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夏雨的古诗词赏析

夏雨的古诗词赏析

时间:2022-04-26 06:09:03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雨的古诗词赏析

  夏天的雨,像是踏着欢快节奏的精灵,驱赶这烦闷空气中的暑热。这是多么让人快乐的雨水,让人浑身清凉,给人带来舒适。以下是夏雨的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夏雨的古诗词赏析

  奉和夏日应令诗

  南北朝-庾信

  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

  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

  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

  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

  注: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

  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久负盛名的庾信因而被一向倾慕南方文学的北朝君臣留下,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故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终年六十九岁 ,文帝深为哀悼,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雨

  唐-戴叔伦

  历历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春帆江上雨,晓镜鬓边霜。

  啼鸟云山静,落花溪水香。

  家人亦念我,与汝黯相忘。

  注: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夏夜

  唐-韩偓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注: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注: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贤德乡(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贤德村)人毕业于武盛县(现桐庐县分水镇)他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施肩吾幼年家贫,好学的他不畏劳苦,每日上山识字习文,并在唐元和十年殿试中被钦赐状元及第。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天下大乱,施肩吾率领族人乘木船,经过多日漂泊,到达了澎湖并最终在此定居。他把大陆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技术也带到了那里,与当地人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开发宝岛。被后人誉为“开发澎湖的先驱者”。

  夏雨

  唐-薛能

  何处发天涯,风雷一道赊。

  去声随地急,残势傍楼斜。

  透树垂红叶,沾尘带落花。

  潇湘无限思,闲看下蒹葭。

  注: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诗人多与有诗与其唱和。

  暴雨

  唐-韦庄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

  注: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雨

  唐-张蠙

  半夜西亭雨,离人独启关。

  桑麻荒旧国,雷电照前山。

  细滴高槐底,繁声叠漏间。

  唯应孤镜里,明月长愁颜。

  注:张蠙,[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宋-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注:此词写夏日傍晚,阵雨已过、月亮升起后楼外楼内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尽寓其中。词的上阕写室外景色,轻雷疏雨,小楼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断虹明”三字和“月华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极美的境界。下阕写室内景象,以精美华丽之物又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人间境界,连燕子也飞来窥视而不忍打扰。结尾两句是人物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艳而不俗。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宋-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建功立业的胸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作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此词为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注: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约客/有约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的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 此诗写的是雨来到雨止。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

  谒金门·五月雨

  明-陈子龙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注: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这首词的标题是“五月雨”五月雨也就是梅子黄时雨,柳宗元诗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词中所写,正是这种景象。

  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注: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炎夏已逝,秋凉将至。“暑气微消秋意多”,爽身清凉的感觉,令人惬意称心。对此,历代诗人笔下都有喜气洋洋的吟咏。陈文述的这首诗,对秋凉降临的描绘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清丽奇趣的意境,令人难忘。“水窗低傍画栏开”,临水敞窗,这是感受秋凉最敏感的典型环境。“枕簟萧疏玉漏催”,簟,竹席。萧疏,凉爽之意。白居易诗云:“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秋凉爽身的快感,首先来自寝卧的枕席。讲得浅白,人人同感,倍增亲切。“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这是两句别致精彩的好诗,荷叶上的雨声送来了秋意,一夜雨声把凉爽带入了梦境。凉到梦境,看似无理,实则多情。梦境犹凉,形容凉得温存,凉得亲昵,凉得体贴入微,凉得惬意称心。这两句诗对秋凉的描绘巧思奇妙,已入化境。元代盍西村《莲塘雨声》中有诗句云:“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写的是荷上雨声,惊破好梦;陈文述写的是荷上雨声,为梦送凉,一动一静,悉成妙缔。

  荷叶细雨,是诗人描写秋凉的钟情对象。你看,夏日将尽,“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苏轼)初秋来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秋夜方长,“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秋残冬至,“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荷是秋色的使者,雨是凉意的先声,描写动人,全因情景贴切。意境创造的成功,全在景真意切,景真意切方能境丽情长。

  荷叶细雨,与秋凉同位。荷叶送秋声,雨声凉入梦。一旦,“荷尽已无擎雨盖”,荷枯雨歇,秋天也就结束了,冬天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