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时间:2022-05-27 14:26:45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通用20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创新探索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通用20篇)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

  [摘要] 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背景,以教学模式的研究为突破点,研究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与综合性教学模式,分析了一种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试图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而且具有示范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学模式

  根据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教学日标的变化带来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手段、方法、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本研究以大学英语改革为契机,以教学模式为切人点,试图探索一种适应我国国情,而且具有创造性、示范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和现状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为基础。建构主义是关于人“如何理解”、“如何知道”的哲学观和认识论。它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的英语教学理论或成功经验而构建的相对稳定的操作性框架,它包含教学过程设计、教与学活动的有序化、课程结构及教材的处理。我国教学模式数百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规范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2)知识——技能教学模式;

  (3)听说读写教学模式;

  (4)整体教学模式;

  (5)启发式教学模式:当前,我国众多普通高校一直沿袭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阅读和翻译教学为主向,以传授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便于教师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翻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落后,造成学生的英语输人量过小,听说能力较差,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向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转化。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向发展。它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也有其局限性,它不便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

  二、创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内容

  1.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材。大学英语要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应注重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内容有机融合,指导学生全面深人地获取掌握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及丰富的语料。然而,单一的教材显然很难满足这一要求。

  2.开展课堂教学,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能力。无论是网络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教师的讲解,因此,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网络的传输率以及硬件的要求都不是很高。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教师的讲解中系统学习大量的英语综合知识,学习阅读的和写作和翻译技能,还可以受到思想上的熏陶,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及时交流互动对于学生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

  3.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强化听说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班,我们对听力课的教学进行了很大的改革,首先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放录音的模式,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网络教室开展。常规的教学进度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学进度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基础,自主学习《新时代交互英语》这门视听说课程。学生可以自己制订学习进度,注重听说课在教师指导下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以学生的网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英语听说和综合应甩能力、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4.注重评估过程,减少终结性评估,增设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占总成绩的50% 它分为两项,第一项为课堂教学的成绩,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单元自测、出勤率和学生课堂表现和学生作文成绩;第二项为多媒体网络教学成绩,它包括网上单元学习成绩和期末成绩及学习进度。各项得分由教师输人各项得分数栏中,终结性测试为期末测试和水平测试,占总成绩的50%。

  三、研究的进程和方法

  1.本课题从我校05级随机抽取了20个教学班,其中在l0个实验班使用新教材,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另外l0个对照班则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断进行比对,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高效率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测试、访谈、笔记、学习策略培训等进行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统计软件使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

  四、研究成果

  经过了1年的时间,在河北医科大学校领导和外语教学部领导学校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教师发挥潜能,努力研究和实践,我们完成了该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果,达到了研究目标。成果如下:

  1.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我校学生大学英语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成绩的总体水平,参与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变异系数及标准差比对照班小,证明实验班的学生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得到了均衡了发展。

  2.很好地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本研究开展的实验班,我们对听力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我们采用了清华大学《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版教材,学生们自主学习,自己决定学习进度,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学得较快,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学慢点,反复的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以前课堂教学的弊端,基础差的同学感觉跟不上,基础好的同学感觉太简单,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在学期末,有的同学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学到了第四册第五课,有的`仅仅完成任务学完第三册。而非实验班的同学仅仅学完第三册。在20xx年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试验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模式多样化,实现了从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向现代综合性教学模式的转化。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融合而成的多媒体网络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既可以共享,也可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信息交流,打破了地域与实践上的限制。学习者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改变了被动的地位。网络资源共享使得学习者获得学习信息的资源极大丰富了, 帮助不同层面的学习者获得了不同的提高。

  4.实现了分课型教学,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5.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得到了提高。通过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的统计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差异显著。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也大不相同。通过教师座谈,实验班学生表示:创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学习态度。

  6、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已基本上掌握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技术,计算机操作能力大大加强,学会了使用大屏幕投影、幻灯片、DVD音像和网络传输等等。我们先后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大学英语学习模式的资料,并及时进行讨论、评价、总结,强化了科研能力。通过教学研究,教师不仅注重了教学实践,而且更加注重研究过程的理性思考,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撰写了专题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中发表或获奖。

  我们的研究还得继续前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习方法、理论、策略层出不穷,教师的指导方式有待挖掘,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出一种适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韩焱虹.英语口语网络实时课程设计探讨啪.外语电化教学,20xx,(3).

  [2]李黎.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湖南教育,20xx,(21) .

  [3]龙献平,黄光大.论交际法的教学效应[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xx,(1) .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创新教育引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形成,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氛围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更是重视学生潜能开发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教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来,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成为音乐知识的追求者。

  一、营造良好音乐氛围,促进创新教育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审美是学科的特色,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部分。要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美化,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美化教师环境,让小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美感。用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全情投入,有利于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手与动脑,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从教师的桌椅摆放来讲,传统的桌椅摆放为横排竖列式,这样的桌椅摆放方法过于规矩,会给小学生带去学习压力。鉴于音乐学习内容具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摆放桌椅。将桌椅摆成圆形、半圆形或者小组方块型,有利于教室美感的提升,也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更加轻松。其次,做好教室的墙面装饰。教师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山水画与音乐家的生活图像,让小学生在进入教室之时,有一种走入音乐殿堂的感觉。通过音乐教学环境的创新,促进教学氛围改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教育

  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谁高谁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绝对的决定权。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威。但要落实创新教育,就要认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观点。肯定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犯了错误,小学生发现却不敢说,小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敢向教师表达。这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越发死板,不利于教学进步。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在课堂中为学生服务。选择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创新。比如,引导小学生学习“狮子舞绣球”这首歌时,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让小学生反复跟自己学唱。教师鼓励小学生离开座位,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歌曲的旋律做出狮子舞绣球的动作,给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音乐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三、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促进创新教育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一点知识,自己必须要掌握十点,甚至百点知识。教师要重视个人音乐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升,从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从学校来讲,学校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大赛,给教师动力去思考新的教学想法,并积极去实施。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藏猫猫”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向往是不能抑制的,将游戏活动作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吸引点,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将创新教育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学习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音乐课堂活动。重视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灵魂,将创新元素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xx,(05):221.

  [2]王庆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xx,(02):346.

  [3]张丽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J].新课程,20xx,(09):113.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3

  首先,图像资源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构成。

  在教学实践中,图像作品成为汉语言文学教材的重要内容构成。有些教材直接录有图像作品。由董乃斌与钱理群主编的《彩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赵东栓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话魏晋南北朝卷》就是这样的教材。这些教材上承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编撰的传统,将与文学相关的绘画等图像作品录入教材,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构成。有些教材并未录有图像作品,但是却以文字的形式描述了与文学文本相关的图像作品之存在与其意义。刘跃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魏晋南北朝卷》就是这样的教材,其中单列一章“绘画与魏晋南北朝文学”,论及文学与绘画之间创作与被创作的关系,图像作品成为教材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图像资源成为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材料的重要构成。

  多媒体设备为教学的实践完善提供了技术与手段的支撑。这改变了汉语言文学原有的教学模式。图像作品成为多媒体课件展示的重要内容。这些图像作品有的源自他人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创造,有些源自教学者摄影、绘画等艺术创造,有的源自对影视作品的截取。源自各种途径进入教学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图像作品,显现了其感性形态,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另外多媒体设备的视频系统为图像的动态展示提供了条件,因此,长短不一的视频等动态图像资源因此也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其中相关汉语言文学的影视作品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静态与动态的图像资源在多媒体系统中进入教学环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语—图”互文成为相关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式。语言与图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相互阐释、相互补充、参互成文的互文关系。教学实践中的这种变化体现了教与学实践的需要,也体现了图像与文学关系发展的历史趋势。正是因为适应了教学的需要,体现了文化发展的趋势,“语—图”互文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阐述汉语言文学文本的意义,丰富教学的手段与方式,从而促进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利用图像资源,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图像的线条、色彩、构图、造型多源自自然外物的边线、本色、形状,它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感性形态,多为人们熟悉或了解,因此感性、直观的图像传达的信息易于为人接受。语言通过概念传达意义,抽象的概念使得语言无法直接反映事物的形态,只能间接地显现事物的存在,因此不易为人直接感知。黑格尔说:“我们把我们所意谓的一个感性存在用语言说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⑤。可见语言与图像在传达信息的实践中存在差异,各具优势:语言通过概念传达意义,抽象,但意义丰富,图像通过色彩、图形传达意义,感性、易于接受。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中,图像资源进入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有效地弥补了语言传达信息间接、抽象的局限。

  在图像的感性表现中,汉语言文学文本的意义得到感性彰显与体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利用图像资源,能够进一步阐述了汉语言文学文本的意义。在中国文艺发展的历史中,诸多图像作品形成于对语言文本的再创造。这些图像作品不是对语言文本简单的重写与复制,而是个性化的创造,它们通过图像符号的创造进一步体现了源文本的意义。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进一步体现了曹植《洛神赋》语言文本的意蕴。在顾恺之创作之后,任熊创作的《洛神像》、沙馥创作的《洛神图》、卫九鼎创作的《洛神图》、丁观鹏创作的《摹顾恺之洛神赋图》、萧晨创作的《洛神图》皆为对曹植《洛神赋》语言文本再度演绎的结果,它们进一步丰富了《洛神赋》文本的意蕴,是深度理解《洛神赋》文本的重要依据。显然,这些图像作品进入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语言文本的'意义。利用图像资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与方式。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中,进入教学环节中的图像资源包括静态的图片与动态的视频。这些图像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能优化教学手段与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因此能够动静结合,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想象与理解。多重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得教师教学的语言、内容以及叙事方式因此得到提升与优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符合传统的“左图右史”的传播与接受传统,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以人们习惯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图像资源成为当下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古代图像资源利用不多与对“语—图”互文教学方式重视不够是两个重要问题。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中,当代图像资源,尤其是影视图像倍受重视。这可以发挥学生熟悉或易于理解的图像画面在教学中的意义,但是过多地依赖于这样的资源也对教学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是因为,当代不少影视作品的创作是以服务市场为核心目的,作品多是以大众接受兴趣为立足点而对源文本进行改编的结果,因此这样的作品即使被称作为根据某某文学名著改编,其实它已经与源文本大相径庭。因此,源自这样商业影视作品的图像很难深层显现语言文本的意义,过多地依赖它们,会造成教学中的误导。在教学实践中,人们过于依赖影视资源也会造成对古代图像资源重视不够。其实在中国古代,有大量的图像资源,生动形象地演绎了语言文本另一种存在状态。

  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相关的文学图像是人们接受汉语言文学文本的重要见证。

  它是我们在当代理解、解读汉语言文学文本不可缺少的资源。

  显然,在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样的图像资源不仅可以凭借图像的感性彰显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多角度打开教与学的思路,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思想。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中,借用图像资源就需要发挥图像资源的价值。但是在当下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图像材料往往只是教学材料中的“摆设”,是摆放在语言文字之中的调节视觉情绪的材料。教师在讲解中甚至不对图像资料进行介绍与分析。这会忽视图像本身富含的意义,图像资源在教师对语言文本的深度阐释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在教学方式与方法领域也未能形成深度的“语—图”互文的教学模式。语言是擅长表现时间过程的抽象符号,图像是擅长体现空间场景的空间符号,但是事物并不只是仅仅显现为时间过程或空间场景,因此,可以说,在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像都可能会产生表达与接受方面的局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做到“语—图”互文,形成“语—图”互文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语言与图像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相互补充、相互阐释,将会切实地提高教学效果。因为“语—图”互文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凭借图像的感性彰显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富含意义的历代图像资源,揭示语言文本存在的另一种形态的意义,从而发掘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中相关文本形态与意义的真相。总之,适应时代的需求,图像资源越来越多地受到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视。图像资源在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价值。人们在利用图像资源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是进一步完善当下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4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每个学校的专业都逐渐增加,其中护理学最近这些年尤为热门。护理学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其实验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随着我国对于医疗事业的改革和相关法例的实施、患者自身的维权和保护意识增强,这就使得每个任职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必须要在学校内得到更好的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护理学的高职院校们奉行着“培养技术型人才”这一宗旨,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在于实践的操作性、素质的培养上。要想达到更高的实践能力,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必需的,只有打好底层基础,才能建好“上层建筑”。下面,就当前医学高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加大对护理实训室的建设

  (一)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实训室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学生学好知识,就要在实训室维护一个严格的秩序,目前大部分护理学校都是班级数量多,负责上课和准备实验用品的教师相对较少,再加上上课任务繁重,这些因素就很容易导致上课秩序混乱,就会影响教学的成果。针对这个弊端,可以制定一些相关制度,比如说:仪器的操作与管理制度、实训室的管理制度等等,用这些成文的规定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还要有人进行监督与检查,并进行及时的汇报和反映。及时在平时的练习当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该穿制服就要穿制服,还要注意戴口罩,注意操作中的细节,以防在就职后把不好的习惯带到工作中去。

  (二)其次要完善实训室的基础建设

  我国的医疗事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医院里的医疗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为了使得学校里的实训教学能跟得上临床护理的需求,学校也应当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替换,一些基础的设备实训室中都是必须具备的,例如:护士站、急救室、呼吸机等。还可以对不同科室进行分组,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科室,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室不仅可以检测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临床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训室中加入多媒体,丰富课堂的内容,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的方便、快捷,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每一项操作。

  (三)还要注重实训室的学术环境建设

  整洁的环境和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人更加认真地学习并培养出严谨的意识。在对实训室有了明确的规范和设备的更新后,就要对实训室的学风进行改头换面,打造一个拥有浓厚学风的文化课堂,将职业道德和专业的思维融入进去,做到以人为本,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各个教室或者楼道挂上著名医生的理论或者画像、学校口号等,以增加专业性和趣味性,增强人文的气息,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教学楼。

  二、实践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在实际操作之前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学扎实,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也就代表着医疗知识的不断发展,这也就要求专业的教师必须要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都要具备,这样才能让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在每个假期指定不同的教师在医院进行培训和学习,学习完成之后,再开相关的报告会来对学习成果做个总结,让其他教师也能学习和了解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整学习课程的比例

  学习的目标有了改变之后,课时的分配也要进行改变,增加实训的课时,做到精讲,以提供更多的时间来操作,还可以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进行加强训练,教师要严格的对他们进行要求,采取集中化的训练,在训练之后还要进行考核,务必要达到人人合格的成绩才可。

  (三)统一的操作标准

  学校相关部门把学习到的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汇总并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个学生、老师的手里,使得教学、练习、审核都有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可以规范学生们的操作,更加标准和合理。

  (四)打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作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课上所需物品,由教师做示范,学生们只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操作,在这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缺失了学生们自己主动思考的过程,限制了他们的灵活性,也使得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实训课前要自己准备实验所用到的物品,让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的来说,加强医学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强,更要明确实际操作对每个学生的重要性,对实训室的建设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减小了学生走出学校后对真正工作中的不适应,越来越朝着与临床无缝接轨的目标前进,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工作后更快速的适应,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使改革达到其真正的目的,向社会输送有价值的人才。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5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本身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性,使得实践教学的设计比其他学科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更好地促进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

  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1.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含的主要内容

  从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分类来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主要涵盖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四个二级学科。虽然以上几个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培养的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其实践教学却有相似之处。就目前各个高校所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而言,实践教学模式比较相近,而实践教学的内容则因各个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2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工商管理这一专业,其实践教学的形式也相对比较多样化,而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实习基地。这种形式的实习主要是为了增加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其对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并促使其进一步升华为理性认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许多院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往往选择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建立供学生实习的实习基地。以各地商学院为例,其在诸多企业公司创建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实习基地,根据不同的规模,这些实习基地所容纳的学生人数也各有不同,实习的时间长短也各有不同。

  第二、实验室模拟实习。这种形式的实习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借助相关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习。通过实验室模拟实习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并且有助于其快速进人管理状态,参与管理工作。

  第三、研究项目型实践与实习。这种形式的实习也能够锻炼和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以及其发现问题的能力,继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还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2、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系统性较为缺乏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对相关环节缺乏系统性设计,不够科学和完善。此外,其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也缺乏系统性,对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课程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比较散乱。举例来说,电子商务模拟交易软件的应用范围就比较狭窄,仅用以理解电子商务的交易环节及流程。总而言之,由于不同的课程与实际的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而且缺乏长期性、系统性,所以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管理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

  2.2实践教学方面师资力置不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知识也随之更新,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也随之产生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实践技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任课教师,多半从事的是理论教学工作,缺乏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尽管有一部分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工商企业管理经验,但是实践教学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因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商管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3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理想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本应以职业能力为起点,创建实践教学环境和实际工作情景,但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管理”的特殊性,一般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基本以机房和模拟环境为主,无法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职业性和开放性,而有些校外实践基地也仅仅是为接待学生参观使用。这种以参观代替实习,或者听企业专家现场报告而不是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无法真正纳人实践教学模式中。

  3、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3.1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更好地开展,首先,必须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处理好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不仅要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在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第二,注重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包括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以及课时时间等。其次,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等为目标。从上述几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此外,还要制定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考核标准,切实贯彻执行该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其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2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而言,师资力量是促进其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重视和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独立学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训,还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本学科本专业。此外,还要支持其参加各种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及实习。其次,要从外部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人才,以壮大本校师资队伍,增强本校师资力量。

  3.3加大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拓展实习空间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习基地。独立学院应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拓展实习空间,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举例来说,独立学院可与各类企业,比如酒店、生产企业或者政府等合作,共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拓展实习空间。

  4、结论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为导向,全面探索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科学路径和前进方向。为了解决教育观念和教学体制中的弊端和问题,适时加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本文提出的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我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有所禆益。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6

  摘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脉搏,没有创新就不存在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如此,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创新教育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文中主要概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施

  教育改革的推行促使创新教育得以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并且通过于此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从而提升素质教育成果。本文主要阐述创新教育实施的意义,并阐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育概述

  所谓创新教育,其实质上是指改变以往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或创造新内容,在自我摸索过程中累积经验,并且产生新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还需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教育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准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需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具体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创新教育需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着手,摒弃以往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这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基本前提,基于新课改的形式下,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借助科学化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予以有效的指导。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而且涉及较多的内容,因而教师要想通过创新教育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锁定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需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诸如词汇“钥匙”等生词的讲解,还需加深学习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对秋天的雨的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对秋雨的理解,加深雨的印象,然后将其与作者的相互对比,利用上述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筛选对于创新教育的实施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是促使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因素,但是从目前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性这一方面还存在弊端,具有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既定词语进行扩展,这种训练方式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而且基本上都是以阅读与写作为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断送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较为落后教学内容,从而打破学生思维局限。例如:《望天门山》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朗读诗歌,然后讲解句子及词汇的含义,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动的学习让学生主观能动意识逐步下降,更无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强化诗文内容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解诗文内涵,并且清楚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此外,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上,联系日常生活,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形成高效课堂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式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因而教学方法应用将会关系到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创新方式密切相关,相较于单纯枯燥的教学氛围显现出极大的优势,这会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新区,并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忽略是非常严重的。因而针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来说,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将创新思维作为培养的核心,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推动力。例如:《小摄影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布置任务,借助家里的摄影设备,全程拍摄摄影过程,然后在课堂中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摄影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提升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体来说,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中简要概述了创新教育的含义,并通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xx(5).

  [2]贾丽娜.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亚太教育,20xx(27).

  [3]张洪艳.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xx(35).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7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从教转眼已经十来年的时间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众多渴求知识的目光里,老师是他们眼中的明灯,心中的航标。任何语言及表情都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教师的教学语言及表情要与学生融合,被学生所接纳,让他们喜欢你,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会使学生跟随教者的引导进行学习,教师启发性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老师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探寻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里任意翱翔。

  去年,我从高一直接跳到高三,接手一个毕业班。接手不久,我就发现,学生的基础很差,对于高中英语,甚至可以用没入门来形容。说还有一年就高考了,实际上也仅有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我快速的制定出了自己的教学计划。一方面早自习让学生熟记单词,短语,熟读课文,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每星期进行两次的阅读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把高中阶段大部分的重要的语法,重新复习一遍。因为当前,高中生学习英语是在语言学习环境中,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所以学生必须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结构,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而且,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语法的帮助才能正确理解文意,此外英语书面表达也需要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因此我认为必须要加强语法教学。

  在对语法的复习中,起初,我仍采用一贯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枯燥的语法规则,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最后订正。复习了两个专题之后,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学习效果自然很差,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感兴趣,一度让我的教学陷入了困境。我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做深刻的反思。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怎样才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呢?

  是时候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了!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复习第三个语法专项时,我让学生自己列出这个语法专项从哪几个大的方面来复习,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的内容,依据教师的指引,围绕这一个语法项目,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去收集,筛选,分析,处理,运用各种信息;再通过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真正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贯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改变,学生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大家都充满了新鲜感。大家学习不再那么被动了。最后我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讲给同学们听。学生们没讲到的地方,我再进行补充。我补充完之后,让学生们自己评价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全面,讲的最好。对大家一致认为最好的那个组,每人分发一个练习本作为奖励,并和同学们一起鼓掌表示祝贺。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起来了,每个同学都为完成本组的任务尽心尽力。

  我趁热打铁,在订正语法练习的时候,先拿出一节课来只订正十个完成句子。起初是我指定十个基础好的同学到黑板上讲给其他同学们听。有些同学是初次当小老师,讲的同学和听讲的同学都很兴奋。可是讲的却让我大大的不满意,思路很乱,条理不清晰,对语法知识运用不来。于是每个同学讲完后,我耐心的指出她们的不足,引导大家审题,理出思路,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这样训练了几次之后,学生们自己能理出思路了,再在黑板上讲也不再是那么的没有条理了,可以明显的看到学生们一次比一次进步了。后来,我就不再指定学生上去讲题了,而是让同学们自愿上去讲。而且鼓励那些基础稍差,一直不敢上去讲的同学们上去讲。

  在我和同学们的热切鼓励下,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开始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了。起初,他们讲的也许并不那么完美:声音小,步骤不是很清楚,但同学们还是报以热烈的鼓励的掌声,为他们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感到开心。我看到那些基础差的同学们也笑了,这笑里面包含有腼腆,包含有得到大家认可的开心,也包含有把英语学好的信心。

  这样又复习了几个专项之后,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对句子的构建,对语法知识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之我们早读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每周的阅读理解训练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些同学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看到有的同学成绩起来了,其余的同学也更加努力起来了,班上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风气。这种风气带动班上那些基础最差的学生开始慢慢的跟着老师学习,按着老师的要求来了。我甚至发现,课余时间一些基础最差的同学还在学英语,他们说:英语原来是可以学好的,上课的时候跟不上大部队,下课的时候肯定要比别的同学多花些功夫了。听了这些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也从节节课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了,我成了课堂的主导,学生们则是课堂的主体。半年过去了,我的方法奏效了,整个班的英语水平有了大大的提升,而且班上形成的这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也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班上的老师们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英语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教育创新的脚步依旧铿锵,创新的路上,一直有我!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8

  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起步太晚,训练量小

  从课程设置看,低年级教材内容中虽有说话内容的安排,但课程表不单独设说话课,而且我在调查后发现,因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农村小学教师对说话练习普遍重视不够,平时课堂教学中从不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使是教材中一个单元结束后才安排少量的说话练习,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而导致不能很好地运用,5—8周岁这个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另一方面,从训练量看,小学阶段要从三年级才开始,开设作文课,每周只有两节,在这两节课内要完成“导、练、卷、评”四项任务,时间紧、任务杂,加之失去低年级说话的基础,使得作文教学举步维艰。

  2.读书少,少信息

  阅读可以使学生接收到大量的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积累素材,丰富词汇,提高作文水平。但许多农村小学,到目前为止,班级还无图书角,学校也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室内图书,数目也较少,品种比较单一,其中还不乏滥竽充数的书,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另外,由于部分老师受考试排成绩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致学生仅靠一本语文书进行学习。

  3.指导乏术,远离生活

  部分教师由于忽视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懂观察生活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等实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忽视了精心设计,而把指导重心放在研究如何审题、如何批改、如何评讲,因此导致了许多同学只能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泛泛的指导做“无米之炊”,依样画瓢,选材立意,结构安排,遣词造句,都严格模仿、小心翼翼;作文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4.训练断层,缺乏系统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各个年级“各自为政”。首先,由于农村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使高年级的写作成了空中楼阁,导致训练上的断层。另外,中高年的作文训练也缺乏系统性。比如在三、四、五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别要求学生写景的作文;三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四年级要求“写一处景色,抓住特点按顺序写”,五年级要求“写景。(语文教学论文 )按顺序写出特点和人的活动”,同一写景的作文在不同年级,要求是绝对不同的,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同一内容的作文,却不能循序渐进。使得作文于一种随意、盲目的状态。

  二、作文改革策略

  1.让学生多积累

  俗话说:作品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品的故乡。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学生写作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尽量多地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可以描绘、歌颂的事物,这是学生写作素材最基本的积累。作家果戈里就是这样在生活中积累材料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他注意观察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连细节也不放过。经常观察让他的写作素材不断丰富,终于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方面的骄人业绩。

  2.让学生多读

  读书能拓展学生的生活天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方面的知识。这样地阅读大量书籍,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读书,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每周抽出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泛舟书海,让他们在书海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同时我还利用教室的图书角,号召学生把家中的图书拿来与同学共享。这样,弥补了学校图书资源的不足,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做到“厚积”,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让学生多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让学生将自己碰到的、对作文有用的材料摘记下来,加以归类,这样写作文时,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运用。另外,教科书中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教师指导学生记下这些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有意去模仿,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完《桂林山水》后,我有意安排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并仿照运用景物对比的描写手法,写了《校园里的树》。出乎意料,这次学生兴趣盎然,把学校的龙爪槐的特点生动遇真地描绘了出来。写作的成功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对习作的兴趣也趁来越浓厚了,这真的要归功于学生的'多记。

  4.让学生多练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们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多读、多记、多看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多练则是学生攀登写作高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课堂作文的训练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利用日记这一有效的练笔机会,增加学生的写作次数,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对学生的作文学习大有裨益。“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幅永远描摹不完的画。”学生的作文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因此,他们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可见,多练会使他们消除写作的恐惧,为作文课堂教学铺平道路。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多看、多读、多记、多练的教学实践,让我的作文教学之路越走越顺畅,也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变“乐”。但作文教学深如海洋,我相信高超的游泳本领永远属于那些敢于在风浪中畅游的勇士;小学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也终究属于在作文教学第一线探索前进的勇敢者。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9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中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不新颖、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更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有效结合,确保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xx)09C-0146-02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人才不仅要有开阔的视野,还要有比较突出的专业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知识,对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技术要有所研究,能够准确地估计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術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停留在课本上,并没有运用到实际中去,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另外,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重视,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滞后。

  要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当前,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不能够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许多教师只求完成基本的课程教学任务,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FLASH、PHOTOSHOP等教学时,对照课本进行的讲述较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从而导致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这对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极为不利,造成学生的水平距离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教学内容不新颖。

  教学内容影响教学的质量,丰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内容较为单一,过于肤浅,大多是一些对计算机产品知识的介绍,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实践所起的作用不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如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人类生活等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吸引学生的内容。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依据课本来授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都是课本上有的,单一、滞后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这样不仅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很多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三)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仍大有市场。高校中许多老师仍然比较信任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论是C语言还是数据库,许多科目都还是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新颖的科学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和其他课程不一样,它具有时代性和技术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及时地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法,才能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四)教学环境封闭。

  一般高校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都是选择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学生也只能利用小范围的校园网去实践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种种条件的束缚,让学生没有办法灵活地进行实践活动,同时,也不能够对网络通信技术原理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限制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要及时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进行更新,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的必然趋势,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吸收新颖的教学内容,建立“实践导向、理论奠基、思维发散”的三要素教学理念。推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尤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地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如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组,再给他们出题,让他们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获取答案,必要时教师可做出讲解,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工作中,要坚持将教学和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尊重学生主体。例如在进行课程考核时,不仅要进行教学大纲要求的笔试和上机考试,还要重视当前计算机发展国际化的动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中英语教学和考试,注重相关专业证书的作用,包括CCNA、CCNP等,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早日取得实践性收获。

  (二)更新教学内容。

  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就需要校方提高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合理地删减一些,打破课本的束缚,引进更多新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计算机原理和基本概念占据的内容比较多,容易因枯燥无味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又如对互联网、计算机、新软硬件技术等的认识,对VB、DREAMWEAVER等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过为繁杂等。在教学中对于一些高级名词的解释过于理论,缺少实践指导,例如HDLC(High-levelDataLinkControl)、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等的教学。再如,局域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基本构造等都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分清内容的重要性,合理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比较快,我们应时刻关注着发展动态,第一时间把新的知识融入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让学生思考这些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有帮助。

  (三)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许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想引导学生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就要先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FLASH软件教学和实践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讨论课堂的知识,最后教师再进行解答式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還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在进行FLASH作业和课堂小测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即时性进行讨论和学习,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又如,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上课时让学生说一些自己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探求答案,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入课堂知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传授了知识。对待一些需要发散思维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如让学生讨论MOOC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托发展等,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主动地去上网查阅资料,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四)更新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性,学生只有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实践验证与使用。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选择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只能利用小范围的校园网来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这样封闭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学习。学校应该扩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范围,让他们能够在大范围的网络环境里验证网络通信技术原理等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自己的不足之处,完善自身。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小组,然后根据需求分配给学生不同的研究课题,合理地安排时间,为他们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践场地,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为了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教学改革,针对教学的现状对症下药,推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改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帮助高校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守平,胡山泉,于芳.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xx(4)

  [2]邢长友,陈鸣,许博.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xx(1)

  [3]贾银亮.虚拟实验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

  [4]余芳,岳鹏.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xx(4X)

  [5]南群,郝冬梅,乔爱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3)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0

  数学教学一直是师范院校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求下,对师范院校的人才输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现在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转变方式,成为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师范院校数学教学创新发展的途径。

  在师范院校,几乎每个专业都设置有数学课程,只是不同的专业数学学习时间不同,要求不同。师范院校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了解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掌握与数学教学相关的一系列业务能力。在灵活运用教学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一直是师范院校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求下,对师范院校的人才输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现在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转变方式,成为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

  一、师范院校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认识

  熊金城教授是我国优秀数学教材《点集拓扑学》的作者,他在一所师范院校作报告时,有一位师范生提问师范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对于今后的数学教学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代表了现在大多数师范生的共同问题:我在学校学的这些专业课,对于以后的教学并没有太大作用,为什么还要开设呢?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每个师范学生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在他们的观念里,在学校里学习的任何专业都要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例如,有些师范生都会看重英语、法律、财会、金融等对今后的工作有直接效益的课程学习,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了这些课程,在工作当中就能有较好的发挥。对于一些数学系的`师范生,他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教材教法、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学科上,认为现在学习的数学,对于今后的教学来说太高深,基本用不上,所以就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上面。这种想法不仅是片面的,还是明显错误的。师范院校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的逻辑性思维,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初等数学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知识,一方面是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高等数学当中,后者更为重要,也是对于合格师范生的必然要求。

  二、选择师范生专用的数学教材

  通过对高等院校使用的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有许多学校都采用的是统一的综合性的大学数学教材。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一套系统性较强的、与师范数学教学相适应的专业化数学教材。综合性的数学教材没有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特殊化处理,对于师范生来说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本身数学能力就不突出的师范生来说。除此之外,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滞后性也是师范院校数学教学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在我国许多的师范院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大多是由七八十年代的教材慢慢改编而来。虽然其中的内容和形式有所改进,但是其内部的知识体系仍然没有太大变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是存在于数学教学实施条件上的,应当引起师范院校的重视。也是高等数学教学研究者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我们要从当前各种类型的学校,以及各个专业的特色出发,设计更加专业化、针对性强的教材,建立具有师范特点的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体系。例如,对于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教材,应当适当降低难度,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三、需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接受性的学习是人类在学习新事物时,自然而然就会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接受性的数学学习当中,学生依赖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传授下,接受人类长期发展以来,积累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等。在接受性学习过程中,主要的载体就是语言、教材。因此,在没有重点关注数学教学以前,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接受性的。在中小学、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学生已经渐渐适应了这一种教学方式。到了大学阶段,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自己也没有想过去转变,那么就还会沿袭这一种学习方式。但是高等数学跟初等数学相比,无论是在知识量上、理论性上,还是逻辑理解上,都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他不仅要求学习者要掌握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还要具有各项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接受性学习虽然在初等数学学习当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甚至在教师的引导下取得较大收获,但是在高等数学教学当中,接受性学习的条件不足,而且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是远远不够的。

  四、加强“电化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范院校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教学手段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从知识的特点来分析,高等数学的难度就在于知识点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旧知识转换能力要求更高。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成为高等数学教学必备的工具。但是有些教师没能开发其对于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仅仅将它当做播放课件的工具。其实电教教具能够运用现代化的软件,向学生展示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三维立体图形,也能展示一些逻辑思维较强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增加个人对这些教学工具的了解,培养运用电教工具进行教学的能力。

  五、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当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师范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应当为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师范生数学教学提供更加专业的数学教材,师范院校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跟进数学教学质量。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1

  摘要: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极其弊端不断凸显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是一个针对性极强且创新空间很大的命题,从宏观到微观不同视角去审视,在教学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行为习惯到模式和方法,都是创新的重要环节和巨大空间。作为处在教学前线的教师,关键是要找准找好适合学校条件、综合性资源以及自己特点的切入点,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理性思考

  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使是小学数学中,也有诸如概念、性质、法则、符号等,都是抽象的结果。数学的抽象是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定的抽象特征。小学生又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渐近阶段。加上传统教学方法固有的单一性、枯燥性,整个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缺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此问题略作探讨。

  1、从营造教学氛围入手,课堂教学由沉静型向活跃型转变

  让课堂活跃起来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就在课堂教学中,一是采取教师的直观演示,如实物、图片、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学生感官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触摸得到的实物让学生从表象上感知所要学的知识,如通过摆积木、垒砖块、叠纸盒等方法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三是学生的角色扮演等形式,如在余数教学部分,我们就用分小玩具、分泡泡糖、分水果或分小棒等游戏活动(如7颗糖果平分给3个同学),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感观活动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懂得了余数及其相关的知识。当然,活跃课堂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得轻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提高相应的素质,这一目的不能偏离,无论是教学程序还是具体方法,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爱好和需要,采用现象生动、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活动方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尤其是在主动积极参与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采用这种活跃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了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通过激发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许多问题是超出了数学的知识)———寻求答案等环节,自然就学到相关知识,毫无疑问,是在活跃而愉快的城郊中拓宽了知识面。②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较之原来学生被动听教师灌输、被动地做课堂作业、被动回答老师提问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堂课一开始就就与老师在同一平台上并获得了主动地位,其心情、兴趣、情绪、思维都处于放松而兴奋状态,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高。同时,也在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综上所述,无论从生理和心理去观察,还是从成长环境和现代教学规律去分析,“动态十足”是小学生群体的明显特征。用陈旧的静态方法向他们灌输知识,是违背现代教学规律的。而用宽松的场景、活跃的氛围、轻松的活动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能能起到“双轻”(教和学都轻松)“双效”(教和学效果都好)的巨大作用。

  2、从教学教法入手,课堂教学由平面方法向“立体”方法转变

  要利用现代教学,必须解决一个长期“横”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教学方式的模板化之矛盾。一个班的同一科成绩是参差不齐的,如果用统一的、单一的、僵化的模式去教学,其成绩是很难从整体上根本上提升的。所以,我们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管理必须由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转变,对此,我们采用的两种可行的方法,即:

  ①课堂双向互动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先是找到切入点,老师提出一些与当堂课有密切关系的学生动一下脑筋又能回答的问题。同时又由学生提出一些生活或学习相关的问题由老师来回答,还可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对此,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很强,回答问题争先恐后。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使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乘法时,选一些同学扮成几棵树(形象逼真,需要自制的简单道具),每只树上有几只小鸟,从而轻松地学会了乘法……又很愉快地懂得了相关的环保知识。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导入法是十分奏效的。

  ②教室内外衔接法———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强烈的责任感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在班级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责任感是全世界人民所重视的良好道德品质,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责任感重要性所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中主要一个方面,用列宁的话说,培养青少年对社会的责任感,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传统观点来看,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德育课的内容,应由德育课老师去完成。其实这是我们所以教师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但又能枯燥的说教,我们就将数学的加、减、乘、除内容巧妙地贯穿这一活动中,第一步要学生先用7天时间搜集统计出自己家中每一天产生的各类垃圾的大概重量和体积;再分别乘以逐步扩大范围所产生的垃圾量:第二步用生动的课件在课堂观看全国垃圾方面产生的问题;第三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知名办?惊人一致的认识是自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这方面一定帮助别人,有的学生还提出欢很好的建议。通过这种课堂内外结合的活动,既较好地学习了相关章节的数学知识和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③科目相互渗透法。学校开展的一个活动(或专门设计一个活动),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而获得不同的知识。如结合学校开展的的'“环保教育”、植树造林、科技竞赛等等活动,以这些活动以及各种节日为契机,语文、数学、德育等不同科目的老师,都从这项活动中找准找好与自己所教科目相关的“切入点”很轻松地进行情景式教学,使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脑动手能力。尤其是在环保教育活动中,学生利用假期清理自家门前的小广告,捡拾草丛中的垃圾的实践。既在在活动中培育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又从亲身的体验中学到了不同科目的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

  3、从教学理念升华,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

  我们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高高的讲台上口若悬河、独家鸣放甚至是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眼巴巴地被动地端坐着听,任凭老师单向地满堂灌。而学生的身、心都处在教学活动的“圈”外,完全处于“静”的状态,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动态中来,即便是老师提问或抽问,也只是偶尔为之。所以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在老师太强势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根本就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深究个中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教学理念出了偏差,进而泛显在教育体制层面上,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理念已成为必然。而“生本教育”就是颠覆沿袭多年的上述陋习,是科学发展观在教学理念上的体现,“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陈旧的唱“独角戏”,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得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可见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才是真正素质教育的真谛所在。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2

  摘 要:传统德育课教学,课堂上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德育的低效性。本文提出应以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以广州举办亚运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创新中职德育教学模式。

  目前,针对中职学校德育的低效性,已有不少反思与对策的提出。本文试从德育课程的视角,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身份,以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加侬和柯蕾曾指出:成为学生身旁的引导者比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更有价值。我们德育课程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形式需要不断创新。

  一、德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中职学生入学成绩低

  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这些学生的智商与普通高中生无异,他们有自己的特性,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很多学生认为德育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有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只能吸引小部分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德育课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笔者认为德育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与时代、社会、学生需求的有机统一,增添反映社会现实的新鲜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社会实践,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带着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求,全心投入到实践中去。

  二、构建新时期德育学科课程

  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德育活动(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素质教育为主线,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合理的要求,达到和谐平等。为了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之外,平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交朋友,搭建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台后,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教师作为学生的向导和伙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为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新人。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自己去寻找答案。

  (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安排好整个课题:

  1.提出和选择课题;

  2.成立课题组,确立以“迎亚运、树新风”为课题;

  3.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4.开题报告和评审。

  利用暑假和周六日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人人为亚运做贡献、为广州添光彩的良好氛围。

  (三)“迎亚运、树新风”课题实施过程

  1.鼓励学生积极加入亚运志愿者。围绕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着眼于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着力于倡导文明,开展于改善公共环境、强化公共秩序,倡导和谐人际关系和公益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自愿服务活动。经过了层层选拔,有许多学生加入亚运志愿者,直至赛事运行,学生按照亚运会赛事组织工作要求,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执行,不打折扣,除此之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特色工作,全面的培训保障使得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得到质的提升。他们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快乐,提升的是境界,实现的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2.“迎亚运,文明行”活动。以文明交通为突破口,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文明交通安全知识等活动,向外来务工人员和来穗旅客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完善交通设施,引导和培养市民形成自觉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塔附近参观游览。游览中,同学们目睹了广州塔的雄姿,领略了珠江两岸的夜景,也感受了亚运的气息……通过参观游览,使同学们了解广州为亚运会的举办所进行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道路绿化工程等惠民措施。

  3.“广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街道、居委取得联系,搞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清洁居民小区、城中村卫生死角,培养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劝导市民改变乱扔乱吐陋习,倡导文明生活。

  (四)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了解学生实践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如用预定方法难于取得有价值的资料、课题研究方向偏离、课题难于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合作不愉快等等。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帮助学生指点迷津。如有的小组反映,亚运期间他们见到公共汽车上让位的人多了,体现了广州人民尊老爱幼的新风尚,但他们的一次亲身经历,引起了小组的激烈讨论,焦点是有同学亲眼看到个别老人强迫年轻人为他们让座,老人态度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想法说出来,给予适当的指引,让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如何看待实践中遇到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做?”等等。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是实施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五)有效的教学评价

  “迎亚运、树新风”社会实践结束后,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实践活动期的研究成果,把成果制作成PPT,或是一些照片等。大家共同观看了亚运宣传片和视频,回顾了活动中的点滴记忆,畅所欲言、分享感受、总结经验。

  2.各成员参照(评价表1)进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参照(评价表2)汇报小组自评。

  4.各成员集中自评、组评、他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评选优秀小组,奖励以小组为单位,使组员更加努力、团结。

  三、德育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通过此次实践活动

  笔者深感德育课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改变了以前枯燥、烦闷的现象,从而使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品德让学生得到一种亲身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全班同学的集体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学们也加深了对亚运会和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深刻领会了志愿者们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体验了广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增强了亚运情、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实践证明,学生在德育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使他们体验到德育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达到德育目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成果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上是笔者粗浅之实践与感悟,希望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贺允清,主编.深化德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中等学校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旷细玲.中职德育课应结合学生实际需要[J].科技资讯,20xx(33).

  [3]李革.中职德育课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xx(05).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3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受音乐教学固有模式的影响,一般会采取教师讲授、演唱,学生听从、模仿的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沉闷的音乐课堂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并不能获得有价值的音乐知识。此时,教师需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成为了首选。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利用多媒体来调剂课堂,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活泼,以此使学生能以开放的心态来获得更有价值的音乐知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创新融合”

  小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阵地,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为目的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是,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仍将“讲、唱”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只能作为参与者的身份来被动地接受音乐教导,这就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此用精美的图画、精彩的画面和视听结合的方式来为音乐教学增添活力与魅力。那么,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音乐教学中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音乐不仅是由音符、乐章构成的,在音乐表达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来说,由于受到年龄、认知、思维的限制,他们很难通过歌曲演唱来体味作曲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寓情于景是多数作曲者最善于使用的手段。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将音乐中所描绘的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我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通常会利用所媒体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音乐的魅力。比如,在我讲授《蒙古小夜曲》这一乐曲的时候,会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这样的情景“在一片一望无边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蓝天、白云、蒙古包……太阳在缓缓地降落,模样的姑娘正在一边敲竹棒,一边呼唤小羊们赶快回家。小羊羔们跟在羊妈妈的身后,欢快地往回跑,在草原上留下了一串铃铛声。太阳消失在天际,天空暗了下来,月亮出来了,星星在夜空中眨着明亮的小眼睛,小青蛙鼓起肚子欢快地唱起歌来。这时候,牧羊姑娘走出蒙古包为小羊们点亮一盏油灯……”通过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直观的情景中感受到音乐中所描述的美景,还会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出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就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使音乐真正成为情感交流的手段。

  二、利用多媒体发散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只是进化的源泉。”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节省有限的上课时间,基本上一上课就直入主题,拿出教材直接翻到要讲授的内容来带领学生进行演唱。在这种枯燥、机械化的教学环境里,学生不仅不能了解到作曲者作曲的背景、乐曲中的含义等基本内容,还会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主动性,其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乐曲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此体味到乐曲中的美。因此,我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利用多媒体有声有像的特点来向学生展示音乐中的意境,以此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来想象一下乐曲中的故事。比如,在我讲授《小鸡过河》这一内容的时候,会先利用多媒体来展现一幅小鸡、小鸭欢快玩耍,鸡妈妈要小鸡去给外婆送礼物的画面。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小鸡会给外婆送什么礼物呢?”。接着播放小鸡在河边叽叽叫的画面,让学生思考“小鸡为什么会叽叽叫”。然后,呈现小鸡在湍急的小河前止步不前的画面,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鸡,你会怎样过河”……通过这种多媒体画面播放和问题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可以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实现音乐教学的德育、美育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伟大的音乐家,而是要在音乐的熏陶之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和道德价值观。在音乐教育界有这样一种共识:音乐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审美教育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好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探求出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德育内容,让音乐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比如,我在讲授《义勇军进行曲》这一内容的时候,会先利用视频来为学生播放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英雄儿女们的大无畏抗争的画面,让学生在激情燃烧的画面中感受到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然后再向学生一些国庆阅兵典礼、天安门升国旗的画面,以此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再需要我做过多的讲解,学生会自发地站起来以自豪感来进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音乐与画面的完美融合,还可以在视频观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总之,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要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利用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小学),20xx.

  [2]甘玮;陈增照.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融合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xx.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4

  摘要: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高校对金融学专业教学的改革正在探索中。文中结合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阐述了现有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对实验课程改革的安排模式和思路作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参考文献

  [1]彭勤革.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4

  [2]欧阳玉祝.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10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5

  摘 要: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社会各行各业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成为技术学院里面一门必修课目。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的模式有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信息知识的兴趣不高,所以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就是根据我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技术学院里面计算机模式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提出几点看法,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

  在目前的计算机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理论多、少实践的特点,过于以本为本,缺少创新,教学模式落后的特点,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模式效率低下。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针对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几点个人的意和看法。

  一、教学模式创新,应以学生兴趣为指引

  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不注意学生兴趣的调动,内容枯燥无味,也就是教师以本为本,理论教条,不注意问题的创设,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很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有的学校计算机要求不严,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上课时濑散只是让学生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从而荒费了学业。所以,计算机的教学要重视课堂情景的创设,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计算机课堂上面,建设一个友好合作的师生氛围很重要,把那些计算机上面那些抽象的概念用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去表达,或者计算机老师用自己精湛的技艺来制作一个幻灯片,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而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置身于丰富的教学情影里面,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创新成为教学模式进步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模式创新,构建课堂教学主阵地

  教学模式创新,就是要改变原有的那种固定的教学模型与框架,它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加以指导,要用新教学思想来加以创新,它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节点,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面演示,然后学生再加以模拟,这种方式比较陈旧比较传统,效率低下。现在学校主流的模式就是采用了分组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这种教学模式经过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但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容易受学生素质的影响,素质好的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就不行。所以,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没有固定不变的框架,需要我们计算机老师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新的理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多向国内外名校的课堂学习,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创新出符合实际教学条件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计算机这门学科和其它学一样,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从理论上来说,它是以理论为主的学科,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系统性很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想把这门学科学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认为,首先的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要把计算机学科上面的抽象的概念和烦琐的操作程序变化成学生容易接的内容,这些内容老师在教学时候采用一种得当的方式来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对此方面的内容产生一种质疑的精神,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学生质疑精神的激发,是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的,信息老师可以充分利质疑精神来设置问题,设置一些容易战胜的任务,创设一些电脑知识常识竞赛,让学生在那种计算机的种种疑问当中去学习,如有的初技术学院生在学习了解互联网相关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这个互联网和现实生活当中的所见渔网呀、蜘蛛网呀等等,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样的设问,可以让学生对互联网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信息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作用,其中要利用它来寻找资料非常好。互联网是如何编织起来,信号是如何传输、外网和内网、局域网等一系列概念就出现在学生的面前,需要初技术学院生去解决。

  例如,我在教授如何利用EXCEL来求和这个知识点,可以以一份考试成绩表为范例,要求把两个人的成绩总和求出来。提出问题求两个人的成绩总和,安照以往的数学知识就是依次累加求出结论。这是两个人还少,但要求出20人或者更多,如何去解决?学生于是在思考,在发生疑问,刚才那个方法会不会太繁琐?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摸索,通过实践,发现EXCEL软件中有"∑"求和公式,从而很快的完成操作。我然后就及时提醒,在Excel中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函数,这些函数就放在"f(x)"中,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求20人的平均分等等。整个教学过程并非让学生"被动学习",而是让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去发现不断地去应用,在应用中产生疑问,从而可以创新地从各种特殊事物中归纳出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应强调的是,创新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自学或接受学习为基础。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在质疑技术学院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四、教学模式创新,要以德育为先

  计算机教学模式再改革,也离不开学生的品德教育。德育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况且计算机这门学科看上去好象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随便举一些例子,如网聊的文明问题,不良网站问题,嘿客问题,病毒侵害问题,虚拟网络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和计算机这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些问题和个人的道德修问题是相关的。所以,在计算机教育的过程当中,创新永不离主题,要永远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信息老师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注重网德的培养,培养学生求真的品德。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面从小就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思想,用社会公德来约束自己在网络世界里面的行为,学会遵纪守法,不要论坛上讲一些不道德的话,不要随便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要迷了网络游戏,不要下载那些不良图片和电影。因此,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始终以学生的品德为中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网德,为国家和社会的科技进步培养出又红又专的数字化人才。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打基础

  计算机课程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这门学科本身的操作性特点决定的。所以,信息课的教学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更应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面,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渠道,如增加学校的机房条件,增加学生到校外企业事业单位锻炼的机会,在企业事业单位里面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完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开放式课堂,正是新课程的需要,例如学校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机房的管理,局或网的设置和网络的维护,可以让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来实施管理,大胆让学生参与进去,从电脑硬件和软件入手,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进入大学和社会打一个基础。

  总而言之,计算机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探索,对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进行创新,从整合教学目标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解决应试考试与自主学习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煜.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8).

  [2]王文.把有效教学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卫生职业教育,2009,(8).

  [3]朱砂.教师无效教学行为及其转化.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徐州.新课程视野下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育,2008,(1).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6

  1、目前我国高中地理创新教育的重点

  1.1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而且对学生的高考也有很大的帮助。近几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核,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进行考察,因此,建立创新思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在高中时期地理知识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建立在充足牢固的基础文化课知识的基础上,只有掌握了充足的文化知识,才能为创新能力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使学生的思考与社会产业结构相符合,从而符合社会的需要。

  1.2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学习的重点,首先应当加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积极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消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中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不仅可以记住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思考学习中地理知识的本质,了解地理知识的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地理人才。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2.1打好坚实的地理知识基础

  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具备牢固的地理知识,才能促进地理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最先要做的是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平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各种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明晰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这是地理创新思维的保证,也是地理创新思维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地理知识作为后盾,创新性思维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地理知识,才能使学生具有新颖的思维。

  2.2在教学进程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又一重要措施。学生只有具备求知的欲望,才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不能发现问题,就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求知欲作为一种潜能,只要很好地开发,就能变为促进学习进步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必然会有一系列的思考。只要正确引导,则必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更持久、更深人,达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3在教学进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求异性是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是填鸭式的教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定性思维,这成为学生进行创新的最大障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教学形式,启发诱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4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要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造,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训练。通过综合训练,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加强各种地理知识的联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训练逆向思维,促进思维的广度;训练求异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发散思维,增强思维的求异性。通过这些训练,就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5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在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课本上,那么便会使学生的思考停滞,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使学生发散思维,就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设想。这时,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仍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教师也要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以至于学生更好的扩展思维。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尽可能地多提问题。

  2.6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这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它的是多样的,如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模型制作、环保漫画、环保小论文、黑板报等。这些课外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一般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地理思维能力的增长。如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这些课外活动包括了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真实的考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总结

  在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显得极为的重要。因为,只有创新,才符合社会对当代青少年的要求。教师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7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培养的学生实践技能匮乏,工程意识淡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说起。针对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从教育创新的角度对应用型工程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设进行探索。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其它教学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学体系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而且内容陈旧,造成学生实验技能匮乏,工程意识淡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近几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既要有传统的基础性实验,也要有前沿技术的实验;既要有验证性的实验,又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既有硬件的实验,又有软件的实验,要做到对学生的进行全面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就对工科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队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设进行探索。

  1.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工程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2)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不稳定且人员素质低下;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4)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5)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缺乏必要的考核标准。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在功能发挥上的许多不利,一是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不利于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与发展;三是不利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开发、利用;四是不利于实践技术人员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五是不利于实验室人、财、物的科学管理。因此,摒弃传统的将实践教学定位于“教辅”的思想,树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的教育理念。克服传统体制的弊端,根据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新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2.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站在整个学科体系整体优化的高度上来组织制定不同阶段的实习内容、实验项目、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求的平台,确保实践教学时间,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与理论教学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2.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

  要依据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设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模仿到主动设计,形成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不同的实验教学层次,构建起“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验-集中性综合实验(毕业设计)”三个模块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

  (1)课内实验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教学环节,它由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和综合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组成。

  (2)课程设计实验是一门或几门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为基点,融实验理论、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一体,在强化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开出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集中性综合实验(毕业设计)则是以系列课程和课程群为起点,培养学生综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实验意识,它往往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

  2.3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

  (1)改变传统的单纯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方法。指导老师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等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创新。

  (2)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操作为主线,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结合。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操作,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操作内容。

  (3)实验过程由“被动约束”向“主动研究”转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部分实践项目在老师讲解完基本操作技能后,学生可自由发挥,自主进行作品设计和操作。

  (4)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对尚不具备实践教学条件的教学内容,广泛利用录像、网络、仿真技术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知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推广运用虚拟实验、仿真实验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

  (6)加大在实践教学中的投入,努力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际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动手的实践环境。

  3.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立合理的实践管理体制,对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1)坚持育人为本,学生为先、质量为重的基本原则,构建课内外教学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体系构建为主导,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扩大开放式实验教学规模,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4)建立、完善和落实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量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条例中。

  (5)要求理论课教师必须参加实践教学工作,制定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形成高学术水平的实验核心骨干力量,增强实验室的创新能力。

  (6)坚持以先进的实践教学内容带动各个训练项目的建设,坚持资金统筹规划,重点建设内容先进、收益面大的项目,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打破原有的资源分散、规模小、功能单一的模式,进行实验室功能、资源的整合与调整,科学合理地设立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

  (7)创建设备先进、管理规范、信息化程度高、人文学术相结合、开放式管理的现代实验教学环境。

  4.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4.1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从领导到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实践教学质量视为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增强质量意识,真正树立起“质量第一”的“工程意识”的观念。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思想保证。

  4.2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组织保证体系。要建立上下协调一致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组织的相互关系、各自的职责。主要应强化四级组织功能;一是学校领导本身强有力的的决策功能;二是教学主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协调功能;三是各二级院系的指导功能和“实验中心”的组织实施功能;四是由实验指导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小组具体的实验指导、检查、管理和执行功能。构成一个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组成系统,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组织的保证。

  4.3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过程保证体系。在实践教学内容和选题方面,要紧密结合“大纲”要求,增强计划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实践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上,要精心安排,周密布置;在实践教学督导上要加强力度,坚持定期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4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贯彻依法施教的原则,围绕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诸多因素,充实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实践教学活动,坚持以制度建设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5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比较完整的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使其既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实践教学现状与教学质量,又具有繁简得当、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定期按评估方案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并以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

  三、结束语

  加快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一在实践教学理念上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向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观念转变。二在实践教学功能上,将以认知、验证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向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的转变。三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上,将以单门课程或单一专业开设实验向设置“实验基地”的模式转变。四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广泛采取主动式、启发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是每个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者应该长期研究的课题,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探索,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牛彩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2 、高盘良.浅议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

  3 、孔繁敏等 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思考.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第10期

  4 、皮建辉.谈创新实验教学中的观念转变.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5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

  6、 王军维等.电工电子实验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总458期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8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初中化学课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如果将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科学知识,仅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传授给学生,而不采用活泼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将得不到培养。因此,在化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巧妙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活化学课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这样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化学课的教学质量。

  一、端正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知识的权威,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长期以来,教师的思想即是学生的思想,教师的观点就是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了限制。要想使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师生之间需要构建一个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发问,并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异议。教师做为知识的引路人,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独到见解要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接触和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的。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中,关于催化剂的概念是通过一组演示实验引出的,课文中的插图全部是试管口向上倾斜,显然这样给试管口的固体加热是错误的。课堂上,有个学生就课文中的插图提出了质疑,并指出了错误之处。该学生不唯书,敢于对课文中的插图提出质疑,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具有较强的甄别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创新精神

  1、利用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是对教学活动产生喜爱的心理情绪。一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在每堂课的新课导入时,都要精心设计,可以利用改错导入、实验导入、谜语导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步入新课的情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在讲解《碳的单质》一课时,就请学生猜谜语:“一家天生三兄弟,一硬一软一个松,性格脾气各不同。”

  2、巧问引思,获取新知

  创新来源于对事物的永不满足和求知欲望,教师对学生提问题时多用领会、应用、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想象思维。如在讲述CO2的性质时,直接讲述CO2的性质,学生会感到平白无趣,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可变换一种方式讲述:“一个游客带小狗去深山洞游玩,走到洞深处小狗首先晕倒在地,为什么?”这一问题综合了CO2密度比空气大、不供给动物呼吸等性质。教师利用贴近生活的例子综合讲述CO2的性质,课堂上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争抢着回答并迫切想知道检验CO2过量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欲望去学习CO2的性质,自然对灯火实验印象深刻,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一堂课结束时,教师习惯于将本节的知识作一总结。在教学中应尝试将教师小结变为学生小结,这样会引导学生明确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前后知识怎样联系以及哪些知识可以归类记忆,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小结时会产生产生有创意的例子,如学习《水的组成》一节,学生作小结时认为:水通电,能分解正极氧气体积1,负极氢气体积2,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这样学生就从水的分解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组成等几方面作出了全面的概括。

  三、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行化学课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秀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丰富多变,多种现象交织在一起,使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很容易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由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探索意识。如铁与CuSO4溶液的反应,CuSO4溶液蓝色透亮,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然而,浸入一段银白色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固体,色彩反差很大。学生认识铁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不困难,但是,有些学生会提出另一个问题:生成的铜为什么不与FeSO4溶液反应呢?这个问题会涉及到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金属活动的排列顺序,熟悉掌握金属的活动属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2、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在制取H2、O2的知识基础上,自行探究反应原理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亲手制备收集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验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及时总结、归纳成功的教学经验;实施创新教育,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抽象和逻辑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19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神,丰富其精神世界。

  1、整合教材是学生思维创新的第一个突破口

  出于对信息技术的新鲜感或对教育信息化的期待,大部分教师都很愿意尝试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事实上,寻找合适的资源的状态对学生思维创新是一个重要突破口。但很多教师还是单抓自家的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与其他的学科整合。要实现第一个突破并进入课堂教学信息化,就要大力建设教学资源整合才可能有意义。如果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没有真正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将资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让教师人人动手做课件,将是事半功倍。

  2、在观察与想像中拓宽创新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

  人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其核心就是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可言。思维的核心就是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鼓励学生想得远些,想得快些,想得与自己过去不一样,想得与别人不一样。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独创性。所有这些都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宽阔的思维空间。

  ⑴观察为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

  孩子怎么能想得广、想得远呢?这需要思维材料的储存。思维材料的积累是以对周围世界认识为基础的,因此,指导观察是必不可少的。人对世界的认识,据统计90%通过视觉获取,因此观察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是丰富童年生活的需要,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他们不仅用眼睛,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世界的。但面临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的严峻挑战今天,学习知识总量的速增,并不是简单一个观察生活就能解决的。那么,信息技术正好推波助澜,使观察内容的丰富,不仅有量的飞跃,更有质的提升。更何况多媒体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为观察内容的及时拓展、更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在教学中以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审美,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探究。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再现指导学生观察,让他们体验、认识周围世界。在有指导的观察中,优选鲜明的感知目标,安排合理的观察程序,设计启发性导语,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想像,在观察中表述。把现场中儿童的想像、思维、语言活动结合起来。如:树上的果子,地下的昆虫,蓝天上的小鸟这些直接富有美感的场景在孩子们眼前展示。再加上课件的放映,音乐的使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得、有所获。而这些也都会有效地拓宽孩子的思维空间。有一次我问孩子们:你们看过彩虹吗?孩子们告诉我:彩虹有七种颜色,我们看过。我又问:你知道彩虹是什么样子的?许多孩子说:知道!我问你怎么知道呢?有好多孩子告诉我,自己在电视中看过,自己观察的,自己看到太阳想的。于是我顺利地导入《雷雨》一文,孩子们很兴奋,纷纷打开书阅读起来。

  ⑵想像,为思维插上翅膀: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想像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孩子们是富于想像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孩子的想像力是值得敬重的。凭借想像,孩子们可以上天,可以入海,可以到达小鸟都到达不了的地方。其实,激起孩子的想像并不是件玄妙的事,关键是教师要为激发孩子的想像提供契机。一是要让学生获得直接印象;二是形成需要的推动。想像往往是与儿童的感受紧密相连的。在优化的情境中,因为图画、音乐、表演艺术的直观性,让学生获得鲜明的直接印象,这种直接印象笼罩着艺术的美,进入儿童意识,为儿童展开想像做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准备,甚至处于一种呼之欲出的状态。

  教学《望洞庭》时,我利用多媒体在孩子面前展示了一个画面,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秋夜的世界,孩子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课文的.描写伴随着学生视觉所得。在一段充满幻想的音乐旋律中,在如诗如画的美景的提示下,他们深情地、美美地描述着: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我陶醉了!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十分惹人喜爱。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样把他们所获得的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到了课间,许多孩子还挤在我身边,争先恐后地表述他们的感受。所有这些都表明,想像本身不仅是创新的前提,还是进行持续创造的驱动力。

  3、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创造开放的阅读教学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讲解、分析、说明,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这样,阅读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因此包办代替。而新课程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而这一切如果被教师包办代替,这些能力的培养又何从谈起呢?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三自,即自己做主、自觉主动、自悟行动。首先是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自由选择相应的书刊阅读。在学习《黄河是怎样发展的》一文时,可以询问孩子们: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这时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书刊阅读,查找资料。最后展现在教师面前的阅读情况各不相同。其次,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态度,关键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这时我提出了三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看法;三是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这种自觉主动的学习,很有益于阅读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就是在阅读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进而获取知识,升华为思想。陶行知先生提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著名论断。从行动到自悟再到行动这一良性循环是创新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创新素养的开展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动手中增长智慧,培养阅读兴趣。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所用已成为当前教学重要手段,也更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 篇20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必备环节,它的创新与探索应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当前服装行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 实践教学 探索

  目前,社会服装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是设计类人才,具有创新意识,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转化为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能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这类人才应该是中职服装专业努力培养的方向。中职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实践教学应解决的问题

  1.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中职实践教学必备的硬件支撑,也是中职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实践基地,没有良好的必要的实训设施,就无法开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所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中职服装专业建设的头等大事。

  2.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应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

  在实验教学管理和组织教学过程中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重视常规性、基础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学校将根据大纲要求和实验仪器装备标准,组建和完善教学设施,努力提高实验仪器的完备率,完好率和开出率,各教研室和各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提高现有的实验设备和设施利用率、开出率和效果。

  目前,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段,实践教学管理较为松散,还没有建立一整套严谨的、规范的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与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4.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是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二、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要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

  中职院校逐渐形成以教务处、教科室牵头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我校服装专业规范、疏通教学信息通道,每周上报的教学日志、定期的师生教学座谈会纪要,收集、统计、召开教学例会研究解决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解决。聘请兼职督导听课,跟踪专业教师教学,进行测评;每学期结束,组织学生对本学期任课教师综合评议,对教师进行考评;通过教师互相听课,教研活动等相互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突显中职实践教学特色。

  当然,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强国外中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8,6。

  [2]莫小路谈中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教学资源的社会化服务[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教学创新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教学创新探索15篇08-31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08-18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创新探索08-31

积极探索创新名言12-28

创新的议论文09-07

技术创新论文11-05

继承与创新议论文06-29

学生的创新议论文09-22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