有人对高校进行廉政教育,是否能够促进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和价值取向,成为反腐-败工作的有效举措,表示怀疑和不理解。他们认为高校进行廉政育仅仅是一种点缀和时髦,无非是搞搞教育、提提口号、做做样子。有人认为高校本身就是一片净土,进行廉政教育多此一举,没有必要。甚至认为,廉政教育是反腐倡廉,是纪委监察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如教学部门和教师没有将廉政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意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基本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宣传部门在宣传大学生廉政教育中未能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宣传的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内容缺乏系统性,宣传效果不理想等等。由于思想上的不够重视,大学生廉政教育缺乏系统有效的组织管理,教育方法简单,教育手段单一,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比较薄弱,廉政教育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方面做得还不够,高校中全员重视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氛围还没有形成。这也造成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投入不够大,人力投入较少,致使忙于日常事务,无暇思考和策划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廉政教育,使得大学生廉政教育财力保障不充足,活动经费较为紧张,物力投入较为滞后,不能及时跟上廉政教育形势的需要。[3]

《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当代大学生廉政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由于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腐-败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从根本上消除,监督机制不健全,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可避免地刮进高校,使得高校也相继出现了不正之风。社会上的腐-败分子为谋取私不止力求在高校寻求搭档,将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投机诈骗等腐朽文化带进高校,严重败坏了高校风气。这些消极不良现象不仅损害了“象牙塔”廉洁清正的形象,损害了教师“行为人师、学为世范”的形象,还直接影响大学生廉政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他们对各种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非常痛恨,但是,同时他们却对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不良现象见怪不怪主要表现在:一些大学生信奉“权力至上”、“金钱万能”的人生哲学,一些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拉关系、走后门”放在第一位,大学生考试作弊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在学生干部选举过程中拉选票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把专业学习当成唯一目标,忽视对自己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廉政意识不强,反腐-败的态度不坚决;一些大学生对腐-败现象的认识不够客观、全面和深入,对反腐-败能否取得成功存在悲观情绪。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廉政教育意识淡薄,对廉政教育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和认知。[4]

4、大学生廉政教育内容与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现实脱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社会廉洁教育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大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他们思想活跃,独立意识较强,并有较强判断能力。因此,教育内容一定要适合大学生的认知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廉政是公民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框架下,合法追求经济利益是允许的,但是我们的廉政教育过于强调要“安于清贫,无私奉献,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道德价值理念,甚至暗示勤廉典型楷模就是“家徒四壁,乐施好善,不计报酬,累死在工作岗位,最后还欠别人一屁股债”,无疑,这样的道德价值理念是很难贴近社会现实的,较难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同时,我们的廉政教育内容往往强调政府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如何做到廉政,而没有结合普通老百姓实际,出可操作性强和广大公民可做到的廉政目标要求,这样必然脱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廉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大学生廉政教育还必须根据大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分梯次、有序地培养某方面的意识和习惯。如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应当相应地加强有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守法、权力问责等方面的教育;在大学毕业前夕,则应当开展与公共权力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同时教育学生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其步入社会后可能接触到的腐-败行为等。

5、大学生廉政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廉政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听得进、记得牢、做得到,真正能够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其自发的意识和行为。但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廉政教育主要还是以灌输式的教育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廉政教育学习缺乏兴趣,难于收到好的教育效果。[5]

三、探索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新路径

(一)以思想建设为先导,把大学生廉政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在国家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高校廉政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理论研究,打破以往廉政教育仅针对腐-败问题的旧框框,在传统的廉政教育的基础上,注重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把大学生廉政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6]

1、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社会,社会上一些人徘徊迷茫、信仰缺失已成不争的事实,某些在校大学生面临社会多元的价值取向,无所适从,茫然无措。在校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正是价值观念形成的最后阶段,这时形成的价值观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如何加以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校园必须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置于重要的位置,但这些内容的教育不应仅停留在简单的灌输上,而是要把其融入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融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寄托。

2、努力培养和树立和-谐文明的道德风尚。培养和-谐文明的道德风尚,就是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美德教育,以道德修养、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为主题,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就是要把诚信建设作为廉政教育的突破口,努力培养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形成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园氛围;就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眼于培养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风尚,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这些养成教育看似与廉政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无疑能筑起一道道防腐大堤,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切实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把大学生廉政教育纳入廉政文化建设体系

文化的力量是任何力量都难以比拟和抗拒的。文化需要积淀,是某一时期、某些人们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是任何教育都不能忽视的内容。广泛有效地开展廉政教育,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滋养与支撑。高校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科学把握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实行纪检、宣传、组织人事、工会、学生工作等部门的强强联合,“多兵种”作战,重点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将廉政教育融入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力求在有形手段中无形灌输渗透,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创新载体,搭建廉政文化平台。要紧密依托校报、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在报纸、广播、橱窗中开设廉政教育专栏,在校园网上开辟廉政教育网页,通过传达上级纪检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党纪条规、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廉政教育的声势和效果。同时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景观建设,通过在会议室、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校史馆等场所设置廉政警语、格言、主题墙、雕塑等方式,将廉政教育的主旨和精髓物化于校园内的各种场所之中,让广大师生员工随时随地,全方位地感受到廉政文化的气息。

2、创新形式,营造廉政文化氛围。要本着“贴近教学工作、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师生员工”的原则,因材施教,注重区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对于传统的党课、培训班、报告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要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入党宣誓、主题辩论、现身说法、网上讨论、校史校情教育等形式新颖的活动,尤其要充分发挥杰出校友和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及时进行示范引导,利用违纪违法毕业生和教职工的反面事例及时进行警示教育,使广大师生员工更加切身地体会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使教育内容入眼、入耳、入脑、人心。

(三)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把大学生廉政教育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体系

廉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举全校之力,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虚”功实做,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支持和参与”的廉政教育工作新格局。要紧紧抓住教育、制度、监督、惩处这四大环节,在建立和完善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要通过对师生员工反映问题的筛选和分析,找准当前影响和制约廉政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切实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让师生员工真切感受到廉政教育的工作成果,从而不断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健全机制,构建廉政教育工作责任机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廉政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廉政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的大格局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廉政教育的整体效能。

2、全面参与,探索学生廉政教育新途径。在校学生的廉政教育是学校廉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将学生廉政教育摆在更加出的位置,这就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一是要深入推进廉政教育进课堂工作。廉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应把廉政教育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廉政教育专题教学并做出相应的课时、成绩考核等教学要求。在条件成熟时,还应组织人员编写具有高校特色的廉政教育教材,使廉政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二是要大力加强廉政教育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重要纽带,也是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廉政教育要充分依托高校实践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努力探索和构建“年年有实践、四年不断线”的高校实践教学新模式,保证每名学生每年都有一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见习或实习,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锤炼意志品质,从而达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统一;三是要充分发挥廉政教育手段的合力。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是有效开展廉政教育的基础,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采用多种形式,摸清摸准学生的思想状况,使廉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要大力扶持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学生理论社团是有效开展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要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理论辅导员,在经费、活动场地、对内对外宣传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其健康成长,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五是要开展毕业生廉政谈话。毕业生廉政谈话是有效开展廉政教育的重要手段,要邀请从事纪检工作的高层领导对毕业生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并逐步形成制度,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打牢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思想基础,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把大学生廉政教育纳入廉政队伍建设体系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教学活动对学生都有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过去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重视不够引起师资短缺、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廉政教育的质量。廉政建设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廉政教育的组织保证。纪检干部、学生工作干部、教师辅导员和“两课”教师是高校廉政教育的骨干力量,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高校廉政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要不断完善廉政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在工作安排、经费投入、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相应保证,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深邃战略眼光、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廉政教育工作队伍,打牢廉政教育有效开展的人才基础。

1、建立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建立准入制度,就是要优化选留机制,广纳贤才,建立廉政教育工作队伍的良胜循环机制,保证廉政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要通过引进人才、外聘兼职教师、返聘校内教师等多种途径,不断充实“两课”教师力量;学校领导和学工部门、党务系统的干部也要辅助承担“两课”的教学任务,努力使廉政教育工作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2、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整体素质

廉政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学校要不断建立健全个人自学、集中培训、脱产进修、相互交流“四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机制,鼓励廉政教育工作者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干部,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标准要求、武装自己,以德施教,率先垂范,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大学生,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和本领,切实做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思考2017-05-11 20:06 | #2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考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的、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1、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2、拜金主义的兴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3、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价值偶像的错位。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折射和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不同价值观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造成了思想混乱、价值迷茫,产生了大量道德失范现象。

加之社会一些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对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困惑,在彷徨与苦闷的思考中他们转向崇尚自我,走进自我迷宫,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得失,注重物质享受和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

全球化如同一柄“双刃剑”,各国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也迅速地在全球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西方腐朽思想通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在消遣和娱乐的幌子下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和渗透,向人们宣传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一些西方社会思潮也趁虚而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社会认知之中。

(三)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工作体系尚在建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学校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上目标过高、缺乏层次递进性,远离时代;过度强调认知、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价值观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把价值观教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炼过程,把教育过程和内化过程分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

(四)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已是一个信息激荡、传媒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如网络、影视、书刊等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邪说,加上对很多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许多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困惑,有的精神空虚,缺乏理想信念,终日沉迷于网聊、网游之中;有的价值导向异化,一味模仿明星和西方饮食、服饰、生活方式,成为所谓的“新新人类”。

(五)家庭教育的缺乏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我们国家目前的家庭教育非常缺乏,尽管多数家长在主观上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但出于对子女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对其眼前利益的维护,往往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又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上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位,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六)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前大学生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切身感受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这样很容易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偏差。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的理念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基本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保障。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展开。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主导因素,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更新教育模式,以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利用各种教育阵地,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类网站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高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坚决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三)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手段

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应当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环节。教师应当多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其次,应当尽可能地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于一切可以运用的技术手段,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加强主渠道能量,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历来是高校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非强制教育手段,主要通过创造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内化了教育要求。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运用理论、文化、宣传等手段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明朗、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高层次精神体现,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历史性及其时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个大学生深层次的价值观的形成,乃至于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

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使社会的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创造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并从而体验到自己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首先,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基础。要加强实践的环节,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任务,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在社会动态的发展中寻找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点。

其次,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然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在外化为行为和习惯,最终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他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思想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他人行为的需要。

最后,大学生要身体力行,从实践体验中去认识、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

【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的现状与思考】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03-25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的现状与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法制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思考03-25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