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题峻极中院法堂壁原文及赏析

题峻极中院法堂壁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04-01 16:20:10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题峻极中院法堂壁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译文

  一团乱蓬蓬的茅草燃烧起来,突然间火焰冲天,又顷刻间烟消火灭。

  倒不如炉子里塞满的烘干烤熟的树根,烟火缓慢地燃烧着,整个屋子都很暖和。

  注释

  题壁:据《宋诗纪事》卷九十六记载,这是题写在嵩山峻极中院的法堂后檐壁间的诗。

  茅草:即“白茅”,各种可用于或适于盖茅屋屋顶的常见高杆粗禾草的泛称。

  蓦(mò)地:出乎意料地;突然。王玉峰《焚香记·辨非》:“怕有奸人蓦地生恶意,乘机就里施毒计。”

  争似:怎似。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加热烘干烤熟。

  榾(gù)柮(duò):树根。

  慢腾腾地:缓慢地。

  赏析:

  此诗用朴素粗犷的笔调,逼真地刻画出了茅草和榾柮两个生动的形象:一个风风火火,张牙舞爪,却无所作为;另一个不慌不忙,扎实行动,使人受益。全诗语言浅显,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尽管带有打油诗的意味,却风格朴拙,意蕴深远。

  全诗可以分开来看,上下两句写的是两种不同的火:一种是野地里,一团乱蓬蓬的茅草燃烧起来,看似来势凶猛,一瞬间便可烧红半边天,但是也在一瞬之间,乱茅草就烧完了,火势自然不能随之延续,也就迅速的灭了。“蓦地烧天蓦地空”,两个“蓦”字,突出地表现了一团浮躁虚夸的茅草,来得快也去得快,闹哄哄地一场空,成不了什么气候。另外一种是在火炉里烧老树根疙瘩,它们埋在土里有些年头,早就腐朽了。也正因为腐朽,火劲儿也就小,烧起来慢腾腾的,看着并不张扬,反而能保持恒温,特别耐烧,因而冬天可以用来煨火,于平平淡淡间给人以长久的温暖。

  诗人用朴素粗犷的笔调,逼真地刻画出了茅草和榾柮两个生动的形象:一个风风火火,张牙舞爪,却无所作为;另一个不慌不忙,扎实行动,使人受益。这里概括了日常生活中的两种形象:一种是华而不实,好大喜功;另一种则是扎扎实实、默默作来以求实效。诗很浅显,却隐含深意。全诗以烧火为喻,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此诗似乎在讽刺当时的王安石变法之政令繁复,执行草率,声势浩大,收效甚微。

  诗人在诗里并未留下明确的只言片语,对这两种火的形态进行评价,只是单纯地将这两种形态描述出来,诗便结束了。但诗人的态度已经很分明,他用这两种火的形态来喻指世人做事的两种不同风格,一种谓之爆发力,一种谓之持久性。辩证地来看,二者或许各有千秋,难说好坏,但诗人字里行间的意味,很显然是赞成后一种风格的,拒绝那种虚燥的、短暂的辉煌,而是去追寻踏实的、长久的温暖。所以,诗的前后两句之间要用“争似”二字来勾连。另外,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有特色。如茅草燃烧前后情况的对比。两个“蓦地”强调其时间之短、反差之大。又如烧茅草与烧树根不同状态对比。“蓦地烧天”与“漫腾腾地”突出茅草的轰轰烈烈与树根的不动声色。又如“蓦地空”与“暖烘烘”对比,强调二者结果一虚空、一实在。

  这首诗语言通俗,类似打油诗,但寓理于物,针砭时弊,也可说它是“主理”的宋诗一个典型。

【题峻极中院法堂壁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原文及赏析07-22

《题西林壁》原文赏析02-15

题长安壁主人原文及赏析09-04

题长安壁主人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9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原文及赏析08-21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原文及翻译赏析07-18

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原文及赏析07-23

《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原文及赏析09-07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原文及赏析09-06