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2-03-25 04:58:10 意见 我要投稿

关于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职业教育是基础工业建设的基本保证,在任何一个国家职业教育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在经历了“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的高-潮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让我们高兴的是,近年来国家有关政策不断提出要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欣欣向荣。

关于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客观需要

客观性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坚持客观性原则,就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客观性与必然性的统一。要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并非易事,而职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正是由于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与技能人才缺乏的现状相碰撞产生的结果。

职业教育的客观性在于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情。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许多曲折,现在仍然面临很大困境,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结合实际。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探索怎样根据中国国情来发展职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经验不足,导致有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此国家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教育和质量。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力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的整体素质。“十五 ”期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7年初中入学率达95%,高中入学率达50%,高等教育入学率达21%。但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技师、技术工人等高素质技能性劳动者非常短缺,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如今教育界、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都过分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事实上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随着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进步,学历高低在就业市场的所起作用越来越低,用人单位更注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社会正在由片面追求学历向追求能力转变。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在层次上和类型上都能适应社会需求,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类型向多样化转变,而职业教育正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ahsrst.cn

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人才。我国走科技兴国的道路,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然而,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没有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就没有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就将影响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许多地区、许多高技术企业都在不惜重金引进高层次科技人员,甚至高新聘请国外技能人才,但是,人们忽略了高技术产业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专家,另一方面,一个企业还需要相当数量的技术操作人员,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国外的一些企业派到我国安装、调试、维修实验设备和机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在高中毕业后经过两年技术培训而成,相当于我国的高职生,而这些并不复杂的技术流程,国内却鲜有人掌握。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市场信息与用户反映不断汲取相关经验和先进技术,改进和完善其操作技能,探索产品的更佳设计等,往往一些不起眼的小改进,积累起来将会是很大的改革,会使产品多档次、多样化、个性化,从而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能力。如果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应对新技术日益发展的挑战,那么企业的产品必然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从而使企业缺乏生命力。我国已高度重视起这个问题,2017年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十一五”期间,为社会培养出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正如温-家-宝讲: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综上所述,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离不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职业教育为大多数群体提供了接受教育的保障乃至就业保障,提供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为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基于这样的重要性,全社会都应该给予职业教育足够的重视。

《关于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2017-05-12 08:04 | #2楼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以服务为宗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职业类院校存在的基础,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进入21世纪以来,本土性与职业性、技术性一起,成为职业类院校的三个最重要特征。职业类院校也因此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机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供人才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新兴行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数控技术、材料技术的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由对熟练劳动者和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是提供技术支持。职业院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契合最为紧密,既要推动自身科技创新,在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等方面为本地行业和企业提供支持,又要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成为本地行业、企业或其他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和“孵化器”。 三是参与新农村建设。职业院校担负着直接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重要职能,不仅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专业对口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要主动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技能单一的传统农民向技能型劳动者的转变。

四是促进地方教育协调健康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地区间、行业间发展并不均衡。做强做优地方高职院校,是在更高水平上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地方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职业院校办学因其本土性、职业性、技术性,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上满足现实需求。但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实际办学中,有诸多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办学定位不够明。职业教育发展不能背离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职业院校办学必须考虑能够为地方和行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贴近地方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在如何对接行业、企业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的目标定位并不是很清晰。体现在具体培养方向上,是趋向于高等教育,培养通用型、基础型的人才,而不是趋向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二是办学思路不够清。职业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在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重视不够,缺乏经费投入导致流于形式。而且,大部分院校在设置专业时未认真考虑市场需求,普遍设置社会热门程度高和办学成本低、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人才短缺”和“人才过剩”两种现象并存。

三是办学水平不够高。师资力量是决定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基础。职业院校必须要有一支结构优化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大部分院校都是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成的,其原有的教师在质量和结构上不能适应相关要求。新进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产实践和技术应用能力相对缺乏,课堂讲授很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虽然,许多职业院校聘请和引进了一批善于实践的企业中高级技能人才,但仍是杯水车薪。

四是办学特色不够显。办学特色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地方性”、“职业性”两个方面,“地方性”就是紧密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性”就是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但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趋向于小而全、小而散,人才培养趋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地方行业、企业互动不够,道德教育和技能培养不够。

三、职业类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途径

(一)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指针,找准办学方向

一要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职业院校在发展认识及具体办学定位上,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其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既有层次上的差异,更有类型上的不同,不能以建设研究型大学为目标,而是要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否则,必然带来学术型人才大量过剩而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

二要紧密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等的不同,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向、规划目标也都有着较大的差别。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的相适应不仅要体现在静态上,同时还要体现在动态上。职业院校要了解当地经济的特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目标,把握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做到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培养能够受到当地市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关于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要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重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突出地方特色,依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的发展程度、不同行业岗位职业群的具体要求来定位,通过关注本地市、县经济发展的主打方向与重点产业,把握本地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需专业性技术人才的产业定位和行业方向,进一步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二)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支撑点,创新办学思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凝炼发展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职业院校唯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不断创新办学思路,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实现创新,形成自己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要从战略层面做好规划。规划“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办学思路,应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要坚持从学校的自身实际出发,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从培养职业人才的需要出发,尤其应重视研究依托行业产业求发展问题。要加强学校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倍增、放大的作用。

二要从实施层面加快推进。企业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缺少积极性,这是职业院校工作中最头疼的问题。这一问题,与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有关,更与学校自身实力不强、缺乏吸引力有关。职业院校应更多地研究增强自身吸引力的问题。学校设置专业和课程不能单

纯地考虑自身教学的需要,要多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角度考虑专业和课程设置,与企业及行业共同开发为产业、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增强专业和课程的吸引力。学校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学校教学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特别是行业培训人才的需要,增强软硬件设施的吸引力。学校教学组织及实习安排要既能保障教学需要,又能适应企业生产用工需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需的顶岗职工,使学生持续不断的实习成为企业用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实习的吸引力。学校要帮助企业培训职工,开发推广技术,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教育和技术服务,增强学校服务的吸引力。

(三)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动力,提高办学水平

一要建立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搞好“三个对接”,即育人理念与企业用人理念的对接、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对接、评价标准与企业质量标准的对接。要做到三个紧贴,即紧贴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紧贴岗位设置课程,紧贴用人单位需求培养人才。要坚持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同时为社会提供服务,面向教学过程开放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面向世界开放学习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知识,面向未来开放抓好企业、行业发展的提前量。

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并重与统一,注重技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结合与融通。为弥补教师动手能力差、实践课教师不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要力争实现与企业的人才资源共享,减少教师引进、培养等重复劳动和相应成本。与企业人才在师资上共享程度越高,说明学校和社会、企业融合度越高,学校的美誉度越高。

三要建立高质量高效益的实训基地。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绝大多数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资金少、技术薄弱、师资匮乏、办学条件较差,大多都未能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实训基地体系,造成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职业院校要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要大力提倡走校企、校所(研究所)、校场(农场)共建联办的道路,实现共建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共建实训,基地,既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又有利于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触,也有助于各个高职院校随时掌握人才市场变化规律,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是地方性高职业院校直接为当地经济服务的有效形式。

(四)以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凸现办学特色

一要明确职业教育质量观就是就业质量观。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要让人民满意就必须提高就业质量,没有就业质量就谈不上是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质量观就是就业质量观,就业质量应该也必须成为衡量高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职业院校必须要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工作,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力,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要重点打造地方特色专业。职业院校要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实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发、设置与调整专业的机制,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要突出地方性,建设一批定位明确、社会适应性较强、就业前景良好的品牌特色专业,逐步形成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链和专业群。专业建设要突出职业性,遵循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完整性课程体系,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要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德技双馨”。一个员工在企业是否成功,技术能力固然是基本要求,但其工作态度和品德却是成功的关键,没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员工的技术能力就不能充分发挥,而且会给企业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职业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应注重思想品德和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使毕业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还具有较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成为德技双馨的有用人才。

【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05-16

统计宣传工作的现状不足和思考06-02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考03-10

县域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思考02-21

学前职业教育规划04-30

三严三实与职业教育05-07

三严三实 职业教育05-07

职业教育网络推广方案05-19

韩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05-05

人事招聘 现状总结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