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审查制度

时间:2024-04-13 08:41:05 进利 保密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保密审查制度(精选5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保密审查制度(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保密审查制度(精选5篇)

  保密审查制度 1

  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当坚持谁公开谁审查、事前审查、依法审查原则。

  二、依据国家保密事项范围,对拟公开发布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审查,也包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是否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秘密等进行甄别鉴定,以确认拟发布的信息是否可以公开。

  三、按照信息公开规定和对保密事项范围,对信息公开目录和拟公开信息分别进行审查。

  四、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按照一般审查程序、不明确事项审查程序和特殊情况处理程序进行。

  五、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当对拟发布公开信息名称、审查依据、审查机构、审查结论或意见、工作过程、审查手续履行、责任人员、审查时间等内容作出详细记录。

  六、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一般应当在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依申请公开的信息,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答复。

  七、 违反保密法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保密审查制度 2

  为做好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保密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 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我委各科室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拟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

  二、本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原则。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均应进行保密审查。

  三、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四、对拟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由区保密局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为依据。

  五、本机关保密审查工作由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开展保密审查时应履行审查审批手续。

  六、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下列政府信息: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其他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七、对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由信息产生的科室提出是否公开的初步意见;

  (二)由信息产生科室的负责人提出是否公开的审查意见;

  (三)委机关分管领导审查;

  (四)委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报保密机关批准。

  八、各科室共同形成的政府信息拟公开时,应由主办科室负责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并以文字形式征得其他科室同意后方可予以公开。

  九、对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报送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机关或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十、已确定为国家秘密但已超过保密期限并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在保密审查确认能够公开后,按保密规定办理解密手续,再予以公开。

  十一、各科室在政府信息产生、审签时标明是否属于保密事项;在进行保密审查时,科室负责人应提出“公开”、“免于公开”、“需报审”等审查意见,并注明其依据和理由。

  十二、委办公室负责保密审查工作,接到信息审查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确认的意见。

  十三、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部分涉密内容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非密处理,采取属于国家秘密的部分不予公开、其余部分公开的方法处理。

  十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因保密问题未公开相关信息存在质疑的,可向委办公室提出申请,要求说明不予公开有关信息的依据和理由。

  十五、各科室负责人应依法对本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保密审查进行监督,发现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应当予以纠正。

  十六、对违反有关规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造成泄密事件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保密审查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七、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保密审查制度 3

  第一条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泄露国家秘密和其他不应公开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

  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均应进行保密审查。 本规定所称保密审查,是指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的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对本机关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可以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第三条 保密审查应当遵循“全面、及时、准确、规范”的原则,既要保障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能够顺利公开,又要确保不应公开的政府信息不被公开。

  第四条 保密审查工作实行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行政机关业务工作部门负责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或不公开。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应当建立符合本机关工作实际的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保密审查的工作程序和责任。

  第六条 街道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街道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公开后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报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确定。

  第七条 保密审查依据《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相关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规定、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信息载体上的国家秘密标志。

  审查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应依据行政机关与权利人的有关约定或者权利人的事先声明;认为需要,应征求权利人的意见。

  第八条 经审查,确定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除符合本规定第九条规定之外,应当公开。

  第九条 经审查,确定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公开后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应公开。

  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公开。

  第十条 经审查,对是否可以公开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区保密局确定。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信息,按《保密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和《保密法》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在保密审查过程中,信息公开机构对标有国家秘密标志且在保密期限内的政府信息,认为符合《保密法》第十五条规定的解密条件,可以提出解密意见,按法定程序解密后可以公开。

  第十二条 在保密审查过程中,信息公开机构对含有不应公开内容的政府信息,认为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作区分处理,删除不应公开的内容后可以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区分处理,处理结果应当经乡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

  第十三条 在保密审查过程中,信息公开机构认为需要,可以征求本机关内与被审查信息有关的部门意见,被征求意见的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作答复。

  第十四条 保密审查必须有文字记载。文字记载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审查信息的标题及文号或者内容摘要;

  (二)保密审查认为不应公开的依据;

  (三)保密审查的结论或者处理意见;

  (四)保密审查承办人的签名、日期;

  (五)本机关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的签名、日期;

  (六)本机关认为应当记载的其他内容。

  保密审查文字记载自产生之日起,应当保存三年以上。

  第十五条 需要报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区保密局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申请机关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确定的政府信息文本;

  (二)说明不能确定原因的申请公文;

  (三)有关主管部门认为确定工作需要参考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的七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在原期限届满前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七个工作日。法律、法规、规章或省级以上政府或部门文件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提起的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可以就有关政府信息是否应当公开提请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提请确定时,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供有关政府信息的文本和争议双方的理由。

  街道办事处应按前条的规定作出答复。

  第十八条 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应当在政府信息形成的同时,根据《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相关的保密范围规定,确定其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属于国家秘密的,同时确定其密级、保密期限,并按规定在其载体上标注国家秘密标志。

  第十九条 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对本机关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清理,对符合《保密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应当及时按法定程序解密。

  前款规定的清理工作,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

  第二十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前的保密审查,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一条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公共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保密审查制度 4

  一、总则

  为加强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规范信息公开行为,确保涉水信息安全与供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并参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暂行办法》、《铜陵市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暂行办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公开原则

  公司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在信息公开前,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规定,对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三、审查方式

  公司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实行“未经保密审查的信息不得公开、未经解密并准予公开的信息不得公开、公开与保密界限不清的`信息不得公开”的方针,既保证信息及时有效公开,又确保信息安全。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采用“自审”和“送审”相结合的逐级审查制:提供信息的部、室对信息是否涉密和能否公开进行初步审查,由信息发布机构进行复核,经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签发后方可对外发布。

  信息发布应填报《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签发单》,履行审批手续。

  四、罚则

  公司将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未经审查批准,擅自对外公开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考核制度追究责任人责任;情节严重,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发生泄密事件的,对负有直接责任或者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应的泄密责任。

  保密审查制度 5

  第一条为做好我局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局信息公开条例》,经我局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乡对拟公开的我局信息在公开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

  第三条我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原则。拟公开的我局信息均应进行保密审查。

  第四条对拟公开我局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由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为依据。

  第五条建立健全我局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行政机关业务工作流程和特点,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并明确1名机关行政负责人分管保密审查工作,指定股室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开展保密审查时应履行审查审批手续。

  第六条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的下列我局信息: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其他公开后可能危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第七条对我局信息的保密审查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由信息产生的股室提出是否公开的初步意见;

  (二)由信息产生股室的负责人提出是否公开的审查意见;

  (三)机关负责保密审查工作的股室提出审查意见;

  (四)机关分管领导审查批准。

  第八条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形成的我局信息拟公开时,应由主办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并以文字形式征得其他机关单位同意后方可予以公开。

  第九条对我局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属于主管业务方面的,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机关或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其他方面的事项逐级报至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十条已确定为国家秘密但已超过保密期限并拟公开的我局信息,行政机关应在保密审查确认能够公开后,按保密规定办理解密手续,再予以公开。

  第十一条本机关业务机构在我局信息产生、审签时标明是否属于保密事项;在进行保密审查时,负责保密审查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应当提出“公开”、“免于公开”等审查意见,并注明其依据和理由。

  第十二条负责保密审查工作的股室接到信息审查申请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确认的意见。

  第十三条拟公开的我局信息中含有部分涉密内容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非密处理,采取属于国家秘密的部分不予公开、其余部分公开的方法处理。

  第十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区科技教育局我局信息公开工作中因保密问题未公开相关信息存在质疑的,可以向区科技教育局提出申请,要求说明不予公开有关信息的依据和理由。

  第十五条违反有关规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我局信息,造成泄密事件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保密审查制度】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审查制度05-06

保密室保密制度04-22

保密人员保密文件制度04-08

中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04-18

安全生产费用审查制度04-18

施工安全审查,备案制度04-18

保密值班制度04-22

公司保密的制度11-29

酒店保密制度_酒店保密制度范文11-27

保密教育培训制度_保密教育培训制度条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