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二胎>《马克思主义与单独二胎政策

马克思主义与单独二胎政策

时间:2022-09-25 06:59:09 二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单独二胎政策

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准确来说应该是单独二孩,不是二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2017年计划生育成为热点话题,多位委员和党派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和完善。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当夫妇俩的户籍所在的省份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人大会作出了专门规定,允许单独-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就可以按程序申请再生育了。如果夫妇俩的户口不在同一个省(区、市),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他们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突破了前苏联理论的束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真实国情相结合,提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增长”等科学论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这一政策推行所带来的问题不断地积累,且逐步显性化,比如独生子女问题、失独家庭问题、以及家庭养老问题等。实际上,目前实施的“普遍二孩”政策其直接意义就在于缓解“一个孩子”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政策的改变充分显示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同时也体现了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过程中,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生育率低等问题日益严重,我们也认识到了生育政策需要完善,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

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联系具有普遍性。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人口政策与经济政策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普遍二胎”政策势必也要与适当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相适应。二胎政策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须伴随这社会经济中一些结构性问题和制度性问题的治理。开放二胎的一个主要动机是解决适龄就业人口下降的问题。中国就业格局在目前仍是供大于求,就业总量的压力很大。典型的结构性矛盾是“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同时存在。要解决“民工荒”,必然涉及提高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户籍政策,提速城乡一体化进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则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应试教育让位于素质教育。此外,就业政策也需要改善,如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强劳动权益保护、延长中老年富余劳动力的工作时限等。可见,人口政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改革的协同作用。

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毕竟我们还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们的财力还是要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堆积起来,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下降,并且,主力消费消费人群的不足制约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老龄化,导致成长的劳动力数量逐渐下降。这带来严重的养老负担,也带来经济发展后劲的萎缩。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成为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危害深远。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会危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间接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上层建筑中国家所制定的单胎政策与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当市场经济适合我国国情时,上层建筑必须进行改革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发展,二孩政策能延缓老龄化改善日益突出的人口结构问题,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扩大市场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以前自愿生几个就生几个的社会现象,实行计划生育,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的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优化了资源分配,使人均生产值大幅度提高,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计划生育政策又被否定,因为它已经不适合我国的整体发展。主要表现在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劳动力供应出现缺口,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其次它是两性比例失衡的根本原因。 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为4-2-1型,即2个独生子女要负担4个老人和1个孩子。而社会养老金只不过是用众多的“子”来养育一个老人,但养老问题仅依托养老保障体 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合理比例的年轻劳动人口创造经济价值。因此,放开二胎政策刻不容缓。”以前的单胎政策是强制性执行的,而现在的二孩政策是夫妻双方自己拿主意。它对单胎政策即批判又继承,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使我国不断向前发展。

五、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人口规律属于社会规律。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也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社会有其特殊的人口规律。中国人民对人口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表现在人口政策上,就是指中国人口理论的形成过程。人口理论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在意识中,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和步骤。人口理论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中国人口政策的实践长时间得到人口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普遍二胎”政策的提出,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首先,中国的人口问题进一步凸显,人们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中国特殊的人口的规律,其次,人们根据这个客观规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赖于政策的逐步调整,逐步解禁严格控制的独生子女政策.

六、矛盾的观点

我国现在面临人口结构性矛盾:一是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人口总量虽然保持持续增长,但惯性趋弱;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矛盾具有普遍性:实行单独二胎,虽然人口数量会缓慢增加,与人口控制相矛盾,但是并不一定会出现生育高峰期,反而对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矛盾,矛盾也有相对性。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人口老龄化却越来越严重,养老负担也越重,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实行计划生育时,人口数量是主要矛盾,而现在老龄化是主要矛盾。矛盾的对立性: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现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则会导致在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增长,同时,我国老龄化严重,调整人口结构已刻不容缓。矛盾的统一性:就世界来说,资源是有限的,人口需要得到控制,但是对中国而言,又是调整人口结构的客观要求。这两点都需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客观情况,因此又是统一的

七、量变引起质变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控制人口即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增多,即是量变。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由“二孩政策”可以看出,我国计划生育取得成效,即是质变。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量变引起质变。

2017级英创 41504199 杨小宇

【马克思主义与单独二胎政策】相关文章:

单独二胎政策03-25

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03-25

单独生二胎政策03-25

什么叫单独二胎政策03-25

安徽省单独二胎政策03-25

单独二胎新政策的影响03-25

深圳单独二胎新政策03-25

谈中国单独二胎政策的利与弊03-25

江苏单独二胎最新政策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