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5-09 20:40:35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1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②。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作者简介]

  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后,升侍御史、谏义大夫。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出任淮南节度使。后又任蜀、彭二州刺史,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官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有《高常侍集》传世。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注释]

  ①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

  ②“千里”二句的意思是说:千里黄云把太阳遮得昏昏暗暗;北风卷着大雪送走了南去的大雁。曛(xūn):天色昏黄。

  ③“莫愁”二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发愁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你董大的啊!

  [译诗]

  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呼,雁声凄凄,大雪纷纷。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

  [赏析]

  《别懂大》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诗作与天宝六年(747),当时高适在睢阳。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诗人劝当时不得志的董庭兰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社会承认,在未来 人生道路上就会遇到知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金子在哪儿都能闪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写送别的情景。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在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背景下,诗人为好友送别。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庭兰还要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二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惆怅,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的,但是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边路途上没有知己,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全天下的人谁不知道呢?这是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在这寒冷的风雪中无疑飘荡一缕缕暖融融的春意,给友人以温暖,使友人亢奋。董庭兰在弦乐上有很深的造诣,崔珏曾赋诗赞叹:“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董庭兰会找到知音的。这两句很是豁达,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用白描手法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怀,没有悲凄,只有豪迈,尤其是末二句能够催人奋进,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2

  别董大 唐朝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译文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别董大》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别董大》赏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别董大》创作背景

  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公元747年(年唐玄宗天宝六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本诗是其第一首。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3

  《别董大》赏析 窦凤才

  【原作】

  别董大——[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董庭兰,善弹琴,被誉为"古琴王子"。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日色*昏暗。这里是说天空-阴-云密布,太陽黯然无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董大。

  【古诗今译】

  一望无边的昏黄-阴-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连太陽也显得昏黄暗淡,失去了光芒。只有一群群叫一声凄婉的大雁,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不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呢?

  【赏析】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为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本篇是一首写朋友送别的诗作,诗人送别的对象就是诗作中的董大,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时诗人和董大的境况都不佳,处于相同贫贱的境遇之中,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的佳作。

  诗人在诗作中起笔便采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景物:呼啸的北风,遮天蔽日的千里黄沙,昏黄的-阴-云,原本明媚耀眼的太陽此时也黯淡无光。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成群结队迫于北风严威而于雪中南飞的大雁,渲染了一个荒凉、凄寒而又令人仿佛没有了着落的送别背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这样一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复杂的别离心绪可想而之,难免溢于字里行间。北风呼啸,苍穹昏黄,陽光惨淡,大雪纷飞,雁叫凄凉,不禁使人产生伤感,同是才人却要遭如此漂泊沦落,教人欲哭无泪。此两句虽是叙景,内心之郁积,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却溢之于笔端。

  诗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朋友,你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响亮,有力,于宽慰之中充满着激励,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朋友董大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的前途奋斗和抗争呢!此诗作一反唐一人赠别诗的那种凄清缠一绵,低徊留连,表现了送别时刻的一种超乎他人的昂扬和悲壮,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后人以启示,“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豪迈,大气,实为难得的送别佳作。

【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别董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20

南浦别原文、翻译及赏析03-19

别董大二首_高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3-12

别董大二首原文及赏析03-27

别云间原文翻译及赏析04-05

《别董大》教案03-06

别董大二首·其一_高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3-27

南浦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5

新婚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4

别范安成原文翻译及赏析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