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高适《咏史》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咏史》原文译文赏析

时间:2022-05-06 15:50:08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适《咏史》原文译文赏析

  《咏史》原文

  唐代: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

  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注释

  尚有:尚且还有。绨 (tì)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怜:同情。范叔:范雎,字叔。战国时期的范雎。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犹作:还当作。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赏析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范叔”,指范睢。范睢字叔,故称。诗中的“寒”,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寒冷,而应有贫寒、穷困潦倒的意思;“尚有”与“应怜”相连接。“尚有”、“应怜”,写出须贾赠袍时的那种怜悯心态,并不以为范睢能够发迹,更没有看出范睢已经发迹,看出须贾只是一个平庸之人。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这两句写须贾并不知道范睢已贵为秦相,还把他当成平民看待。诗人在这里是在借题发挥,意在讽刺须贾徒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竟然把身为秦相,把天下所重的范睢看成是布衣寒士,实在可悲可叹。诗中的“天下士”,即国士,杰出的人才。“布衣”,代指平民。古时一般平民穿布衣。诗人是有感而发,像诗人这两句中所说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比比皆是,诗人少年落魄,晚年才发迹,少年时虽然没有范睢那样的遭受奇耻大辱,但也没有少遭达官贵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没有人在他没有发迹的时候把他当作人才来看。因此诗人借范睢之事批判了这种糟蹋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间接地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天下士”,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让世人刮目相看。

  这首诗夹叙夹议,鞭挞了须贾之辈的平庸,赞颂了范雎的美德。讽刺势利小人,对白眼看寒士而鸣不平。诗人在诗中发古之幽情,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高适《咏史》原文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咏史_高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3-28

咏史原文及赏析03-07

咏史原文及赏析03-22

古大梁行_高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3-27

高适《燕歌行》赏析09-19

《咏史 / 和蕃》原文及赏析04-03

咏史 / 和蕃原文及赏析03-21

咏史(一作和蕃)原文及赏析04-02

《咏史八首》原文赏析05-24

咏史二首原文及赏析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