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11-22 08:17:48 技巧 我要投稿

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数感在首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并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寓学生的数感培养于数学教学之中。那么,呢?

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

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即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又比如:认识“0”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表上见

过”;“电话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

二、实践体验,深化数感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深化数感。如:学生学过步测后,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量一量,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有多长;学过“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后,让学生寻找并称称、掂掂硬币(1克),两袋盐(1千克)的重量,感受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大小,产生了积极情感体验,深化了数感。

三、动手操作,增强数感

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起点,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理解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良好的数感。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平均

分4个橘子或8块糖,并且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你们有几种分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体验,逐步认识到平均分的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几个物体。这样学生们对单位“1”就有了很清楚的理解,很容易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四、鼓励估算,发展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教材也同时把原选学的估算内容作为必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学会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如:估计100步大约有多长?500张纸大约有多厚?一群小鸡大约有多少只?学习重量单位后,估一估一头水牛有多千克?一匹马有多少千克?等等,让学生这样的估算猜测,并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五、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

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例如,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如:春天来了,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春游”。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有租车问题;有购票问题;有计算耗油量的;有根据路程与速度估算时间的;有设计路线的。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释。学生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数感。

《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这也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想,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策略2017-05-12 20:04 | #2楼

一、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年幼儿童的思维,这首先就是发展他看见和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 1

富他的思想。”而学会观察又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通过观察,学生从数实物开始认识数,由具体到抽象,初步建立数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并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理解,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经历、体验数学的产生过程,从而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培养良好的数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例如:在“认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学生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教学情境。在教学数字“5”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主题图上鲜艳的颜色以及富有童趣的画面很快会把学生带入对学生生活的美好回忆之中,学生会兴致盎然地数出画面上能够用“5”表示的物体:5棵大树,5个小动物,5面彩旗等,从而抽象出“5”这个数。数是学生和书本上的图画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观察发现实物,由抽象到具体,初步培养数感。

二、在“活动”中发展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动手学数学、用数学。数感的培养和发展,当然离不开 2

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学生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在教材中,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我设计了好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如在教学“分类”时,我让学生由整理自己的书包,延伸到整理自己的房间,并说说这样整理的理由;教学“认识11~20”时,我把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渗透,让学生数出13根小棒,数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在数的时候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数:先是1根1根地数,3根3根地数,5根5根地数……接着引导学生先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数出3根,容易看出是13根小棒,使他们形象地感受到“把10根捆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也让他们对“10个1是10”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数感,进而为他们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练习时我又让学生摆出14根、17根小棒,然后让他们用

手握一握,比一比这两捆小棒的多少,让学生再次在比较中体验数的大小,建立良好的数感。这样,我把数感培养放到具体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可以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头脑中会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体,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探索,这样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多种能力,调动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让学

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三、在“体验”中优化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体验,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更多、更深入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优化数感。例如:学完“统计”知识后,教师可让学生对本校学生人数进行调查整理并作出统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认识。又如学习“步测和目测”后,组织学生到操场上体验一下,亲身感受50米、100米、200米的实际距离,并让他们分成小组合作,利用标杆、卷尺和测绳等测量工具进行实地目测练习,从中体会所学知识。学习重量单位后,让学生称一称、掂一掂各种物品、水果的重量,感受500克、1千克、3千克的实际重量等。通过这些实践体验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数的大小,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优化数感。

总之,数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

程,因此在教学中如何组织、安排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探索,把培养数感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趣味中感受数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数感。通过数感的培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09-25

小升初的经验总结:培养奥数的兴趣03-05

如何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12-07

教学策略的选择05-12

读写教学策略09-25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09-2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26

培养学生习惯总结05-24

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09-25

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